一片丹心 一诺千金 一往情深
——《学与思的足痕》读后感

2017-03-11 08:16汤生根
文化学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

汤生根

【文化纵横·文化书评】

一片丹心 一诺千金 一往情深
——《学与思的足痕》读后感

汤生根

最近研读了《学与思的足痕》(湖北人民出版社2017年1月版),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周溯源博士的一本新书。书中收录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写作的文章、致辞、讲话、书评,共94篇,除了文史哲方面的论文、书评外,还有不少与本职工作有直接关联的感言、致辞、报告。让笔者深为感动的是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片丹心,一诺千金,一往情深。

关注现实,一片丹心

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周溯源近几年致力于研究如何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从严治党,如何理解“三严三实”的内涵和实践要求,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尤其是对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新思想进行了探讨。这表明作者一直关注现实,坚持为人民做学问,以研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

作者在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深入研究习近平同志治党治军治国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习近平同志的执政思想,在2014年年初写出了《习近平同志的执政思想初探》一文(1万字)。作者将习近平同志的执政思想概括为六个方面,即执政宗旨:执政为民,造福人民;执政目标:民族复兴,圆中国梦;执政重心:从严治党,反腐倡廉;执政抓手:全面改革,深化改革;执政风格:抓铁有痕,重在实干;执政艺术:历史眼光,哲学思维。如此精辟的研究概括,一是时间早。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担任党的总书记主持全面工作,至2014年 4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只有一年半。笔者不敢说作者是研究习近平同志执政思想的第一人,但确信是最早研究的学者之一,该文具有原创性。二是准确全面。这已为十八大以来砥砺奋进的五年历程所证实,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目共睹,也引起国外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赞誉。三是深入浅出。作者说是“初探”,其实是深入又浅出,好懂好记,有助于人们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上述这些研究,充分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一片丹心,的确是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兴党,思想上与党同心,行动上与党同步。

言出践行,一诺千金

2010年10月,作者受命创办中国社会科学网。在就任社科网总编辑时发表感言,决心“在不久的将来把中国社会科学网办成有特色有影响有品位有权威的一流网站”(《学与思的足痕》第331页,下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作者决心做到“四个带头”,即带头讲政治、讲方向;带头讲学习、讲学术;带头讲勤政、讲廉政;带头讲团结、讲合作。言出践行,一诺千金。作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经过短短三个月紧张地筹备,中国社科网于2011年1月1日如期上线开通。2012年1月、2013年1月,英文、法文频道也相继开通。2012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网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所顶级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院评为“2011—2012中国最具品牌创新力媒体”。(第462页)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疑与周溯源的敬业精神密不可分。他主要抓了四件事:

一是准确定位,明确宗旨。即要把中国社会科学网办成“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网、国家级社科学术研究网、特大型综合信息网。”(第435页)宗旨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二是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开设十大板块、六十多个栏目,决心打造一批政治导向正确、思想理论深刻、学术品味高、社会评价好、特点突出、风格鲜明的学术栏目,把“本网首发”栏目打造成网络版的“核心期刊”。三是网罗人才,抓好队伍。对职工实行全员竞聘,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强化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政治家办网。四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先后建立了几十项制度,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特别是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审稿制度,确保刊发的每篇文章都必须经得起检验。

尤其值得赞扬的是“学部委员”栏目,将社科院200多名学部委员(含荣誉学部委员)、上千名副研究员以上的专家学者及其研究成果纳入网上专家库。同时,组织学部委员撰写学术自传,加大学部委员宣传力度,准备将来出书。这样就把宣传社会科学院、宣传中国社会科学、宣传中国、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人类文明成果落到了实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了名为《院士风采——中国优秀科学家肖像手迹集》的大型画册,作者因此写了《平凡的风采 非凡的境界》予以评介,并感叹何时能出一部类似的肖像手迹集,让读者也能领略社会科学家的精神风采。如今,作者抓住机遇,推出社会科学家的学术自传。这是落实党中央倡导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举措,功德无量。

不负重托,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善于总结,殚尽竭虑,精益求精,以上率下,不断前行,这就是作者的追求。为此,他“常怀敬畏之心,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慎之又慎,确保不出政治问题,不出学术导向问题,对院党组负责,对人民负责。”(第329-330页)作者视责任重于泰山,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三严三实”,跃然纸上,感人至深。

潜心学思,一往情深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周溯源深谙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将近四十年来,孜孜矻矻,潜心学思。对党的事业,对本职工作,对学术研究,一往情深,爱得深沉。他将书斋命名为“学思斋”,表明立志终生学与思。他将文集命名为《学与思的足迹》《学与思的足音》《学与思的足印》《学与思的足痕》《历史学思录》,构成“学与思的系列”,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学与思的足迹、足音、足印、足痕,也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若干研究成果。周溯源的“学与思”有其鲜明的特点:

一是博。从文史哲的专业问题,到重大理论问题,到社会热点难点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怀着极大的兴趣积极思考、讨论、写作,涉及多个学科,研究领域广泛,不可谓不博、不杂,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杂家”。二是专。作者的专业是史学,这方面的研究用力最多,成果也最丰硕。既有史学理论代表作《千年忧思——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治乱兴衰思想论纲》,也有一经发表就引起热烈反响的学术论文,如《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的新思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论三大矛盾与科学发展观》。即便研究爱国主义、从严治党、责任意识等等课题,也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去研究,念念不忘自己的史学专业。《历史学思录》是其研究的结晶和代表作之一。三是深。不妨先看一组数字,作为副总编,参与主编了有10卷、多达1600万字的《资政史鉴》,历时六年。主编《历代忧国忧民诗选》耗时近十年。撰写《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的新思考》,跟踪、思考、写作、修改了八年。写作仅6000多字的《文章五境界》,也花了足足一年时间。仅以上几例足以说明作者下的功夫深,每写一篇文章,每评一本书,每写或编一本书,都是认真读书深入思考的结果,确实是“读书切忌在匆忙,涵泳工夫兴味长”。四是新。作者的研究,既是继承前人研究的优秀成果,又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创新出彩,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贡献。如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有新解答,对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有新见解,如何研究一代伟人毛泽东有新角度,立论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基本价值观,创立文章五境界说,论证汉字还应再简化等等,新见迭出,难以尽举。因为深,因为新,才能给人以启迪,才能推动学术研究向前发展。五是美。作者的许多论文不仅观点鲜明,说理充分,结构严谨,而且文笔优美,善于用通俗的语言揭示深刻的道理,善于用诗的语言表达主旨,善于用排比句增强表达效果,为社科论文的写作开一新境。许多论文也是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因为美,读者才愿意读,而且留下难忘的印象。

笔者曾想过,作者在从事学术研究的同时,还担任着一定的领导工作,哪来那么多的时间读书、评书、写书、编书呢?就是靠加班加点,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后,连天气预报也不看,就一头扎进学思斋,一直忙到次日凌晨。“春夏秋冬天天写,管它天晴与天阴。”又进一步问,作者为何锲而不舍、孜孜矻矻四十年呢?答案找到了。作者在回顾了自己的经历之后,深情地说:“是三中全会给全党、全国人民带来了新生,我个人的命运也得到改变。能够上大学,能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大学毕业能够到中央国家机关工作,能够成为高知,能够著书立说。因此,我由衷地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人民、感谢时代。既知足常乐,珍惜现在的境遇,也懂得知恩图报。”(第482页)知足常乐,懂得珍惜,知恩图报,大概就是周溯源对党的事业、对本职工作、对学术研究一往情深、追求精品的动力源泉吧。这也是今天应当大力倡导的,也是令笔者深为感动的地方。水有源,树有根。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记住自己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周溯源同志做得对:“用执着追求事业,用毅力战胜困难,用努力创造业绩。”(第351页)

最后,我想凑几句“顺口溜”表达我的感受和衷心祝愿:

一片丹心向阳开,

一诺千金声誉来,

一往情深图报答,

一以贯之再出彩!

(作者系合肥市西蜀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周丹】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
欢迎订阅2023年《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招募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再获“最受欢迎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社会科学动态》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