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盐池古诗中的舜帝文化符号

2017-03-11 08:16
文化学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舜帝盐池南风

梁 琦

(山西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运城 044000)

【文史论苑】

运城盐池古诗中的舜帝文化符号

梁 琦

(山西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运城 044000)

五帝之一的舜帝被誉为“德圣孝祖”,《史记·五帝本纪》评价其“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舜帝精神早已成为一个固定的文化符号为人神所共仰。舜帝抚琴吟咏《南风歌》,使舜帝文化符号成为运城盐池古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舜帝文化符号,既是盐泽之富的缔造者,又是亭台楼阁的文化之源,其影响深远。

舜帝;文化符号;盐池古诗

五帝之一的舜帝被誉为“德圣孝祖”,千百年来,他以“孝”行天下、心系天下苍生、一心为民“解愠阜财”的圣君形象深入人心。《史记·五帝本纪》评价其“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可见,舜帝的精神早已成为一个固定的文化符号为人神所共仰。舜帝曾在山西运城盐池抚五弦琴而吟咏《南风歌》,舜帝文化符号也在描写运城盐池的古诗中具有其特殊的意义。

一、舜帝在运城盐池的文化轨迹

由于盐在人们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故运城盐池上古时期就是战略重地。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古代帝王所在都城成为“中”,“中国”一词就起源于河东地区。运城盐池在中国远古文化的孕育产生、原始部落的交汇融合和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中,与中华文明之源的尧舜禹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孕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灿烂文化,尤其是舜帝,运城盐池的生产、文化意蕴都受到其深远的影响。

舜帝出身贫寒,历经坎坷,曾耕耘历山,在雷泽打渔;在家中因父亲愚昧,屡遭继母迫害,但他依然恪守孝道。舜帝二十岁时以孝道闻名于天下,并得到四方推荐,成为尧的继承人。舜帝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他的故事早在先秦典籍中就有所记载,诸子各家都引用舜的故事来论证自己的学说。道家的庄子对舜帝“幸能正生以正众生”[1]大加肯定,赞扬舜帝能顺应自然之道,“无为而治”;墨子极力推崇舜帝“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乱小家,强不劫弱,众不暴寡”[2]的仁德;法家对舜帝以其能服人,以其德化人,天下悦之,民众从之同样是赞誉有加。

至于以“孔孟”为创始人的儒家,对舜帝及舜文化的赞誉和弘扬更是完整而全面。《虞书·尧典》中记载:“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3]舜帝已经成为一位先齐家而后治国的圣人,孔子、孟子更是言必称尧舜。子曰:“其大知也欤!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4]孔子称赞舜帝集思广益,慎重决策一心为民的圣君作为。孟子也称赞舜帝:“舜帝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5]舜帝是孔子、孟子心目中的道德典范、贤明圣君,或者可以说舜帝所创建起来的原生态道德文化正是孔子、孟子儒家思想的源泉。也正是由于孔孟对舜帝的极力推崇和敬仰,使舜帝逐渐成为一个固定的意蕴丰富的文化符号。

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介绍:“解州盐泽之南,秋夏间多大风,谓之盐南风。其势发屋拔木,几欲动地。然东皆不过中条,西不过席张铺,北不过鸣条,纵广止于数十里之间。解盐不得此风不冰……”[6]早在虞舜之时,盐池就已经富泽天下。舜帝巡视盐池时,曾弹五弦之琴歌《南风》,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首千古绝唱在美丽富饶的盐池飘荡回首了四千年,同时也使舜帝这个文化符号在这里进一步巩固,尤其在描写盐池风光的古诗中,舜帝文化符号体现得更加明显。

二、盐池古诗中的舜帝文化符号

笔者统计了运城盐池有史书记载的古诗作品共计九十八首,其中提到舜帝《南风歌》的作品就有二十三首,舜帝文化符号在这里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一)盐泽之富的缔造者

运城盐池是人类开发利用最早的内陆盐池。春秋战国时,运城盐池生产的潞盐已被古人作为美食财富开采利用。运城盐池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兴起,是历代封建王朝的重要财政来源。自古以来,人们就发现盐池有“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的奇特自然现象。

史料记载,舜帝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建都于蒲坂,卒于鸣条。舜帝的足迹遍及河东,其德政千秋,心系百姓的圣君之为,浸润、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勾勒出一幅幅缔造文明的历史画卷。尤其是在运城盐池抚琴吟咏千古绝唱《南风歌》,让舜帝的德政与盐池的富庶产生了密不可分的特殊的联系,即盐池的富庶不仅仅是地理原因,更多的是舜帝的德政所带来的。在后世的古诗文中,舜帝文化符号已经固化到后人心目之中,固化到诗文中,吟咏这一文化现象的古诗层出不穷。

清代王雨琴在《歌薰台》中将二者的因果关系进行了盛情吟咏:“朝来古盐池,夕上歌薰台。中天人往矣,对此常徘徊。台上残碣何所记?模糊犹能辨亥豕。上言解愠阜民财,斯肇河东盐池始。粤自洪荒地未辟,条山左右皆硗瘠。中禾不熟麦不登,食之无味弃可惜。帝察土性辨水泉,咨汝箕伯惟世贤。应宫应徵期无愆,指挥视我琴上弦。援琴一曲来薰兮,琴夺造化天无功。转移地运启鸿蒙。一弹声冷然,微风初起云岩巅,石田顷刻成蓝田。再弹声徐徐,好风吹过南山隅。乾端坤倪转灵枢。昨日沙碛今膏腴。三弹声洋洋,林木震动鸟飞翔。卿云烂兮景星曜,天地为之焕文章。尺地寸土皆珠玉,千畦万井凝雪霜。灿如琼华铺满界,皎如月宫游天阊。夕如名域开不夜,晨如具阕艳朝阳。不用煮海与煎沙,民食足供亿万家。我今所食犹帝力,不见古人空咨嗟。”[7]

诗人登上歌薰台,遥望古盐池,虞舜虽已远去,但残碑上模糊的字迹依然记述着舜帝的恩德:舜帝所吟咏“解吾民之愠兮”“阜吾民之财兮”之时,正是河东盐池的开始。这片土地过去坚硬瘠薄、秋禾不熟、世事艰难,舜帝察土地、辨水泉、咨询风伯,并应宫应徵,援琴一曲,从而使天地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石田变蓝田,沙漠变良田,天地为之焕文章。千里盐池灿如琼华,皎如月宫,夕如不夜城,朝如艳朝阳。诗人极尽华丽言语,描绘了舜帝带给盐池的阜财,“民食足供亿万家”,写尽了盐池带给国家与百姓源源不断的财富。可见,舜帝文化符号在盐池古诗中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二)亭台楼阁的文化源

由于舜帝咏南风的传说,后人在运城盐池之畔修筑了不只一座纪念性台阁,包括迎薫阁、海光楼、歌薰楼、舜弹琴台等。无论是亭台楼阁的名称,还是历代文人登临赋诗的内容,都离不开舜帝这一固定的文化符号。

《解州全志·古跡》中记载,“州治古有迎薰阁”“迎薰阁,在南城上”。迎薫阁即为解洲纪念虞舜歌咏南风而修建的楼阁。宋代张杲之有诗《题迎薰阁》“风生舜弦古,月射庾楼青”,诗中以庾楼喻指迎薰阁,吟咏优美的自然风光。宋代张砚也有《题迎薰阁》:“解愠风来处,朱甍起旧城。条山供偃蹇,盐泽借澄泓。”正是在舜帝抚琴咏南风处,修建起迎薰阁,这里城郊丰收,少有贫民;这里秩序安定,歌舞升平,一片祥和气息。

清代刘炯有《海光楼》:“危楼寂静海光连,烟锁琼畦一望妍。叆叆条山飞紫雾,悠悠惠水激青泉。千堆雪异残冬积,百结冰从盛夏坚。闻道此中堪解愠,迄今犹是有虞天。”[8]

海光楼高耸入云,祥瑞之气弥漫,甘泉之水悠悠,远处有“千堆积雪”,如“百练坚冰”的盐池,身处其中,可以解除一切烦恼,仿佛还在“有虞天”,舜帝的清明政治一直影响至今。

歌薫楼在运城盐池内池神庙前海光楼南,为纪念虞舜歌咏南风而建。清朝觉罗勒信《歌薰楼》:“千古歌薰处,犹传解愠同。唐虞留胜跡,天地荷成功。”清朝龚廷飏《薫风楼》:“薰歌一曲手中吟,民愠阜财系帝心。此日楼高千里目,当年风送五弦琴。河明槛外曾流韵,山对檐前是赏音。煮海奇才徒窃取,虞廷解阜法重今。”可见,舜帝文化符号历经千年沉淀,依然熠熠生辉。

运城盐池历史悠久,它的自然风光瑰丽秀美,它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特殊的自然与人文意蕴构成了盐池古诗特殊的地域色彩。舜帝抚琴吟咏《南风歌》,使舜帝文化符号成为运城盐池古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舜帝文化符号影响深远,其穿越千古,历久弥新。

[1]庄周.庄子[M].孙通海,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95.

[2]墨子、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墨子[M].李小龙,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6.244.

[3]先秦诸子.尚书[M].顾迁,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6.57.

[4]王文锦.大学中庸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65.

[5]孟子、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孟子[M].万丽华,蓝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72.

[6]沈括.梦溪笔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98.

[7][8]柴继光,吴钧.南风歌——运城盐池诗抄[M].太原:山西出版集团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188.168.

G246

A

1673-7725(2017)12-0215-03

2017-09-22

梁琦(1978-),女,山西运城人,讲师,主要从事河东文化研究。

王崇】

猜你喜欢
舜帝盐池南风
天下为家
南风颂
根祖文化的圣地——舜帝陵庙
映像畜牧业
东安县芦洪市镇文化资源探讨
诡异的偷蛋贼
西夏《天盛律令》里的“盐池”初探
现代透视眼
调色盘
盐池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