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溶藏书思想研究

2017-03-11 06:19冯丽娜
兰台世界 2017年24期
关键词:藏书家古书装帧

冯丽娜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 150080)

曹溶藏书思想研究

冯丽娜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 150080)

曹溶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私人藏书家,以其《流通古书约》著称于世。其在书中提出图书流通的概念,能够从古人的用心和书籍的社会功能出发,反对藏书家“独得”。通过对相关著作的解读与归纳,梳理出曹溶的几点藏书思想特征:著书之人爱藏书;偏好宋元文人集;倡导图书流通,鼓励藏书开放;毋忘故国,聚书编史;重视古书辑佚,亦爱书籍装帧。并试图从中找出对今天图书馆工作理论与实践有借鉴意义的地方。

曹溶 藏书 思想 私人藏书家 研究

G256

A

2017-7-23

曹溶(1613—1637),字秋岳,又字洁躬,亦作鉴躬,号倦圃,别号锄菜翁,明清之交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1]414。曹溶一生履任官职,但多有不顺,后放弃仕途之路,心灰归里,唯以著述、藏书为乐。曹溶著作颇丰,且文学底蕴深厚,尤擅诗词,其词风清新脱俗,对当时文坛影响深远;同时,曹溶聚书极丰,强调藏书以用,重辑佚,重刊布流通公于天下,反对束之高阁者。曹溶的藏书活动影响了当时的藏书风气,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私人藏书思想。而当前学者们对曹溶的研究,要么集中于对其诗词流派与词风寓意的分析,要么倾向于对其《流通古书约》的解读与探讨,而从曹溶本人为出发点对其藏书思想进行整体把握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笔者以CNKI为来源数据库,在高级检索中以主题词为“曹溶”并含“藏书思想”进行检索,检索结果为0篇。而曹溶作为明清之际影响力极大的私人藏书家之一,不仅藏书极富,并且著有一套自己的藏书理论,对其藏书思想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曹溶、有助于了解江浙一带的地方藏书特色并且对于我们研究今天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曹溶藏书思想诸面相

1.著书之人爱藏书。曹溶文学功底深厚,尤擅诗词,堪称清初大家,词风兼采南北,清新脱俗,无雕琢之气,对当时文坛影响颇深[2]83。顾贞观就曾说过:“国初辇毂诸公,尊前酒边,借长短句以吐其胸中……香严(龚鼎孳)、倦圃(曹溶),领袖一时。”这里龚曹并提,俨然视为清初二大家了[3]133。

曹溶不仅在诗词方面天资过人,在文学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百名家词钞》中,他对十四位词人做出评价,深刻独到的鉴赏与评论,凸显了他在词学方面的过人之处。曹溶在明末清初的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四方之士倚为雅宗者四十年”[4]3,他更是当时文坛的领军人物,后来的朱彝尊、梅里词派和浙西词派,大多属于曹溶词学的后进,受到曹溶词风的熏陶,吴熊和先生曾说:“为梅里词派溯源,不能止于王翃、王庭数人,首先应该提到的还有曹溶。”并且认为:“朱彝尊的论词宗旨,不少与曹溶相合……朱彝尊论词宗南宋,就得之于曹溶的绪论。”卢前在《饮虹簃论清词百家》中写道“真男子,痛饮发狂酒。秀水丛游薪火在,浙西宗派此先河。”[5]41

曹溶的诗词才气和文学思想不仅由于他天资聪颖,更来源于他苦心传抄的万卷家藏。曹溶一生著作颇丰,他亲自编订了便于书籍流通的规则《流通古书约》,这是中国藏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部文献;又辑有诗集《德藻堂诗集》《静惕堂诗词集》《粤游草》一卷;文集包括《静惕堂文集》一卷、《曹倦圃先生尺犊》五卷、《倦圃曹先生尺赎》二卷、《静惕堂藏宋元人集目》一卷、《四译馆新增馆则》一卷、《崇祯五十宰相传》一卷、《刘裕事迹》一卷、《金石表》一卷、《倦圃莳植记》三卷,等等。这一系列的编著成果,如果没有渊博的阅读功底和丰富的文献资料做铺垫是难以企及的。因此,说他是一位藏书却不忘著述的大家并非言过其实。

此外,曹溶的性情比较豪爽,喜欢交游,与友人游山玩水,吟诗作乐,他在当时与很多儒士名流都有往来,其倦圃成为当时胜流相聚之宝地,由此引领了众多文学新进。曹溶不仅与顾炎武、钱谦益、李因笃等明末清初的遗民交好,而且同清初的大官僚龚鼎孽、陈之遴等人也往来不断。其在京师为官之时,公堂案犊之间,常陈书六七千册,时人常至其家借抄秘本[6]17。其实,也恰恰得益于这一有利人脉,丰富了曹溶的文学底蕴和藏书规模。

2.偏好宋元文人集。曹溶在嘉兴南湖之滨,筑室范蠡湖滨,即“倦圃”,别构静惕堂,聚文史其中,且偏爱搜罗宋元文人集。据其所编《静惕堂书目》,计收宋人集自徐铉《骑省集》以下凡一百九十六家,元人集自元好问《遗山集》以下凡一百三十九家[7]121。乾隆时《四库全书》,此目所载十九著录,可知其所收藏俱为宋元文集精华。又有王士祯在《池北偶谈》记载“曹侍郎秋岳,好收宋元人文集,尝见其《静惕堂书目》,所载宋集,自《柳河东集》已(以)下,凡一百八十家;元集自耶律楚材《湛然集》已(以)下,凡一百十有五家,可谓富矣。”[8]170

笔者认为,曹溶之所以爱好收藏宋元文人集原因有二。其一,与其热爱吟诗作词有着很大关联。曹溶喜欢与浙西派著名词人汪森、周筼等人诗词唱和、书信往来,也经常集会讨论诗文,探讨诗集流传。在曹溶与汪森的书信往来中,多次交流关于宋元书籍的收藏,此外,曹溶与周筼也经常往来,切磋词律,互赠诗集。其二,多多少少受到其他几位著名藏书家的影响。当时著名的藏书家钱谦益也酷爱收藏宋元文人集,且二人经常往来。曹溶在《绛云楼书目题辞》中曾对钱谦益做出如下评价“所收必宋元版,不取近人所刻及钞本,虽苏子美、叶石林、三沈集等,以非旧刻,不入目录中。”此外,被称为五百年来藏书第一人的“书虫”,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也是宋元古本的爱好者和收藏者,他曾感慨道“此余佞宋之心,固结而不可解者,后人视之毋乃讪笑乎。”黄丕烈曾经把费尽周折买来的宋版《陶靖节先生诗》和之前自己收藏的《陶渊明集》放在一起,给藏书室起名曰“陶陶室”。此后他自称“余喜蓄古籍,苟宋元旧刻,虽方技必收焉。”“余以求古名其居,为藏宋刻书籍也,因自号佞宋主人。”(《求古精舍金石图序》)曹溶受到当时著名藏书家影响,也身体力行地表现出对宋元文人集的喜爱之情。

3.倡导图书流通,鼓励藏书开放。明清之际私人藏书家倡导图书流通,鼓励开放贡献最大要数曹溶[9]72。曹溶著述《流通古书约》向清代及其以后的藏书家指明了藏书的意义和职责,提出了藏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收藏和保存,其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流通和使用,务必让古代先贤的呕心力作得以流传,而不应珍蓄秘藏,与世隔绝。面对那些为藏而藏,秘而不宣的“保守派”私人藏书家,曹溶最早提出古书传抄互换或大量刊行广布流通的办法,尤其对于钱谦益大规模藏书却吝于外借而毁于绛云楼火灾的后果痛心疾首,为了呼吁藏书家互借互抄以充分、广泛利用和保存古书,他著述了《流通古书约》。在书中他预测了种种书籍毁坏的可能“书即出门,舟车道路,摇摇莫定。或童仆狼藉,或水火告灾,时出意料之外,不借未可尽非。”(曹溶《流通古书约》)鉴于此,曹溶偕众人申借书约,以书不出门为准则,第两人各列所欲得书单,时代先后、卷帙多寡相抵者,彼此各自觅人誊之,誊毕,原物奉归。”这个倡议比较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不但使书籍得到广泛流通,而且减少和避免了善本佳刻有借无还的可能,而通过传抄的方式,使书籍不出庭户就得以流通。这一做法得到时人徐乾学等人的认同,其与当时各藏书家掀起了一场互通有无的“传抄活动”,于是便有了“昆山徐氏,四明范氏,金陵黄氏皆谓书流通而无藏匿不返之患,法最便。”(曹溶《绛云楼书目》题辞)这一次“传抄活动”对保存古书以及充分利用古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代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稍晚于曹氏的大藏书家黄虞稷,与同乡藏书家丁雄飞订立《古观社约》,互相借阅图书。其曰云[10]235:“每月十三日丁至黄,二十六日黄至丁。为日已订,先期不约。要务有妨则预辞。不入他友,恐涉应酬,兼妨检阅。到时果核六器,茶不计。午后饭,一荤一蔬,不及酒,逾额者夺异书未罚。舆从每名给钱三十文,不过三人。借书不得逾半月。还书不得托人转致。”这一私约简明实用,避免繁文缛礼,专以借阅书籍,研讨学问为目的,堪称互利互惠的好办法。到乾隆时期,山东藏书家周永年也发展了曹溶的图书流通说,著述《儒藏说》,进一步发扬了公共藏书、公开阅览的思想,这部著作对清代四库七阁的建立,尤其是对江南三阁开放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此外,周永年还仿照曹溶的“简便法”,提出编撰《儒藏未定目录》来发展和流通官府藏书的方法,并将自己的藏书楼命名为“借书园”,把楼中辛苦收藏的五万卷图书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四方学子阅览传抄,以便图书广泛流传,充分发挥了开放式藏书楼的作用,对后来藏书家如光绪初年国英的共读楼、光绪末年徐树兰的古越藏书楼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4.毋忘旧国,聚书编史。曹溶入清为官,夹在新朝君臣与前朝遗老之间,仕途坎坷,才不得施。面对旧朝已倾,新枝难栖的黍离之悲和内心彷徨。唯有作词以抒发内心的愁苦与愤慨,然而对于故国挥之不去的思念之情却时时萦绕在心头。顺治三年三月,曹溶在仕途中屡遭坎坷,内心悲愤交加,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愈加强烈,心中萌发了编写明史之想法,并力劝旧国遗老“荷囊聚笔”续写明史以让后人知晓。于是,以褚少孙好《史记》为由,补充传记若干篇段,皆以“褚先生曰”为例,表达自己编撰明史的坚定决心。此后,他开始关注、收集明代及其前朝各类相关史料,以备后期编撰工程的随时启动。直到顺治十一年初,史学家谈迁为修纂明史收集资料至京,得知曹溶藏书极丰且不吝外借,又心怀编修明史之愿望,于是呈送《上曹太仆曹秋岳书》云“先朝召对事述,云在朱都谏子美处。及秘录、公卿年表等,万乞留意。祠曹或素所厚善者,于宗室蓖礴,大臣责恤,月日可详,特难于卒辑,且希望万一。”次日谈迁便登门拜访曹溶,由于二人皆为明朝遗臣,且皆有收集史料与编修明史之愿望,此次会面,二人交谈甚欢。此后,曹溶屡次亲自探望谈迁,给他讲述先朝旧事,为他著书提供一切方便;谈迁也时常赶往曹溶处借书,曹溶毫不吝啬地给他看许多珍藏的孤本。谈迁在《北游录》中有多处记载:“庚申,曹太仆见往,语先朝诗两则。”“丁亥,阴。过曹太仆借书。出刘若愚《酌中志》三表。孙侍郎北海《崇祯事迹》一表。……侍郎辑崇祯事若干卷,不轻示人,又著《春明梦余录》若干卷,并秘之。”此外,曹溶所辑《学海类编》四百三十一种,几乎搜尽唐宋元明以来秘钞之本。特别是其所辑纂《续献微录》《崇祯疏钞》两书,对谈迁编撰明史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曹溶还在经济上给予谈迁一定的支援,谈迁在《北游录》中记载:“癸酉,答朱生生,饮。……饮间,曹秋岳贻我银杯。辞。”曹溶甚至介绍故国遗老给谈迁认识,让他结识并了解历史上的知名人士,如吴伟业、龚鼎孽、陈之遴等,这几人皆为明朝崇祯时的进士,并且都收藏了很多秘书,足见曹溶对编修明史的重视以及对谈迁修撰工作的支持。可以说,谈迁的著作《国榷》等作品之所以能够完成,与曹溶为他提供丰富的书籍、史料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5.重视古书辑佚,亦爱书籍装帧。曹溶非常重视古书辑佚。他说:“古人诗文集甚多,其原本首尾完善,流通至今者,不过十二三。自宋迄元,其名著辑佚者,及今不为收罗,将遂灭没可惜。”曹溶认为古人诗词文集非常之多,然而原本首尾完善的文集在流传后世以后多已分散亡佚,若不加搜罗,各种文集和著作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殆尽,实属可惜。所以,曹溶常常浏览且录抄阅他人藏书,以求从他人藏书中找出文集流失的部分,以将其补缀成编,保存古书大概。朱彝尊在《竹垞诗话》中称曹溶“博征文献,集三百年名公卿手书墨迹,装璜成册,多至七百家。”

关于古籍的装帧,曹溶在其《流通古书约》中就略有提及“彼此藏书家,各就观目录,标出所缺者……精工缮写,校对无误……”即使是一简便法,也不乏要强调“精工缮写”的必要,足以看出曹溶对古籍装帧问题的重视程度。其实,在古籍装帧问题上,曹溶的老朋友钱谦益先生更加精益求精,这一点上,曾经受到叶德辉的批评,即“古人纯朴之风,于是乎扫地尽矣。”然而钱谦益重视古籍装帧的习性丝毫不被动摇,并且影响到他的老朋友曹溶。曹溶说:“自宗伯倡为收书,虞山遂成风俗。冯氏、陆氏、叶氏,皆相效尤,毛子晋、钱遵王最著,然皆不及宗伯。贾人之狡桧者,悉归虞山。取不经见书,褚墨稍陈者,虽极柔茹糜烂,用笔牵缀洗刷,如新触手,以薄褚袭其里,外则古锦装被之,往往得善价,他方莫及也。”[11]46钱谦益、曹溶对于古籍外观的精美修整,虽有过犹不及之嫌,但也直接导致书估为求善价而对古籍外观进行修整,将漫散的墨迹、糜烂的纸张一一复原,对散乱的卷峡重加装订,注重装帧中的艺术表现,等等,这些技术与观念的发展,对于当时及后世的藏书活动,也可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11]46。

二、曹溶藏书思想的传承价值

1.利于图书流通、资源共享。曹溶在其《流通古书约》中,明文规定“卷帙多寡相抵者,彼此各自觅人誊之”,也即“互换”抄书,完全迫于时人矜为己力,据为己有的私藏弊病,不得已不作出相互交换之条件“诱导”自私、保守的藏书家解除枷锁,开放图书。这种藏书家之间所谓的“交换”拿到今天来讲,恰恰符合馆际互借的思想,曹溶的这种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抄书理念,不但使书籍得到了充分利用,而且丰富了各个大大小小藏书楼的藏书量。我们今天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的思路都得益于曹溶的藏书开放思想,这种有书共读、开放互助的图书馆服务理念,不仅缓解了图书馆的经费、资源不足与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需求之间的矛盾,对教学科研也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2.利于发展目录学、图书馆学思想理论。曹溶规定古书传抄的标准“以书不出门为准则,第两人各列所欲得书单”,若想得到自己缺少的书籍,必然需要了解自己已有的书籍,那么各家藏书楼必定要通过编目来揭示自家家藏,以便他日相互传抄、扩充书目时进行参考。我们知道,曹溶生于明末清初之际,据统计,仅明代藏书家编制的书目就多达50余种,存世的20余种,如陆容的《式斋藏书目录》,吴宽的《丛书堂书目》,茅坤的《白华楼书目》,陈第的《世善堂书目》,钱谦益的《锋云楼书目》等各记其所藏之书[12]40。时人根据自家藏书规模及其藏书特点所编写的藏书目录,用来核对藏书记录和查检馆藏数量。为了方便沟通余缺,以利于图书传抄,当时的书目编纂者们继承了历史上藏书性的目录学传统,发展了作为排检依据的藏书目录的编纂原则和方法,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使书目完成了由学术著作向检索工具书的过渡,使书目编纂日趋科学化[13]36。曹溶的目录学思想为我们今天的图书编目工作奠定了基础,使我们今天的海量图书也能够采用一定标准进行分类,以便于图书入库、查询工作的有序进行。

图书的收藏必然存在如何分类、编目、上架、保存等一系列图书馆学相关问题,而曹溶的图书流通理论恰好促进了各个藏书楼不停更新书库,这就需要抄书人员不停地分类、编目、上架、借还等一系列和现代图书馆员工作如出一辙的工作流程,但那时的工作任务几乎只由固定的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完成,与那个时候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我们今天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并且能够在曹氏的基础上再进行细致、明确的分工(图书馆流通部门、参考咨询部门、技术服务部门等),使各个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地驻守自己的工作岗位。

3.利于加强古籍辑佚,完善古籍装帧。上古的文献资料由于时代久远,外加不可避免地被火灾、水灾侵蚀,战乱摧毁、蚊虫叮咬以及古籍资料载体自身寿命所限,使得很多资料散佚甚至失传。曹溶认为这些古籍资料若不加搜罗,各种文集和著作将流逝殆尽。于是肩负起收集古籍、还原古籍的使命,尽可能地将散落于各处的零散文集还原大概,使古籍史料尽可能地重现于世,以方便后人查阅、考究、利用。

曹溶强调“精工缮写”在古籍装帧的问题上要求精益求精,这种对于图书包装的强调和雕琢,使得今天看起来枯燥乏味的古籍也精美可爱了许多,并且这种对于外貌或者说“里子”与“面子”上的修饰装潢,使得本来就珍贵难得的古籍显得愈加弥足珍贵。曹溶的这种古籍装帧思想给今天图书、古籍的装帧带来很大启示。其一,将古籍完善了装帧,从而提高了图书的估价,这对发展图书印刷、完善封面装帧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二,给今天负责图书馆中修复和完善古籍的图书馆员些许启发。如果粗略修补、装订,此书与其他装帧完好的古籍相比,借阅率可能下降甚至无人问津,所以图书馆员有必要还原图书精美装帧,以保证图书的内在价值和正常流通;其三,装帧本身的艺术价值可能关乎一本书的终身命运。曹溶在图书流通中特意提到装帧问题,说明了在图书流通中,保证大众审美的重要性,因此,出版社应该对封面设计严格要求,确保书籍装帧从封面到扉页再到排版的整体和谐。

曹溶这样一位明末清初重要的政治家、诗人、词人、藏书家,在当今的学术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在明末清初文坛的地位以及他在藏书理念中表现出来的图书流通、聚书编史、古籍辑佚及装帧思想都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纵览曹溶的藏书思想,无论是藏书内容、藏书范围、藏书流通、藏书目的、藏书形式,都具有独到之处。我们不难看出他在明清众多藏书家中体现出来的那种毋忘旧国之耻、聚书编史的急迫心情;身体力行,续写规则以及提倡藏而致用、流通开放的藏书理念;互借互抄、刊布流传的求书欲望;热爱宋元文集,身边不乏友人吟诗作乐的文人情怀;精益求精,注重装帧的收藏原则……这一系列表现,对于我们了解曹溶的藏书思想,对我们研究明清之际的私人藏书史抑或图书馆的藏书建设都是有所裨益的。

[1]李瑞良.中国古代图书流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汲言斌.曹溶与《流通古书约》[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7).

[3]陈雪军.论曹溶的词学观及其在浙西词派中的地位[J].文艺理论研究,2009(2).

[4]王星慧.曹溶研究[硕士论文][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5]唐先进.曹溶词研究[硕士论文][D].重庆:西南大学,2008.

[6]王文.曹溶及其《流通古书约》[J].图书馆学研究,1984(3).

[7]范凤书.中国著名藏书家与藏书楼[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3.

[8]余章瑞.藏书故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9]程焕文.藏而致用流通开放——中国古代私人藏书的本质和主流[J].图书馆学研究,1987(4).

[10]周少川.藏书与文化:古代私家藏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1]袁丹.钱谦益藏书特点评析[J].图书馆杂志,2001,20(12).

[12]魏秀萍.明清时期江南私家藏书楼及其文化传承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

[13]牛红亮,张小玲.略论明代的私家藏书[J].当代图书馆,2009(1).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24.38

冯丽娜,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

猜你喜欢
藏书家古书装帧
A Guide to the 4 Best Independent Bookstores in Paris
我和古书
古书
试论清代济南府藏书家的图书出版活动
《野隐好读上古书》(美术作品)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基于线性视觉流程的出版装帧应用研究
书籍装帧配色设计研究
少年宋慈
清藏书家袁廷梼枉生平发覆[1]——一个苏州家族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