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2017-03-11 05:03佟晓丽张素媛
辽宁经济 2017年11期
关键词:导向教学模式能力

◎佟晓丽 刘 红 张素媛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佟晓丽 刘 红 张素媛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高校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课程改革一直是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入手,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改变过去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传统课堂,构建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际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

课程建设 问题导向 教学模式

专业培养目标是以科学的课程设置及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来达成的。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是高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更是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高等学校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强调专业培养目标、突出人才培养特色,而赋予课程的只有单一的、知识传授的功能,对于课程建设重形式、轻内涵,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都将由课程教学来达成。因此,高校有必要从课程改革入手里,以“教”促“学”,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课程教学从简单的知识传授向能力提升转变。本文将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本科课程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单一的讲述式课程教学现状,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认同感和成就感。设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流程,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的完美结合,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一、“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优势

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的教学模式也可称作“问题教学法”,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中心,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其以“问题”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并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问题的选取有一定的科学性,是学生专业领域内的真实问题,这将使学生较早地进入学科专业领域,使所学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过程也较为轻松。这一模式的运用,将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沟通合作及终身学习能力。

二、“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设计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及课程具体内容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问题”的设计

“问题”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老师所选择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圈定了学生的认知及课堂内容的范围与方向。问题的选择要符合教学大纲,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已有的知识或即将获得的知识,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问题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难度适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同时获得新知识。不要用自己的观点去影响学生的判断。

(二)教学过程实施

1.小组活动。教师设定问题后,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小组合作是行之有效的办法。由8-10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复杂的问题可由几个小组共同完成;简单的问题可由不同的小组分别完成,寻求同一问题的不同途径。学生分组后,组长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分解任务,小组成员开始资料的查阅、搜集、整理工作。另外,小组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要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及团队合作关系。

2.课下学习。教师下发问题的同时将解决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或与之相关的学习资料以课下预习的方式布置给学生。教师要保持与学生密切联系,控制学习进度(可利用微信或者QQ平台)。

3.问题反馈与解答。学生将课下学习及资料查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学生共同的问题是课上老师讲解的重点。

4.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该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关系到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此师生双方都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预设小组成果展示时间,预估课堂讨论时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等。这一环节是学生对教师所设计问题的成果展示过程。学生汇报本小组的最终结论,同时提出一些新问题或对其他小组的成果提问,当学生无法回答这些问题或者对问题的讲述、理解有偏差时,教师将对其进行讲解和说明,最终使每个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更加系统地运用知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大量查阅课外资料、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学习等,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讨论环节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掌控整个过程,控制课堂节奏,这要求教师具有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问题小结。当以上步骤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问题的解决情况及时总结并作出评价。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及下一步要求,至此本轮活动结束。同时,指定下一个问题,并将问题分解,开始下一轮的学习活动。

(三)考核方式

教师结合培养目标及课程性质改革考核方式,采取多样化的评分策略。其中,资料查阅、小组讨论发言、作业完成质量等都有相应的得分,而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占一定的分数比例。也就是说,本门课的考核从学生见到老师的那一时刻就开始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课程考核死记硬背知识点的情况,更加注重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考核。

(四)教学总结和课程评价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实施后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和评价,分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学生根据老师的意见,修改、完成并提交讨论报告。二是教师回顾课程教学全过程,并对所设计的问题及学生完成问题的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运用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指出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为下一教学过程的开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三、问题和反思

(一)教师要有课改意愿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主动与被动关系,教师改变知识“传授者”的身份,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变成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考的“引导者”。同时,教师要主动探究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研究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所起的作用,树立课程教学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思想,激发老师的课改意愿。

(二)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养

教师要能够把握本专业领域知识前沿,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充分了解课程内容并能将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具有很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及应对能力,预估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在课堂讨论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对得当;能够掌握课程进度,控制课堂节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成为教师引导下的主体。

(三)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实际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多提问,然后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该种教学模式下同时存在,如基础知识的讲解、部分教学内容的翻转课堂,即课下的学习与课上的答疑等。在教学实践中,应辩证地处理好各种教学方法的关系,使其之间相互促进,做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注:本文系2016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6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16DB381)阶段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永辉

猜你喜欢
导向教学模式能力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偏向”不是好导向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