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英杰 于 榕
沈阳市社区老年服务“医养护”一体化模式分析
◎代英杰 于 榕
“医养护”一体化模式是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解决养老问题的新模式,也是缓解我国目前医疗领域、养老领域以及护理领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有利手段。该模式在沈阳市个别社区现已发展的比较完善,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立足于沈阳,结合市情,提出推进“医养护”一体化模式的对策建议,为沈阳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以期能够更好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大潮的到来,真正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护”。
医养护一体化 养老模式 社区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早在1999年就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3亿,占总人口的16.7%。近年来,我国对于集医疗、养老、护理为一体的“医养护一体化”社区老年服务的探究不断加强,并逐渐引发学界的重视。在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的今天,社区老年服务“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将在很大程度上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截至2016年11月,沈阳市总人口731.4万,60岁以上人口为173.5万,在173.5万老人中,失能卧床者有24.6万人。这意味着,平均每10名老人中就有1.4人失能卧床。随着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人口数量也急剧上升。为了缓解家庭以及医疗资源有限的压力,近年来社区老年服务“医养护”一体化模式在沈阳市逐渐发展起来,甚至有个别社区的“医养护”一体化已经发展的比较健全,在全国处于模范小区的领先地位。但是,大部分社区的“医养护”一体化发展的不完善,甚至有些社区没有提供此方面的养老服务。
本文是根据沈阳市中心的五大区(和平区、沈河区、皇姑区、铁西区、大东区)之中的部分社区和市外的个别社区,如沈河区东陵街道的马官桥社区、沈河区东陵街道的保利社区、大东区津桥街道的河畔社区、和平区南湖街道的文安路社区以及于洪区的五彩阳光城等社区的调研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普通社区老年服务“医养护”一体化现状
1.医疗服务。沈阳市每个社区的医疗卫生情况都由管辖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我们调研了解到,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大体相同。主要是为其所管辖范围内的社区居民提供基础的卫生医疗服务,如体检、测量血压、卖药等便民服务,在此消费可享受医疗保险的报销。大多数社区在医疗方面主要依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有限的医疗服务,在医疗方面大部分社区本身并未有可行的措施去改善、提升。
2.养老服务。一些社区对居家养老各个方面的管理未能建立起规范的制度,导致医疗器械损坏程度严重、活动场所杂乱,管理无据可依;社区给老人提供的活动场所面积偏小。另外,服务人员缺少全面的工作守则,导致服务水平下降。故服务设施与内容不够完备,服务理念相对单一,是沈阳市社区老年服务“医养护”一体化的常见问题。
3.护理服务。沈阳市社区老年服务“医养护”一体化比较现实的问题有如下几方面:一是在人员构成上社区居家护理服务人员数量少、素质较低,职业水平高的专业人员极度紧缺。二是在服务内容上主要依靠政府购买,由于资金、人力和设施的限制绝大多数社区居家护理服务覆盖面小,服务过程中所体现的相关法规普遍缺乏约束力,评估考核制度、责任机制等十分落后。
(二)典型社区老年服务“医养护”一体化现状
当然,除了上述社区在“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上所表现的普遍现象之外。目前,沈阳市社区养老发展较成熟的“医养护”一体化社区是和平区南湖街道的文安路社区。文安路社区是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中国老龄政策与法律研究所科研实训基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全科基层培训基地,其“医养护”一体化发展的非常的成熟,尤其在护理方面发展的尤其突出。一是医疗服务。社区里内设蓝卡诊所,诊所里的医生都是医院退休后聘用过来的,并且很多都是拥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级医生,在这里看病可以使用医保卡。据社区的工作人员称,附近的大多数居民都愿意到这里来看病,因为离家近又很正规,居民们都很放心。二是养老服务。社区有很多的休闲娱乐方式可供老人选择。如集体合唱、下棋、绘画、甚至在节日的时候会组织老年人排练节目。老人们每天很开心、充实。据了解,还有人慕名而来购买老人的绘画作品。三是护理服务。社区里的居家养护中心有多种服务模式。对于长期居住的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24小时个性化专业护理服务,提供日间照料主要为日间无人陪伴的老人提供亲切、细致的贴心护理服务,也可以入户照料,主要是针对老人的不同需求,通过电话预约、上门登记等方式,为老人提供便捷式生活理疗以及夜间智能服务。
述实例可以看出,沈阳市在社区养老服务“医养护”一体化方面,个别社区已经处于模范地位。
(一)社区老年服务“医养护”一体化水平参差不齐
根据调研沈阳市内五大区的部分社区的情况来看,少数社区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已经很健全,在访谈社区居民了解到,她们对社区的服务很满意,觉得自己很幸福。但是,大多数社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不健全,存在“医养护”中仅突出其中一方面发展。另外,还有一些居民甚至没有听说过社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这类社区的居民患大病进医院,小病则去小区附近的诊所。不仅给社区居民增加了生活负担,而且也不利于社区老年服务“医养护”一体化模式的发展。
(二)社区老年服务“医养护”一体化中的护理方面明显不足
据调研情况得知,大多数社区在护理方面对其社区居民都没有太多的支持。即便有些社区设置护理所用的床位也只有两三张,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护理需求,特别对急性病恢复期和长期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慢性病患者,床位很难保证。甚至有的只是为了应付领导视察的摆设,并没有发挥实际效用。
(三)长效筹资机制尚未建立
传统的养老和医疗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筹资方面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和稳定的筹资来源。而对于三者结合的“医养护”一体化模式,主要资金来源为入住社区服务中心的老年人缴费和政府政策支持,如税收、费用减免、一次性建设财政补贴等,长期支持不足,易出现筹资空隙,严重影响了该模式的初始推广。
(一)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宣传与支持力度
针对未开展社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的社区,首先政府相关负责人应实地考察了解原因,然后因地制宜的给出解决方案,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及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未开展“医养护”一体化的社区可以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发展,如经济来源不足的社区可考虑先发展“医养”结合模式,使社区老年服务“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尽快落实并推广。
(二)护理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大多数社区都在护理方面明显不足,究其原因,还是费用问题。因为护理往往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设备等,而这些都是专业的护理院才能做到的。在社区里想要实现这些就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对此,社区可以提供场地招商引资,可在社区内建立护理院,方便失能、半失能老人社区内就可以享受护理。
(三)创新社区老年服务“医养护”一体化基金筹集方式
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是我国为针对人口老龄化的保险产品,该制度为实施社区老年服务“医养护一体化”模式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但是,我国的社区老年服务“医养护”一体化的筹资方法应该符合我国国情,不能照搬他国或部分地区的长期医疗保险模式。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司 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