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玲
辽宁省乡村旅游品质提升的几点思考
◎金晓玲
近年来,国家、省市及各县级政府,均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意见、规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本文针对辽宁省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同质化竞争、附加值低、缺乏特色等问题提出了提高乡村旅游品质的相关措施。
辽宁 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
近年来,从国家层面、省级人民政府到各地市,均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对提振地方经济的作用,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乡村旅游发展。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采取多种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乡村多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
辽宁省相继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保证中央的各项政策切实落地;辽宁省人民政府于2016年发布《辽宁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乡村旅游列为未来五年辽宁省六大主导旅游产品之一;辽宁省旅游局于2016年初公布“乡村旅游提升与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帮助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贫困人口脱贫。
各基层政府对于发展乡村旅游也十分重视,以朝阳北票市为例,该市于2016年完成《北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6-2025),辟专节《重点旅游村镇发展指引》,为北票市未来十年旅游村镇的发展指明了目标,确定了思路;规划并将“乡村旅游”作为一类旅游产品进行开发,足见其地位与“化石科考”“休闲度假”“文化创意”“工业遗存”等旅游产品同等重要。
农民亦从发展乡村旅游中受益,农家乐、果园采摘等项目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但是,总的来说辽宁省乡村旅游产业附加值比较低,同质化情况严重且缺乏特色,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规划指导,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开发适合各地的乡村旅游项目,切实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创造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
乡村旅游源于19世纪中期欧洲贵族的乡村度假活动,二战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蓬勃发展。乡村旅游在世界各国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证明,乡村旅游的核心在于乡村性。乡村性含义广阔,包括较低的人口密度、较低的开发强度、亲近大自然和田野的独特风貌以及传统农耕生活方式等。保持乡村的原真性、自然韵味、惯有的风情、古朴的气息应当是乡村旅游未来发展方向,这也是吸引城市游客的最大特点。然而,对久居乡村的村民来说,他们受教育程度有限,难以发现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的魅力之处,对于游客的需求和旅游市场的发展缺乏认识,这就需要旅游部门的专业指导和帮助。
1.县一级政府合理规划引导,选点示范,推行乡村旅游规范化制度。可在对县域范围内具备乡村旅游资源的村镇进行基本普查的基础上,由县级旅游部门合理规划,引导村民从事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形成“一村一产业”,避免重复发展和内部恶性竞争。以产业融合、文化传承、服务质量、经济效益等为标准选出一批具有示范引领、典型带动、品牌辐射作用强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和“示范农户”,在整个县域内推广其发展经验。
2.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自觉改造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发展乡村旅游固然需要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但乡村社区的居民才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主体。必须在县域内加大宣传,使大家明确乡村旅游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与家家户户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鼓励和激励乡村社区居民加入乡村旅游的经营活动,不排斥、甚至自觉改进自家旅游设施,参加旅游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提升服务质量。提倡乡村旅游的经营者能够主动向游客介绍家乡及家族的历史和传统农耕生活的知识,培养经营者的自豪感,促进该地乡村文化传统的保护和发展;同时增进旅游者的亲切感和信任度,形成“回头客”群体。
3.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打造特色乡宿、乡食。特色乡村文化,须有实实在在的着力点,高品质的乡宿、乡食和服务是最好的承载者。我国北方的民宿往往只追求住宿功能,能达到干净、整洁已然不易;所谓乡食,多是农家菜,通常能做到无农药、无化肥,鸡、猪、羊等不喂饲料。很多人认为,这便达到了乡村旅游的游客对于“吃”“住”的要求,这种想法已落后于旅游市场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走入乡村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放松,他们更关注是否住的舒适、吃的独特。浙江临安、上泗安,江苏常州的溧阳,堪称中国乡宿的代表地,提供精致的乡间美食,每日住宿的均价千元,仍然一房难求,这些地域的乡宿乡食本身即是乡村文化、乡村情调与乡村情怀的体现。对于乡宿乡食的建设,可分两步走,首先由县一级旅游部门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住宿、餐饮标准,包括客房规模、配套设施、餐厅的特色和设施、厨房的卫生条件、食品的安全与特色等,要求全部乡村旅游经营者必须遵守。提倡餐饮采用当地的食材;客房建筑风格应当以当地人文、地理、气候、民俗为基础,运用现代审美设计原则,采用古朴典雅的田园风格;餐具尽可能采用当地具有代表性材质制造等。其次,截至2017年9月,辽宁省4A级景区已突破100个,可尝试在风景优美的4A级自然景区附近村落引入专业的乡宿设计、开发及经营者,对传统民居进行改造升级,突出当地文化特色,利用品牌效应扩大宣传,提升辽宁乡村旅游在全国的知名度。县级旅游部门还可制定乡村旅游服务行为规范,帮助当地居民提高服务技能和服务礼仪水平,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
4.倡导回归自然,开发深度体验式旅游产品。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节假日旅行习惯的养成,简单的走马观花似的观光游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旅行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能够在乡村旅游中得到不同于日常城市生活的体验。乡村旅游产品应以宣传和提倡回归自然为主,开发深度体验式活动。如与经验丰富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合作,组织乡村徒步旅行;开发适合儿童的种植、收获活动;开展适合主妇们的特色烘焙、乡食制作和烹饪体验活动;组织县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传授非遗的技艺;进一步开发乡村文化创意产业体验活动,如沙画制作、手工编织等田间艺术学习;教会小朋友如何照顾小动物;组织类似童子军营类的营地活动;其他与乡村传统、文化相关的体验活动,如各种特色乡村节庆日,和主人一起进行农耕、观鸟之旅、寻找美食原料、酿酒、挤牛奶、骑马、独木舟体验、出海捕鱼等。对于这类活动,一要注重乡村特色,二要注重体验,可以聘请专业的户外活动组织机构进行设计和开发。
5.注意减少对乡村环境的影响,避免过度开发。乡村旅游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县级政府应明确,禁止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大兴土木,注意对乡村自然资源的保护。除进入乡村的交通干道外,旅游交通应以步行为主,并设置标牌提醒游客注意环境和生态保护,以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6.警惕游客涌入对乡村生活方式的冲击。如今定居在城市的人们,很多是从乡村走出来的,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使他们难以慢下脚步,往往会很怀念少年时在家乡比较惬意的农耕生活,这部分人去乡村旅行是为了慰藉乡愁。一个场景,一种味道,一只小黄狗,都可能成为家乡的一个缩影。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既要追求吃、住、行的便捷和舒适,还必须平衡乡村的原汁原味,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进行过度的商业化开发,失去了淳朴的民风和乡村的原始味道,也就失去了慰藉乡愁的功能。同时,还应当警惕大量游客涌入,给传统封闭、平静的乡村生活带来的冲击,如街道会变得拥挤,价值观可能被颠覆,乡村文化会逐渐消失。另外,收入的不均也可导致乡村阶层的分化以及犯罪率的上升。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责任编辑:司 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