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欢,蒋连城,汪一江
(皖南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国内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培养对策的综述
刘 欢,蒋连城,汪一江*
(皖南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人文素质作为医学生的必备素质之一,越来越受到医疗领域和高等医学院校的关注。介绍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内涵,探讨国内医学生人文素质及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阐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提出转变医学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等对策,加大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力度。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对策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其研究范围的拓展,对当代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教育不仅需要向医学生传授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医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双重属性,其核心理念是人文精神。医学生作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使者,需要同时具有医学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因此,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在重视医学知识传输的同时,要积极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人文属性是医学的本质属性。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程度[1]。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途径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自身修养,并成为其相对稳定的内在心理品质[2]。GreavesDavid[3]认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展现。
现有的研究表明[4],53.0%的医学生认为自己人文素质不高,认为人文素养对以后的发展有益,但不知道怎么提高的医学生占调查总数的60.8%[5]。有学者调查指出,73%的医学生认为医术比医德更重要,道德解决不了问题,掌握了高超的医术才有可能更好地服务于病患[6]。
67.8 %的医学生不了解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55.6%的医学生对我院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效果不满意。另外,48.6%、54.6%和51.6%的医学生对我院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师资、授课方式和教材不满意。66.2%的医学生认为大学逃课率最高的是人文类课程,逃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或对教师的授课方式不满意[7],80.2%的医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8]。
综上所述,医学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医学生对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效果不满意。现就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及培养对策做如下综述。
3.1 人文课程学时数被压缩
我国的医学生大多数是理科生,在高中阶段主修数理化,且在进入大学后一年的通识教育中,英语、体育和计算机占据了通识教育的半壁江山,人文课程的学时在通识教育中被严重压缩。
3.2 学科建设的力量不强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学科建设力量不强,是因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被相关教育工作者忽视[9]。医学生人文课程的教师大部分都是文科学校毕业,对医学专业所需要的人文教育并没有很全面的了解,并且在一些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被安排为几个班学生合班上课,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
3.3 教师队伍潜移默化能力不足
现阶段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基本是成长于应试教育环境的“80后”,在教学管理一线的教师则基本是“60后”,在传统文化传承和人文修养方面,他们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需要提升的空间。在现行教育行业管理体制下,教师更多地忙于评职称、搞项目,忽视了自身人文素质的提升。同时,他们也不太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他们看来,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学生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另外,当前我国的医学教育模式仍然是以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为主,弱化人文素质教育,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整体性的本质和要求,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3.4 医学生价值观不明确,责任感不强
现在的医学生是“90后”,他们从网络上获取知识和信息,利用网络与人交流,他们将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将追求理想转向注重实际,功利主义倾向较为明显;在物质与精神层面,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在道德与责任层面,则表现出对社会的终极关怀意识淡漠[10]。一些学生更是为了学分而学习,这是对自己更是对患者的不负责。
3.5 学生传统的专业观念影响至深
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11]。在医学院校里,新生一入学就有一个传统的观念:我到医学院来,是为了学习专业医学知识,在学校里我只要注重医学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医学技术的学习,将来就能做一名合格的医生,人文知识的储备可有可无。这种观念造成学生视野狭窄,进而影响了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4.1 转变医学教育观念,提高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
医学是一门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的学科,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爱丁堡公报曾指出:21世纪的医生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患者的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专业工程师。要达到上述目标,不仅需要扎实的医学功底,还要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是关键[12]。因此,医学院校要高度认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要充分认识医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地位及其在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中的重要作用。从课程种类、学时数、学习要求等方面加大人文素质教育的力度,重视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4.2 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
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需要适当增加人文教育课程的比例和数量,建立各类课程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与医学人文精神有着密切联系的必修核心课程,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卫生法学)、医学社会学(社会医学)、医学与哲学等;第二类是与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如大学语文、哲学、逻辑学、美学、医学史、人际沟通等[4]。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教学要避免形式主义,结合专业特点,有效结合相关医疗卫生行业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医疗改革、医患关系与医疗纠纷、职业道德与医患沟通、医德实例等内容。
4.3 提升师资队伍的人文素质水平,建立师资融合机制
当前医学院校的教师基本上是医学专业教师,因此,医学院校教师队伍的组成既要有人文学科的专家,也要有临床医生,将人文精神与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人文学科的专家以其丰富的知识和特殊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临床医生则结合临床工作的实际,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对医生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学习人文知识[1]。
4.4 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提升人文素质
学校在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要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内涵和吸引力,如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医学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人文讲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重视相关设施和文化环境的作用,为学生创建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爱心、积极向上、公平公正、有浓郁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
[1]令狐彩桃,周红,李尔舒,等.医学生人文素质调查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2):201-202.
[2]梁挺,郑丽莉,刘洁,等.医学生人文素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8):1232-1235.
[3]石云霞,傅琛.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综述[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4):29-31.
[4]王元松,李云芳,刘成玉,等.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状况调查与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4):371-373.
[5]包丽娟,张芳,杨翠玲,等.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J].甘肃科技,2012(2):79-80.
[6]蒙成光.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与手段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58-59.
[7]杜德娇,李许良,刘惠军.天津市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5):644-646.
[8]田丽娟,王彩霞,郭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满意度及人文素养现状调查[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360-364.
[9]唐竞瑜.当前医患关系背景下高校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3):91-94.
[10]谢新利,高春鸿.“90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12):53.
[11]张蔚,俞传芳,孙业桓,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J].安徽医学,2012(1):106-107.
[12]孙禾,米娜瓦尔·霍加,董旭南,等.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思考[J].新疆医学,2010(2):130-132.
(*通讯作者:汪一江)
G640
A
1671-1246(2017)04-0001-02
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51036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