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黎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审计局
浅谈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周立黎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审计局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审计代替传统审计已经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传统审计和计算机审计的区别以及联系展开全面分析。
传统审计 计算机审计 区别 联系
(一)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的审计环境不同。在对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要对审计环境展开全面的分析。相较于传统的审计方式,计算机审计机制的实际应用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审计人员需要有效地操作计算机,并且对审计软件予以关注。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被广泛应用,能在改变会计数据分析程序的同时,保证数据分析和处理流程的最优化。信息化建设进程推动了无纸化办公的发展进程,也就使得整体审计结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据需要借助参数的方式在磁盘中被保存,也就使得信息更加虚拟化,审计环境也呈现出数字化结构。也就是说,信息数据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账本形式,而是以电子化数据形式呈现出来,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要求进行整合,并且保证处理机制和管控措施的最优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并不统一,也就导致计算机审计项目的运行环境相较于传统审计更加的复杂,需要相关部门进行集中的分析和整合处理[1]。
(二)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的审计测试对象不同。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计算机要按照程序对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并且保证计算记录过程和处理效果符合标准。需要注意的是,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由于多数会计信息事项需要计算机按照程序自动化处理,使得计算误差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在计算机审计项目中,计算机会代替人工进行项目处理和数据整合,这就使得其整体准确性和完整性更加便捷化,但是,若是计算机被恶意入侵或者是出现非法篡改,相关数据的分析机制和管理结构将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也就导致整体审计结果被更改。因此,在计算机审计项目建立和运行过程中,最基本的就是要对系统内部控制的安全性进行统计和分析,保证合法性以及准确性,为合理控制效果的升级提供保障。另外,要进一步提高数据的风险控制机制,保证审计目标的有效落实,也要将内部控制系统的测试和管理提供保障,提高计算机审计实际效果。总之,传统审计项目中重点是防止人工操作的失误,而在计算机审计项目中,要对电子数据进行整合,保证安全性符合标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数据的整合效果,为后续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的审计思维方式不同。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各个行业都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审计人员针对海量的电子数据,要积极落实切实有效的控制机制。相较与手工审计机制,计算机审计要冲破传统机制的思维,从根本上将系统论作为发展核心,为后续审计体系的建立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实效性处理机制,并且要集中把握审计对象,从审计对象出发,保证系统化整合以及处理机制运行的完整性,也要把握审计项目的整体,建立审计模型,实现数据的全局性分析,从而结合相关数据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系统,提升思维方式的整合效果。也就是说,在计算机审计思维建立系统中,要对具体操作进行集中整合,保证处理效果更加有效。从整体出发,到局部结构,再次回到整体,将宏观管理机制和系统化数据处理机制结合在一起,也能保证监督范围更加符合标准,实现监督效果和监督能力的全面升级。因此,要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对计算机审计项目给予关注,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保证审计效果符合预期。
(四)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的审计线索不同。在对传统审计和计算机审计项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审计线索的区别也十分关键,计算机审计要保证数据整合以及数据线索的数字化特征,而传统的审计项目基本都是文字记录,两者有明显的差异,都是必要的审计线索以及审计证据。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数据登记后,要对审计线索展开全面整合,尽管其数据来源以及公式定义等项目都较为自动化且便捷化,但是,由于计算机存在不稳定性,若是有人恶意篡改信息以及公式,就会对财务报表造成影响,也就直接制约财务审计的效果。
(五)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的审计技术不同。传统审计项目主要借助的是财务人员手工计算,而计算机审计项目中,要应用分析性测试方法和运行机制,保证审计内容和审计线索更加有效,审计人员要对审计技术进行集中的内化,着重对数据的底层元素展开深度挖掘,保证数据整合机制和管控措施的最优化。数据分析技术中也要践行相关测试技术,确保审计效果和计算模型构建的完整性。
从发展目标分析,计算机审计和传统审计都是为了保证数据管理机制的实效性,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入以及支出进行整合,确保真实性以及合法性等符合实际需求,从根本上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的完整性,也能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效果。也就是说,无论是传统审计还是计算机审计项目,都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廉政建设的实际水平,并且保证经济监督和评价项目的全面升级。在实际审计机制建立后,要积极落实系统化的管控机制,为后续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保证[2]。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后,要对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展开全面审定和处理,作为判断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或真实性以及合法性的标准。也就是说,两者都是国家审计基础性审计过程,在实际审计机制建立后,都涉及审计准备工作、审计实施过程以及审计报告工作等,并且要对相关项目进行检查、观察以及询问,确保数据整合机制的完整性。最终的目标都是建立更加系统化的数据处理措施,收集更加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针对审计思路以及审计过程也要进行集中的登记和处理,为后续审计学项目的运行提供更加系统化的数据整合资料。
总而言之,计算机审计具有自身的优势,要想充分发挥计算机审计项目的时代价值,就要秉持传统审计的严谨精神,提高计算机审计项目的整体管理效果。
[1]王娜.IT审计对传统审计的撞击--2015年计算机审计国际研讨会综述[J].中国审计,2015,14(10):11-13.
[2]姚靠华,周岳婷.计算机审计对传统审计目标的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5(08):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