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根源及对策探究

2017-03-11 14:25:49黄骜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消费导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暴力事件暴力校园

黄骜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根源及对策探究

黄骜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校园暴力在近年来频频发生,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就读的学生以及在校工作的老师在学习生活中在校期间所遭遇到的暴力侵袭,探究了暴力事件频发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校园暴力 根源 对策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通过互联网,报纸,电视报道了许多关于校园暴力事件的新闻资讯,其中包括了音频,视频等资料。很多暴力事件都是以·打架,斗殴,欺负学生等为典型例子,校园暴力呈现出扩大化,严重化的特点。校园暴力作为校园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高度关注,亲切呵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净化校园的环境。以此,笔者以界定校园暴力入手,收集分析近年来的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从而为预防和防治校园暴力做出相应的理论依据。

一、校园暴力概念界定

校园暴力,涵盖了当今社会上的很多学科,因此,很难给出相应的定义来。根据百度百科显示校园暴力也称为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学生在校期间、上学或放学中、学校的正常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使用脏话侮辱或者殴打师生等,针对师生的生命、安全、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最后笔者认为只要是属于在校就读的学生以及在校工作的老师在学习生活中在校期期间所遭遇到的暴力都属于在校园暴力的范畴。

二、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的收集整理分析

关于校园暴力事件,网络上有随处所见的报道,在国内知名的搜索引擎百度上输入”校园暴力“显示有11,100,000个相关数据。可见校园暴力已经成为当下社会不可忽视的严重社会、教育问题。

据相关报道显示2015年6月21日,江西永新县发生一起多人围殴女生事件,受到网友广泛关注。据了解此次涉事女生有9人,其中小学生有2人,中学生4人,3人已辍学。年龄都在12至16岁之间。2016年8月29日中午,在汕头市潮南区,一条身穿校服少女被辱视频在朋友圈和网络上广为流传,在视频中,校服少女遭到多名男女辱骂、猥亵,并被威逼脱衣。2016年5月16日,一段山东校园暴力视频在网上疯传。这段时长1分33秒的视频显示拍摄于男生厕所。一名男生被一名身体强壮的同学殴打,先是边拉上衣边踹,踹倒在地后继续踹胸部。2017年4月4日四川彭州一位黑衣女生在高处让一绿衣女生站好,在随后的三十五秒内扇绿衣女生耳光共计十四次。随后打人女生又对身旁另一短发女生进行脚踹、扇耳光等行为。2017年6月14日,南省伊川县某中学发生一起校园暴力事件。因为微信聊天时发生口角,一名女学生在教室内被两名女同学轮流扇耳光,并用手机录像等。[1]类似这些因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的暴力事件在如今的校园屡见不鲜。

根据对以上暴力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的道德观念淡薄,不能明辨是非

暴力事件多发生在初中,学校为了适应当下中考要求,很少开展法治教育,导致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学生相依的教育跟不上,没有培养起明辨是非的能力。再加之少数学生动辄以武力解决问题,甚至违法犯罪尚不自知,另一方面受害的学生没有反抗能力,不懂得寻求保护自己的途径。导致施暴者变本加厉,为所欲为。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对子女人格形成的影响尤为重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孩子的榜样。很多时候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不能自律,不能严格的要求自己,子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渐渐的就会沾染了“暴习”,遇事即想到用暴力解决。

(三)社会方面的原因,暴力文化的泛滥以及大众传媒的影响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原有的传统道德价值观被冲击,不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侵蚀未成年人原本纯洁的心灵,而且暴力文化蔓延开来。某些传媒过分详细报道暴力新闻,拍摄为迎合观众口味的商业电影,逐步激发了青少年的暴力欲望导致校园暴行的产生。

(四)学校方面的原因

教育模式的明显功利性倾向导致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以至于情绪紧张,压力大,一旦达到个体无法承受的程度,其极端的宣泄方式就是暴力。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下,侧重于对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道德的教育,导致孩子发展不平衡。

(五)学生个体本身的原因

大千世界,缤彩纷呈,个体之间不同的性格特点也是诱发校园暴力事件产生的原因,有的同学为了追求个性,吸引异性的关注,彰显自己的能力很容易就因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这和中小学生发展阶段的青春期有密切的联系。

三、防治校园暴力的对策

校园暴力频发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然而防治校园暴力则是一个全面的工程。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国家和社会以及学校等方面都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共同为广大青少年创建一个平安的校园环境。

(一)国家的职责

全国人大作为国家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尽快制订保障校园安全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打击和遏制校园暴力伤害案件的发生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中小学校安全事故(特别的暴力事件)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完善校园安全的监督管理责任机制,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保驾护航。

(二)校园成立相应的防治小组并且学校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密切合作

防治小组全方位说对校园内存在的隐患进行监测和防治,找到隐患的关键矛盾,对矛盾进行教育和引导。防,就要扼杀暴力的萌芽,不让其生长,以危害校园和社会的安全。治,就要抓典型,对施暴者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要起到对其他有暴力倾向的人起到警示作用 。即使察觉和发现同学们之间的矛盾,积极引导同学间人际交往关系的正常化。学校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密切合作,建立乡镇、街道派出所介入校园暴力的提前预防和迅速介入的机制。对于校园暴力这一社会性的问题,国家应该采取相应的国家力量,来预防和制止暴力事件的发生。公安部门可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定期或者固定的对学校某些隐蔽的地点进行重点排查,即时发现,及时制止。

(三)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和道德教育

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加强德育工作。 要积极培养爱国主义,集体观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精神。尤其应将预防犯罪的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中,在学校设立黑板报、读报栏,开辟法制专栏,使校园内处处可见;利用校园自身条件,自办节目,定期播出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和法制单位共建校外法制教育基地等等。要形成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

(四)重视家庭教育。

家长是根治“校园暴力”的重要环节。“校园暴力”的主要实施者是不良学生,社会上不良少年针对校内学生实施暴力行为前,往往都与在校不良学生相互勾结。家长要努力帮助孩子生长在一个和谐的环境里面,要提高自身修养,言传身教,以自身的榜样力量影响孩子,与此同时,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杜绝在家庭发生暴力事件,以免让孩子耳濡目染,陷入暴力倾向的泥潭。同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育的局限和苦衷,要积极主动地支持、配合正常的学校教育工作。即使与学校教育工作出现分歧,也应加强沟通,通过正常的、理性的渠道求得解决,切不可对“校园暴力”推波助澜。[2]

(五)重点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校园暴力,多发生在初中,年龄都在13-17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心智不成熟,身心理发展还不完善,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容易冲动,我们更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的建设。促进每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进行科学的、适时的和适度的辅导。对极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向他们传授克服困难的策略,帮助其提高自身能力。对中等至严重心理失调的学生,心理治疗是强度最大的干预手段,重点在于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3]

2016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发展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时提到“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大家要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相信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净化校园环境,铲除校园暴力的产生土壤,能够逐步构建起社会、学校、家庭三级教育防范网络。建立一个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让青少年在纯洁的校园里快乐成长。

[1]孙阿玲.花季少女被同学轮流扇耳光 校园暴力何时休?东北新闻网2017(1).

[2]朱作鑫.校园暴力之概念、现状及防治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5).

[3]陈荣武.校园外来暴力与安全空间[J].当代青年研究,2010(7):14

黄骜(1996.07.7-) 男,汉族,黑龙江人,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专业:工商管理。

本文属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内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根源及对策探究》(项目编号:201610378073)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暴力事件暴力校园
反性别暴力
环球时报(2022-03-09)2022-03-09 22:44:18
“暴力”女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暴力云与送子鹳
开心校园
向暴力宣战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8
爆笑校园
社会戾气背景下极端暴力事件的影响因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