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凯 山东钢铁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问题的思考
亓凯 山东钢铁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日渐凸显,明确并解决其发展问题已成为新形势下关注的重点。本文结合笔者实践经验,从我国财务公司特点出发,探讨其现阶段发展问题,并提出发展优化对策。
企业集团 财务公司 发展问题
自1987年我国第一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设立以来,财务公司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特有的相对完善的运行机制,并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财务公司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只有明确财务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其服务功能。
根据《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主要是指为企业集团成员企业提供系统化金融服务(包括资金集中、资金结算、资金监控、信贷票据、财务顾问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目的在于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现阶段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具备了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双重属性。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而言,财务公司兼具产业和金融的双重属性,既属于集团公司的成员企业(下属子公司),也是一种非银行金融机构;既有作为集团总部管理职能重要组成部分的辅助管理属性,也有作为金融机构对集团提供金融服务的属性。产业属性决定了财务公司具有内生性,必须依赖集团,但更重要的是财务公司具有法人金融机构的属性,遵循着金融机构的普遍运行规律。
第二,双重风险。双重身份也决定了财务公司面临双重风险,一方面是来自集团公司及其所在行业的经营风险,这些属于集团或者行业特有的风险可能逐渐传递到财务公司,经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集团公司影响;另一方面是金融机构等普遍面临的金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第三,经营目标是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与一般金融机构以自身效益(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不同,财务公司更加侧重“服务为主,兼顾效益”,以“服务”为宗旨,追求的是集团公司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财务公司在自身为集团创造价值的同时,往往通过各种措施(如存款利率上浮,贷款利率下降,减免结算手续费等),让利于集团公司及其成员企业。
第四,个体差异较大。财务公司综合了银行、保险、证券等各项业务,是典型的混业经营,处于不同行业的财务公司在服务对象、服务地域、业务需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财务公司可结合行业和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特色金融服务。
(一)企业集团对财务公司的定位偏差
目前,部分企业集团对财务公司定位不准,财务公司的两种属性本应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但很多集团公司过于强调财务公司的内生性,而选择性地忽视其金融属性,有的集团公司将财务公司作为内部部门进行管理,像家长行使家规般控制,导致财务公司独立性不足,金融属性不明显;有的集团公司考核指标不尽合理,将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的利润中心,过多地考核利润指标,忽略了其对集团整体效益的服务和贡献,与当初申请设立财务公司时的初衷存在较大差距。定位问题导致集团对财务公司的支持和引导不足,成为财务公司发展的一大短板,同时也是造成以下其他问题的重要成因之一。
(二)负债渠道单一,资金利用率不高
从财务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来看,受其定位的限制,财务公司吸收存款来自集团公司成员企业,根据中国财务公司协会统计,2015年我国财务公司全行业吸收存款占有息负债的93.57%,而在吸收存款中,来自集团公司内部(含集团公司、成员单位、集团上市公司)的存款占比高达98.35%[1],渠道较为单一,导致财务公司的发展与集团公司货币资金的规模息息相关,如果集团资金链较为紧张或者对下属单位的资金管控力度不强,将无法满足财务公司扩大负债的需求,这种被动的负债经营模式对财务公司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那么财务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如何呢?据财务公司协会统计,2015年我国财务公司全行业约有48.54%的资产为效益较低的货币资金形态,主要是受集团公司资金计划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的影响,财务公司往往需要保留更多的备付资金,而用于支持集团公司发展的信贷资产仅占资产比重的41.41%,相比于商业银行48.86%的信贷资产占比有待提高[2]。
(三)风险管理亟需进一步加强
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相比,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问题较为突出。一是在公司治理层面,财务公司绝大部分股东、董事和监事来自集团公司主要成员单位,在决策上几乎不存在差异性,“三会一层”的履职都围绕着经营和业绩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较为淡薄;二是在风险文化上,部分公司尚未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全员风险防控意识不高,由于交易对手主要是集团内部单位,知根知底,信息较为充分,内部业务的特点使财务公司自然放松了防范风险的警惕性,加之还有集团公司负有最后兜底的义务,因此很多人认为财务公司的风险较小,导致风险缓释措施不足,这一点可从贷款的担保措施上看出:2015年我国财务公司信用贷款占贷款总额的69.63%,有担保措施的贷款仅占30.37%,信用贷款占绝对优势[3]。三是缺少专业风险管理人才,风险管理技术手段较为单一,信息化程度不高,对数量统计模型的应用仍处于尝试和学习阶段。
(四)监督环境和政策不完善
财务公司个性化差异的特点,使其需要更具有针对性的、合理有效的外部监管。在实践中,监管部门并未完全结合财务公司的特点制定完善的高标准监督准则,颁布的财务公司专门政策并不多,较为权威和完善的仅限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评价和分类监管指引》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在有些业务的开展上,财务公司更多要“参照执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政策办法。
首先,建议监管部门积极推进财务公司行业的分类监管。监管部门可借鉴发达国家监管经验,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和财务公司实际情况进行监管创新,制定“弹性监管”规划与针对性监管指标[4],根据财务公司发展实际与趋势完善政策法规。比如人民银行可进一步针对财务公司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从而提高资金集中管理的效率;允许财务公司加入支付清算系统,降低备付资金占用;放宽信贷规模控制,使财务公司更加充分地发挥资金融通功能;适当地延长财务公司的同业拆借期限,增强财务公司流动性。
其次,集团公司要坚持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基本定位,正确把握财务公司双重属性。集团公司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行业监管要求,推动完善财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保持其法人独立性。对财务公司要区别于集团一般的产业子企业,在战略规划、用人机制、绩效考评、职工薪酬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管理;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在推动财务公司提供稳健、高效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依托财务公司运作体系落实集团财务管控要求,立足集团主业发展,充分促进资金资源优化配置,提升运行效率。
与此同时,财务公司自身要革新管理意识,提高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水平。财务公司要科学制定风险容忍度、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政策,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遵循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设定必要的授权管理机制和业务管控流程,强化业务、风控、审计三道防线,把内部控制渗透到财务公司各项业务和操作环节中;还要加强风险管理宣传教育,在全公司上下培育风险合规文化,加强员工的风险培训,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和技能。
此外,要协调与集团内外部单位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财务公司应实现由“管理”向“服务”模式的转变,在集团公司统一的财务资金管理制度下,实现与集团财务部门的协调与统一发展,明确财务公司在资金集中管理中的职责权限,发挥资金结算平台优势和流动性辅助管理作用,加快集团资金周转,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处理好与集团内部单位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熟悉产业的优势,以“共同发展”为宗旨,加强与银行等外部金融同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合作探寻发展规律,构建良好的外部筹融资环境,并丰富自身资金管理经验,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结论:总之,财务公司对企业集团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财务公司特点、发展问题的研究,探寻其发展优化对策,用以推动财务公司创新与改革进度,提升财务公司服务质量,为我国企业集团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1][2][3]中国财务公司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24-125,130-131.
[4]何宏伟.对煤炭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5,(0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