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李笑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心理咨询谈话若干技术在高校五年专辅导员谈话中的运用
陈李笑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谈话是辅导员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更是辅导员的基本功。辅导员在工作中运用谈话技术,不仅是自身能力素质的体现,而且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五年专这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在具体谈话过程中,善用心理咨询谈话中的倾听、无条件积极关注、沉默等技术,能够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谈话技巧
辅导员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组织和指导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辅导员日常的工作中,相比较其他的教育方式,与学生谈话是辅导员运用得最为广泛的工作方法。
五年专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五年专学生的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个性张扬,兴趣爱好广泛,成绩一般,自律能力较弱,纪律观念淡薄[1]。他们多为独生子女,受挫能力差。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易与他人产生冲突,造成人际困扰。且这部分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发展不协调,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自尊心强,内心丰富又极其敏感。同时,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承受着来自社会对于“好学生”的评价标准的社会评价压力。根据我校心理健康中心每年新生普查的数据显示,60%以上五年专学生的原生家庭存在单亲、留守等现象,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辅导员在与这部分学生的谈话要像心理咨询那样,不仅关注问题本身,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借用心理咨询谈话技术,迅速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取得理想的谈话效果,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2]。
“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3]。谈话是师生对话的一种形式,它不是训话、不是讲话、也不是问话。辅导员与学生的谈话是指辅导员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真实接触,在接触中“双方共同追求理解、同情和欣赏的过程……它永远是一个探寻,人们一起探寻一个开始不存在的答案”[4]。以往出现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效果不佳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辅导员问——学生答——辅导员评”这样的交流方式,它并不是真正的谈话。在这个过程中缺少情感、思想上的交流,所以结果是预期的。因此,辅导员在与学生谈话的时候不仅要说更要让学生说,而辅导员学会倾听。
倾听是在接纳的基础上,积极地听,认真地听,关注地听,并在倾听时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适度参与,同时不带偏见和框框,不做价值判断[5]。通过倾听,辅导员能够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更好得把握住学生的内心世界,明白学生为何这样做,了解学生当时的处境,辅导员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学生歪曲的认知、消极的行为模式、负性的情绪等,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与此同时,当老师在听,学生在说的时候,对于学生来讲,这是一个情感宣泄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梳理、调节的过程。
多数时候,特别是当学生带着情绪找我谈话时,我都会耐心倾听,且不做评论,让他们充分表达。当他们被尊重、接纳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时,接下来的交谈过程会十分顺利,甚至不需要老师再给予建议和指导。曾经有几个女生找我反映宿舍矛盾,我给了她们充分表达的机会,结果说着说着她们发现原来错不仅仅在于对方,自己也存在问题,宿舍矛盾迎刃而解。而我仅仅作为一个倾听者。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只要给予充分安全,有爱的环境,人具有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其需要层次理论也认为人有被尊重的需要,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外界的接纳和肯定。当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其能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发展。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对此理论最好的运用,它是指对对方言语和行为的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从而使其拥有积极的价值观,又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6]。
五年专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被传统的社会评价标准定义为“落后生”,他们多数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常常被“光环效应”影响,老师和家长会认为不仅他们学习不好、能力也不行、品行更不佳。因此,这些学生多数在否定中成长,而很少受到肯定和表扬。虽然他们很多时候表现出满不在乎、放浪不羁的样子,其实内心是很渴望可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赏。
在和学生谈话时教师可以运用无条件积极关注技术,忽略学生表现不佳的地方,重点关注正向的积极的方面,并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接纳。谈话中教师充分发挥“罗森塔尔效应”的积极作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往积极的方向发展。
在我的班上有一位男生,刚开始特别叛逆,特别是对家长,只要家长批评他就离家出走。通过和其母亲的交谈后得知,其母亲是一位特别吝啬表扬的人,从小到大基本没表扬过孩子。因此,在和这位男生的接触过程中,我尽量忽视他不好的地方,只要看到好的言行出现就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对话从“你为什么昨天没来上课”变成“很高兴看到你今天来上课”,从“你今天迟到了”变成“我认为你可以做得更好”等等。慢慢地我发现他的到课率越来越高,而且很愿意和我交谈。一学期后,其母亲告诉我他在家里也有了明显改变,而且每当在家里有什么好的表现就会告诉母亲,“你去告诉辅导员,她会表扬我的”。听到这句话我知道教育开始起作用了,他感受到被接纳、肯定,也开始接纳和肯定自己,好的改变已悄然开始。
因此,在和学生谈话的过程中,要善用“罗森塔尔”效应,学会欣赏和表扬学生,发挥正强化的积极作用。
3.沉默技术
在咨询过程中,有时来访者会出现沉默。就是在来访者进行探索、表达时的停止。咨询师要敏锐觉察沉默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辅导员和学生的谈话过程也会出现沉默现象,常见的如茫然型沉默,有时学生因为不知道如何表达,或是没想明白是什么问题,故出现茫然型沉默。这时候需要辅导员耐心地倾听,通过简单有效的引导式提问帮助学生认识、明确自身的问题所在。反抗型沉默,由于愤怒、恐惧等情绪,学生不愿意和辅导员谈话,没有谈话动机,因此用沉默表达对谈话的阻抗。常表现出无所谓、不耐烦,甚至愤怒、敌意等。这时辅导员需要耐心地开导,态度诚恳,充分理解学生的心情,及时给以反馈。一般来说,沉默会慢慢被打破。思考型沉默,此时学生正在反复体会老师说的话,并且似乎有所领悟;或正在体验某种情绪、情感。这类沉默显示学生正处于一种积极的自我探索中。当出现这种沉默时,辅导员应该等待,同时以微笑、目光、点头等表达自己的关注、理解和鼓励,不宜打断学生的思绪。
思考型沉默是积极的沉默类型,在谈话过程中教师可以善用思考型沉默,甚至制造一些沉默时刻让学生思考。记得曾经有学生打电话向我请假,说要利用上课时间去做促销兼职。我问他真实的原因是什么,他告诉我是因为不想上那门课。然后我问他下周、下下周,以后的这门课怎么办,他沉默了很久,我也没有说话。我不知道他会给我什么样的回答。但过了一会他告诉我说他想明白了,兼职是用来逃避上课的借口,并表示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好好去上课。这个结果让我很意外,也很高兴。我自始至终没有同意他请假,也没有不同意他请假,这是他自己做出的决定。从此他也再没有因为这事和我请过假。这个小小的请假事件让我知道,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沉默和等待,把成长的机会还给学生。
教育是一个反复的、曲折的、长期的过程,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是帮助学生认识问题、改正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谈话能够拉近心理距离,增进师生间的信任和理解。谈话是一项繁重而又艰巨的工作,辅导员要在日常工作中善于发现、不断摸索,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将心理咨询谈话技术运用到日常的谈话中,提高谈话实效,为学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
[1]郭英,陈李笑.中职生人格特质对其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调查研究——自我价值感的中介作用[J].教育学术月刊,2013(6):54-58.
[2]唐艳婷,牛阁.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有效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9):184-185.
[3]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3.
[4]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3,138.
[5][6]郭念峰等.心理咨询师技能知识[M].民族出版社,2011(6).
[7]王璐,王慧.思想政治工作谈话的科学与艺术[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6(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