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英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和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情感教育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国教育正在打破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积极借鉴和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情感教育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其重要的教学意义,着重探讨了这种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1B-0089-02
21世纪是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新的时代特征赋予了教育新的发展趋势——情感教育。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已不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素养的要求,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情感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学的全面发展,是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探讨和研究的重点。
一、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认知教育对立,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将情感发展与知识获得和智力训练共同列入教学目标体系,通过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并妥善处理好教学活动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促进他们个性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是指老师通过专业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和自身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教学传递给学生,带给学生知识、观念、态度、情绪等方面的体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鳴,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情感素质的提高。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知识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注重学生个性和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健康成长,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征,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其次,初中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它在培养初中学生的知识表达和运用能力的同时,也影响着学生思想品质和综合素质。此外,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通过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情感进行科学的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观念和情感态度,提高审美情趣和认知能力。
此外,情感教育是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教育服务于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社会对新时期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要求。近几年,出现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套现象,如,大学生就业难、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过剩。这种现象的发生令人深思,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出现了问题,所以,打破思维定势,创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当今中国教育的重点工作。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体现
(一)寓教于乐,合理设置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具有知识丰富、内容复杂、问题多样的特点。因此,传统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已不适应新时期语文教学的要求。老师要充分结合这一阶段中学生善发现、喜思考、爱求知的特点,寓教于乐,将复杂的课堂知识与教学情景、教具演绎相结合,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记忆和理解,在对课文进行系统讲解后,教师可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到野外踏青,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中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和美好的童年时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注重知识的导入,促进情感的发展
情感教育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内容形式多样。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务必悉心钻研和探讨课程内容,系统梳理知识结构,发掘教材的研究价值和教学效果,做好课堂预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自如、有目的、有选择、有创造性地设置教学情境、进行情感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进而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情感的全面发展。
(三)营造良好氛围,创设文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情感体会和知识挖掘的前提下,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节奏性的朗读营造美好的情感氛围,将教学内容以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去感悟、领会和品味文章的情感,引起共鸣。在情感体验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便切实感受课文感情。在角色扮演中,让学生富有感情和节奏地阅读课文,品味和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此外,还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理解,更深入、全面地揣摩和理解文章情感。
例如,在朱自清的《春》的一文中,老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画画或通过观看影视资料的方式来感受、想象和描绘心目中的春天。此外,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感受春天的山、春天的水、春天的花、春天的草,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获得情感的体验。
(四)关注文章细节,启发学生领悟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活动的主次分明和重点突出,以便更加清晰地表达文章中的情感主线,便于学生抓住重点。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适时进行问题预设,让学生带着疑问积极思考,进行分析和解答,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层含义和情感。
例如,在《孔乙己》这篇文章中,出现了这样两句话“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和 “ 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其中出现的“排”和“捞”分别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让学生结合文章语境和字词的含义,对其进行分析对比和思考总结,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全面地理解文中刻画的孔乙己形象和人物的情感变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注重生活实践,激发学生内心情感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初中语文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语文能力提升,不仅来源于课堂积累,也来源于课外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地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将目光从课本知识转移到课外资源,从理论知识走向社会实践,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参与解决,切实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教学思想,形成知识——问题——实践——感悟的学习探究方式,增加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学习精神,使课堂知识得到情感体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完成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教学任务。
例如,在《看云识天气》一文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云的特点,并记录天气情况,并根据记录结果与课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通过亲身实践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理论知识,强化课文印象,提高统计分析的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的开展,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观念和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爱华.试论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1,(15).
[2]王晓光.情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8).
[3]孙新安.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导刊,2012,(2).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