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玲
摘 要:教师的指导对幼儿的学习和思维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不仅能培养幼儿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教师指导方式为重点,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方式进行全面的解析和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方式;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1B-0056-02
区域活动也叫区角活动,是指教师按照幼儿的兴趣爱好,将活动区域和活动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幼儿只需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教师主要起着指导的作用,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区域活动的主要构成要素就是环境、幼儿和教师,为了对各个活动区域予以区分,教师可以将幼儿园活动区域进行命名,本文根据活动区域的功能,将其命名为“学习区”和“游戏区”,可以根据活动内分为美工区、建筑区、操作区等。为了实现幼儿教育的目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无论是学习区还是游戏区,教师只要选择多种指导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就能推动幼儿综合发展。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育意义
(一)为幼儿交往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和开放性,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区域活动的选择,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为自主探索、交往、合作以及求知提供基础平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交往需求与游戏需求,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例如,在娃娃家活动中,幼儿可以和小伙伴共同商议,结合自己的意愿与情趣明确角色,并在角色活动中学到知识、体验快乐、表达情感,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从本质上看,幼儿园区域活动可以为幼儿营造一种无压力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和小伙伴进行自由沟通和交往,同时可以对自我需求进行有效调节,自主构建多元化区域活动和区域游戏,进而促进幼儿形成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性格,为幼儿交往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为幼儿的沟通创造有利的条件
數据显示,幼儿园中的幼儿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和习惯,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对此,教师要加强幼儿间的合作,对幼儿进行合作意识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园教学属性和教学环境的局限性,教师无法一对一进行教育,教师对幼儿合作能力和协商能力的教育针对性不足。而幼儿园区域活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填补了幼儿园集体教育的空缺,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协商能力,保证幼儿性格的健全。例如,在娃娃家区域活动中,有两个幼儿都想当娃娃的妈妈,可是娃娃的妈妈只有一个,这时候幼儿就会进行商议,采取改变角色或者是轮流扮演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逐渐学会了协调、商议、合作,同时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为幼儿社会性的培养奠定基础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各项活动,其中角色扮演活动作为区域活动的重要内容,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在幼儿进行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对扮演角色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情感表达方式进行模仿和学习。例如,在扮演妈妈时要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在扮演医生时体会对病人的关切,在扮演导购员时体现对顾客的耐心……,进而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成长,提高幼儿的自我意识与集体意识,有利于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方式
(一)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幼儿的理解程度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要联系幼儿活动的实际情况,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有机结合在一起,适当对幼儿进行示范,易于幼儿的理解和接受。例如,在美工区域里,教师可以通过教导幼儿剪纸,先要看看区域内幼儿整体剪纸情况,有完成好的就拿优秀作品做案例,提高幼儿剪纸的积极性,也达到指导的目的。之后,要对剪纸过程进行示范讲解,让幼儿可以看到整个剪纸过程,并通过教师细致的讲解,提高幼儿对剪纸过程理解与技巧掌握,进而有效实现美工区剪纸活动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要重视幼儿间的互相沟通,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师指导作用的最大化。
(二)控制指导时机,保证教师指导的效果
首先,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需要在合理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活动指导,区域活动中,会出现不同类型的问题,例如,玩具拿错、活动区域划分不明确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及时介入,公平、公正裁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制定区域活动规则,合理的活动规则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幼儿自觉遵守所在环境的要求,给幼儿今后遵纪守法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促进幼儿的长久发展。第二,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还要对幼儿的行为等特征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幼儿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区域活动的设计,当幼儿出现活动困难,导致区域活动无法开展,教师不要在第一时间就上前指导,要观察幼儿如何应对困难,了解幼儿的思考方式,并对其进行调整。例如,在绘画区域中,教师可以安排幼儿进行《毛毛虫》创作,可以让幼儿结合实际生活或者是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绘画, 但是有些幼儿没有思路,不知道从哪开始.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拿毛毛虫玩具或者是毛毛虫图片让幼儿进行观察,刺激幼儿的绘画思路,为幼儿提供现实参照物,并让幼儿仔细观察毛毛虫的实际体貌体征。对没有绘画思路的幼儿进行观察,选择合适指导时机。对幼儿说:“天天,告诉老师毛毛虫的身形体态是什么形状构成的?你觉得它更接近生活中的什么呢?头上长的是天线吗?”通过这种问答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加深幼儿的绘画印象。因此,将指导程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仅可以对幼儿的思维能力予以培养,同时还能丰富幼儿知识和操作经验,进而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三)适时参与活动,引导活动的正确方向
一般来说,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幼儿,但教师也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保证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整体质量。一方面这种方式可以及时和幼儿产生互动和交流,激发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提高其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活动中维持区域活动的正确方向。例如,在“角色扮演”中,超超扮演爸爸,爸爸得知“超市”推出新品饼干,于是打算去购买。乐乐是超市服务员,看见客人进入超市说:“你好!请问你需要点什么?”超超:“我要哈密瓜饼干,要3块。”便拿着饼干问超市服务员“一共多少钱?”乐乐想了想回答:“ 70元!”超超听到就急了,并对乐乐说:“这也太贵啦!不行!”脸上出现了不悦的表情。乐乐见状便理直气壮地说:“我说行就行,因为今天我是超市服务员!”超超和乐乐相互指责、抱怨。此时,笔者作为活动的旁观者参加了这次角色扮演活动,说:“我也买哈密瓜饼干,3块,多少钱?”“嗯……10块钱。”乐乐思考了一下回答。 “10元就可以了吗?可是我好像听到哈密瓜饼干要70元啊!是不是他的东西比我的好呀?”笔者问。乐乐脸红地低下了头……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园各个类型与内容的活动,要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指导,调整活动方向,实现区域活动的目的。
本文主要提出理论结合实际、适时参与活动以及控制指导时机等有效措施,提高幼儿园教育水平,实现教师指导作用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秀平.试论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指导[J].内蒙古教育,2015,(4).
[2]陈俊求.例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生活化[J].内蒙古教育,2015,(7).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