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路径探析
——以“将军县”金寨为研究视角

2017-03-10 20:01汪荣发
理论建设 2017年5期
关键词:金寨大别山红色旅游

汪荣发

(中共怀宁县委党校,安徽 怀宁 246100)

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路径探析
——以“将军县”金寨为研究视角

汪荣发

(中共怀宁县委党校,安徽 怀宁 246100)

立足于多年的跟踪调研基础上,从金寨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和劣势入手,诠释目前面临的新态势及新难题,探究其内在动因,提出可行性建议:一要从“红一点”到“红一片”,加快资源整合;二要坚持“红”与“绿”结合,创新红色旅游经营模式;三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四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五要完善景区管理机制,保护生态环境。

红色旅游 现状与问题 优势与对策

由李白的诗“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得名的大别山地区,横跨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三市26个县(区),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山区,也是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金寨,曾经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和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的中心要地,更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开发红色旅游能促进金寨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变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对革命老区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金寨的红色旅游却遭遇现实瓶颈。立足于多年的跟踪调研基础上,从金寨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和劣势入手,诠释目前面临的新态势及新难题,探究其内在动因,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金寨红色资源发展现状

金寨红色资源发展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红色资源的认知现状、对红军革命精神的认知、红色教育的方式方法、景区发展完善的方法。

(一)红色旅游资源的认知现状。一是政府值得投入大量资金开发红色旅游资源。47.43%的受调查者认为政府“值得”投入大量资金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很值得”为43.43%。超过九成的调查对象认同各级政府加大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投入。二是获得本地红色资源的主要渠道。“经熟人或长辈介绍”(49.72%)而获得信息的、其后依次是受“旅游广告”影响(24.86%)、“新闻媒体宣传”(14.36%)和“网络报道”(11.05%)。凸显受访者获得本地红色资源以熟人或长辈介绍为主,仍需加强资源的宣传力度和报道影响力。

(二)对革命传统精神的认知。首先,红色革命思想不会一直淡化直至消失。39.56%的受调查者认为红色革命思想“绝对不会”淡化直至消失、27.47%的人抱着“应该不会”的看法、认为“可能会”淡化的人占23.63%、而认为坚信“会”淡化人的仅占9.34%。这说明红色革命思想的传承和持续性是客观存在,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是持久性的。其次,红军献身精神得到广泛认同。49.99%和33.15%的受调查者认为“值得提倡”、认为“一点都不值得”的仅为10.68%。凸显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认同红军的献身精神,积极学习红军精神的精华,不断丰富精神世界。

(三)开展红色教育的可行路径。其一,支持普及红色文化知识的革命教育。在所有受调查者之中,认为“必须有必要”为46.93%、“较有必要”为38.54%、“不太有必要”为8.38%、“完全没有必要”的仅占6.15%。凸显多数受访者支持红色文化知识的普及的革命教育,对红色资源的开发起到促进作用。其二,革命教育形式应多样化。17.44%的人接受形式为“参观革命遗址”、17.27%的人为“集体组织学习”、“悼念革命先烈”者占12.95%、通过“展板、报纸等实物媒体”的形式为15.54%、“网络电视等媒体”为14.85%、经“教科书”形式为12.26%、由“亲友口述”占5.87%、而“图片动画展”仅占3.80%。凸显革命教育的形式多样,要充分运用多种方式推动革命传统教育。

(四)景区发展完善的方法。第一,本地红色景区需求多样化。28.49%的人侧重于 “缅怀革命历史”、26.81%的人是由于“内心的红色情怀”、“敬仰革命烈士”的需要为20.11%、而“激发生活斗志”则占总人数的24.58%。这说明游客的需要因人而异,具有多样化和特殊性。景区应迎合各种需要,并采取不同应对措施。第二,景区开发的重点应放在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和推出精品路线上。在所有受访者之中,认为应“加大宣传力度”和“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均为22.22%、22.78%的人认同“推出精品化路线”、强调“政府投入更多资金”则为11.67%。

二、金寨发展红色资源的优势所在

(一)有利的政策支持。早在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确定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配套完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逐步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化、现代化,使其发展成为当地优势产业并积极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进步。[1]其中,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以其独特优势成功上榜,主体形象以“千里跃进,将军故乡”精确定位。[2]作为大别山地区发展优良红色旅游资源的排头兵,金寨长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江泽民、吴邦国、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金寨视察。2012年,前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在参观金寨时就明确指出,发展特色旅游是金寨脱贫致富的一条路子,丰富旅游产品,打造精品线路,让更多的老区群众吃上“旅游饭”、搭上“致富车”。缘于政策的保证和支持,金寨的红色旅游发展和跃升指日可待。

(二)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独特。金寨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早在1924年,境内就建立了党的组织;1929年5月,历史上著名的立夏节革命武装起义和六霍起义爆发,组建了红32师、33师和红25军等11支建制的主力红军队伍,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抗日战争时期是安徽省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解放战争时期更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前方指挥部所在地和重要的后方基地。通过对革命旧址实地考察,我们有幸看到当年红军留下的壁画、标语以及公田碑这些极其珍贵的革命文物,早期领导人及红军生活用品等物品仍被完好保存着。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该地就有59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迄今为止,这一地区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286处,2010年金寨红军广场正式挂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色足迹丰富、红色内容翔实。其中,金寨革命烈士陵园是游客必去的重要景点:它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教育基地,早在1960年就是全国首批的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并且陵园中有邓小平题写馆名的“金寨革命博物馆”。还有刘伯承题字的“金寨革命烈士纪念塔”,江泽民题字的“金寨烈士纪念馆”,和洪学智题字的“金寨红军纪念堂”。[3]

(三)旅游客源市场广阔。就出游动机而言,金寨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能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不同需求。尤其要注重对红色景点进行充分挖掘和开发,对红色文化底蕴进行历史探源和基因传承;在重大节庆日,通过红色旅游缅怀革命先烈,更思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同时感受革命老区浓厚的乡土人情和优异的生态环境;希望在红色旅游中回故乡祭拜先辈、结交朋友;单位组织的集体参观红色景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不一而论。在谈到本地红色旅游景区参观考察的频率的情况时,数据显示,30.93%的人“经常”去该景区、41.24%的人“偶尔去几次”、而“只去过一次”和“不会”经常去的分别为13.92%和13.92%。表明大多数受访者考察频率高,加之国家高度重视对革命传统教育延伸和发扬,因此,金寨红色旅游发展具有广阔空间。

(四)红绿旅游交融、相印成趣。光辉的革命斗争史、优美的自然景观,使金寨县旅游资源红、绿两色兼备,大别山绿色风光融在金寨这片红色土地上,交相辉映,甚为奇观。近年来,金寨以“红色金寨、绿色山水”为品牌,创新旅游模式,凸显金寨旅游的独特风格。金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0.35%,大气环境质量为国家一级标准,天(堂寨)马(鬃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天然植物林”和“天然氧吧”的美誉。燕子河大峡谷与天堂寨风景区相连,是冰川运动所遗留下来的“人间仙境”,以“四奇”、“五趣”著称,区内生态系统保存完整。早在2002年,金寨由于生态环境较好,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曾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华环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金寨着力打造“希望之城、养心金寨”生态旅游品牌,使之成为红色旅游胜地和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2017年5月,我们在金寨开展的调查中发现,54.2%的被调查者认为金寨发展红色旅游、吸引游客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其红色资源,即历史的纪念意义,33.7%的被调查认为其优势在于绿色资源,即风景优美的自然资源。显然,金寨丰富的“红”“绿”资源相互促进,带给游客特别的视觉享受。

三、金寨发展红色旅游存在的主要挑战

(一)资金匮乏,基础设施落后。金寨除了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更是全国贫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基础薄弱,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对国家财政支出依赖性较强。[4]尽管在经济上各级政府纷纷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并且在近年来更加重视旅游业发展,加大了扶持和补贴力度,但金寨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仍不能得到完全满足。在我们的实地调研中,对当地的旅游配套设施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城区的住宿接待设施较不完善,星级酒店不超过5家,且必要的停车场相当匮乏;各类建筑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统筹,布局零乱,大小餐馆参差不一,且卫生条件存在脏乱差的情况,宰客现象时有发生;出租车和公交车等交通资源运客能力低,满足不了较大客流量的需求;由于地处深山区,道路建设及维修难度大,不少景区以及景点的路面等级较低,交通条件有待改善;山区信号差,信号塔数量有限且间隔距离较远,通讯设施相当落后。

(二)红色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目前,红色文化资源尚未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加以研究利用,仅仅是单纯作为旅游资源或历史文化资源加以开发,金寨红色文化资源也没有充分发挥其合力。金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以静态观光的内容居多,大多以传统方式表现出来,如博物馆陈列展览、参观故居遗址导游讲述等,内容空洞乏味,表现手段落后单一。[5]对游客来说,金寨旅游的内容和形式都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特色,容易产生疲惫厌恶感,所产生的吸引力不大;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对精神文化也有了更高追求,不仅仅满足于书本形式宣讲,更加关注自身体验式旅游,典型的案例是江西井冈山近年来推出的“体验红军生活”——穿红军服、吃红军餐、走红军路,这一创新模式在游客中得到一致好评。目前金寨的旅游线路也是以听一堂金寨革命史的讲座、参观革命纪念博物馆、瞻仰烈士陵园为主,久而久之,影响红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金寨要博采众长,借鉴相关成功经验,走出一条特色的创新之路。

(三)红色旅游景点分散。金寨的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包括革命烈士纪念塔、金寨革命博物馆、红军纪念堂、花石乡白水河村汪家老屋的中共鄂豫皖区委员会旧址、燕子河镇五星的县苏维埃政府驻址、刘邓大军前方指挥部旧址等。但是这些旅游景点相隔路程远,布局较为分散割裂,没有形成体系规模,路途的行程大于游程,加上交通线路多在连绵起伏的山区道路,游客往往花费较多的时间在旅途颠簸上,“红”“红”分散、“红”“绿”难聚。2010年金寨县委、县政府推出“红色金寨、绿色山水”旅游新模式。但“红”、“绿”旅游结合的进展尚不理想。我们在实地的探访中发现,目前开发的只有博物馆和烈士陵园,看完整景点最多花费两个小时,如果要想去天堂寨、燕子河,或是正在建设的25军遗址,则需要3个多小时的车程,[6]这种“行长游短”的问题是大别山腹地金寨发展旅游不可避免的,但是便捷发达的交通网络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还可以带游客观赏公路干线沿途的风景,一举两得。像梅山水库等自然风光的观赏具有一定的时令性,受到水量库容制约,如果在干旱少雨的季节前往,对当地的美景风光的领略差强人意。

(四)红色文化资源品牌保护意识薄弱。目前金寨红色文化资源大多位于深山偏僻地区,相关红色文化产品的生产者、营销者都是非专业人士,缺乏专业统一的策划方案和组织结构,导致红色文化产品的竞争力被严重削弱,在打造金寨红色文化产业品牌方面效果不佳。另外,金寨在旅游开发建设方面品牌意识薄弱、重视不够,如“天堂寨”商标之争。2008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审核批准了湖北省罗田“天堂寨”旅游商标的注册,为此,为期6年的安徽湖北两省的“天堂寨”商标之争以湖北胜利而告终。[7]虽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金寨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就产生了申请注册“天堂寨”商标这一想法,但由于各种原因迟迟未付诸行动,致使被罗田捷足先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另外金寨的红色旅游纪念品市场也有待扩大,其他红色旅游胜地的纪念品销售状况火爆,比如韶山的毛主席像章,西柏坡的毛主席铜像,瑞金的拥军三宝(斗笠、布鞋、红薯),井冈山的红米饭南瓜粥等,而金寨目前仅依靠一些高山干野菜及茶品,竞争力不强,不具有代表性和核心竞争力,给游客留下印象有限。

四、做强做大金寨红色旅游业的若干对策

(一)资源整合,从“红一点”到“红一片”。金寨属于大别山地区,但同属于大别山地区的并非“仅此一家”,湖北省罗田、河南省信阳、安徽省岳西等均是大别山地区的红色旅游胜地。发展大别山旅游当务之急是要抓住一个事关全局、统筹规划的关键问题,就是打破以我为主、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地方主义禁锢;加强顶层协作,凝聚建设力量,促进旅游资源优化组合。大别山地区的旅游要形成联动机制,加强内部协调以及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以三个省所拥有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基础,以交通区位为依据,以“产品互补、客源互流、利益共享”为原则,充分发挥金寨、信阳、罗田、岳西等旅游节点的幅射作用,构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旅游带相结合的旅游新格局,建造代表性旅游新网络。

(二)“红”“绿”结合,加快旅游景区经营模式创新。金寨的红色旅游发展应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创新之路。面对快节奏的步伐、喧嚣嘈杂的都市生活以及越来越多严重的雾霾现象,人们更多的希望寻找一处“心灵栖息地”,或来到红色土地陶冶情操;或到达一处绿色山水,净化心灵。而 “红色金寨、绿色山水”的旅游名片正契合了游客需求,并且很好的将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应在坚持该政策的基础上,协调“红”“绿”发展。一方面,景点应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经过充分调研考察,立足于资源基础和就近原则,妥善筹划,树立大别山红色文化品牌、加强区域合作,达成共享,实现双赢。同时,做好“红”“绿”结合工作,以红带绿,以绿促红,拓展旅游资源,延长旅游时间,提高旅游内涵,从而拉长旅游产业链。金寨红的厚重,绿的纯粹,让红色旅游文化建设和绿色生态文明资源建设对接。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打造红色文化和绿色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旅游环境。通过合理组合开发,将不同资源巧妙组合,满足游客多元化审美需求,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扩展其综合性和市场覆盖面。[8]此外,景区发展完善中应该多开展参加实践类的活动,在我们的走访中发现,希望“进行历史情景剧表演”者占23.20%、希望“放映红色影视剧”为22.10%、主张“组织模拟战斗体验营”为33.70%、而“运用现代“三维”电脑技术仿真”则占20.99%。凸显多数受调查者希望参加实践类活动,亲身体验红色旅游魅力。

(三)加大景区宣传力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围绕打造大别山旅游品牌,推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加快旅游产业市场化、特色化、网络化、开放化进程。[9]努力加强本地区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大别山一“跃”成名,金寨县又以人才辈出的“将军县”而得名,以此作为金寨的品牌文化当之无愧。而品牌的塑造和形象的树立就像革命精神的养成,远非一日之功。因此宣传金寨的品牌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当今新媒体时代下,仅仅依靠在电视、报纸上开设相应专栏这种传统的方式来介绍金寨的红色文化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要利用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推介方式,适当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可控炒作,其适应性强、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更能有效提升景区的知名度;第二,充分利用好当地红色资源,并以此为基础策划系列宣传活动,例如在重要的革命传统纪念日上,邀请当地的一些老红军讲述其亲身经历及革命战争历史,或著名的将军后代讲述祖父辈生平以及爱国严谨的家风;第三,通过举办旅游节、红色文化博览会等活动,形成品牌效应,提高知名度。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显示,金寨县早在1960年就被批为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而作为全国首批,有其特有的优势。但是从实践中来看,金寨县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可以借鉴井冈山成立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经验,争取国家财政支持,采取免费或自费半自费的形式,吸引全国大中小学生利用假期,到基地接受形式多样的革命教育;第四,紧密结合当地特色,添加适当的民俗表演,如开展红歌会、皮影戏等,以便寓教于乐加深印象;如今以红色题材为主题的影视剧掀起收视热潮,可以充分利用投拍成影视作品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和宣传力,抓住机遇、借此契机,深入挖掘优秀军事题材,吸引投资拍摄电影、电视剧,这是金寨扩大自身宣传的有力途径,不仅能够吸引一大批军事爱好者在金寨体验原汁原味的军人之旅,而且全国各地的父母游客将把这里当做实地课堂,在和平年代带着孩子来到革命老区接受熏陶、感受革命精神。

(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第一,建立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吸引资金投入。金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需要投入大量资金。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意味着该地的扶贫开发事业迎来“春天”。[10]另外,金寨县正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抓金寨,促全省”战略部署,积极吸引外商投资,运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吸引资金投入,政府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第二,完善金寨县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基本道路建设、购物商场、酒店餐厅等,改善“脏乱差”现状,努力打造“食、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推出有偿项目,创造经济收益,“自食其力”发展建设。第三,完善金寨县交通设施。金寨地区以山地为主的地形,海拔较高,建成的公路弯道大而多,公路的日常维护和修缮困难,一旦遇到暴雨、大雪等恶劣天气时,道路损毁现象严重,交通极易受阻。建立四通八达的的交通网络,使得金寨成为贯穿东西、连接南北的交通枢纽,不仅有利于扩大游客来源,为全国各地游客走进大别山、走进金寨提供了便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金寨对外交流提供了平台,真正推动金寨老区走出安徽,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五)保护当地旅游资源,强化群众保护意识。金寨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对绿色资源即金寨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是金寨最宝贵的资源和最大的后发优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我们开发一切资源的前提和基础,《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中,将大别山区战略定位为“华中和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并明确指出:加强地貌多样性保护,防止各类经济活动对自然遗存地的影响和破坏,可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作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示范区”和“红色旅游胜地和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则要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既包括纪念碑、革命遗址、烈士陵园、名人故居如董必武故居等有形的物质文化资源,这些是真实的历史场所和产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复制性。同时也包括抽象的、以革命史实和精神为内容的文学艺术作品,如历史故事、红色歌谣、红色故事等,它们是爱国主义等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等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红色旅游文化的核心内容,各种革命文物,尤其是历史遗迹,大多散见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其保护体系的建立仅仅依靠政府相关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体民众的共同努力和参与,[11]因此,要将保护意识贯穿于红色旅游的具体开发与利用中。

[1]苏咏梅.安徽省金寨红色旅游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8):494-495.

[2]王胤颖,王春阳.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J].前沿,2013(21):93-96.

[3]项冬.金寨红色旅游的优势与发展方向[J].华人实刊,2013(1).

[4]张鑫,林健,戚筱雯,束传伶.基于SWOT分析的金寨红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9(2):82-86.

[5]万青.大别山贫困山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及对策——以安徽省霍山县为例[J].安徽地质,2006(1):71-74.

[6]张正琴.WO发展红色旅游,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以金寨县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07(12):195-197.

[7]张志娟等.“天堂寨”从此不属于安徽商标之争湖北初胜[N].安徽商报,2008-11-21

[8]金勤文,王志红.论红色革命价值引领与绿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互利双赢——基于安徽金寨“将军县”红色旅游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6)22-26.

[9]刘善桥.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建设“四个大别山”[J].人民论坛,2012(2):59-60.

[10]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Z](国开办发[2013]17号).

[11]卢丽刚,时玉柱.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问题诊断及其应对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22):10745-10747.

2017年度全省党校系统重点课题“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路径探析”(项目编号:QS2017098)。

汪荣发,中共安徽省怀宁县委党校校委委员,正科级组织员,讲师。

〔责任编辑:王生怀〕

猜你喜欢
金寨大别山红色旅游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中國“將軍縣”安徽金寨:高速連接長三角 山貨緊俏遊人如織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又见大别山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再见了,大别山
金寨红
幸福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