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雨 冯鸿彬 杨天放 杨瀚涛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于“多校划片”视角下学区房市场前景分析
邱 雨 冯鸿彬 杨天放 杨瀚涛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随着二胎政策的推行,学区房价格增长迅速。2016年2月,教育部为抑制学区房过热采取“多校划片”的政策。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单校划片”下学区房的发展状况,了解“多校划片”的政策效果并分析多校划片对于学区房房价的影响,同时对该政策进行多维评价。最后,我们从“多校划片”的改革视角提出合理分配优质教育资源的制度建议。
学区房;多校划片;单校划片;教育资源
随着二胎政策的推行,学区房的价格也增长迅速,为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2016年3月3日教育部部长于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及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指出多校划片是目前探索出的对于“天价学区房”可以推广的办法。同时,教育部办公厅于2016年1月26日颁布了《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招生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通知》指出:“在目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并着重强调在择校热门地区更要采取多校划片。”[1]
教育部明确提出,在择校冲动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地方推行义务教育“多校划片”,把学生入读小学初中的选择从“一对一”变成“一对多”,由此解决家长过度追捧“学区房”的问题。这使得多校划片不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且成为政府官员重点研究的议程。
本文旨在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单校划片”下学区房的市场状况,以及实行“多校划片”政策后学区房市场的变化,通过对比来对该政策进行评价,进而提出相关建议。首先,通过对上海市的调研,了解政策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其次,调查和分析“多校划片”对学区房房价的影响。最后,以多校划片政策的作用效果以及政策评价为基础,探寻其相关配套政策以及对于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建议。
(一)学区房市场过热,价格畸高
目前,由于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现象,学区房普遍存在价格奇高的问题。在《2015年中国教育行业白皮书》中指出在选择早期教育中最主要因素中,19.48%的家长选择了师资。19.05%的家长选择了离家近。一线城市甚至出现40万一平的“天价学区房”。教育部采取的多校划片是指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小学、初中,不同于单校划片形成的垄断,多校划片代表有学区附近的房源的学生未必能分配到心仪的学校。在上海,由于受到近期出台的“沪九条”调控新政影响,学区房市场虽然未现往年盛况,成交量较往年同期下降 3-6 成,但成交均价并未出现实质性调整。位于徐汇区的某学区,次新房挂牌价格超过 10 万元/平方米,一些上世纪 90 年代初的“老破小”报价也超过9 万元/平方米。[2]这意味着多校划片只是暂且缓解“天价学区房”的方法,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问题,因此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资源分配方案需通过对多校划片政策效果来探究。
(二)教育资源分配出现矛盾,存在不公平现象
目前我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5.4万所,在各级教育中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在校生达1.38亿。从2013年开始,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为了促进学校、区域均衡发展,开始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并设立了复查监测机制,同时对已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地区进行监测和复查。但是,县域均衡无法满足普通学生家庭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例如北京丰台区的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到西城或海淀就读,而其他区的家长又盯着实验或者中关村一小等名校。在推优、收费择校等形式相继被禁之后,家长们唯一的选择只有学区房。因此,择校也被形容为“过去凭条子,现在凭房子”。
所谓多校划片,就是先征求学生的入学志愿,然后一个小区的生源对应若干个小学或者初中,对于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中小学,学生直接入学;而以随机派位的方式来确定学生的方式,解决对报名的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学校的录取问题。实际上,多校划片并不算新政策。早在 2014 年初, 教育部就曾多次下发文件,要求以“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的方式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并在 国内19个重点大城市试点。政策出台之后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实际上,从“一对一”到“一对多”,这是多校划片政策带来的学区不稳定性,这在理论上会给学区房降温,然而实际情况还要实际分析。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老牌名校”的旧校区或本部一般位于老城区,由于学区面积原本就较大,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区实际上也不大可能新增校区,因此“一对多”很容易让让小学生无法就近上学。所以,在确定学校后,为了方便孩子上学,较多父母还是会产生再次就近购房的意愿。
通过调查和查阅文献,不难发现在现有的招生和入学政策下,家长们为了能让孩子就读名校费尽心思,而购买学区房是其中最省事的一种方式,因此学区房价格居高不下,这也让不少父母压力很大。例如由先前的“一对一”变为“一对多”,学生就因此可能多一种选择,这有利于更好地解决择校问题,推进教育公平,尤其是“拼房”择校的问题。
(一)实行“多校划片”应做好多校合作,细化配套措施
在择校冲动强烈、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地区实行多校划片,实际上是对传统的“单校划片”方式的一种改革和调整,因此相关的配套工作要跟上,从而把“多校”组合得更加科学合理。这意味着,政府需要同步推进加大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作用的工作。然而,单纯实行多校划片不可能真正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这一难题,要根治这一问题还需从多校合作入手。 “多校划片”措施中的“多校”,不只是一种数量要求,还是一种组合不同办学水平学校的要求。即一个学区内应当包括优质学校、中等水平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3]
“多校划片”这一政策 ,对屡增不减的学区房热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规范“学区房”居住年限等条件标准的实施,特别是随着多校划片方式的逐步推进,“学区房”与“非学区房”之间的界限也就不会再像眼下这样泾渭分明,“学区房”的炒作自然也会逐步降温。如果学区内学校间的办学质量差距逐步缩小,再实行多校划片,那么不少家长心中的择校焦虑就有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缓解。
(二)根据实际并举实行“单校划片”与“多校划片”
顾明远教授认为:“在不久将来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不断推进,多校划片的片区会越来越小,直至实现单校划片。”[4]“小升初”划片实行“单校划片”与“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办法。各教育行政部门在对优质初中“多校划片”范围的确定时,既要体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公平性,也要坚持就近入学原则,不得将划片范围扩大到所属行政区域全域。且片区划定后要及时公布。对于民办学校的“小升初”招生,则实行招生计划备案制。
(三)实行因地制宜的“多校划片”政策
实施“多校划片”政策,需要因地制宜,民主决策。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无疑是一项科学务实的举措,但这要求我们科学确定划片方式,合理确定片区范围,这也是当前顺利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此前,“多校划片”政策一出,媒体舆论炒作的“学区房”可能“白买了”,让平民以为所有地区都“一刀切”式地实行“多校划片”政策,包括“单校划片”政策已取得良效的地区。而实际上,对于“多校划片”,教育部只是针对那些择校热很严重、义务教育严重不均的地区进行改革,而不是全面打乱现存的就近入学格局。此外,更重要的是,政府进行划片入学改革时需要就“如何划片”、“划片之后片区内的学校如何招生”等问题,广泛听取社区居民意见,并接受居民监督,而不是由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单方面决策。
(四)“学区房”限定需与“多校划片”同步推进
目前,我国针对“学区房”作出各种限制性规定,还只是相对单一的应对之策。在限定学区房的过程中,还要求政府实现“多校划片”方式同步推进。这是因为,对“学区房”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本身就是赋予“学区房”一种特殊地位,而实际上目前国内也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购买“学区房”就一定能够上名校的现实状况,这就需要长远的制度安排。对于家长而言,在多校划片的方式下,名校学区房与优质学校之间的关系已从当初的“必然”逐步转变成了“偶然”。“偶然”意指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因此家长在考虑购买学区房时势必会比从前更谨慎,这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学区房热”。[3]这恰恰需要相关部门从改革招生方式入手,通过实施“多校划片”,从而使“学区房”与某一所学校固定对接的局面被打破,从而打破这种购买了“学区房”就一定能保证孩子能够上名校现象。
[1]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Z]. 2016‐02.
[2]郑钧天.“多校划片”挡不住学区房价格高温,经济参考报,2016 年6月30日,第007版
[3]汪明.实行多校划片要细化配套措施[N].中国教育报,2016-02-23 (002):1.
本文属安徽财经大学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基于多校划片视角下学区房市场前景分析——以上海市为例》(编号:201610378170)阶段性研究成果,指导老师:张国海。
邱雨(1995—)男,汉族,安徽蒙城人,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本科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