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操
(淮北市教育局,安徽 淮北 235000)
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探索德育教育新模式
刘正操
(淮北市教育局,安徽 淮北 235000)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在带来新一轮知识讯息的同时,也给学校德育教育带来了挑战。要使德育教育更好地“接地气”,提高教学实效,德育工作者必须从传统内容单一、效率低下的窘境中解脱出来,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探寻德育教育新模式。
教育技术;德育教育;教育模式
北宋时期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理应把育人放在首位。育人要以德育为先,德育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在现实教育中,德育教育却有着“难以言说”的“尴尬”:一方面是德育教育内容没有一定针对性,往往较为空泛。“德育目标的制定主体较为单一,德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并未真正参与。”[1]另一方面,德育工作者的德育专业技术知识相对缺乏,教育技巧单调。“尽管现在教育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但是就德育课程来说,远远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模式依旧是主题。”[2]尤其是在当下的21世纪:教育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大行其道,德育教育有时沦为了一个口号,成为教育领域的附属品。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相对滞后德育教育的发展,德育活动显现出形式化,模式化的趋势,停留在教育的表层,只是为了做而去做,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没有发挥出来。
2012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建设基础教育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公平。[3]笔者从事基础电化教育多年,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有效的“互联网+德育”德育教育新模式。“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4]随着平台建设逐层推进,其在德育领域所发挥的宣传功能,完善学校德育体系优势进一步显现出来:强大的影音效果,超强的交互功能以及其在大数据下无可比拟的速度、广度、宽度……这些大大拓展了德育教育的空间,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总体上看,无论是建立在学校层面的统筹布局,还是建立在班级层面的德育特色以及建立在学生个体层面的德育修养,其即时性、灵动性、信息多样性师生最受欢迎,非常喜爱。
1.雅行在古韵
(1)榜样引领、正面引导
学校定期邀请经典诵读方面表现出色的老师或学生,在学校录播室接受采访结合自身实际,利用校园网进行直播,学生在自己班级观看并现场参与互动,通过文字形式,也可以用语音方式进行点评或答疑,既轻松又能持之恒地坚持下去。
(2)开展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利用自己的资源,每学期至少排出一个大型诵读节目,成熟以后,在班级进行表演,用视频摄像头进行拍摄,然后放到学校的资源库平台,所有学生都可以访问观看并进行互动点评、投票,选取优秀节目在校园文化艺术节演出。
(3)开辟诵读专栏
介绍经验,写读后心得,书写经典诗句,依据文意绘画作品,传送开展诵读活动照片……
2.雅行在班级
学校选定班级管理小组负责在学校网站建立自己的班级网页,把每天发生的好人好事、雅言雅行利用课余时间充实到班级日志中去。为了切实提升活动质量及时更新,日志要接受全体学生的监督,以保证它的趣味性、真实性。
3.雅行在校园
适时更新“雅行之星”,有阳光大课间的优秀班级,有整洁有序的卫生班级,也有帮助同学的“雅行标兵”,尽量把所有的“闪光点”,在平台进行宣传,为学校营造出浓厚的雅行文化氛围。
德育的行动化是指德育活动体现以德为先,以行为重的特点,没有什么比行动更能让人信服德育的魅力了。也就是说,德育教育要充分利用一切社会资源,在各式各类的主题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提倡个性化教育的今天,随着时代进步,移动终端、影像设备及网络课程资源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微视频凭借其自身特征,出现在教育视野中。微视频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为学校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强大的正能量。
1.开展“微视频征集令”活动
每学期,电教中心联系校德育处等部门,以每周、每月开展的各类主题活动为契机,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各班在学期伊始向电教中心上交班级德育微视频主题活动方。
(1)教师团队
电教中心微视频制作团队每学期制作1-3部精品德育微视频,以电教中心主任为主,德育处主任负责剧本的写作、场景道剧的布置,有关部门负责导演,校长负责后勤保障,拍摄出的视频向全体学生播放。
(2)学生团队
从生活实际入手,题材来自同学们的亲身实践,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本色表演,这是微视频拍摄不追求“高大上”的专业制作模式,只采用平民化的DIY制作形式,手机、相机都是拍摄工具。”[4]所有的“演员”来源于师生,在他们自己的生活实践,展示出真实的生活,更能给其他同学带来不一样的德育启示。制作好的微视频一方面要上传到学校“微视频征集令”中以备选,另一方面在主题班队会的时候,与全班同学分享,让这种“现身说法”的德育微课代替传统的老师说教,不仅德育课程生动有趣,更加深学生们的生活体验,促进学生成长。
(3)开展各种德育实践活动
①爱心义卖。首先,向全校同学直播倡议书,然后播放以前的爱心义卖精彩图片,并配以本次活动的规则介绍,并把校园布置好的义卖展区发送到每个班级,活动中电教中心的老师会用相机记录每一个精彩瞬间,通过载体反馈到学生那里。义卖所筹善款均上交到学校“德育银行”,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种把德育课堂搬到生活实践中去,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又一品牌。
②拓展校外德育基地。学校积极与交警支队、司法部门、消防支队联系,一方面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另一方面邀请这些部门的领导定期到学校进行法制宣传、消防演练等专题报告会,采用现场直播讲座和实地操练的教育方式进行;学生撰写心得体会,上传到学校网站,分享给全校同学。
“一切的道德教育都需要在学生的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实现道德知识内化,从而与个体的价值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指导个体的行为。”[5]因此,学校探寻德育教育的有效模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更能有效提高自我品德修养。
1.开展心理活动教育
目前,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做好这一问题,是摆在许多学校面前的一大难题。让学生易接受,防患于未然是思路,可以学校网站为依托,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网站开辟心理驿站专栏,听听学生心声,然后心理学科的老师整理答疑,用班会的形式做专题报告并统一回复。
2.开展手拉手活动
(1)直播课堂的开设
远程同步课堂是以网络通信为纽带,在主讲教师(优质学校)所在的“主讲教室”及辅导教师(合作学校)所在学校的“直播教室”间实施全程同步传送课堂教学及师生交流实况,真正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没有疆界的教学模式。[6]学校可选取水平高的老师组成直播团队。在学校录播教室进行现场授课,课程涵盖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科学等。电教中心负责落实与帮扶学校的教育技术保障。
(2)同步听帮扶学校的课程
(3)城乡学生携手互助,开展“手拉手”的情感体验活动
①同在蓝天下,共读一本书。利用网络播放学生图片,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策划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同学们可在书里夹上了一张爱心交流卡,写下了自己的姓名、班级、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共同交流学习。
②同在蓝天下,共上一堂课。学生走进乡村边远课堂,并通过远程同步课堂,同年级的学生也上这节课,通过近距离接触,感受到浓厚的学习热情,促进自身成长。
③同在蓝天下,共演一台戏。组织手拉手活动的同学与帮扶学校的同学们一起演节目。让联谊活动真正达到了手牵手,心连心的预期效果。
④同在蓝天下,共过同一天。走进农村学校,走进农村课堂。“从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在感悟中超越。”学生到农村体验劳动。有效德育教学模式是外在的情感体验,内在的品德提升……
所有活动,电教中心的老师们都把学生的体验活动,精彩场面用镜头记录下来,然后播放,这种教育效果非常显著。
德育教育为学生的一生打上底色,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做好德育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职责。随着时代发展,德育教育一定要紧跟时代脉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好资源平台,使德育教育模式贴近学生生活,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 杜爱森.关于德育模式的理论探讨[J].理论探索,1996(2).
[2] 范雪贞,邹小丽,王林发,等.打造灵动的教育场:张旭与情感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 李萌.浅谈个性教育背景下微视频的德育作用[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6).
[4] 张桂琪,祁群峰.德育何不从“微”入手[J].中国德育,2016(7).
[5] 宋振韶,金盛华.情感体验:教育价值及其促进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09(1).
[6] 丁俊峰.基于远程同步课堂的信息化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
责任编辑:仲耀黎
2017-03-12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班班通教学模式策略的应用研究”(编号:AD-110118)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正操(1976—),男,安徽萧县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电化教育。
G631
A
1671-8275(2017)03-0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