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盛杰
(河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教育研究·
论后现代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叶盛杰
(河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后现代教育并不是反对和否定现代教育取得的优秀成果,而是提倡一种超越“价值中立”的教育思想。它抛弃了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功利化和二元对立的教学思想,以此来弥补现代教育的不足。后现代教育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它把受教育者看作是一个完完整整的处于现实生活中有思想的人,这是一种可持续的教育方式,对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能带给一些思考。
建设性;后现代教育;有机教育;启示
毋庸置疑,现代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进步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但是在西方机械思维和二元对立思想的影响下也正在一步步地走向黑暗的深渊。如果长此以往,这种教育所培养的不再是建设性人才,而是只会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全然不顾的冷血动物。鉴于此,一种建设性后现代教育思想油然而出,后现代教育是对现代教育弊端的反思与超越,其目的是培养出能够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做出贡献而不是对其进行破坏的建设性人才。“教育的功能在于教给学生与所有生命共生共荣及公正分配资源和机会的知识价值观。”[1]后现代有机教育思想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值得认真分析并有所借鉴。
(一)和谐教育
后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和谐教育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教育不是教育者单方面的从外部强行施加于受教育者的,而是出自于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个生命鲜活展开的历程”[2]92,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以使自己变的更加完美,同时教育者也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自身的价值得到了实现,这是一个双向过程。并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在教育过程中对方都要得到尊重,平等地交流与探讨文化知识。第二,在教育活动中,地理、科学、社会、政治、体育等各个科目是和谐的,都是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这一教育主题的反映,因此教育的内容不能只取其一畸形发展,要随着教育对象年龄的增长和接收知识的能力调整教学内容,使各科目都有所涉及,进而培养完整的人,使受教育者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
(二)创新教育
后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育者所承担的责任不单单是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启迪智慧,把历史上的优秀文化财产传给下一代的同时积极培育下一代面向未来的探索和创造精神。怀特海说过“教育如果不以激发首创精神开始,不以促进这种精神而结束,那必然是错误的教育。”[3]138教育要改变以往认为老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就是权威并且不容置疑的传统思想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要敢于提出质疑,大胆地进行提问,尝试着对当今一些尚未解决的难题提出自己的设想,让学生成为探索未来可能性的积极探险者。后现代教育者们认为发现未知事物的过程要比学习已知事物的过程重要的多,所以教育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事先不要急于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多给他们一些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
(三)合作教育
后现代教育反对教育人类进行无休止的利益之争,但在强调合作的同时,并不是完全排斥和否定竞争,个体之间的竞争是处于从属地位,合作处于主导地位。个体之间以及群体之间的竞争并不应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追求共同体的利益而服务的。“成员之间的竞争将从属于他们为了整体利益的合作。这个共同体将会为它作为其中一部分的更大社会谋求福祉。”[4]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携手合作所取得成就远远高于单兵作战,所带来的创造力也远远大于单干。也可以把合作教育理解为共赢教育,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共同体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是平等协作、合作共赢的关系。崇尚平等合作,要求个人要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合作,扩大交往范围,扬其长避其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我,努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生态教育
后现代教育强调要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加重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显得格外关键,“如果生态文明的理念在学生时代没有扎下根,那么,此后这种理念也就不太可能得以树立和发展了。”[5]生态教育并不仅仅是单纯地交给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要乱扔垃圾,而是要教育学生人类和地球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要使学生意识到人并不是一个生活在真空中脱离世界的自我,我们是大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破坏地球就是在破坏人类自身。人与自然并不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对立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共存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在维护我们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自觉地、主动地去保护生态环境,并且逐渐地形成为一种习惯。
(五)审美教育
后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教育要借助美的事物和美的文艺作品对学生进行刺激与引导,音乐、绘画、戏剧、文学、舞蹈、雕塑等都是艺术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审美教育服务,这些艺术作品不光是传达直观上的美,更重要的是给观赏者间接地传达一定的思想,需要观赏者自己去领悟并获得一定的启迪。怀特海认为“教育所要传授的不是对生活现象的表面把握,而是对生活和生命意义的美和力的一种深刻认识,是引导个体去领悟生活的艺术与真谛。”[2]107教育者要鼓励学生们去发现自己身边一切美好的事物,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感悟人间真情的美,使他们更加热爱生命,向往生活,并且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生活而努力奋斗。所以说审美教育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同时也塑造了完美人性,提升了人生境界。
1.在教学目的上
目前学校教育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分地重视考试分数,“教育的最终目的并非培养考试机器,而是培养能够进行发明创造的和综合各种思想观念的人才,使学校不仅能够传承发明创造的集体财富,同时推进人类的知识、理解力和智慧向更深、更广、更高的层面发展。”[6]学生考试分数固然重要,这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够进名校,但是分数不应成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分数并不代表全部,考试分数低并不意味着他做什么都不行,考试分数高也不表示他做什么都能做好,不能把人牢牢地禁锢在分数上面,要让学生学得有尊严。学习知识不光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为了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地运用于实践。教育的真实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使人的内在力量得到充分释放,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素质得到极大提升,培养出既能够独立思考又能够灵活运用的创造型人才,培养出既适应时代要求又有责任意识并为全人类的事业做出特殊贡献的世界公民,这才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2.在教学方式上
教育者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管讲授的是什么科目,首要的就要使学生对这门科目感兴趣,使学生静静地坐下来认真地听你讲,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听你上课或者听你课时在看其他的科目,就表明这是一次失败的教学,不论你讲的内容有多好,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都是零。所以要彻底抛弃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们进行更多学习上的互动,更加深入地去掌握知识,从过去的老师“以教为本”转变到学生“主体参与”。并且要有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有必要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随时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学生也可以通过观看分类视频,按照自己的进度去寻找答案,很容易就能进行适应性练习,这绝不是空想,现在网络技术发达完全可以实现,这样还能培养他们积极上进的心理,建立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对学习产生热情和动力。另外多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到社会中去学习并运用知识。
3.在教学内容上
对于教学内容,不要太单调,不要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传输,体育、艺术、实验等都要有所涉及,体育能使身体强壮,艺术能够陶冶情操,这些对一个人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剥夺学生学习这些科目的权力,达尔文曾经说过“倘若有来生,我会给自己定一个规矩,每周至少读一些诗歌,听些音乐。因为这样,也许我大脑萎缩的部分通过使用得以激活。这些趣味的丧失是幸福的丧失,通过弱化我们天性中的情感部分,它可能对智力造成伤害,更可能对道德品格造成伤害。”[7]对于教材,授课者不能照本宣科,所讲内容不能晦涩空洞,否则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要给学生多举一些实例进行分析,使用的课件也要不断地进行修改与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社会。在教学过程中关键的是要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使学生透彻理解一些普遍的原理,这些原理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具体事例。”[3]48还有,在幼儿的教学过程中不要过早地传输知识,要注重孩子的智力发育,培养其动手动脑的能力,怀特海说过一个不重视培养智力的民族注定将被淘汰。
4.在教学评价上
教学评价包括包括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这里主要说的是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一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不应只看成绩,德智体美劳都要包括进去,还有平时的表现行为更不能忽视,考试分数只是衡量一个学生在一定阶段内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的是帮助他们查找知识的漏洞,说明他们还有进步的空间,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更加努力学习,并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还要逐渐改变一卷定终身的制度,采取多次考试取其优,给学生多次机会。另一方面,对于教师的评价,既要看教学行为和教学质量,又要看科研成果,对于在教学过程中有突出表现的教师给予荣誉和奖励,并且设置科研奖励,鼓励教师进行创新,不断探索高效的教学方式。学校还要定期举办教师技能大赛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技能。对于学生和教师的评价都要采取自评、互评、校评相结合的形式,评价标准要反映个性、反映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总之,建设性后现代教育理念在一些方面值得借鉴,但是具体运用起来要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在坚持中央规划实施的教育方针政策不变的这一前提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有创造性地对其灵活应用,以达到更好的教书育人效果,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建设性人才。
[1] 克莱顿.有机马克思主义与有机教育[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1):77.
[2] 王治河.第二次启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北京:三联书店,2002.
[4] 柯布.有机马克思主义与有机哲学[J].江海学刊,2016(2):33.
[5] 克莱顿.有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58.
[6] 成长春.未来的高等教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13.
[7] Charles Darwin.The Autobiography of Charles Darwin 1809-1882[M].New York:Harcourt,Brace and Co,1958:138.
责任编辑:仲耀黎
2017-03-22
本文系2015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后现代历史观冲击下唯物史观的自觉与自信”(编号:HB15MK02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叶盛杰(1992—),男,河北衡水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
G420
A
1671-8275(2017)03-0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