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超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辽宁 锦州 121000)
论单模态与多模态英语传记的宏观差异
王凌超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辽宁 锦州 121000)
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产生。当前,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语篇分析中,当然也包括英语传记语篇。通过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体系的研究,分析了由于图像的运用使多模态英语传记比单模态英语传记具有更多优势,并预测了未来多模态英语传记的发展趋势。
多模态;单模态;英语传记;图像;统计分析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信息传递方式日趋多样性。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态文本的出现,使话语分析从单模态的纯语言分析向多模态的图文并茂、影像并用方向发展,[1]更显示出多模态英语传记的优势。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背景
国外许多专家、学者对多模态话语理论体系的认识和探讨起源较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Harris是最早提出话语分析研究方向的人。随后,许多专家学者在此基础上,从话语分析的内在规律出发,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剖析,提出了多种话语分析理论体系。例如:1977年,R.Barthes在《图像的修辞》一文中研究了图像表达对语言的作用;1996年,Kress,G. & Van Leeuwen,T. 对模态与媒体的关系进行了专门研究,得出了多模态现象可以使表达的意义更加规范的结论;2002年,Royce,T. 研究了符号在多模态话语中的作用;2004年,O’Halloran,K.L.就数学语篇中的多模态现象进行研究。
国内对多模态话语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未有专著出版,只有为数不多的论文发表。胡壮麟、李战子分别从“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2007)和“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多模态话语理论的研究讨论”[2]两个角度进行研究。
但是,许多话语分析理论体系都存在只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局限性,极大忽视了声、像、色、形以及其他形态的表现形式,这是单模态语言分析相比于多模态语言分析所存在的劣势和差异。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应运而生,相比于单模态语言分析的局限性,它在话语分析中将多种模态与多种媒体相结合,利用符号资源如:影像、音频、视频、语言、颜色、空间结构等完成意义表征,建成一个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框架。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
为了更好地理解话语的意义,单纯用语言直接表达的方式已经很难满足正确而全面理解其含义的要求。因为话语的意义除了用语言直接表达的方式外,非语言方式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语调、语速、手势、表情、动作等。此外,随着信息技术促进多媒体、网络、音响设备的不断发展,这些都成为表达话语意义的重要手段。这也同时促进了交际由原来的听觉、视觉、触觉、感觉等单一“工作“方式向多种感官同时“工作”的方向发展。如利用多媒体讲解是边看边听边理解,视觉与听觉同时“工作”,这种交际方式产生的话语就是多模态话语分析。这好比诗歌配上图画,说话时加入表情和动作、运用不同口气和腔调等。
从理论分析来看,语言是以功能语法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符号,而多模态话语分析是将除语言之外的其他符号充分利用,并将各种符号看作是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符号资源。在利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图像、颜色、声音和动作等视觉、听觉和行为方面的符号模态的作用。也就是说,被认为是副语言的非语言符号在现代交流中不再处于辅助位置,而正在与语言符号一起共同发挥作用。
(三)多模态话语的媒介系统
1.语言传播信息媒介
从传统语言学研究的角度来讲,语言传播信息的媒介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声音符号和书写符号,这两种媒介靠的是传统的以声波传导和用笔书写的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这两种语言传播信息媒介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如:利用音响设备录制、播放或调节声音,利用计算机实现文字输入和语音识别等,这使声音符号和书写符号的产生方式更加多样性和便捷,对传统的声波传导方式以及用笔书写方式在言语意义的传递方面起到了补充、辅助和强化作用。
2.非语言传播信息媒介
非语言传播信息媒介是指交际者在言语意义表达时所运用的非语言手段,主要包括肢体媒介和非肢体媒介。
肢体媒介主要包括:与头部有关的动作形成的媒介符号,如:点头、眼神、表情等;由手臂和腿形成的媒介符号,包括手臂和腿的动作;由身体躯干所摆姿势,如移动、摇摆等。
非肢体媒介主要包括工具和环境两个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了交际者肢体以外的交际媒介方式更加发达和多样。例如:原来的音响设备发展到现在的网络平台、同声传译室等,这都是工具性媒介。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环境中已有的相关因素如人和物、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来进行交际。
(四)识别单模态话语分析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有效方式
识别单模态话语分析和多模态话语分析有两条判断标准。第一,涉及的模态种类。只使用一种模态的话语就是“单模态话语”,如:阅读使用的是视觉模态,收听广播使用的是听觉模态。而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的话语就是“多模态话语”,如:打电话,既要听又要说,有时还需要用笔记录,这就是多种模态同时使用的体现。第二,涉及的符号系统。有些话语虽然只涉及一种模态,但有时却含有多个符号系统,如漫画虽只涉及视觉模态,但有文字又有插画,诗朗诵虽只涉及听觉模态,但有文字内容又有背景音乐等。
(一)英语传记发展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英语出版物特别是英语传记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表现出与时代发展相统一的特点,即:英语传记研究领域不仅是跨学科的,而且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英语传记将关注点逐渐由大国强国和发达地区向一些曾经不受关注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英语传记文本研究仍在世界范围内继续,但是在音乐、科学等领域的传记研究仍然被视作一种研究方法。[3]
(二)英语传记发展趋势
英语传记研究成纵深发展趋势:在对历史学、教育学等传统学科研究的基础上,英语传记研究涉猎到艺术、政治学、科学等其他学科,并且已经取得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对影视和多媒体方面的英语传记研究热度越来趋向于曾经的热门研究领域如心理学传记;各个类型的传记:写实的、纪虚的、自传等充斥着传记市场,消费者购买的热度不减;英语传记仍然呈现出多元化、跨学科发展的趋势。
从当前对英语传记的研究不难看出,英语传记研究热点仍然聚焦在传记的本体论上,而对传记的内部研究、传记史以及传记的影响方面研究甚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传记语篇呈多模态化趋势发展。相比于单模态传记,多模态传记最大的区别和优势是针对重要内容配有图像。[4]具体地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模态英语传记较单模态英语传记相比,重要信息均配有图像
1.人物肖像图像的运用起到直观效果。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围绕一个主人公的生平事迹展开描述。单模态英语传记往往用语言进行直白的描述,读者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去构思人物形象、性格或事迹。而多模态英语传记选择运用大量人物或相关事例图片,通过这些图片读者可以看到主人公的样貌、表情、服饰进而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入主人公所生活的世界。多模态英语传记中人物图像的运用使人物性格和事迹更加丰满,这种效果是单模态英语传记所缺失的,它克服了单模态英语传记只运用单纯的文字描写不形象、不全面,无法满足读者对人物肖像以及性格方面信息量需求的弊端。[5]
2.对重要事件插入图像使背景信息更加全面。为了更好地读懂传记内容、了解主人公性格,很多传记对主人公生活的时代背景或重要历史事件进行介绍,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主人公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和选择。插入图像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读者通过图像中真实的历史背景,更加深刻理解主人公当时处于的心理和行为。
3.对场景描述插入图像使信息传达更加有效。如,在《维多利亚女王》这一英语传记中,维多利亚女王将第一届世博会场景通过写信的方式向她叔叔描述,她写道:“The first of May,she said,was the greatest day in our history,the most beautiful and imposing and touching spectacle ever seen”。试想,如果英语传记配有第一次世博会盛况的图像,那么读者可以通过图像中盛大的场面感受到此次世博会的成功,避免了苍白英语描述的尴尬。
(二)多模态英语传记较单模态英语传记相比,阅读路径有所差异
扫读是读者阅读英语传记的一种方式。在扫读过程中,读者可以有效忽略与主题或需求不相关的信息。扫读过程是在阅读之前发生的,扫读也是迅速了解英语传记核心内容的一种有用策略。扫读决定了读者阅读英语传记的路径,也体现了多模态英语传记较单模态英语传记阅读过程的优势。
通常,单模态英语传记的阅读路径是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的直线型。而多模态英语传记中的图像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眼球,给其强烈的视觉冲击,使读者的阅读路径由感兴趣的图像而进入扫读过程,扫读有效节约了读者时间,满足了读者需求。可以说,多模态传记中的图像成为了阅读英语传记的起点。
此外,从单模态英语传记和多模态英语传记的阅读路径差异我们还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即:在单模态英语传记和多模态英语传记之间存在着一个连接两种模态阅读方式的路径连续体,单模态英语传记的直线型阅读路径和多模态英语传记的扫读型阅读路径分别位于两级,而通过图像跳跃进入读者的眼球,[6]单模态英语传记的直线型阅读路径逐渐向多模态英语传记扫读型路径转化,当更多的图像出现时,它的阅读路径就会涉及更多的扫读过程,逐渐转化为完全扫读型。这个发展趋势表明,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单模态英语传记将逐渐被多模态英语传记取代。
本文为了更好地研究单模态与多模态英语传记的宏观差异,首先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媒介系统以及识别其与单模态话语分析的有效方式入手,在理论上理清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系统框架,为有效区分两种模态英语传记的宏观差异奠定理论基础。随后,对当前英语传记的发展进行简要概述,了解当前英语传记发展趋势。最后,本文提出单模态与多模态英语传记之间最主要的宏观差异即图像的运用,图像在语境化关系与语境化偏向上的分布特点造成读者理解空间扩大,使得语篇语义活跃度提高,进而实现了多模态英语传记的语义扩张。宏观上来说,由图像引起的单模态和多模态英语传记之间差异导致二者在信息量和阅读路径上不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单模态英语传记将逐渐被多模态英语传记取代。
[1]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2] 李战子.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3]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4] 韦琴红.视觉环境下的多模态化与多模态话语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5] 张德禄.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中国外语,2010(3):48-53.
[6] 汪燕华.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社会符号学理据[J].外语学刊,2010(6):145-147.
责任编辑:九 林
2016-12-05
本文系2016年锦州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基于岗位需求的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创新研究——校本课程开发”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凌超(1986—),女,辽宁锦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H319
A
1671-8275(2017)01-01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