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

2017-03-10 15:141.姜2.张
环球市场 2017年20期
关键词:海绵雨水建设

1.姜 倩 2.张 芳

1.身份证号:411426199009134544 2.身份证号:412326199109037528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

1.姜 倩 2.张 芳

1.身份证号:411426199009134544 2.身份证号:412326199109037528

随着不透水铺装面积的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的紧缩再加上土壤岩层被压实,致使城市地面的渗透水功能几近丧失,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在城镇地区严重受阻。因此在我国多地出现了“城中看海”的窘况,同时伴随着严重的径流污染、江河湖海等水环境恶化以及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给我国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到了我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文章简述了“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背景及内涵,结合国内外相关建设经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针对不同地域降雨情况提出了处理方案。

海绵城市;发展;问题

近几年来,城市内涝和径流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雨水管理仅强调“排”字,而未考虑可持续的资源利用;二是城市开发强度大,路面硬化覆盖率高;三是城市水网以管道管渠及雨水泵站等“灰色”基础设施为主,并未考虑水文循环的自然规律;四是雨水径流污染较重。海绵城市旨在还原城市自然水循环能力,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补充地下水,给城市以新的“水活力”。

1 成功设计案例

国外海绵城市建设起步较早,设计经验丰富,优秀的设计方案不胜枚举。比较著名的有:(1)德国弗莱堡市的扎哈伦广场,该广场拥有完整的渗透净化功能,收集到的雨水完全摆脱了人工污水处理系统。其竖向设计为:表面采用全透水性铺装,其下为新型内置过滤基质的砂石,再下面是原土壤渗透层,雨水可被收集至地下蓄水模块,也可直接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2)新加坡JTC清洁科技园,因其占地面积大自然地形被保留,设计者将其看作为一个大型的天然人工湿地,因而将附近城区的雨水渗透导流至该科技园中,利用其天然的生态洼地来净化雨水,并通过其中的生态群落进行雨水循环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很好地维持了该地区原有的水文循环。(3)布里斯托尔Harbourside公共区,其设计的创新点在于,因为靠近河海所以将一部分地下导流管渠放置于地表,同人工开挖的地表水沟联通起来,最后注入河海,构成一定规模的微型水系,避免了翻挖道路。在渠道、小溪内种植挺水植物芦苇等,达到雨水净化的目的,同时美化了环境。

2 海绵城市理念分析

海绵城市理论机制中,城市类似于海绵,能在下雨时实现有效吸水,并且在干旱时进行放水操作,建立自主调整城市干湿度的模式。为了更好的完成城市雨涝管理,建构更加有效的处理机制和管控措施。在海绵城市理论分析机制建立过程中,不仅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防止城市病,实现全面水资源利用。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平衡,践行海绵城市和生态管理的平衡化发展。另外,在海绵城市理念建立和运行过程中,结合管理机制进行集中处理,能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从而保证自然管理机制和管控要求之间的稳定性。传统城市模式中,雨水收集往往是流入城市下水管道,是水资源的浪费。海绵城市理论主要是针对热岛效应建立的新型管理机制,一定程度上缓解旱涝问题,从而减轻城市污染,为城市化进程增速提高实效性。

3 海绵城市的建设要点

3.1 增强PPP模式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可操作性

PPP模式在发达国家应用较为广泛,是一种规范、有效的做法。2014年财政部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这标志着PPP模式在我国顶层设计已经完成,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如何提高PPP模式的实际操作性。一要不断创新政府购买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二是要提高资金投入的竞争性,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三是要创新政府采购方式,优化采购程序,发挥好政府和市场各自我的比较优势。

3.2 增强系统思维,摆脱“工程性依赖”

海绵城市是个系统,绝不是“就水谈水、就水治水”。只有多层次、全方位、立体构建海绵城市,才能实现城市建设从“表面绿”向“内涵绿”转变。一是要从思想认识和制度体系上统一和协调。海绵城市是城市管理理念由“治理城市”向“经营城市”的升级,需要全新的城市开发运营、市政建设管理、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制度、机制与之配套。二是要增强弹性城市(Resilient City)规划理念。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留有余地,并为丰富生物种类创造条件,为自然冲击城市留以缓冲余地。

3.3 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管理工作

其中:(1)宏观上,要因地制宜的制定适用于本地区的建设模式。综合考虑当地气候、土质特征、地形条件等,选择合适的城市海绵化建设模式,灵活组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六大工程”;(2)微观上,加强各海绵体的规划布局,尤其是在竖向规划方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也应群策群力,积极组织各部门进行联合规划;(3)各地方政府、规划处、设计院应当加强调查,建立起一套有地域特征的参照、评估标准,避免出现“运动式”建造、“批量生产”的情况;(4)加强立法与监督,将城市已有的海绵体保护起来,将施工监管措施落实到位,要贯彻整个施工过程不得马虎,别到最后落得个“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地步。此外,我们还可以把已建成的海绵体景观化,并且与城市的景观要素相结合,进而优化市容市貌。

总而言之,在海绵城市系统建立过程中,正是基于新兴城市形态的综合管控,需要在维护新型城市理念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落实保护自然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发展观念,也为了进一步推广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提供有效的助力。也就是说,无论是海绵城市管理还是控制模型,都要按照城市道路和内部规划项目有序推进。城市采取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积极落实建设政策,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车伍,张鵾,赵杨.我国排水防涝及海绵城市建设中若干问题分析[J].建设科技,2015,01:22-25+28.

[2]鞠茂森.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和政策问题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15,03:7-10.

[3]崔广柏,张其成,湛忠宇,陈玥.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J].水资源保护,2016,02:1-4.

猜你喜欢
海绵雨水建设
农事 雨水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农事 雨水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海绵是植物吗?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