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立勇,孔 燕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7; 2.安徽公安职业学院 心理健康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1)
哲学的意向性及心理哲学的发展应用
郑立勇1,2,孔 燕1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7; 2.安徽公安职业学院 心理健康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1)
意向性是当代西方哲学和认知科学的思想核心,意向性理论深入分析和解答了许多哲学的基本问题。意向性是人的本质结构的重要部分,是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前提条件和内在动力,是揭开心理内在奥秘的枢纽。通过对心理问题的意向性分析,探讨了心理哲学的发展和应用,进而揭示心理哲学作为指导人类心灵的重要方式对心理学发展具有的积极意义。
意向性;心理哲学;发展应用
意向性问题是当代哲学研究的核心论题和焦点问题。哲学发展经历了从分析哲学到语言哲学再到心智哲学的过程。意向性状态把心智与世界相联系起来。意向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我们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当代心理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向度。哲学是不断完善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与生存价值的智慧之学。心理哲学认为日常生活中人的问题是人的价值观念体系问题,人们总是不断寻求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意义丧失、价值冲突、道德困惑等问题的解决途径,心理哲学的发展是时代的需求。它帮助人们提高理解领悟能力,提升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心理哲学帮助人们实现了精神上的重生。哲学心理咨询就是突破常规,开创新的视角,进一步明晰思想,获得对问题的从容与自在,使当事人充满动力和活力。
(一)意向性的自然化
意向性不是某种超验的东西,某种游离于外的东西。它只是生物大脑的浮现性质。意向性是自然世界中的心智特征,通过这种特征,心智指向或者关于、论及、针对世界中的事态,它可以表现为信念、愿望、希望、恐惧等等不同的意向性状态,心智与世界的关联就是通过这些不同的意向性状态来实现的[1]64。反过来,不同的意向性状态能够实现心智与世界的关联,而意向状态所表征的对象不需要实际存在。感觉眼痛、恐惧和害怕等心理意向现象与人的饮食、消化一样都属于是人们生物生命史的内容,意向心理是部分自然生物有机体的真实内在特征。意向性既是脑的物理状态,又是不可还原的。自然科学的内在心理特性使它不同于社会科学,语句和图形等所表现出来的意向性是不同于人和动物内在的意向性,是否依赖于观察者是区别内在的意向性和派生的意向性的重要特征。因此,一般情况来说,自然科学不涉及与观察者相关的特征。
(二)意向的因果性
人的心灵与世界总是保持着一种因果联系。我们所看的物体引起我们对它们的视觉经验;当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过去的事件会引起我们的回忆。我们移动身体时,意图引起了身体的运动。每一个场合都有因果的成分,也有意向的成分,因果和意向在任何一个场合都是必不可少的[2]64-65。心灵与世界具有着多层次因果关联。一方面,心灵能表征世界上的事态,这是一种因果关系;另一方面,我们的意向能引起行为进而引起对象的变化,这又是另一种因果关系[3]667。人们的心灵与世界的协调性密切地影响着我们在世界的生存。二者协调一致就是意向的因果性。意向因果关系通过影响意向的事实推理去涉及行动。每一个具有适应方向的自我指称性的意向状态都有一个因果方向,意向状态具有因果性。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精致的因果关系。
(三)意向状态的结构
每种意向状态都有特定的逻辑结构。意向由内容和形式两个部分组成。使心灵关联到的某种对象是意向性的内容部分,而意向性内容包含的一定的心理方式或类型,如期望、爱恨等,是它的形式部分。相同的意向性内容可以有不同形式的意向状态。同样,一种心理形式也可以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因此,意向状态可看作一个心理模式和一个命题内容构成的复合形式。关于适应方向,意向状态的适应方向特征是指将命题内容与话语世界关联起来的方式。意向状态有三种适应方向:一是从心智-世界的适应方向;二是从世界-心智的适应方向;三是零适应方向,因为这些意向状态已经假定这种符合存在了。关于满足条件。意向的因果关系能够发生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特别是非零适应方向的意向状态是和一定的满足条件共同发生作用的,一个有命题内容的意向状态本质上就是它们适宜的满足条件的特定表征。引发人们行动的关键点是人内在的意向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人类与低层次的神经相联系的较高层次的心理特征,它使意向得以实施,进而行动起来,意向心理状态是否满足取决于意向因果关系的能否实现。
(四)意向性与背景
任何意向状态都只是意向状态网中的一个部分,而意向网又是以人的能力为背景。这种能力是非意向性的或前意向性的,从而使得功能的意向状态成为可能。背景包括人类普遍具有的建立在共同生物特性之上的能力和常识以及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的文化,每个意向状态不是自主地发生作用,它需要和其他意向状态的网络联系起来。背景不同于网络,背景包含一系列能力,网络本身是意向状态,背景不能被看作意向状态内容的一部分。意向性在行动与感知的协调中发生,而背景是行动与感知协调一致实现的可能性条件。背景不是意向的,有了意向内容的背景才能展现。理性思维和行为也是一种背景能力,信念、希望、恐惧等意向性状态只有在我们具备了能够应付世界的方法和能力的背景下才能实际发生作用。
(五)集体意向性
集体意向性的提出把人的语言、心智、意识和社会现象紧密联系起来,集体意向性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之中,单一个体的意向性是从集体意向性中产生的,但集体意向性不能还原成个体的意向性。共同做某事的意义是集体意向性的核心所在,集体意向性是人生来具有的一种能力,每个人都具有个体意向性和集体的意向性,集体意向性密切关联社会实在的说明和建构。社会制度性事实的构建离不开集体意向性,而社会制度性事实构建的基本条件是语言,人们通过语言能够表达各种复杂的生活现象,集体意向性的实现重要的是集体赋予事物受到集体认同和接受的某种地位功能,这种赞同的内容通过前语言的方式是无法表达的。集体意向性也是社会活动的基础。
(六)意向性与意识、语言和信息
心灵的最根本的特征是意识性。通过意识能够理解意向性,意向状态不一定都是有意识的,而意识状态也不一定都是有意向性的,有些意向状态可能潜在地成为意识。大脑被引起意识状态时可理解为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可能是能够引发有意识的东西,并且可能发挥起原因的作用。意向性使当代语言哲学与心智哲学的交汇联系起来。意向性问题解释了语言怎样与实在相关,言语行为和意向性是密切联系的,语言的意义在于理解言语行为意向性和规则。言语行为必须通过意向性来执行,意向性赋予各种语言以意义和力量,意向性的外化构成了语言。意向性通过语言赋予了声音和符号意义,意向状态是做出言语行为时的伴生物,意向性与信息具有等价性。而信息是模糊不清的,信息与意向性的关联性使得主体之间意向性能够交流和理解。
心理学起源于哲学,部分现代心理哲学家认为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意向与心理现象两方面。意向状态事实上是意向性的外在表现和关系状态,意向性涉及到人的感觉和行为,它与个体、环境、因果过程三者密切联系着,它将是探索人们心理困惑的一个全新的视野。
(一)意向性是心理现象区别于物理现象的最根本的特征
它存在存在于心灵中或者具有内在对象性特征,由于意识的某些对象不可能存在,意向性本质上是一种行为和对象间的关系。被我们的心灵所意向是心理对象的基本特征,心理现象存在于意向中,并且与指向的心理对象相关联,不存在一种不包含和不意指意识对象的纯粹的心理现象。因此,人们的心理出现问题是因为人们的心理现象指向的对象发生了歪曲,与歪曲的对象发生了关系作用。人的意向活动显示,任何意识活动都包含活动种类的内在规定性和活动确定的内容两个方面,能够区分理想的和实在的类别,内容与实在在变化中不断统一协调起来, 以至人们可以明确和评论同一事物,具有共同的意义是意识统一协调的基础。概念是意义活动所建立的意识材料,它是意义这一意向活动的产物,不是从个别的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知觉对象作为某物的规定性来源于概念表示的本质规定性。意向性说明了人们心理体验的特性,而这种特性就是成为某物的意识。因此,人们的心理出问题是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没有指向本质的意义活动,例如,病理性的人格结构和人格特征。
(二)人的意向状态结构由适应指向和满足条件两部分组成
适应指向使我们与实在世界相联系。例如,愿望的适应指向是世界向心理,其目的是表示我们想要使它们如何。意向状态除了二种适应指向,还有零适应指向。例如,高兴的意向状态虽然具有命题内容,但不具有要达到的目标,它的命题内容不一定非要得到满足。人们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症、强迫症等精神疾病,它们虽然具备完整的命题内容,但其意向状态却没有适应指向,即它们的命题内容事前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所以,人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发生是因为他们的意向状态里只有心理向世界的适应指向,没有世界向心理的适应指向。
(三)意向的因果性指出心理对世界的协调一致的因果关系形式
意向的因果关系所具有的自我涉及特征可以从人的意志状态和情绪状态中表现出来。人们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他们的心理表现能力和对世界的因果关系没有以系统的方式统一起来。对于意向性的背景,塞尔认为背景就是一组使意向状态实际起作用的非表征的才能、倾向等心智能力,意向性作为心理能力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要具备一套预设的背景能力,在某种重要的意义上说,这种背景能力是前意向的,并不只是更多的其他意向状态。因此,影响意向性的理性思维和行为是人们成长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重要的背景能力。人们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是因为非理性思维导致的结果,非理性的背后往往是压抑的欲望和错误的信念等,又称为背景性心理问题,他们除了存在不合理的信念、偏执的观点和过分的欲望外,他们在对待他们的经验上也采取了错误的态度和方式,从而使他们不能以愉快的、和谐的心情进入生活,更不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意向性理论强调了意向的充实程度
丹尼尔·邓内特认为意向在原初的的充实程度是关键,把心理意向的复杂机制看作复杂物理系统的相互关联,就容易理解心理因果性问题。信息也是意向性的构成要素,个体的命题态度语义性来源于个体心灵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的信息关系中,而个体的思维却是建立在个体环境中的对象、属性和关系的基础上,这也是思维的前提条件。当个体的心灵处在他的环境中的信息关系中时,个体的内在状态才能看作是真正的思维。如果个体不具有这种信息关系,个体就不可能思维。因此,人们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异常是因为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异常的个体的内在状态,不是该个体的异常思维。
(一)心理哲学的发展
心理哲学是哲学发展的重要分支,是人类文明之魂。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应具有健全的生命力。各种具体哲学分支之间虽然具有交错重叠的复杂关系,但它们建立的结构体系基本上覆盖了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和人类文化。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哲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它是以探索人的精神的内部本质规律为出发点,作为哲学一个分支,心理哲学自身就属于人的精神现象,因此,心理哲学有助于各哲学分支之间的强化联系,从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众多哲学分支,增强哲学内部的有机统一性。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心理哲学的古代形态,它实际上是心理学发展的前科学状态,其内容包含有一定的哲学意义。随着心理学的日渐成熟,心理学提出了哲学问题,心理学与哲学的交融使心理哲学得以产生。
心理哲学与心理学哲学密切相关。心理学哲学主要研究心理领域的哲学问题,例如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哲学意义、心理学的哲学基础等[5]44-45。心理哲学包括心理学哲学,其研究内容是人的心理精神的哲学意义。心理哲学以人的心理为研究对象,而心理学哲学是以心理学中的哲学问题为研究对象[4]502。心理哲学因现实的需要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研究也在不断加强,心理哲学在哲学理论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一是心理学关于潜意识心理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为哲学把心理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人的精神领域的深层问题诸如无意识问题等不仅是心理学问题,也是哲学问题,因此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心理学与哲学的结合研究,甚至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联合研究才能解决。心理学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协助,哲学也离不开心理学提供的科学基础。二是人的精神心理病态需要哲学的指导。近年来,出现精神心理危机与病态的人们越来越多,哲学是反思现实的科学,它也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能够帮助人类建设精神家园,帮助人们改善精神状况。心理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由于心理是复杂多变的,哲学研究也是有限的和相对的,因此,心理哲学只能是心理的特定的和相对的研究。心理哲学是关于人的哲学的重要分支,由于人们对心理的不同理解使得心理哲学的具体内容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
(二)心理哲学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化、全球化的深入,社会竞争日益加剧,人类面临各种生存的、生活的以及道德的危机,由危机导致的问题与困境又强烈地激发人们对哲学的需求。通过哲学去探寻人的价值和尊严,探索生命的意义,提高人的理性思考。心理哲学是当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也是时代的需求,心理哲学越来越受到人类的重视。心理哲学为人们提供一种思考方式、一种视角,其目的不是解决人们实际问题,甚至也不是解决困惑的问题,而是解决严,实现人的理性的复归。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需求之下,心理哲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哲学为人们提供一种思考方式、一种视角,心理哲学帮助人们解决对问题的困惑,不是解决人们实际生活工作中存在困惑的问题,它为人们解决自身困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视角,它一种对世界观的诠释方式,心理哲学通过哲学探究的方式使人们清楚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理清思维,找到适合自己的有助于问题解决的哲学方法,培养探讨问题的哲学倾向,用哲学指引心灵,指导行动,检视人生,使人们的心理保持动态平衡。心理哲学关注的焦点在于人存在的意义、价值等。使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在能力和智慧,增强人们在现实存在的意义感与价值感,帮助人们解决人生中遇到的问题。
当前,哲学心理咨询的兴起是心理哲学的具体体现,哲学心理咨询就是尝试将哲学的理念与方法应用于心理咨询活动当中。一些有心理困苦的人们积极地请求哲学家们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和生活中的矛盾,为他们的心灵的不适提供慰藉和疏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咨询师们开始运用哲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帮助人们解决他们出现的内心冲突和人格问题,哲学方法和价值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已经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哲学心理咨询已成为一种新的方法取向。与传统心理咨询相比,哲学心理咨询能够全面地了解对象,呈现的概念也较为正面,同时也更具有可行性,更为可靠,也比较能符合实际的需要。不管在交流形式上,还是关系本质上说,哲学心理咨询都是一场真实的、平等、开放的对话。哲学心理咨询是以当事人此时的“现实问题”为导向,咨询双方具有完全平等的人格价值。当事人的自主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咨询双方的交互性智慧对话,挖掘当事人解决问题的潜能。哲学心理咨询的功能就是把哲学运用于生活指导,运用哲学的观点、哲学思考方式及技巧帮助人们澄清关于生活、情感、心灵等难以抉择的问题。哲学心理咨询以对话为核心而不以诊断为核心,咨询师和当事人咨询的是以自由对话的形式展现,哲学心理咨询适用对象非常广泛。哲学心理咨询不是将当事人看成病人而是健康人。其对象包括情侣、教师、囚犯、吸毒者、受虐者等遭遇人生难题而心理痛苦的人们,哲学心理咨询师帮助他们觉察错误,协助他们思考,改变观念,实现心理平衡。哲学心理咨询认为一些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虽然需要进行心理或精神治疗,但不一定都能对症下药,因为他们精神问题的绝大部分根源于他们自身的思考问题,哲学心理咨询师借助对话互动方式,探究问题本质,分析错误思考,协助人们解决当下问题,培养其哲学思考的技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人们自主自立。
[1] 塞尔.心灵、语言和社会[M].李步楼,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2] 王晓丹.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探析[J].唐山学院学报, 2016,(1).
[3] 高新民.意向性理论的当代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 白新欢.心理哲学与哲学的心理维度[J]. 理论与现代化, 2004,(3).
[5] 高新民.冯友兰学术论著自选集「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 陶有浩)
Intentionality of Philosophy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Philosophy
ZHENG Liyong1,2, KONG Yan2
(1.School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Hefei230027,China; 2.MentalHealthCenter,AnhuiPublicSecurityVocationalCollege,Hefei230031,China)
Intentionality is the core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philosophy and cognitive science. Intentionality theory analyzes and answers the basic questions of many philosophies. Intentiona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ssential structure of human beings. It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inner motivation of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outside world, which is the hub of revealing the inner mysteries of psycholog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ntion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philosophy, and then reveals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psychological philosophy as an important way to guide the human mi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intentionality; psychological philosophy;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2017-05-13
公安部公安理论及软科学研究项目(2015LLYJAHST053)
郑立勇(1974-),男,安徽霍邱人,安徽公安职业学院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警务心理,心理素质提升;孔燕(1961-),女,安徽淮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素质教研部主任,研究方向:资优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B01
A
1674-2273(2017)04-0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