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现状调研及提升建议
——以学生的视角

2017-03-10 14:41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年12期
关键词:顶岗专业课程同学

一流的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创品牌、创一流的基础,是提高学校美誉度、影响毕业生对母校满意的重要因素,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重点。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是高职院校目前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话题。教学以学生为本,在讨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基础为出发点,以学生的需求、感受作为重要指标来衡量和评价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方案中跟学生学习关系紧密的课程设置。基于此,作者设计了针对学生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查问卷(学生版)”开展研究。

本次调查对象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到2016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该校酒店管理专业探索了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完全相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其课程设置不尽相同。为使调查结果更能体现真实情况,故,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作者通过访谈、座谈等形式了解各校企合作项目班级学生对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的意见。

一、调研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利用问卷星平台通过网络向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投放,共计回收问卷131份。经过调查,84.6%的同学认为目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整体是合理的,基本能满足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专业课时分配较为平衡;同学们认为自己的综合素质、人际交往能力、专业技能等均得到了提升。

(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核心。71.54%的同学认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应该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尤其应重点培养同学们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二)有利于职业发展的能力分析。从雷达图中可看出,同学们认为综合素质、人际交往能力、执行能力、专业技能等能力对未来职业发展影响较大,而写作能力及计算机能力对未来职业发展影响较弱。

(三)自身急需提升的素质或能力。65%以上的同学认为自身急需提升英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专业技能、领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五项素质或能力。

(四)现有主要课程的重要程度评价。对现有课程重要程度评价中,得分最高的两门课程为《商务英语》、《酒店英语听说》,重要程度紧跟其后的课程有《服务礼仪》、《服务心理学》、《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餐饮管理》、《厅房管理》等课程。此外,本题设计了一个开放式问题了解学生们感兴趣的课程,“酒店管理系统、咖啡课、茶艺课、修身养性的课程、服饰搭配课程、形体课、英语口语”等均有同学提及。

(五)关于顶岗实习的看法。65.38%的同学认为在校学习期间参与顶岗实习是重要的,半数左右的同学希望顶岗实习能安排在第四学期。而认为顶岗实习不重要或一般重要的原因主要有:“毕业不想从事酒店行业,所以不愿意去酒店顶岗实习”,“在校期间要注重扎实理论知识”“顶岗实习一般都在一个部门,没办法接触到酒店整体运营”“实习内容与所学内容不符”等。

(六)毕业实习安排意向。76.9%的同学希望能在酒店及相关行业完成毕业实习,有近半数的同学希望能由学校统一安排毕业实习。而希望从事其他行业的同学,主要的实习意愿是从事金融、教育等行业,主要希望实习的岗位是办公室文员、活动策划、销售等。

(七)就业意向分析。有82%的同学有意向在酒店及相关行业工作,最感兴趣的酒店部门是前厅部,其次是人力资源部、餐饮部。

二、学生学习基础能力分析

调研对象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一是通过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二是通过对口考试招收3+证的中职毕业生;三是3+2中高衔接生。这也是目前各高职院校主要生源渠道,有一定的普适性。

参加了高考的普高生文化基础较好,纪律性强,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较强,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强,但动手能力、创新意识较差。“3+证书”学生在职业高中阶段就读于不同专业,这类学生往往有一定的技能学习基础,动手能力较强,但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对理论性课程的接受度差。另外,还有一些中高衔接的同学,这些同学往往来自各中职学校酒店管理或相近专业,且均有酒店行业实习经验,因此,该类生源有较强的专业实操技能,但理论基础薄弱,纪律性较差。

总体来说,酒店管理专业同学有以下特点:有一定上进心和学习意愿,但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对理论课程学习兴趣不大;喜欢实践操作课程,积极性高,但不愿吃苦,缺乏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

三、调研结果分析及提升对策

(一)课程设计基本合理,但专业英语类课程、专业实操类课程需求尚未完全满足。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平台课、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和综合平台课。

公共平台课主要包括国防教育、基础、概论、形势与政策、体育、健康教育、大学英语、经济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应用文写作、服务礼仪、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服务心理学、旅游学概论、形体训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专业群平台中理论知识要求较高的课程,如《应用文写作》兴趣不大,学习效果欠佳。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该门课程“实用性”理解有偏差,认为该门课程的学习对未来就业、个人发展意义不大。

专业平台课程包括酒店管理实务、酒店英语听说、厅房管理、餐饮管理、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营养与健康、宗教与饮食文化、酒店督导实务等课程。同学们对外资酒店工作语言要求有一定了解,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强,专业平台课程中英语类课程最为学生重视,实操类课程好评度均较高。

对策:学习吸收国外优质人才培养体系,对课程进行改造升级,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增加专业英语类课程设置,加大专业课程“双语化”力度;引入借鉴如旅游教育质量认证体系(UNWTO-TedQual),提高专业技能类课程技能水准,以吻合行业技能操作标准。

(二)学生行业意识薄弱,对酒店行业缺乏了解。酒店行业正面临变革转型,不断融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商业模式也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这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但通过调研及访谈了解到,很多同学甚至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高年级同学对酒店行业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行业意识薄弱,对酒店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

对策:强化行业意识培训与引导,聘请酒店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技能水平高超的服务能手承担相应课程,让“酒店”与同学们近一点,提高行业认同感。课程设计上,可加入“酒店行业发展前沿”等专题,让学生了解酒店行业的发展态势,掌握酒店的新技术新技能。

(三)学生专业认同感不强,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高职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注重突出课程的职业性与实践性,课程覆盖了酒店重要部门服务工作流程与管理要点,但缺乏专业素养课程的熏陶,课程特色不够鲜明。调查显示,近两成的学生不愿意从事酒店行业,而以往的毕业生就业统计中,这个比例还会提高。学生不愿意从事酒店行业的原因有很多,如酒店基层员工工资待遇较低,学生眼高手低,不能吃苦,无法接受长时间的服务工作等等。除这些原因外,学生学习期间缺乏专业认同感,感觉“课程内容繁杂而浅显,专业特色不明显”,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对策:适当增加“茶艺”、“插花”、“交谊舞”、“咖啡品鉴”等专业素养课程,提高学生个人修养的同时,增加专业认同感,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1]杨结.高等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讨.旅游学刊1989(4).

[2]綦恩周,陈宝珠.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置的研究与实践——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0.

猜你喜欢
顶岗专业课程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从建构主义下分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