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2017-03-10 10:41赵石磊
环球市场 2017年2期
关键词:灾害预警应急

1.赵石磊 2.黄 萌

1.身份证号码:210212198609085916 2.身份证号码:522526198908190459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1.赵石磊 2.黄 萌

1.身份证号码:210212198609085916 2.身份证号码:522526198908190459

随着我国地质灾害形势的日益严峻,提高防治力度刻不容缓。地质工作人员必须从实际地质环境出发,通过全面了解灾害发生的规律,进行科学预测,然后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止措施,构建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环境,并突破工程地质评价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的常规思维,将地质环境保护同防治紧密配合,进而实现对地质灾害有效防止的目的。对地质灾害以及地质环境的含义及关系进行阐述,充分认识地质环境对于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作用,对于防止地质灾害极为重要。

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利用

1 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分析

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系是由以下几部分内容组成的,分别是科学技术研究支撑﹑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应急体系建设﹑监测预警以及避让治理和搬迁。

调查区划体系:建立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程的主要目的仔细的观察出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并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价,区划地质灾害风险,对一些地质灾害的隐患点进行确定,为实施地质灾害监测预防与预警﹑合理科学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提供理论依据,为国家层面或者是省级层面的地质灾害防治决策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监测预警体系: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主要是由行政以及技术两个方面组成的,它在防止地震灾害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一个好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是可以监测出地质环境条件的变化,并对起前兆信息进行及时捕捉的,能依据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输送出不同的警示信息,以为后续的地质灾害应急或者避险决策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

搬迁工程治理体系:通过上述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检测结果,可以知道危害比较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危险性比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过地质勘查评价体系,有关部门可以及时的采取一定的工程治理以及搬迁避让措施,避免地质灾害隐患的发生。如果条件允许,地质灾害的治理工程是能与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以及地震灾后的土地重建一起考虑,实现土地资源的再次开发以及减灾防灾。

应急处置体系:这个体系的导向是坚持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需求,充分的利用现今现今的科学技术资源,以建立适合公共管理需求的应急处置技术﹑技术装备体系﹑信息网络系统平台以及应急技术系统等。

科学技术支撑体系:建立这个体系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判断重大地质灾害的成因模式﹑成生的典型地质环境以及其内在机理,并对地质灾害的减灾防灾技术标准﹑地质灾害的防控方法﹑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以及地质灾害的风险区划进行研究,以构建地震灾害模拟仿真以及应急响应的技术支撑体系。

2 我国地质灾害的现状

我国受地质灾害的侵扰较为严重,我国拥有较为宽广的国土面积,绵长的边界线,地质条件较为多样。从世界受灾程度上看,我国无论是对规模﹑强烈程度以及危险系数的统计,相对来说数字较为庞大,可见我国受地质灾害的程度较为严重。我国西南地区降雨丰富,物资充沛,但暴雨现象也比较常见,西南地区山体受暴雨的冲刷,容易发生地质灾害,表现为滑坡或者是泥石流,对该区域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对当地的通讯设施和经济建设有所破坏。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人群较为密集,使得土地沙化严重,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延缓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的进程,影响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我国四川等地多年来深受地震的困扰,对当地以及国家带来严重创伤。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也随之加大,致使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呈上升趋势。地质灾害防治问题急需要被解决,防治工作必须被落实。

3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分析

3.1 地质灾害调查区的建立

就当前我国实际情况而言,为能够有效防止出现地质灾害,使由于地质灾害而导致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在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区域,相关部门应当将地质灾害调查区建立起来,同时应当安排专业调查小组对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区域的气候特点以及地质地貌特征进行研究调查,从而对地质灾害发生进行准确预测,并选择相关紧急应对措施,同时应当依据地质灾害实际特点实行等级划分。在专业调查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研究之后,可对不同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区域的时间频率及特点进行科学研究,并且选择有效措施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防范,从而为地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有效依据。

3.2 地质灾害警报装置的建设

为能够对重大地质灾害发生区域的防治效果更好进行分析研究,在地质灾害频发区域应当注意设置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在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方面,其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预警管理与预警技术,利用先进检测技术检测灾害,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对地质灾害发生特点及时采集,并且报告给有关部门,同时给予灾害报警预示,从而将解决对策及时给出,使发生灾害频率能够得以有效降低。

3.3 完善灾害应急以及灾后重建工作

地质灾害尽管具有突发性,现阶段也没有完备的灾前预测功能,但进行及时预警仍至关重要。当受灾区发出预警,政府需要及时组织应急措施,早预测地质灾害等级﹑区域﹑范围。对于等级高﹑区域大﹑范围广,且危害严重的地区,必须及时组织人员搬迁,并将其安置到安全区,尽可能降低人员伤亡。对于灾害结束后,还要依据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重建,并安抚灾区民众,做好善后的工作。

3.4 地质灾害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

就当前形势而言,我国综合国力已经达到较强水平,当前经济水平及科学技术水平仍在不断发展,在发生地质灾害之后可及时处理相关工作,合理进行相关各个方面操作。在当前建设灾害应急处理系统方面,其中心内容就是在严重地质灾害出现区域,在其居民服务方面应当选择先进技术,与当前人力﹑财力以及其资源之间实现有效结合,将灾害应急响应机制逐渐建立起来,并且不断进行完善。通常情况下,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应急处理技术体系﹑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以及应急设备,在发生地质灾害之后,可较快进行应急反应,尽快组织相关工作达到受灾区域,实施相关赈灾活动,从而使受灾区域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使地质灾害所造成损失能够得以有效降低,使受灾区域社会稳定能够得以较好维持。

4 地质环境利用

4.1 做好地质环境利用评价

所谓地质环境的利用评价是指基于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公益性﹑服务规划,追求地质环境安全以及地质灾害风险的可接收程度,从而开展不同尺度的调查评价,并提出基于地震多发区﹑高烈度影响区预留避震空地或缓冲带的要求。图2为某一山地丘陵区域的高程图。

4.2 完善地质环境的安全评价

所谓地质环境的安全性指的是地质环境范围内与工程﹑人居环境安全相关的地质成分﹑地质构造﹑性质以及外部形态等的特点对突发超常干扰因素的敏感度,并形成灾害的可能性与风险性。地质环境的安全评价主要为了避免或者是消除工程对象的远程地质灾害风险﹑指导防洪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这是实施地质灾害风险管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的关键技术。

[1]周惠.浅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10:236.

猜你喜欢
灾害预警应急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