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中“人民性”思想研究

2017-03-10 11:52张丽丽
理论探讨 2017年6期
关键词:人民性从严治党权力

段 妍,张丽丽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长春 130024)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中“人民性”思想研究

段 妍,张丽丽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长春 13002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中的“人民性”思想,并将其贯穿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体布局中,具体体现在:思想建设始终将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组织建设凸显“为民”的责任担当;作风建设密切与“民”的血肉联系;反腐倡廉建设凝聚党心民力;制度建设确保用权为民。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人民性”思想,为保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人民性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核心要义,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原则,并将其贯彻落实于从严管党治党的各个层面,集中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的“人民性”思想。探究全面从严治党中“人民性”思想的生成逻辑及思想意涵,保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对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践行为民务实清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中“人民性”思想的逻辑解析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内含的“人民性”不但渊源于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中的“人民性”,而且与中共领导人管党治党思想中的“人民性”一脉相承,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科学指南。

(一)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思想上的理论自觉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核心思想。对“人民性”思想的考察,追溯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回答历史是谁创造的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文中首先提出“历史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明确表明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肯定了其在历史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确立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重要思想。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马克思恩格斯还不能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中的“人民性”进行详细阐述。但是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在剖析其革命过程及历史经验时,发现其蕴含一定的“人民性”思想。巴黎公社实行普选权制度,确保权力直接掌握在人民手中,选举出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社会公仆。在此前一段时期,普选权一直流于形式,表面上让人民行使权利选举自己的代表,其实质则是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而现在,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由各公社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务员”[2]96。由此可见,实行普选权的真正目的就是要选举出那些代表人民利益,反映人民诉求的人。这些公社人员必须忠诚于人民意志,对人民负责。一旦他们滥用权力,就将随时被撤销。正如马克思所言:“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派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可以随时罢免。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认的阶级代表”[2]55。即使是工人阶级的代表,只要有违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将随时撤销。同时,巴黎公社还规定“所有公务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2]13。公社人员只领取同工人相同的工资,旨在说明公社人员保持了劳动人民的本性,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而且这也有助于廉价政府的建设,“公社实现了所有资产阶级革命都提出的廉价政府这一口号,因为它取消了两个最大的开支项目,即常备军和国家官吏”[2]58。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雏形,其实行的一些措施,为此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中“人民性”思想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思想的基础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3]70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的群众史观,这是习近平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总结历史、契合现实、展望未来的一次高度理论自觉。

(二)认真总结中共领导人治党思想中“人民性”的逻辑结论

“人民性”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整个历史进程,蕴含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之中。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将人民至上作为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理论与实践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毛泽东从严治党的“人民性”思想是在长期革命与建设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他认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强调我们党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4]1096,要始终坚持“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4]1094,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形成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孕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赢得人民群众的主动参与和支持,才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共领导人不忘初心,继续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他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5],任何政党、任何组织如果认识不到人民力量的伟大,不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甚至脱离群众,就会被人民群众抛弃,遭致失败。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出发,他把人民“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检验我们党一切工作正确与否的准则,从而赋予群众路线新的内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在具体执政过程中积极秉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是我们党始终遵循的基本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始终铭记的根本宗旨、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的优良传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党的基本观点不能丢、根本宗旨不能忘、优良传统不能变,“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6]。这一论述彰显了江泽民管党治党中的人民性情怀。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胡锦涛指出,新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7]8为出发点和归宿,“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7]9,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决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7]19。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人民性”思想,正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共领导人“人民性”思想的基础上得出的逻辑结论。

二、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中“人民性”思想意涵

人民是党的根基、党的血脉,是党一切工作和奋斗的出发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党执政兴国的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中的“人民性”思想,并将其贯穿于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中。

(一)在思想建设中始终将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建的首要任务。习近平高度重视思想建设,他指出:“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8],强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首要在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党的思想建设,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党性觉悟,增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自觉性,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思想建设重点聚焦理想信念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教育。首先,在理想信念教育上,习近平强调,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9]43,自觉把党和人民事业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面对新时期一些党员干部思想滑坡、理想缺失、信念动摇的危险倾向。习近平运用形象的比喻指出,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9]15,思想上就会松懈,就会漠视群众,视人民群众利益于不顾,并主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为国富民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将远大理想转化为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增强党的号召力与凝聚力。2013年6月,他主持开展“为民务实清廉”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为广大领导干部精神上补“钙”,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各级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8]。其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三观”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三观”,树立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源于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和服务人民群众”[10]。积极为人民群众执好政、掌好权、谋好利。近年来,部分领导干部崇物拜金、贪图享乐、奢靡浮躁、漠视人民利益,甚至贪污受贿腐败损害人民的利益。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正确的“三观”做支撑,没有真正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此,习近平主张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统领党员干部的“三观”教育,常修为政之德,并积极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三严三实”从修身、为政、做事等方面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与价值观教育,自觉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修正为民服务、为民着想的价值观,树立秉公用权、为民用权的权力观,践行踏实做事、为民谋利的政绩观、事业观,努力使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11]。

(二)在组织建设中凸显“为民”的责任担当

组织建设是党落实从严治党的重要环节。“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3]350。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共产党人提出从严治吏的一系列做法与要求。具体表现在:一是在“用人”上,要“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3]336。古人曰,“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强调了选人用人之于治国理政的重要性。习近平也高度重视“选拔干部、重用人才”工作,他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与历史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3]336。关键在人,就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核心是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他讲到,当今形势下好干部必须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3]337。其中,信念坚定,是坚定对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马克思主义的真诚信仰、对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的信仰;勤政务实,是党员干部要勤勉敬业,真抓实干,真正为人民谋利益、干实事;敢于担当,是要求党的干部做到敢于为民担当、对民负责;清正廉洁,是要求党的干部廉洁从政,敬畏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到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为人民办事。这“五大”标准集中体现了党为民服务、对民负责的责任与担当。二是在“管人”上,注重从严管理干部,自觉做“四有”好干部。“四有”即“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其中,心中有党,是心中有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党;心中有责,是心中有对民负责、为民尽责的责任担当;心中有戒,是心存对人民的敬畏,戒滥用权力,做到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办实事。这三点归根结底是为了做到“心中有民”,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习近平指出:“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8]干部作为国家各项政策计划的具体制定者和执行者,拥有各方面的权力,如果不从严管理,干部队伍迟早会出乱子,“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3]350。为此,他强调要完善并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各项规定,使领导干部努力做“四有”好干部。

(三)在作风建设中密切与“民”的血肉联系

作风建设是从严治党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威望,其核心问题直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12]。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不正之风,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9]387。对于如何密切与“民”的血肉联系,保持党的优良作风,习近平强调,一方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维护和重塑党在人民心中的良好形象。曾一度,党内尤其是党员干部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痛斥和愤恨,也极大损害了党在人民心中的良好形象。习近平早在上任之初就提出中央八项规定,强调要改进调研,改进会风、文风,整顿新闻报道、文稿发表,规范出访、警卫工作,厉行勤俭节约等具体要求,从细微处着手,规范落实党的行为,纠正不正之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接地气”的具体事项、具体问题中彰显党为民着想、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增强党的公信力,重塑党在人民心中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习近平强调,深入群众,要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用“群众乐意接受、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群众工作,真诚了解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不断增强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他还强调必须融入情感,他引用古人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表达了融入情感践行群众路线、开展群众工作的深刻意蕴。他主张以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增进了同群众的感情、拉近了同群众的距离”[8],多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实情,增强“同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自觉性”[8],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落实到群众心坎上,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同时,习近平还带领新的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为国家的领导人,其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走向都有重要影响,执政以来,他带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常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去发展最困难的地方打开局面,始终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

(四)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凝聚党心民力

反腐倡廉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党以切实的行动维护人民利益、赢得党心民心的现实体现。近年来,腐败问题频频发生并愈演愈烈,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利益。部分领导干部手握人民赋予的权力,不履行为民服务、为民办事的职责,处处刁难群众,在个别部门甚至存在“不给钱不办事,收了钱乱办事”[3]311的“怪”现象;更有甚者运用手中的权力,通过各种手段侵占公共利益、攫取个人私利,使本应由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的发展利益、发展成果为少数人所侵吞。这种权力滥用、权力腐败的问题,如得不到有效遏制,将会严重破坏社会的公平正义,将会导致包括人民利益在内的整个社会利益的受损。为此,习近平将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到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指出“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13],强调必须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贪污腐败行为,绝不纵容姑息,以坚决的决心和勇气重拳反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9]388。做到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只要违反党纪国法、违背人民利益,一律严肃惩处,坚决捍卫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权益,切实维护人民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重塑党的威严和信任,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力。在重拳反腐的同时,注重加强廉政建设,强调通过廉政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9]388,没有任何私利和特权,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从政为民的政治本色、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形成拒腐防变、廉洁为民的思想防线。努力建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9]392的“三清”政治,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赢得人民对党的真诚拥护与支持。此外,还通过严明党的纪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习近平把纪律建设融入党内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把强化政治纪律作为严明党纪的重点,因为它体现的是党的性质和宗旨,代表和维护的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严明党纪,查处了一批违反党纪国法的腐败分子,从根本上扭转了执纪不严的局面,体现了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时刻不能动摇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五)在制度建设中确保用权为民

制度治党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制度治党,就是把党的制度建设融入治党的各个环节,融入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事。具体表现在:一是刚性的制度规定强化对权力的约束与监督,确保用权为民。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用来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办实事,也能为“个别者”攫取个人私利。权力这一双重性决定了必须加强制度对权力的约束与监督,防止权力膨胀、滥用甚至失控而损害人民利益,确保权力运行为民服务、为民谋利。当前,党内公权私用、权钱交易等权力腐败问题依然存在,目无党纪国法、滥用职权特权等腐败案件频频出现,严重危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危及党和人民事业的长远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破解这一制约党的肌体健康发展的难题,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14]。习近平明确指出要严格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3]136,同时他主张权力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强调要将权力运行的过程、结果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防止各种“暗箱操作”行为,保障权力行使为民服务。二是严格的制度执行保障用权为民落到实处。习近平曾指出,“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8],“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9]395,形象地道出从严治党中制度执行的重要性。如果制度缺乏严格的执行力,就会失去其严肃性、权威性,制度对权力的规范与监督作用达不到其应有的效果,确保用权为民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保障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为人民服务,不仅要加强制度对权力的约束与监督,还“要狠抓制度执行,扎牢制度篱笆,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15],使严密的制度设计与严格的制度执行结合起来,从而保障用权为民落到实处。制度规定与制度执行,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归根结底在于落实权力运行方向,保障权力行使为民服务、为民谋利。

三、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中“人民性”思想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共同作用的产物,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人民性”思想,其意义重大深远,不但为保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奠定理论基础,而且为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指明前进方向。

首先,党性是一个政党阶级性的最高体现,人民性是一个政党政治立场的集中表达。判断执政党的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源于这个政党与人民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伊始,就将自己定位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保持鲜明党性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这种系统性阐述不但诠释了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相一致的本质规定,而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中,习近平始终秉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价值取向,高度重视思想建设,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凸显为民担当的意识;从严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与支持;突出制度建设,保证用权为民。这既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中党员干部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解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一顽疾”问题,提升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以回应民心失落的危险;又为新形势下管党治党提供了基本遵循,以顺应民心反腐肃贪、从严治党,进而扎实党的执政根基,锤炼党的党性修养,为保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其次,一个政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高低,归根结底是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3]698。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在于,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愿景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强调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的治国理政能力,践行执政为民理念,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为人民解决现实利益问题,从而使党的工作满足人民的期待,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鉴于当前党内少数腐败分子抹黑党的形象,破坏党的公信力,损伤党与人民血肉关系等突出问题,习近平立足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出台了一系列党内规章法规,使从严治党更加全面化、科学化、常态化、制度化,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让权力进笼,制度管党,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社风,以反腐倡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同时,习近平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决心,坚持既拍“苍蝇”又打“老虎”,从严整治“四风问题”“不严不实”等问题,着力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这些皆是凝聚民心、汇集民力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些举措,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亦提升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与公信力。在风清气正的环境下,广大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行动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听民声、解民忧,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积极增进人民福祉,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随之增强。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3-104.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6]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643.

[7]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8]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2).

[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0] 储著源.人民群众理论诉求问题的历史反思[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48-53.

[1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12] 习近平.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N].人民日报,2014-07-01(1).

[13]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70.

[14] 张尚兵.习近平党建思想内涵缕析[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4-18.

[15]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127.

〔责任编辑:惠国琴〕

2017-07-23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及形成机制的比较研究”(14CKS02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比较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及特点研究”(QT15008)阶段性成果

段妍(1979—),女,吉林长春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张丽丽(1990—),女,山西运城人,博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D25

A

1000-8594(2017)06-0121-05

猜你喜欢
人民性从严治党权力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人民性及其新时代意义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权力的网络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