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研究述评

2017-03-10 09:31张建军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流动人口

马 娜 张建军

(新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研究述评

马 娜 张建军

(新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一带一路”的愿景逐步实施,越来越多的维吾尔族农牧民通过务工、经商等方式进入城市。维吾尔族流动人口问题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主要涉及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的流动原因、流动特点、生活状况以及城市适应与社会融入问题。

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综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维吾尔族流动人口是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典型性和重要性,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关注。统计显示,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展开对维吾尔族流动人口问题的研究,但为数较少,2000年以后,特别是近年以来,此类研究逐步增多,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系统分析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深化学术界对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的类别

维吾尔族人口流动主要分为区内人口流动和跨区人口流动,区内流动以南疆四地州的人口流入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为主,而跨区流动的目的地则是去往北京、广东、西安等内地大城市。无论哪种类型的人口流动,都是立足于流出地的推动、流入地的吸引以及政府相关政策推行三方合力的结果。

(一)区内流动人口

区内流动的维吾尔族以流入乌鲁木齐等城市为主,城市良好的经济社会条件和环境吸引了流动人口,此外部分维吾尔族流动人口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发展落后的经济社会条件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推力。有学者提到: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再加上城市化造成的农村土地面积减少使农村所需劳动力大大减少,在这种人多地少的严峻条件下,那些仅仅依靠种田为生的农民越来越贫困起来。维吾尔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外出就业严格意义上是农民对于“由劳动力大量剩余造成的普遍贫困化”做出的合理反应。此外,地方党政部门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1]新疆学者指出:2003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全区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南疆各地也将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的、长期的、根本性的工作来抓。各地方党政部门为大力促进劳务输出工作的健康发展、有效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实现多元化创收、加快增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2]

(二)跨区流动人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内地与新疆的联系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维吾尔族人口开始进入内地城市,谋求发展。杨磊提到:维吾尔族到内地务工人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组织的有计划赴内地务工,并通过一系列数据得出政府组织内地务工的人员人数逐年上升;另一类是自发流动到内地的务工人员,其主要从事商业贸易活动。这一群体又可分为零星散布于全国各大城市,以散居为主的新疆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和已经在内地各大城市形成相对独立社区的新疆维吾尔族流动人口。[3]

二、维吾尔族流动人口流动特点研究

从总体来看,维吾尔族人口流动和我国整体的人口流动特点基本相一致,即呈现流动数量逐年上升、流动形式多样化的趋势。但是由于维吾尔族自身传统文化、流出地状况、宗教因素等方面的特征,体现在流动人口上又拥有一些不同之处。裴蕾详细介绍了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的年龄特点:17至35周岁流动人口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36至60周岁,16岁以下与60周岁以上老人比例较小,与我国流动人口整体年龄构成大体相符,青壮年为主力军。[4]郭扬提出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主要来自于南疆和田、喀什、克孜勒苏、阿克苏四地州,区内流动主要集中聚居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沙依巴克区等原本具有一定维吾尔族人口基础的老城区,居住地也比较集中。疆内流入人口具有较强烈的宗教意识,部分维吾尔族群众,随着流入将其在原籍地具有强烈宗教色彩的言行输入到乌鲁木齐市,对首府固有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为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非法活动提供了掩饰条件。[5]此外,韩芳也提到长期居留的流动人口居多, 以家庭为主的迁移趋势明显[6]。

三、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生活状况研究

疆内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的生活状况研究多集中在乌鲁木齐市,有的学者侧重于居住环境条件的研究[7],有的学者侧重于收入水平的研究[8],还有的以养老、医疗以及社保为出发点进行研究[9]。跨区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的生活状况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北京[10]、西安[11]等城市。

(一)居住状况

根据收入情况,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的居住情况可以大体分为三种:一是刚从南疆农村流出的农民。这一部分流动人口居住起点较低,基本居住在城市自建房或者“城中村”的出租屋中。一家几口人租住在仅十几至二十几平米的房屋里,没有单独的厨房和洗手间,很多房间甚至连采光都不能满足。有些人居住在单位的集体宿舍,某些宿舍是临时搭建起来的应急用房,除了仅有一张床提供住宿,其他生活需求均无法满足。这样的居住环境,无论是房屋质量,还是消防安全,都存在严重的隐患;二是已经在城市具有较为稳定生计方式收入较高的一部分流动人口,他们往往租住在城市的正规小区内的出租房屋。这些房屋多为商品房,房屋的配套设施也较为完善;三是少数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经商人口,这一部分流动人口购买了商品房或者二手房,已经基本转变为“准常住人口”。[12]

(二)子女教育问题

教育是人的一生发展成长的基础,随着维吾尔族流动人口逐步呈现“家庭化”的特征,再加上其家庭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水平及其他因素,使其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13]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经济负担,李艳荣对乌鲁木齐市的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研究显示,大部分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的学龄儿童在家里玩耍或者看电视,只有少数的孩子上幼儿园,部分人表示学费太贵上不起学。这些家庭大多都是男人在外面挣钱,女人在家带孩子做饭,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多数妇女不能出去务工的主要原因。有些家庭甚至将孩子送到便宜的地下讲经点,使孩子们容易受到非法宗教思想的灌输。[14]胡旭阳指出流动人口大部分家庭无当地户口,家庭收入较低,有些学校要求一定数额的借读费,这些都会令其产生放弃就学的想法,而大部分未就学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儿童多数在街头摆小摊或与社会闲散人员厮混一起,参加非法讲经活动,宣扬极端宗教思想,参与群体性事件等。这成为了城市安全的一个潜藏的威胁。[15]

第二,家庭教育质量差。教育的第一步应是父母教育,父母的职责是帮助孩子明白初步的人生和社会知识。要做到这些,父母除了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外, 其文化素养起决定作用。目前, 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总体较低,主要以初中小学历为主,他们为了适应城市生活将大部分时间、精力花费在工作上,对孩子的教育投入相应减少,家庭教育质量相对较差,甚至缺失。[16]

针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存的问题,刘涛提到一方面要加强落实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规定,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子女文化和宗教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进行遵纪守法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能力及基本素质。[17]

(三)流动人口就业问题研究

就业是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同他们的生活质量直接相关,对流入地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有重要的影响。解决好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就业问题关系到党的民族团结及社会稳定,意义十分重大。学者分别从就业类型,就业人口特征以及影响就业的因素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1 就业现状

不论是疆内还是疆外的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在就业中都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就业渠道狭窄,技能单一,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在年龄上,以青壮年为主,年轻化趋势明显,在性别上,以男性为主,女性也在逐步增加,在文化上,文化水平总体偏低,大部分人未能掌握汉语,在职业特征上,以服务业为主,工作不够稳定,技术性工作比重不大。[18]肖建飞、王新、任志军提到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流动女性大多属于未就业或半就业人口,女性处于低就业状态,从而导致了维吾尔族流动家庭收入不足,住房、子女教育、福利保障均停留在较低水平。[19]

阿布都外力·依米提、胡宏伟认为维吾尔族在语言、体质、装扮、饮食、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与汉族存在较大差异,就业不稳定,收入较低,生活适应状况差。[20]

2 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一般来说,造成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从客观因素来说,流动人口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相关法律制度有待完善,第二,从主观因素来说,即自身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的差异,导致了部分维吾尔族流动人口难以就业。[21]

3 就业问题对策分析

针对如何解决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就业问题,可归纳以下几条对策。第一,完善政策,不断地健全各项制度及法律法规;第二,加强政府和社会组织对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就业引导和组织;第三,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边贸、旅游为支柱的第三产业;第四,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第五,加强民族关系融洽,要鼓励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创业和发展民族企业。[22]

四、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与社会融入研究

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与流入城市在地域、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存在着差异,其城市适应与社会融入问题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一)困境

学者们普遍认为,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在进入城市后存在着一定的社会不适应现象。客观上,我国传统的户籍制度把城市与农村分割开来,形成城乡二元体制,流动人口作为这种体制的产物深受其苦,很难融入城市。而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因文化、宗教等因素影响融入城市需要更多的努力。首先,由于收入差距、教育水平、经济来源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经济融入困难;其次,由于自身文化、语言、宗教等因素造成的一些职业融入困难;第三,由于严格的宗教信仰和独特的风俗习惯引发的文化融入困难;第四,由于户籍制度影响以及教育、就业保障、医疗等造成的制度融入困难,最后,由于城市居民对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城市居民的优越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排斥。[23]李放滔等也提到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进入存在就业难、执法难以及民族关系不和谐。[24]

(二)困境之因

归纳各种关于影响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因素,我们可以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第一,流动人口自身层面,语言的不同带来交流的困难,造成维族农民工与本地居民、雇主之间的距离和隔阂,有时甚至因语言不同造成交流双方之间的误会和冲突。文化程度和技术技能偏低的维族农民工在城市非农业就业中面临重重障碍,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行业。第二,群体环境层面,由于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方面法律、政策保障不健全或者不到位,导致在政策制定、利益关系协调中对他们的疏忽或伤害。第三,国家制度层面,一方面城乡户籍制度不完善,在影响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制度性因素中,实施多年的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是最为根本的制度性障碍;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以户籍为基础而制定的,维族农民工在内地城市生活,既不能享受到内地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也不能享受到新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25]

此外,李光明等依据新疆605份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农民工样本数据,从经济、社会接纳、文化交汇三个方面对影响维吾儿族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融入对于维吾儿族农民工并不乐观,表现在经济上虽然找工作不难但收入盈余不乐观,并且无稳定住所保障;社会接纳上又因民族身份而受到排斥,存在工资低或被拖欠现象;尽管外出务工就业弱化了宗教的影响,但是汉语水平低、饮食不便仍然不利于维族农民工的城市融入。[26]樊露露,井水还提到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信息需求和获取的障碍使其难以融入城市之中。[27]

(三)走出困境

如何促进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是各类研究最终的目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同的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对策建议。古丽尼尕儿·居来提提出要加大对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投入,建立和完善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28]甘文秀从加大社会服务的角度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建议,[29]徐平等针对心理排斥这一问题提出建立心理疏导站从而使他们真正融入城市,引导城市居民接纳维吾尔族流动人口[30],持此观点的还有魏琪[31]、杨莉莉[32]。樊露露等针对信息短缺问题提出我们应该关注维吾尔族农民工的信息诉求,减少其获取信息的障碍,充分发挥图书馆社会融合的基本功能。通过信息融合,进而实现经济融合和心理融合,使其逐步融入城市生活中,全面实现社会和谐。[33]

五、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通过对学术界关于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研究成果的收集与整理,可以得知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较为关注而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基本上涉及到了维吾尔族流动人口问题的方方面面。但是,关于维吾尔族流动人口问题,还有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地方。

首先,流动人口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问题,涉及到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统计学、宗教学、法学等多门学科,多数的研究只是从自己所研究的学科出发,难免存在不完整性,跨学科综合研究的成果较少。

其次,许多研究者针对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在理论上虽然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大多还是流于空泛,并没有在实际解决这些问题中运用这些对策。总之,理论上可行,实际操作还有待于检验。

最后,笔者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针对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现状调查,数据非常有价值,但基于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大数据的详细分析研究报告目前还有所欠缺,有待于完善。

因此,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以后的相关研究中应当注重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在解决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的问题中,管理者要创新的运用目前研究成果中合理切合实际的措施,更好地解决维吾尔族流动人口问题,使他们能够尽快的适应城市的生活。

[1] 沙吾提·帕万.南疆维吾尔族农民走向劳工市场的因素分析[J].特区经济,2014,(7).

[2] 张晶晶,綦群高,张涛.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以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为例[J].新疆社科论坛,2011(3).

[3] 杨磊,孟楠.赴内地务工维吾尔族流动人口浅析[J].新疆大学学报,2012(5).

[4] 裴蕾.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J].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15(7).

[5] 郭扬.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5(3).

[6] 韩芳、綦群高、阿依努尔.乌鲁木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居留特征及政策启示——以乌鲁木齐市二道桥社区为例[J].新疆社科论坛2010(5).

[7] 古丽妮尕尔·居来提,董晔.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0).

[8] 阿布都外力·依米提,胡宏伟.吾尔族流动人口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基于乌鲁木齐市和西安市的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

[9] 吴良平.新疆老年人口结构差异及其问题研究——基于新疆第四次、五次和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西北人口2016年(5).

[10] 谢珂.北京市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聚居区特征与机制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 2015(3).

[11] 阿布都外力·依米提,胡宏伟.吾尔族流动人口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基于乌鲁木齐市和西安市的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40.

[12] 裴蕾.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J].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15(7).

[13] 赵晓玉,黄毅.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16(01).

[14] 李艳荣.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问题探析[J].公共行政,2014(8).

[15] 胡旭阳.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治理研究[D].新疆:新疆师范大学,2015.

[16] 李洪涛.新疆流动人口社会权利保障困境与原因分析[J]. 实事求是,2016(1).

[17] 刘涛.乌鲁木齐流动人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策措施的简要分析[J].中共乌鲁木齐市党委党校学报,2015(01).

[18] 张岩.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问题研究[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4(2).

[19] 肖建飞,王新,任志军.就业半就业: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流动女性就因为情况分析[J].实事求是,2015(5).

[20] 阿布都外力·依米提,胡宏伟.吾尔族流动人口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基于乌鲁木齐市和西安市的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40.

[21] 张岩.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问题研究[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4(2).

[22] 李光明,潘明明.新疆维吾尔族农民从“固守田园”到“外出务工”嬗变的理性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5(5).

[23] 徐平,于泷.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的社会排斥和融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6).

[24] 李放滔,王娅男,涂伟.试析新生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青年探索,2015(3).

[25] 哈尼克孜·吐拉克.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内地城市融入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4).

[26] 李光明,邓杰,孙明霞.我国少数民族城市融入问题研究——以维吾尔族为例[J].政策分析,2015(06)35-39.

[27] 樊露露,井水.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农民工城市融入中信息短缺问题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6(02).

[28] 古丽妮尕尔·居来提,董晔.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0).

[29] 甘文秀.乌鲁木齐维吾尔族流动人口文化融入调查研究[D].新疆:新疆师范大学,2013.

[30] 徐平,于泷.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的社会排斥和融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6).

[31] 魏琪. 创新和完善新疆流动人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实事求是,2015(2).

[32] 杨莉莉,李荣辉.新疆流动人口服务现状管理分析[J].法治与社会,2015(8).

[33] 樊露露,井水.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农民工城市融入中信息短缺问题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6(2).

2017-09-20

教育部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态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12YJC850030)阶段性成果。

马娜(1993-),女,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张建军(1975-),男,法学博士,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流动人口
维吾尔族手艺人
乌鲁木齐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近5年乌鲁木齐市PM2.5变化分析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
乌鲁木齐市土地征收与融资问题探讨
乌鲁木齐市将建立报废汽车管理长效机制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