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发展

2017-03-10 09:02:50李树忱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马列主义改革开放特色

李树忱

(中共朝阳市委党校 辽宁 朝阳 1220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发展

李树忱

(中共朝阳市委党校 辽宁 朝阳 122000)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的思想体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显现出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意识形态

从哲学上讲,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为特定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体系。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的思想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显现出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接力探索,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形成并逐步发展完善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前期探索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也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而走上革命道路,致力于中国的独立解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一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占主导地位。

但是,在革命时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党内一些主要领导人,把马列主义当作不可侵犯的教条,在指导中国革命中生搬硬套,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根据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毛泽东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论断。他认为,中国有特殊的国情,马列主义的科学理论,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为此他发表了《反对本本主义》《矛盾论》《实践论》等一系列论著,逐步形成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建国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是坚持了苏联模式,但我们从来没有停止对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开始探索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建设道路。1956年毛泽东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再一次重申,要独立思考,要把马列主义的科学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1956年4月,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论十大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同苏联作比较,怎样结合我国的实际处理好十个关系。1956年9月,在党的“八大”召开期间,毛泽东强调,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决策。强调必须加强党的思想教育,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他根据当时中国社会矛盾的性质和国家政治主题的转换,以新思想、新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他指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着矛盾,即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理论成就,这个成就的基本点就是“马列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做到实事求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改革开放中形成

针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人们思想上的禁锢和意识形态上的僵化,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吹响了改革开放和意识形态变革的号角。以此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解放思想为主题,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从此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

1979年3月,在中央的理论务虚会上,邓小平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里邓小平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和根基,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意识形态的变革与改革开放必须在这个前提下进行。

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是对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诞生。从这之后,邓小平根据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需要,通过一系列讲话,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这种意识形态:首先是确立了“初级阶段”的国情判断。1987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这篇讲话中,提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他强调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是我们最大的国情,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二是确立了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我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基本路线线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三是1992年南方谈话,解决了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关于市场经济问题,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不代表两种社会制度,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他对市场问题的阐述和定性,从根本上解除了人们思想上的束缚,打消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顾虑,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针对“姓资姓社”的争论,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他认为,只要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要大胆的干,大胆的闯;针对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同时提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动摇不得等等。在邓小平这次谈话的基础上,我们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全新的概括,标志着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式形成。

(一)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丰富发展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的领导集体,在捍卫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首先,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发展中国的的经济、政治、文化问题,强调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第二、丰富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明确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2000年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思想。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党的十六届代表大会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提出了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江泽民总结自己总书记工作十三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积累了十条基本经验,而十条基本经验也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

(二)胡锦涛时期的丰富发展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新阶段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第一,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阐明了我们应该怎样去实践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运转结构。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就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做出了回答,2011年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概念。从而使我们多年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基本的内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的统一。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怎样运转、怎样发展问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三,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胡锦涛作为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把它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并不矛盾和重复,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系列讲话中,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范畴,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发展。第一,中国梦理论。中国梦是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提出的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思想。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国梦在本质上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第二,关于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理论。习近平同志讲,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缺乏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犯错误。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广大党员干部立场坚定、抵御诱惑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中国共产党人,要把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理想信念,作为命脉和灵魂、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

第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经过艰苦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发展。它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局面。

第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用“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实现了我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地回答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而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实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发展。

D61

A

1672—4496(2017)04—027—04

2017-09-10

李树忱,男,中共朝阳市委党校(朝阳市社会主义学院)哲学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教授。

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一般项目《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当代发展问题研究》(L16BKS008)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李永生

猜你喜欢
马列主义改革开放特色
《马列主义五大名著汇刊》:见证刘少奇寻找真理之路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中医的特色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0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快乐语文(2018年7期)2018-05-25 02:31:51
完美的特色党建
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国企管理(2016年11期)2016-11-09 03:28:12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