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右龙板凳龙的文化特征与价值探析

2017-03-10 08:14吴灵萍彭文兵
黄山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龙尾舞龙板凳

吴灵萍,彭文兵

(1.黄山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2.黄山学院 国际与继续教育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徽州右龙板凳龙的文化特征与价值探析

吴灵萍1,彭文兵2

(1.黄山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2.黄山学院 国际与继续教育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通过文献资料、访谈、田野调查,对右龙板凳龙民俗进行研究,认为右龙板凳龙表演具有简单易学的可操作性和即兴表现的随意性,以全民动员、藏龙于民、耳濡目染的方式历代相传,反映出地域性、宗教祭祀性、人神共娱性和群体性等文化特征,具有健身娱心、宗族凝聚群体教化的功能,蕴涵着美学与表演及旅游与经济开发等价值。

右龙板凳龙;文化特征;价值;探析

板凳龙是龙舞的一种,是用一条条长方形的木板串联而成龙的形状并进行游走舞动的一种民俗活动,其表演形式充分体现出体育运动和民间舞蹈刚劲、粗犷与柔美的完美结合。在我国,舞板龙活动遍布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如浙江金华的蒲江、江西塔城乡、重庆澄江县北泉镇、川东安仁等地 ,都有 舞板 龙的习 俗[1]。

徽州是典型的地方传统文化浓厚的地区,素有“东南邹 鲁”、“文化 之邦 ”的美 称[2]。 最初起 源于 宋代 的板 凳龙,在徽州各地均有留存,以“一丁一凳一小龙”,连成“一村一姓一长龙”,庆佳节、盼兴旺,求发达的民俗意义 一 直 流 传 至 今[3],现遗存的典型 板 凳 龙 表 演 村 落 主 要是休宁县右龙村和徽州区潜口镇,该项目于 2008 年 12月进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 右龙板凳龙的起源与发展

地处新安江源头皖赣交界处的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右龙村,誉称“黄山生态第一村”,该村的板凳龙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 512 年的历史。 右龙原名磻溪,据传早在唐僖宗乾符六年(公元 879 年),秀州刺史张舟 十 一 公 携妻带子从 浙 江 富 阳 迁 徙 至 磻 溪 定 居[4],至 明朝中叶发展成 30 余户,100 余人的小村庄。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 年),交通闭塞的当地人为驱赶邪恶,祭祖祈平安,在元宵节由 96 岁的老族长张夏六公主持创始设计,装扮龙头龙尾,以一块块木板为道具,族中每户各出一板(上装三个灯笼),辅助于竹篾、彩纸、蜡烛,连缀成龙,初期有 30 余块木板,90 盏灯笼组成长约 50 米的木板龙,在张氏祠堂(怀德堂)诞生,寓意天龙保佑,驱邪 去魔,五谷丰 登,由 此 磻溪 村改名 为右 (佑)龙 村[4]。 从此,每年的元宵节,右龙村都长龙起舞,鞭炮齐鸣,全村动员,用板凳龙舞庆祝一年的五谷丰登,来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500 多年来,这一民俗活动的传承一直延续至今,最长时有 120 块木板,龙身长达 180 米,参与舞龙者多达 160 余人,场面浩大。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板凳龙被扣上封建迷信产物的帽子,遭到被砸被烧的彻底破坏,这一民俗间断了 28年。

进入新世纪后,在各级政府的关注支持下,右龙板凳龙幸运再世。 2005 年 11 月 6 日,在休宁县状元文化广场竣工庆典之际,右龙板龙应邀进城参加庆典表演,取得巨大成功,使右龙板龙文化得到了历史传承,2007年 11 月 8 日,新安源茶家乐开业庆典上,又为来宾和各级领导表演了一场精彩的板龙舞。从此,右龙板龙名声鹊起,引起广泛关注,各地媒体蜂拥而至,相继报道。2008 年 5 月 10 日,右龙板龙应邀首次跨出省界,赴江西瑶里参加茶文化旅游节表演。 2009 年元宵节南京电影制片厂专程赴右龙拍摄板龙记录片,同年4月全国邮政系统 14 个省区 150 余人专程赴右龙观摩板龙舞,10月, 中国香港摄影家协会和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师们专程组团,赴右龙观摩并拍摄右龙板龙的威武雄 姿[4]。经 过 历 代 人 的 传承和发 扬 ,这 条 神 奇 的 龙 舞 出了深山,名声远扬。 2017 年元宵节,右龙板凳龙又吸引了苏、浙、赣、皖等地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以及周边村庄群众 2000 余人观看,安徽省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栏目进行了 4G 直播,人民网、新华社、光明网、黄山新闻网、休宁县政府网等多家媒体网站相继报道。经过500 多年的积淀与传承,右龙板凳龙已成为当地一项必不可少、全民同乐的民俗表演项目,成为元宵夜气势磅礴、全村共享的佳节盛筵。

2 右龙板凳龙的项目特征

2.1 道具特征

右龙板凳龙由引路人、龙头、龙尾和鞭炮锣鼓队 5部分组成。 龙头长 3 米、高 2 米、宽 1 米,用木板、竹篾和彩纸精心糊裱扎制而成,并配上灯光龙眼、龙须、龙鳞等花纹图案,龙头上的剪纸有“夜明珠”“龙角”“威风鞭”“胜利铜铃”“祥云”“龙甲”等装扮,造型生动,形态逼真,龙尾也是 3 米长,龙头龙尾均有灯光,装在颅内和腔内,龙头内安有 19 盏蜡烛灯火,龙尾安有 5 盏灯火,龙身由一块块长约 1.5 米、宽约 20 厘米的杉木板连接而成,每节木板上(龙身)安有 3 盏篾架纸糊的红灯笼 ,木 板 两 头 约 15 厘 米 处 开 一 圆 孔 (直 径 约 8 厘 米 )[4],每板配置 1 米长木杆一根,上有插销锁住,便于各户连接和舞龙人擎举舞动,乐队由鼓、大锣、钹、小锣、唢呐等打击、吹奏乐器组成,引路人手提八角宫式龙灯,全体舞龙人员头扎方巾,脚穿草鞋布袜,龙头、龙尾及鞭炮锣鼓队人员穿亮黄色中式衣裤,系大红色腰带,龙身人穿大红色中式衣裤,系亮黄色腰带。 服装整齐划一,色彩艳丽,格调古朴典雅,所有道具都体现了中华民族龙文化的传统特色。

2.2 动作特征

右龙板凳龙是由一块块木板通过两端圆孔处的木杆连接而成,上下都有插销固定,这样的结构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龙身的活动范围,舞动时不好做翻滚之势,也不方便做大幅度的旋转扭动,基本动作为上下冲浪式、神龙盘柱式(顺盘和反盘),舞蹈动作较为单一,在整个舞动的过程中,由引路人指引龙头行走,龙身只需要跟着前者的轨迹即可,在村中舞龙人看来,参加舞龙不需要拜师学艺,人人都会舞,舞的过程中也没有特定的动作程式,全由龙头人即兴展示,其舞动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基本是按照锣鼓队节奏的快慢、村户鞭炮焰火燃放的多少、围观者的欢呼程度来决定,因此右龙板凳龙表演具有动作简单易学的可操作性和即兴表现的随 意性特 征[1]。

2.3 节令时序特征

右龙板凳龙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和中华民族传统佳节——元宵节联系在一起的,几百年来,舞板龙已成为大山里的村庄全体村民共度佳节必不可少的民俗事项,给辛勤劳作了一年的村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无限祈盼,即使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后,它仍然在村民的内心深处倔强重生,再次回到元宵佳节的盛筵中来,并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注下,延伸到了诸如茶交会、旅游节等重大喜庆活动中,体现出显著的元宵佳节和重大庆典的节令依附性特征。

2.4 传承和日常管理特征

右龙板凳龙的龙头、龙尾过去是由族长负责制作,现在则由村委会邀请村中老匠人制作,平常敬奉于村里的祠堂,而龙身则化整为零,根据统一的尺寸和样式 ,由 各 家各户自行 制 作[3],每 次 舞 龙 结 束 ,由 各 家 舞 龙人接回自家堂前案台上,等次早蜡烛燃尽才收归阁楼安放,待到次年元宵节前日才将龙身请出,再次装扮一新。 舞龙的技术是通过耳濡目染,无师自通的方式,代代相传,其传承和日常的管理具有全民动员、藏龙于民的特征。

3 右龙板凳龙的文化特征

3.1 地域性

右龙村是休宁鹤城板凳龙的发祥地,与江西省千年古镇瑶里接壤, 位于海拔 1600 多米的六股尖下,是新安江、钱塘江、富春江三江发源地,属于大山区,周边众多山峰海拔均在一千多米, 村中有山场 1600 百多亩,以林茶为业,拥有毛竹 600 公顷,杉木 670 公顷,千年红豆杉和古榧树等古树名木 1500 余株, 油茶树近200 公顷,有机茶园 110 公顷,绿水青山,环境幽雅,具有靠山吃山的地域性经济特点。 盛产毛竹、茶叶、杉木、香榧等农作物,制作板凳龙所需的毛竹、杉木随手可得,几百年前的先祖们就地取材,用杉木板做板凳龙身,毛竹扎制龙头、龙尾及灯笼骨架,反映出右龙板凳龙 具有的 地域 性特征[5]。

3.2 宗教祭祀性

在地处深山的右龙村,林茶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极大,在旧时更是如此。 在农民眼里,龙是主管行云降雨的“天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岁岁平安则成了他们每年最大的精神寄托和美好夙愿。每年正月元宵从祠堂里抬出龙头龙尾,各家各户扛着龙身木板,每盏灯笼上都插着一沓香纸,在舞龙开始之前,均要先燃烧纸钱,一一祭拜关帝庙、新庙、孤坟3处祖先神灵,在村口大庙前集中拼接,点亮蜡烛,并焚香祭拜,向龙头祷告,然后进入村中街巷热舞。沿途的各家各户,远远看见神龙舞来,便立即在门前燃放烟花爆竹恭迎。 课题组进行田野调查期间,与 85 岁的老舞龙人黄周云和 82岁的第十三代传承人张复兴交谈时了解到,解放前还有一种习俗,村里新娶媳妇之家或婚后若干年不育者,头年便事先预定龙珠,在来年舞龙完毕拆龙后,由舞龙头者把龙珠送进新妇房中,新媳妇则在房内等候龙珠,祈盼龙珠能给家中带来好运,来年喜得龙子。如此种种可以看出,右龙板凳龙蕴涵着天龙保佑、消灾辟邪、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的宗教祭祀特征。

3.3 人神共娱性

右龙板凳龙的娱乐性特征是它能够历经风雨传承至今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既娱神又娱人的作用,人们通过舞龙来祭拜神灵,祈求神灵的庇护,同时由于地处深山的地理位置所限,与外界几乎隔绝,一年到头辛勤劳作,娱乐活动贫乏,每年元宵节的舞龙就是他们释放身心疲劳的独特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右龙板凳龙的娱神作用逐渐减弱,更多的是娱人的作 用[6],尤 其 是 新 世 纪 以来,打 工 潮 的 出 现 ,使 得 村 里 人员减少,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孩子,整个村庄显得寂寞萧条,日常生活单调乏味,只有到春节期间,在外打工的青壮年纷纷返乡,平日里寂静的山庄才又热闹起来。在元宵佳节进行舞龙活动,既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氛围,又能调节身心、放松解压,全村老少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共度佳节,其乐融融。

3.4 群体性

由族长或村委会装扮龙头、龙尾,村民每户一节板龙拼接成龙的组织形式,决定了右龙板凳龙所具有的群体性特征。村中的每一位居民都能在舞龙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发挥着相应的作用。有一定技艺的年长者被村里聘请扎制龙头、龙尾或做技术指导,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巡游组织、维持秩序等,每户的青壮年担任着舞龙的角色,将神龙上下飞舞、活灵活现地展示给大家,妇女、孩子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则是观众,为舞龙者鼓掌喝彩,加油助威,所有人的身心都完全溶入到舞龙活动中。课题组成员在观看舞龙活动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右龙人全民出动、全村共欢的喜庆氛围,见证了这种群体团结合作、和睦共处的强大凝聚力。

4 右龙板凳龙的功能价值

4.1 健身娱心的功能

右龙板凳龙的龙头重约 60斤, 由 4个年轻壮小伙子承担。据村里的老舞龙人介绍,舞龙头是相当吃力的,以前龙头、龙尾由 12 个青年男子轮流擎舞,现在由于多方面原因,参加舞龙的人少一些,龙头由经过村委会挑选的 4个壮小伙子承担。 龙尾在表演的过程中,摆动的速度快、幅度大,也是由村委会挑选出 2 个精干灵巧的年轻人来承担。龙头、龙尾中途不换人,因此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力量、敏捷的步伐才能胜任。 龙身在村庄2华里之外的右龙山庙前拼接后,在山谷中沿河自上而下进村舞蹈,一直游到村头返回,往返途中还要在祠堂、村中心广场以及新安源有机茶家乐前的广场上大摆长龙阵表演,在两个多小时的游走和舞动过程中,时而疾跑、时而上下冲浪、左右摆动,所有舞龙人必须具有良好的速度和体力耐力,以及很好的协调性和灵敏度才能跟上队伍的节奏,因此参加舞龙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在农耕时代偏僻的山村,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单调乏味的,一年一度的舞龙就成了村民一项重大的娱乐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舞龙者不仅增强了体质,还能在“哦吼哦吼”的狂舞中自由抒发内心的情感,体验到舞龙者的无尚荣耀和骄傲。“舞龙是村民的一种很好的健身方式,同时,对观赏者而言也是一种健康的调节身 心的方 式”[7]。 右龙 的元 宵舞龙 ,是全 村 上下所 有人 的狂欢,不直接参加舞龙的村民,追随着神龙游走,在观赏的过程中,不时地为他们呐喊喝彩,整个村落充满了欢腾的喜气和活力,全体村民充分体验和享受到身心的欢快愉悦。

4.2 宗族凝聚、群体教化功能

右龙村始建于唐末,其居民是由张氏十一公为避黄巢兵祸从浙江富阳迁徙而来, 全村 98%都是张氏的后代,另有一黄氏是由江西逃荒至此定居,自 1505 年时任族长张夏六公牵头,诞生第一条龙以来,舞板龙就是全村居民不分贫富、贵贱、强弱、恩仇,欢聚一堂的宗族民俗活动,各户男丁共舞一条龙,全族成员共同参与,共享快乐,也正是这条龙,把全村各户紧紧连在一起,让人人都感受到作为右龙村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2017 年元宵节下午 4 点多,笔者在村中走访时发现,还有村民正在紧张地装扮灯笼,交流后得知,家中男主人在外经商,为了参加晚上的舞龙活动,刚从外地赶回家中,“再忙舞龙也是要参加的, 这是我们全村人的事”,让人深深感受到舞龙者所具有的宗族归属感和舞龙活动的宗族凝聚力。 板凳龙板板相连,节节紧扣,要求每位参与者要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动作默契,互助友爱,才能舞出龙的精、气、神。 长达百米的板龙对增进宗族成员间的情感、缓解矛盾、和睦邻里关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具有群体教化功能。

4.3 美学与表演价值

右龙板凳龙的龙头、龙尾是用竹篾做骨架,七色彩纸装扮而成,其造型粗犷,色彩亮丽,娓娓动人,呼之欲出,龙头、龙尾内均安有蜡烛灯火,每节龙身上安有 3盏红灯笼,在山村的夜晚,烛火齐燃,一条长百米的神龙立刻展现,行走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随着锣鼓的节奏,时而婉约,时而激扬,气势恢弘,激情四射,神龙所到之处,锣鼓喧天,爆竹阵阵,烟花升腾,天空被染得五彩缤纷,在舞龙者手中舞动的巨龙,上冲下伏,左摇右摆,弯曲盘旋,舞出了龙的威武壮观与绰约风姿,具有丰富的美学观赏价值。进入新世纪,经过新老艺人的挖掘整理,这条神奇的龙舞出了深山,多次参加乡、县、市及省外的重大喜庆活动,以其独特的表演技艺广受好评和赞誉,成为一个具有较高观赏性的民俗表演节目。4.4 旅游与经济开发价值

2005 年, 在村主任张光武的牵头和新老艺人的共同努力下,右龙板凳龙神奇再世并声名远赫。近年来,这条神龙的影响力日益增大,每年元宵节期间,大批的游客和周边村民慕名而来,人数迅速突破 2000 人,小小的山村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村里的民宿和农家乐人满为患,乡村旅游逐渐兴起,与此同时,也带动了香榧、茶叶等农产品的热销。至此,右龙板凳龙已经与当地的旅游和农产品贸易紧密相连。在展现古老民俗的同时,推动了山村旅游业的发展,也使村民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加快了乡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5 结 语

徽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板凳龙就是徽州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右龙村的板凳龙,历经传承,至今已有 512 年的历史。 每年元宵节, 右龙村神龙翩然起舞,祈望天龙护佑,驱邪去魔,五谷丰登,家庭和睦,人丁兴旺。每户一节连缀而成的右龙板凳龙,其动作简单易学,多为即兴展现,以全民动员、藏龙于民、耳濡目染的方式历代相传,反映出地域性、宗教祭祀性、人神共娱性和群体性等文化特征,具有健身娱心、宗族凝聚群体教化的功能,蕴涵着美学与表演及旅游与经济开发等价值。

[1]宋平,张兴富,覃朝玲.巴渝板 凳龙文化的 传承与发展 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78-81.

[2]李竹丽,沈曦.城市化进程中徽州村落民间体育文化发展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3(5):79-83.

[3] 江 志 伟 . 百 米 徽 州 板 凳 龙 添 丁 祈 福 庆 佳 节 [EB/OL].http:// epaper.ccdy.cn/html/2013-06/03/content-98865.htm.

[4] 特 色 之 村 、 生 态 之 村 、 旅 游 之 村——右 龙 [EB/OL].http:// wcwy.ahxf.gov.cn/village/default.asp WebID=17263.

[5]郑杰,李晓明,蒋满意.浙西南民俗体育——“板凳龙”文化的起源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14(01):104-106.

[6]孙荣艾.闽北村庙祭祀仪式中的民俗 体 育 ——以 舞 板凳龙为例[J].武夷学院学报,2015(01):5-11.

[7]涂 传 飞.一 个 村 落 舞 龙 活 动 的 变 迁[J].体 育 科 学 ,2010(07): 81-96.

责任编辑:胡德明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Bench Dragon Dance in Youlong Village of Huizhou

Wu Lingping1,Peng Wenbing2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 245041,China; 2.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and Further Education,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 245041,China)

Through the approach of literature study,interview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the custom of Youlong bench dragon dance is studied.It is believed that Youlong bench dragon dance is quite simple and easy to learn,and suitable for impromptu performance.It is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by the way of mobilizing and influencing people in the village.The performance reflect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being a regionaland group behaviorcombined with religious sacrifice and coentertainment of Gods and people,so it plays roles in fitness,entertainment and enlightenment of clan families,and contains values in aesthetics,performance,touris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Youlong bench dragon dance;cultural characteristics;value;analysis

G807

:A

:1672-447X(2017)03-0081-0481-04

2017-04-13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SK2016A0889)

吴灵萍(1965-),安徽黄山人,硕士,黄山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龙尾舞龙板凳
舞龙
‘龙尾’玉簪简介
爱板凳腿儿的老韩
我学会了舞龙
中秋舞龙
板凳狗
小板凳
龙头咬龙尾
板凳狗
浙江平阳龙尾钨锡铍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