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

2017-03-10 08:27贾海刚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责任感责任大学生

贾海刚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市技师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1],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就是重要力量之一。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对其接班人角色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多个方面着手,形成合力,以期提高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明确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目的、坚持正确有效的培育原则及有效培育路径,对提升培养的时效性与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目标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坚持一定的方向目标,才能明确其发展的方向,促进我们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拨正航向,促进其在正确的轨道上不断发展。

(一)实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与学习进步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最终是要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观。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包括健康、学习方面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目标在个人方面要求大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学会如何学习。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促进当代大学生提升健康度。健康方面,包括身体和心里的健康方面。通常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都会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具有积极向上,乐观进取,为自己的成长成才努力拼搏。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求大学生对自己负责,要求大学生在不断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的同时,不断地提高心理健康度。此外,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求当代大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学会承担社会责任。学习是大学生必须努力完成的本职要求,是进行全面的知识储备的要求,也是为了把握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的要求。良好的知识素养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反过来看社会责任培养最终目标也是让大学生懂得如何学习,拥有学习的能力,“活到老,学到老”,在德智体美劳方面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当社会不断发展需要。

(二)实现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相对活跃的群体,与他人的交流交往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社会活动内容。培养作为社会活动的行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过程受他人的责任观念、责任践行方式、责任习惯的影响,自己社会责任感的高低也影响着他人社会责任观念的形成和实践的进行。如果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帮助维系个人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协调社会不同利益体之间的关系,减少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促进当代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养成。友好的社会关系是进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要求。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考虑问题会从他人方面考虑并做出相应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有效缓和责任主体与其它主体的矛盾。因此,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以促进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关系形成为目标。

(三)实现大学生与家庭关系的和谐

家庭责任感维度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维度之一。大学生是家庭中的一员,其是否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影响着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目前,部分大学生不能做到关心家庭成员,以我为中心,缺乏家庭美德,甚至是“叛逆”等种种不良行为,让父母头疼,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致使家庭矛盾重重,争吵时有发生,家庭关系不和谐。因此,社会责任感的培就是不断提升大学生这一家庭元素的责任素养,使其调整自己行为,减少家庭冲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说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家庭矛盾调解中去,为家庭和睦做出贡献。在家庭面临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大学生更能促进问题的解决。

(四)实现大学生自觉爱国的目标

爱国是对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大学生应尽的义务。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出发点之一就是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关心国家大事,自觉的维护国家的安全与利益。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能主动的关心国家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投身于国家重大自然灾难的志愿服务中,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以理性的方式爱国。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就是不断地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养,指导大学生开展正确的实践,爱国是重要的实践内容之一。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可以自觉承担起国家的责任,履行对国家应尽的义务。一般来说,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

(五)实现大学生与自然和谐共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他们的多部著作中强调人要对自然友善,维系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尊重自然等等。可见,历史先哲们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包含人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维度。大学生能以地球主人的身份主动保护自然,美化环境,不破坏植被,不践踏草坪等等是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表现。同时,也是高度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要求。然而,目前部分大学生以我为中心的社会责任观,给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显示出对自然的不负责任。因此,我们要把实现大学生与自然的和谐放在社会责任感培养目标的高度。只有充分重视对当代大学生自然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在高度责任意识下开展对自然的呵护行动,才可以实现大学生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大学生和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新形势下对大学生重要的要求之一。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原则

我们明确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的目的后,我们思考其培养所需遵循的原则,才能更好地促进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一)全面性原则

从系统学的角度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循序渐进的德育内容和形成序列的德育规范,并且层次明晰,要素相当完整,衔接性强。我们需把系统学的思想贯穿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的全过程,采用整体优势、集成优势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才能全方位、多层次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水平。当代大学生从成人到成才,从索取到奉献的认识规律,都是对责任意识的认识、认同、内化、践行的过程,最终归根于当代大学生身群体的主体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育体系有着层次分明、结构完整。的体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各部分的内容是一个整体系统。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中利用主要渠道来发挥作用,比把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内容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其道德水准。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必须以较高层次的教育内容教育他们学会成才,报效国家,学会感恩,回报社会。从整体全面的角度,更能促进当代大学生社会

(二)客观性原则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容设置具有客观性,我们只有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分析、掌握,才能更好地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服务。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内容体系也具有其特有的规律性,都应将每一部分内容设置的具体而生动,通俗而明确,并由浅近及于高远,从而因循道德实践不断深化发展的逻辑规律。所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应在尊重客观内容和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激励并适当创造机会,让大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责任心,从而促使大学生对知、情、信、意、行之间的相互转化,促进学生们自觉地认识到责任意识教育并将其内化理解。在大学生具体实践中达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这才是符合社会生活的责任意识教育。在充分尊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责任知识、开展实践,当代大学生们才能真正成为自我人生责任的践履者、探索者和创造者。

(三)科学性原则

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事物的发展事办功倍,“左右逢源”,水到渠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在遵循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教育的理想性和超越性决定了教育观念的前瞻性和先进性。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针砭时弊,抓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主要问题。目前,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以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社会责任意识的生成并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正确的教育观念作为前进道路上的指引,并与正面事例的榜样作用、相互结合,在实践过程中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凝聚与升华。正面引导原则,不仅十分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的基本现状,对实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识的升华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强烈追求理想的活动。深一层挖掘人的潜力,进一步激发人的潜能,全面实现人的发展是教育成才的最终目标。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85后甚至90后,社会和时代的大前提下,他们的个性越来越鲜明。故每名大学生的培养方案也要因人而异,或者可以成为每一类大学生的培养方案要因人群而异,为了让拥有不同个性的大学生都能够全面的提高社会责任感,教育更要积极发挥因材施教的原则作用。

(四)时代性原则

不同的时代赋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同的历史内容。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发展的新的历史重任。大学生必须在时代的发展中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契合点,以便在实现自我人身价值中更好地践履社会责任感。随着国家经济中高速发展,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大学生大多都能感受到了这些发展带来的物质保证,但也因此降低了对国家做出贡献的动力。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结合世情国情,正确认识自身承担的责任和应该履行的义务,从而更好的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教育者要结合不断变化、日益创新的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实情况,采取生动、多样、灵活的手段及时有效地干预促进,以此来充实并适应新时代的变革发展。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路径

任何问题都有其解决方法和策略,而在责任感的培养上,采取正确的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效性。在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高过程中,要结合其存在的瓶颈,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加强责任主体自律,做好他律,把二者有机结合。并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的教育优势和社会的积极因素,多方因素相结合形成合力以完善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一)个人层面

1.加强责任主体自律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的关键在于加强责任主体的自律。当代大学生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才可以承担其它的责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求大学生要做好生活中点滴小事,不断提高自我约束力。如果责任主体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热爱生活,关心集体,热爱祖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那么其责任意识相对较强;反之,就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的目标相悖。如果听之任之,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矫正,势必产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斥的负面力量。因此,加强自我约束,做好自律,有利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要积极践行社会公德,需要有公德意识,以当代社会公民的文明素养为基础,遵循道德规范,合理合法的参与社会活动。同时要突出理性自律。没有良好素质的公民就没有良性的社会运转秩序。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自律意识,身体力行,才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风气转变。大学生社会参与中不仅要有彰显权利意识,更要有公共理性,将自身权益与社会权益结合起来,形成良性的社会生活参与机制。所以,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关注并加以引导。

2.提高公德意识

十八大上强调“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重要一环便是大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当代大学生公德意识的提高,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加强社会公德的实践;加强诚信的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代大学生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与基础。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具体实践中,让当代大学生明白什么是社会公德,怎样做才是正确的社会公德践行行为。通过诚信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诚实守信的观念。当代大学生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行为准则,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只有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自己才可以以较好的公德状态进行社会活动,给别人做出表率,影响别人的行为,从而从整体上促进社会公德公德水平的提高。公德是众德,只有广大人民群众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公德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范。公民角色是大学生的基本角色,具有高度活力的大学生群体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对全社会责任状况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二)家庭层面

1.关注大学生热点话题

“公民参与政治最恰当的领域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3],大学生有其自身独特的视角及思维模式洞察其周围的社会现象,其关注的话题是他的兴趣所在。因此,大学生家长应当以其子女关注的话题为突破的,用以寻找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切入点。同时,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话题多种多样,其出发点各不相同,应该针对不同的话题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向。国家利益层面上,大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容易被所谓的“民族主义”言论所蛊惑,大学生家长应不断提高其自身理论素养,着重从理性爱国的要求开展教育引导。社会利益层面上,大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正义感,对于弱势群体、官员腐败、阶层分化、道德风气等话题敏感,容易点发群体情感,大学生家长应该着重引导他们建言献策,提出建设性意见。个人利益层面上,当部分大学生由于个人利益问题在网络社会中开展参与活动时,既要理解其立场及情感,也要引导其提高认识,把握大局。大学生价值观极具可塑性,各种海量信息容易使其失去正确的价值判断,家长应引导当代大学生学习社会中的良好风气和习惯,帮助其子女树立起冷静观察、理性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大学生的家长应该想办法掌握其子女关注的话题,定期进行互动交流,全方位了解其子女的思想状态,并及时、恰当的加以引导。

2.注重大学生群体活动

大学生群体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觉悟,但是容易受社会中不良价值观影响,因此,家长需要关注其群体社会参与行为。现实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性教育影响广泛,互联网等传播媒介解构了意识形态的单向传播方式,促使大学生群体政治价值观多元化发展。多元政治价值观使当代大学生思想复杂化,大学生社会群体的价值观结构也随之不断地发生变化。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大学生群体社会责任意识变化较大,大学生群体社会意识的分化建立在不同群体的经历背景和利益基础之上。只有把握大学生群体社会意识的主流思想,才能及时回应其真实关切。大学生社会参与的重要表现就是塑造舆论,推动舆论发展,改变社会形态。在大学生社会群体互动中,需要掌握有效信息,把握介入时机,突出意见领袖,转换表达方式等。大学生群体虽然不是正式的社会组织,但是其潜在的社会意愿仍然存在,家长需要对大学生子女的活动深入研判,并建构起立体化的互动机制,优化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的方式、方法。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活跃的群体,能够通过群体内部信息传递,快速掌握内部知识,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对大学生群体进行适当引导具有重要作用。

(三)学校层面

1.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理想信念教育要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正确处理责任主体与其他责任客体之间的关系。二是让大学生理解、认同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友爱、自强不息、勤俭节约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的公民道德规范。协调好大学生社会责任主体与其它社会责任客体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三是帮助大学生积极学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4],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上升为自己的信念,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以此来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上述三方面归结起来就是树立坚定意念,明确礼义规范,促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这项任务需要长期坚持、落实。

2.加强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输,更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高校要在搞好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当代大学生是社会高级知识群体,他们可以较好地把握社会责任感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但很少人付出实际行动。因此,高校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就是要加强大学生自身学识和能力,包括生活能力、学习能力、职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参与能力等。通过各种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及他们自身的持续修炼,使他们成为有素养、有学识、有能力的一代骄子,能担当起历史、国家、社会及其家庭赋予他们的责任、义务和使命。

3.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及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全民健身及心理健康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意识。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才能给人相对持久的精力和能量支撑。因此,高校要重视体育必修课,并使其与课外体育锻炼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各类体育竞技比赛和素质拓展训练,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与宣传工作,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事件处理机制。大学生只有身心健康,才能承担起他们未来的人生和事业,承担起中国民族崛起和复兴的大任。校运动会的举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参赛运动员不仅在体育赛事的洗礼过程中增强了体制,强健了体魄,同时培养了其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精神。通过克服体育竞技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提升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意识。除了运动会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引导,社团文化熏陶,素质拓展运动提升等多手段,广平台来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意识。

4.通过多媒体教育平台强化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

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主人,如果大学生不关心政治经济时事,他们就没有办法融入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大潮中,没有政治参与意识,就不能在循序渐进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高校除了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平台外,还需加强对网络、电视、报纸与杂志平台的建设。在这些平台的中贯穿大学生社会责任理论,加大对大学生的时事宣传和政策宣讲,选择优秀者作为模范,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当今国际社会的大环境和国内发展的小环境,帮助当代大学生对其历史责任和使命做出正确定位;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和谐的基本要义,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程序和意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法制的原理、原则和基本范畴,让他们明确只有依法参与社会民主事务和民主活动,才能有效推动宪法保障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四)社会层面

1.注重他律效用

搞好他律可以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有效监督保证。一个人在缺乏外部力量监督时就会出现思想松懈,行为堕落的现象。同时,由于接触手机、互联网参差不齐的信息,以讹传讹的误导,易使思想不够成熟、社会阅历相对较少的当代大学生在这些不良条件的诱使以及别有用心者的教唆、怂恿下步入歧途。但是,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外部力量的监督、影响作用,我们就能很地发挥他律作用。例如,发挥名人示范效应。以有良好公德的社会名人为社会公德模范,并用以引导大学生开展社会责任感的践行活动。“在对政治行为的影响上,接触意见领袖比接触正式宣传更重要”[5],大学生涉世未深,对社会名人有不自觉的模仿和崇拜效应。互联网的无边界性给当代大学生的名人崇拜创造了条件,反过来社会名人往往借助互联网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行为与网络文化产生导向性作用。社会名人借助社会资源成为公众人物,其本身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再如,遵守国家法制。法制是民主社会的保障。国家的法律法规是任何人不可触犯的底线,当代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在社会中应该积极宣传法制意识,带头维护法制权威,自觉做守法公民。反过来,国家需要根据他们社会运行规律制定适宜的法制规范,给当代大学生提供社会行为指引。

2.坚持自律与他律多方结合

坚持自律与他律多方结合,从全面系统整体的视角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才能从多层次、全方位挖掘积极因素,控制克服消极因素。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革新必须充分有效地处理内外因的作用,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中的主体和客体缺一不可,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把社会、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与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才行。才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大学生作为社会责任的主体必须充分吸收社会责任感的思想精髓,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同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通过主体辨识、判别,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以更好的指导社会责任的实践。

3.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

政治参与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至关重要。要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度必须要开展合理有效的教育。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传输社会政治思想,引导当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消除“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面对社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者一些社会现象时,要采取客观、理智的态度去评析。结合具体实际,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情感进行心理疏导,为其积极地践行社会责任感提供心理保障。从而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要学会综合利用多种平台,充分发挥网络迅捷优势,把国家的大政方针、时事热点贯穿于计算机、电视、微信、微博、QQ、飞信等工具之中,调动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使大学生在娱乐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时政知识,学习领导人领导艺术,努力学习参政方式方法,不断地提高其政治素养。

4.通过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实践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影响着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大学生办事的能力,丰富其阅历,还可以改变其精神面貌,促进大学生担当社会责任。不同的社会实践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因此,大学生要尽可能多的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不仅要以校园为实践的基本区域,还要扩大实践范围,利用闲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进行家教活动,有条件可以到一些公司、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扩大生活社交面,增长阅历,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是一个遵循规律、逐渐提升的过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大有小,不管社会责任感的状况如何,我们都要从滴滴点点做起,只有把每个社会实践做好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才随之升华,凝聚成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氛围的环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各种社会现有活动,加上开发、创造很多有益的活动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才能不断地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多方式的实践对大学生的锻造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通过多手段相结合,让大学生亲自体验,积极主动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http://www.yjbys.com/news/389856.html. 2015-10-30.

[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hptp:www.xin huanet.com.2005-02-06.

[3][美]卡罗尔.佩特曼.参与和民主理论[M].陈尧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9.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5][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张绍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75.

猜你喜欢
责任感责任大学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期望嘱托责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