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丽静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 巩义 451200)
多模态环境下的高校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应用探究
吕丽静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 巩义 45120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英语听说和自主交流等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新课改将英语的实际应用作为教学的重点,这也使得英语听力的地位大幅提升。随着多模态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师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由以往习惯性地播放磁带,学生简单地听录音等单一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通过动画、符号、图片、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来构建多模态教学模式,以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果,这为英语听力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基于此,对多模态环境下高校英语听力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促使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多模态;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英语听说和自主交流等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高校英语教育教学中,搞好大学英语听力的学习是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早在2007年,教育部即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要努力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使他们在日后的工作和社交中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信息交流的要求。在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习惯性地播放磁带,学生简单地听录音。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教学课堂和听力练习厌倦甚至产生排斥和恐惧心理,为改变这种现状,现在更多的是鼓励教师在英语听力教学中,通过动画、符号、图片、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来构建多模态教学模式,进而提升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效果。
多模态的内涵是建立在模态的基础上的。模态的英文为modality,其定义为模型似的状态,即“感官”的意思,它是通过在人类的视觉、触觉和听觉等感官的辅助下与个体、物件、动物和机器等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形式。模态的分类一般是根据感官数量与外部环境的互动,简单分为单模态、双模态和多模态。单模态是一种感官和外部环境进行互动,双模态是通过两种感官和外部环境进行互动,多模态则是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感官与外部环境进行互动。有专家学者在对多模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给予其专门的定义,他们认为:多模态就是将人类的多种感官进行融合,是包括语言、文字、图像、图表、动画、空间和动作等用来构建意义的各种符号资源。
多模态的概念最早源起于上世纪末西方国家。经过不同学者在不同领域中对不同对象的实践与潜心研究,多模态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并适用于自身实际的理论体系,在语言教学等多种领域上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它的基本理论依据是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假说,其中也包含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研究[1]。在实际研究发展中,也会借鉴认知科学以及修辞、会话分析的研究成果。上世纪末西方国家有很多语言学家对多模态话语分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2]。Giuhcoll和Mclomall总结了多模态表达意义的现象,通过播放视频和PPT的“视觉语法”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国内研究学者认为,话语分析更应关注动画、声音、图像等其他符号意义的表现形式,而不应局限在语言本身(朱永生,2007;龙宇飞,2008);张德禄(2009—2010)、王宇(2000)分别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外语听力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单模态和多模态之间的相互补充关系,提出了多模态交际可以帮助人们获取更多信息的观点。
纵观国内外研究学者提出的相关理论,多模态及多模态教学涉及听说读写、语言教学和话语分析等多个领域,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多模态教学为教师授课方式带来多样化的选择,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动画、图像、声音等多模态手段发挥主导作用,使广大学生通过多种交际渠道获得真实的语言环境,理解语言文化,提高交际能力,达到良好的语言学习效果。在研究听力教学中,研究者对教学中的听觉模态调配与视觉模态协同的研究尤为重视,听觉模态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起着主要作用,它决定着听力学习的整个进程,视觉模态为加强听觉模态服务,使听觉模态在完成听力学习进程的信息更加准确[3]。此外,英语教学不单是单词和语法记忆,还要结合其语言文化背景,我们研究多模态外语教学,需在国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进行拓展,并根据教学的不同特点,不断丰富和创新多模态理论。
经多方走访、调研发现,现代高校英语教学中忽略多感官的刺激,主要的教学形式以单一的听觉为主,教师教与学生学都陷入无奈与被动,使听力教学成效不大。
2.1 听觉模态教学情景信息单一,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单一模态下的英语听力教学的感染力很弱,学习过程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并且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如果没有办法获得成就感或是自我满足感,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兴趣,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倦的心理。
2.2 理论基础不完善
单一的教学模态很难调动起教师教育以及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导致了学习能力停滞不前。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国内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久,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不够充分,一线英语教师更是很难迅速地找到适合自己教学实情的教学方案,这就导致学生的听力学习很难获得很好的教育,也就出现了现如今多模态教育研究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4]。
根据调查发现,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融入了多模态模式,这是一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全新教学方式,不仅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更能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从学习对象上看,“00后”即将成为主体,他们是从小生活在网络等多媒体环境下,学习和接触新鲜事物多且快,感官近乎天天接受高频刺激。课堂学习方式单一势必不行。不少高校也建立各种语言学习实验室来推进多模态教学,以期待更好的效果。
3.1 听觉教学为主导
在构建多模态教学形式的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始终把握听觉模态的主体地位,决不能舍本逐末,其他模态的选取都要以听力训练中的听觉为中心,还要注意其他模态的选取是否对听力理解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采用图片、音视频混合使用的三维视觉模态。但需要严格控制视觉信息量不要太大,以免学生产生学习偏离[5]。另外,教师除了选择适当的多模态信息传输渠道为学生传递信息,还应该在学习之后对学习效果给予指导,给出必要的言语评价以及反馈信息,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模态表达方式。
3.2 重视视觉、触觉等其他模态教学
研究显示,多模态教学中图像和语言的互动会创造出强大的附加意义。图像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主要在于其直观性,它能够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障碍。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引入视觉模态对于强化学生学习听力的印象,以及辅助学生的理解有着不可估量的优势。例如: 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对于重点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字体颜色或者是文字显示方式来强化学生的注意力;在听力训练中配以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提前大致了解听力内容,加深理解。
多模态变换使用不仅为学生的感官带来崭新的体验,同时还可以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增加学生参与听力训练的积极性。
3.3 构建文化模态
由于语言文化的特殊性,在大学英语听力多模态教学中,还有一项模态属性不容忽视,那就是文化模态。语言学习、听力练习需要有语言环境,也需要对该语言的文化进行了解。所以,在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化模态优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及文化语境。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添加进文化情境的创设,尽可能创造真实的多模态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模态。其次,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多模态环境体验,在实地参与过程中强化文化模态的学习。
3.4 利用听力教学来完成新单词与辩论的学习
在多模态环境下,多种感官同时得到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听力、词汇、表达可同时得到提高。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当下流行的元素作为英语听力的材料。比如电影《疯狂动物城》(Zootropolis)、《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Batmanvs.Superman)或者英文歌曲Loststars,Letitgo以及UnderAVioletMoon等作为听力资料,使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这也会让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大量新颖的听力材料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多感官刺激,学生学习收获也是较多的[6]。利用听力教学来完成新单词与辩论的学习,效果也很好。
3.5 加强对听力教学的评价以及课后的复习
在多媒体与多模态背景下,对于英语听力教学的评估与测试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在课后完成较好的学习任务并加以巩固,才算是真正将知识掌握了。自主学习和学习成就感可以很好地缓解学生学习的焦虑感从而轻松学习。通常来说,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复杂题型的讲解,比如提出“What are they discussing”等问题。英语听力教学中,技巧学习和大量反复练习都是不可少的。比如听力中对各种数字、地点、人物、职业的练习,除了技巧,大量地听才能提高听关键词的敏感度和准确度。这样,教学的评估才会更具可靠性和科学性,促使学生英语听力水平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听力中运用多媒体与多模态非常有必要,其更加注重将学科间、知识间的互动性引入教学中[7]。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与多模态模式,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积极尝试,大胆探索,提高学习的乐趣和效率,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多模态教学引入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充分发挥多种感官与环境的互动作用,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积极参与听力教学活动,势必能提高听力教学效果。作为新教育背景下的大学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提高自身构建多模态英语学习环境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多模态情境下的语言运用,促进英语听力教学质量的提高。多模态理论的研究、实践的探索,在教育教学领域与教学方式的结合,必将很好地促进英语听力教学。
[1]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 :82—86.
[2]代树兰.关注多模态话语教学提高学生交际能力[J].山东外语教学,2011(3): 48—53.
[3]李欣,李梅颖,王佳子.多模态自主听力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9):115—129.
[4]徐艳丽.多模态视域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7):178—183.
[5]李文丽.大学英语教学的多模态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85—86.
[6]林意新,张玉婷.多模态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内隐学习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163—165.
[7]苏琳.基于“设计”理念的多模态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143—145.
责任编辑:富春凯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ourse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Multi-mode
LV Li-jing
(Zhengzhou Chengg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Law, Gongyi 451200,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equirement on the ability of free communi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demanding in the choice of applied technique-oriented professionals. In the meantim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uts more emphasis on the actual application of English, which greatly enhanced the status of the listening cours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mod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ourse has shif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tape-recording to a more diverse teaching method, including animation, semiotics, sounds, words etc. This kind of teaching method provides English teaching with a more developmental space. Based on these, study and discuss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multi-mod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glish teaching.
multi-mode;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mode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2.047
2017-02-22
吕丽静(1981—),女,河南范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G642.42
A
1674-6341(2017)02-0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