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学制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略论

2017-03-10 06:08:27吴美萍
关键词:学制职业技能弹性

吴美萍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1370)

弹性学制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略论

吴美萍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1370)

高职教育实施弹性学习制度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校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高职工作实际情况,从相关理论、课程体系、现有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对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高职;弹性学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行高职教育的教育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学科结构体系都是信息化时代前的产物,在过去历史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已经不能很好满足现今时代需求。因此有必要对高职教育相关目标、理论进行检讨,寻找适合现今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该意见第二部分第六项明确提出:“各高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①面对国家的新决策,高职教育也应该及时调整,以解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诸如:高职教育所需要的教育科学理论,与时代发展同步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的针对性调整,相关的制度保障等。

1 高职弹性学制的人才培养教育理论支撑

高职实施弹性学制既是多年教学反馈的结果,也体现了教育自我修正的必然。从理论来源上看,弹性学制呈现出复合理论特点,综合囊括了MES模式论、CBE模式、TAFE理论、双元制教育模式等。这些强调理论与应用协调发展,以满足实际岗位职能需求为特点但各有侧重的教育理论与模式,为我们建设实际稳定可行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与有力支撑。

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指职业技能单元模块,是国际劳工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技能培训模式。该模式借鉴的是工业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和经验,因此主要服务对象也设定为产业技术职工,由于每个单元模块紧密适应实际需要,避免了学术培训的理论化弊端,拉近了技术与职业的距离,最终成为西欧各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模式。

德国创立的双元制教育主打校企协调培养,澳洲的TAFE理论强调持续性专业岗位技能教育,两者均将企业视为职业技能培养的关键因素,为弹性学制提供了重要参考。现在高职教育提倡校企融合、校企协同、工学结合,均可视为以上理论的中国化运用。

2 弹性学制对旧有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挑战

2.1 教学是否有效兼顾社会、企业和教育需求

目前国内高职学生整体属于分数底层,这对高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但原有高职教育并未将这一因素予以考虑,依旧采用通行的理论教育主导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这样就出现了职业教育产出与社会需求不能很好衔接的问题。

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必须紧贴现实,尽可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教育教学程序,努力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习得,提高职业学习效果。现今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教育体系在结构上存在明显弊端,知识结构传授强调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忽视了作为知识外部表现形式的现实技能。要实现高职教育体系的科学构建,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多方位联动运作,整体提升高职教育办学水平与产出质量。整体设计知识单元结构与教学程序模块,重新筛选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地革新教学方法都是极为必要的。要使知识单元简洁高效、一目了然,知识结构逻辑层次清晰便于记忆和把握,教学内容就要精简,避免过度的本质分析与探讨,从学习主客体两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主动性与能动性。

2.2 是否具有丰富、多元、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弹性学制对教育教学内容的设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深入到具体教学课程环节。这就要求高职教育需要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更大程度体现高职办学的主动性与特色,但这不意味着高职院校可以随心所欲地设置课程。现代高职教育,必须根据企业职业岗位的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基础课、技能课,设计适应职业技能的知识单元及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淡化理论记忆与知识背诵,重视技能操作。

旧有的高职教育,往往强调理论记忆与知识点考核,没有突出技能训练。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在考核中的地位,没有体现在相对具体的课程中。只有让每一门课程都能参与到能力训练与技能培养中,成为技能教育的有机构成,课程才能成为实际技能培养的主力板块。高职教育必须将课堂教学与职业场景结合起来,或模拟现实情境,加大课程针对性和应用性训练,面向职业岗位定位精准教学,唯此方可有效实现实际运用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学生实际就业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要重视选修课程的设置,将职业综合素养纳入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方向,提供不同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丰富自我,提高综合素养与就业竞争力。

2.3 是否具有风格多样的教学策略

设定教学内容之后,还需要有效的执行手段和方式来予以实现。因此,需要多样的教学策略来予以配合,共同发挥出最佳效果。

在知识传授上可遵循MES理论及策略,通过知识单元的确立,将不同教学目标划分成小的训练单元,并依据整体训练要求采取不同教学策略予以穿插整合,形成各板块间的有效组合,使学生获得良好知识与能力习得的效果。

在技能教学上突出技能训练策略,对实践操作、知识运用能力采取精准直接、见效快的教育策略,以证书、竞赛名次等方式为重要检验标准,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信心。对于专业课更要善于实行技能训练策略,教学每个环节都要紧扣技能进行,每门课程至少要对应一项具体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对技能训练产生内源性驱动,最终形成强烈持久的学习动力。

3 弹性学制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对策

3.1 制订清晰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最大的价值在于精准可行,要能为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系统、具体的执行标准与要求。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职业特点,只有紧扣职业技能主线,精准定位,面向具体的行业岗位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紧贴社会需求,保证人才培育与产出的效果。

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工作综合性强、覆盖面广,但精准性不高,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不能突出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考量上,我们需要立足于学校的专业设置,针对现代企业的不同经营特点与用工变化,结合学校生源特点,制订合理可行的目标。有意识地缩小范围,提升精度,厘清培养目的与学生就业的行业岗位,减少不切实际的理论性目标要求,增加与技能、就业联系紧密的现实性目标要求。

3.2 形成完善的制度保障

弹性学制具有较强弹性,容易发挥教与学的主动性,教学成效明显,但弹性学制的建立还需要多方面的制度保障。

首先,教学内容设计上要依据弹性学制特点量身定制,课程体系需要精简有效;课程设置弹性化的同时,要科学规划课程结构,做好知识、技能的综合培养;学习单元设计要有的放矢,内部联系要直观高效,减少单纯理论性内容学习,将理论知识运用和技能习得作为教学目标。

其次,教学管理制度要突出环节管理和流程管理,不能重两头、轻中间,也不能重理论、轻实践;要抓好知识学习,更要强化技能训练。方案设计上要有针对性,不可模糊处理,不能一个框架打天下。要结合教学目标对技能的具体要求,体现出能力培养的层次性、递进性和应用性。

其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考核与奖励制度。教师是教育执行者,是弹性学制的基础保障之一。但目前高职院校整体上师资力量不强,管理规范性较差,存在不少亟待改进的问题。弹性学制下的管理制度应该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充分调动教育资源,不断加深与市场、企业的紧密联系,适当借鉴企业的考核思路,积极引进市场化的激励措施与手段,形成良好的正向驱动力。

4 结语

我国高职技能教育引入弹性学制至今已有近30年历史,弹性学制相关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的弹性学制模式仍与市场职业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尽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清晰,但是相关环节的支撑还较弱;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式策略、相关保障制度的建设还没有体现出高效的匹配性;教学管理与教学成效检验方式还较为单一,市场职业导向程度还不够,这些都妨碍了以技能教育为目标的高职教育的提升。

因此,需要理清思路,综合不同科学理论的优点,结合学校具体情况以及专业设置实际,使得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人才培养教学设计不能以学科为要素,而应该遵照现实的需求,以职业技能为衡量尺度,突破学科壁垒,创设崭新的教学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师职业阅历,把好育人第一关。建立市场化、认证式的多元考核途径,丰富学生职业技能检验方式,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内原动力,增强教学成效。

注释:

①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EB/OL].2015-05-13.

[1]王素玲.基于市场需求条件下高等职业院校弹性学制改革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09.

[2]赵计平,徐益,刘渝.高职弹性学习制度的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3]黄振菊.关于构建职业教育弹性学制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6(7).

责任编辑:卢宏业

On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Flexible Educational System

WU Mei-ping

(Guangzhou Sontan Polytechnic College, Guangzhou 511370, China)

The implementation of flexible learning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it is also an effective way for school self-increment. Combin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iscusses the training mode of talents under the flexible academic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relevant theories, curriculum system,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lexible educational system; talent training mode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2.030

2017-02-22

吴美萍(1982—),女,广东增城人,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高职教学管理、教育质量工程。

G642

A

1674-6341(2017)02-0074-02

猜你喜欢
学制职业技能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军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12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工会信息(2020年21期)2020-02-28 07:19:36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模具制造(2019年4期)2019-06-24 03:36:40
“癸卯学制”与晚清女子教育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学习月刊(2016年14期)2016-07-11 01:54:48
中国近代的学制流变
新校长(2016年6期)2016-01-15 06:31:53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