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烨
(四川外国语大学 翻译学院,重庆 400031)
从柠檬市场理论探析中国翻译服务现状
梁烨
(四川外国语大学 翻译学院,重庆 400031)
当前,翻译服务行业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翻译市场还存在着较大的弊端。从经济学家乔治A.阿克洛夫(George A. Akerlof)的柠檬市场理论角度分析中国翻译服务市场的现状,分析翻译服务柠檬市场的成因,并从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翻译市场;信息不对称;柠檬市场;翻译服务柠檬市场
近年来,中国翻译服务业获得了繁荣发展。相关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在营语言服务行业及相关企业为37 197家,截至2013年底,增加到了559 795家。(中国翻译协会,2014:3) 翻译柠檬市场也随之形成。
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张南军(2006)分析翻译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翻译服务业的标准,为翻译市场的发展提供良策。另外,司显柱﹑姚亚芝(2015)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SCP(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对翻译产业进行了分析,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该产业发展的对策。
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虽有一定的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研究的深、广度极为有限。从不同角度研究中国翻译服务业及翻译市场,是学者未来一段时期应大力而为的工作。
本文拟从柠檬市场理论角度探讨中国翻译服务业现状,并分析中国翻译服务柠檬市场的成因及对策。
1.1 柠檬市场理论简介
柠檬市场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乔治A. 阿克洛夫(George A. Akerlof) 于1970年在其发表的论文《“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中提出来的,他对市场模型中的信息不对称的描写已成为经典。以汽车为例,他将不同质量的汽车比喻成不同的水果,将劣质汽车比喻成酸涩的柠檬。在汽车市场中,卖方掌握汽车质量的优劣,买方通过感官无法判断其质量的好坏。某些卖主为牟取更高的利润,他们以相同的价格出售劣质汽车,这可能会导致优质汽车市场萎缩,从而影响整个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
1.2 柠檬市场的危害
柠檬市场的质量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非对称性不利于市场的发展。以印度大米市场为例,有些不法商家为了赢得更多的短期利润,他们在大米中加入与米粒颜色和形状均相同的石头。经过长期的市场演化,售卖优质大米商家的利润得不到保障从而惨遭淘汰。而同样在美国或者欧洲国家的大米市场,其质量却高于印度市场大米的质量,因此,柠檬市场较多地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在穷人较多的国家中。商品价格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使柠檬市场如此常盛不衰,就可能会导致世界两极分化更为严重,富国越富,穷国越穷。
1.3 柠檬市场的制度性安排
对于柠檬市场的治理,乔治A.阿克洛夫(1970)主张从减少信息不对称影响的角度着手,如企业树立名牌商品意识、连锁经营和执业许可制度皆可减少质量的不确定性。名牌商品确保在一定的期限内具有一定的质量保证,比如耐克运动鞋早已成为大众青睐的品牌。以全世界连锁经营的沃尔玛为例,相比其他一般的超市,消费者更愿意去沃尔玛购物,因其给消费者带来一种无形的消费自信和质量保障。执业许可证是知识和技术的证明,是个人或者企业的信誉保障。
翻译服务柠檬市场成因多样,本文主要从翻译需求方﹑翻译供给方和翻译市场等三个角度分析其成因。
2.1 翻译需求方
具有翻译需要和欲望的需求方是翻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主要的翻译需求方有外贸公司﹑律师事务所与出国留学的个人等。大多数需求方会根据价格或者通过网络选择供给方,他们并未全面深入地了解供给方。而且许多需求方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难以辨别翻译服务质量的好坏,或者他们对翻译服务质量要求较低。因此,低端翻译企业就有机可乘。此时需求方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很容易形成柠檬市场。
2.2 翻译供给方
此处的翻译供给方主要指翻译企业以及高校。目前,中国翻译企业发展并不理想,主要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与国外大型翻译企业相比,其在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竞争力都相差悬殊,因此,其提供的服务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许多企业没有资质认证。企业调查数据显示,120家受访企业中获得认证的企业仅占37.5%,超六成企业没有取得过任何资质认证。(中国翻译协会,2014:10)另外大多数高级翻译人才不愿选择翻译行业,他们更愿意选择金融﹑医疗﹑计算机等高薪酬行业。除此之外,缺乏高度的专业度。对于法律﹑医学﹑计算机﹑金融等专业领域,国内的此类专业翻译公司较少。
此外,翻译人才培养并不理想。到2015年为止,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全国翻译本科专业(BTI)培养院校已达196所,而获得批准试办翻译硕士专业(MTI)的高校则多达206所。(王宏﹑张玲,2016:13) 据王宏﹑张玲(2016)调查的苏州大学2012届到2015界MTI毕业生就业情况表明,从事翻译行业的学生屈指可数,甚至为零。由此可见,中国高校翻译专业发展迅猛,但高校翻译培养情况堪忧。
2.3 翻译市场
翻译市场是由一切具有翻译需要和欲望,并且愿意和能够通过交换的方式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顾客构成。而翻译市场本身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会带来一些问题,某些不法企业给顾客提供低质量的翻译服务,这不但损害顾客的利益,而且会阻碍其他翻译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般来说,翻译需求者主要根据市场价格来选择他们的翻译供给方。此时,供给方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会让低廉的服务价格主宰市场,从而必然使整个翻译市场服务质量有一个相对降低的趋势,而对于不懂译文质量好坏的需求者来说,他们往往以同样的价格购买了劣质的服务。此时,就形成了劣质翻译服务将优质翻译服务挤出翻译市场的趋势,甚至导致翻译市场的萎缩。加上网络也会提供垃圾信息,让顾客难以辨别,同时加大了国家的监管难度。
从柠檬市场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翻译市场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国家﹑企业和高校三个角度,为中国翻译服务市场建言献策。
3.1 政府方面
市场因其自身的弊端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因此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是必要的。应将翻译市场的自由竞争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合理运用科技政策、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并加紧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和规范市场管理等。(何宏志,2012:75)国家应加大对翻译行业及翻译技术的投资力度,鼓励先进翻译企业的发展,对于落后的企业应予以扶持。对于人才培养,国家教育部应根据各个高校人才培养情况,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果。
除此之外,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翻译服务行业。虽然中国译协已发布《本地化服务报价规范》和《笔译服务报价规范》等,但这对于规范翻译市场并不具有完全的约束力,所以,法律手段必不可少。
3.2 翻译企业方面
翻译企业应首先从自身出发提高自身竞争力,企业的设立人、技术人才、专业人才、软件设施等应符合或高于同类行业的注册条件,执行严格的企业标准,要求专业人员具备相应的合格或者优秀证书。企业应朝专业化发展,比如法律、医学、外贸等专业方向,形成企业的自身优势和特色,在不断发展中打造本企业的品牌。适时扩大企业规模,努力与国际大型翻译企业接轨,学习和借鉴世界顶级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另外,企业可实行“校企结合”模式,一方面,企业优秀人才去高校讲座,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了解翻译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为高校学生提供相应的培训与实习机会,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水平,而且也可为翻译企业提供高质量人才。
3.3 高校方面
翻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人才,而高校是企业人才的储备之地。目前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并不理想。高校应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高校应邀请知名专家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指导,也可邀请翻译专家担任研究生导师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也应该注重专业化翻译,比如医学翻译、法律翻译、电子信息工程翻译等。学校还可开设汉语课程,因为汉语能力极大地影响外语学习及翻译能力。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学校政策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努力提高自己的双语能力,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1]何宏志,等.语言产业导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司显柱,姚亚芝.中国翻译产业研究:产业经济学视角[J].中国翻译,2014(5):67—71.
[3]王宏,张玲.中国翻译学位教育:成绩、问题与对策[J].上海翻译,2016(2):13.
[4]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服务业分析报告2014[R].北京: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翻译行业发展战略研究院,2015.
[5]张南军.翻译服务标准化对产业发展的意义及趋势[J].上海翻译,2006(4):78—82.
[6]George A. Akerlof. 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0(3):488—500.
责任编辑:李增华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Translation Serv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emon Market Theory
LIANG Ye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College,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1, China)
Nowadays, translation service industry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shortcomings in translation marke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translation serv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conomist George A. Akerlof’s lemon market theory. The thesis also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forming of lemon market of translation service, and provide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translation market; asymmetrical information; lemon market; lemon market of translation service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2.016
2017-01-03
梁烨(1993—),女,湖南娄底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H059
A
1674-6341(2017)02-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