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斌 郭艳艳
未来教师的标准
徐玉斌 郭艳艳
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未来教师应当达到以下标准:具有正确的育人理念和师德修养,端正的政治思想方向;具有娴熟的业务能力和精湛的专业知识水平;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善于沟通交流,具有应变能力;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
未来教师:标准;能力
为了建设良好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制定并施行了《教师法》,不但规定了教师的权利、义务和待遇等,还规定了各级各类教师的资格和考核标准。从这种意义上讲,不管是传统教师还是未来教师,都只有遵照《教师法》,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在专业知识、政治思想、业务水平等方面符合一定的要求,才能胜任教师岗位,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和相关科学文化知识的方式较为单一。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缺乏主动学习和质疑的能力。未来社会,是社会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多样化、平等化和开放化,教师不再拥有知识霸权地位,学生可以持不同见解,可以提出追问和质疑。在这种形势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教育教学要求。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未来教育教学的要求,未来教师必须提升修养水平,提高业务素质。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庆祝教师节的座谈会时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1]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好教师标准,包括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其中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就是教师的育人理念和师德修养。
正确的育人理念和师德修养是未来教师教书育人的指路明灯,是未来教师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才具有重要影响,即使在信息时代也是如此。因此,教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坚持以学生为本,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事求是、勤奋努力、与时俱进,用自己的良好修养和规范行为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正确的政治方向决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端正的政治思想方向能够保证教师的教育教学不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应对日趋复杂的网络教育教学环境,未来教师应该有端正的政治思想方向,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为科学指导,给学生传递正能量。
同传统教育一样,未来教师同样面临如何育人的问题,娴熟的业务能力、精湛的专业知识水平仍然是未来教师育人的手段和保障。娴熟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科学的指导能力、高效的组织能力、清晰的表达能力、超前的预见能力和卓越的竞争能力。
敏锐的观察能力。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传递着个体信息,未来教师要通过敏锐的观察力迅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发现学生隐蔽的性格特征和细微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达到科学培养学生的目的。
科学的指导能力。未来教师不仅要有在课堂上科学指导学生主动学习、互相学习的能力,还要有科学指导学生培养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有正确培养学生日常生活和处事交往的能力。科学的指导能力,能够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掌控课堂教学秩序和氛围,有效处理好课堂内外的突发事件。
高效的组织能力。未来教师应该有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能力,比如,组织学习竞赛、演讲比赛、班级会议、娱乐活动、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高效的组织能力能够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既能调动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又能促使学生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合作,对丰富班级文化、建设和谐班集体也有重要意义。
清晰的表达能力。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交流,语言表达清晰有条理,情感表达适度有分寸,都至关重要。课堂上,教师要把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必须做到语言清晰、条理分明、逻辑严密、简明练达,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课外,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时,必须情感表达适度、分寸掌握合理,不能过于严肃,也不能过于随意,否则容易给学生造成教师不平易近人或教师没有权威的极端印象。
超前的预见能力。社会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给学校和学生带来诸多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未来教师应该有根据这些影响预见学校和学生可能发生某些变化的能力。比如,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状况、性格爱好、理想追求等,未来教师要及时关注社会发展形势,深入了解学生动态,提前做出预估和判断,以便面对突发情况时,“心中有丘壑”,不至于乱了阵脚。
卓越的竞争能力。未来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未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工作中要有竞争意识、具备竞争能力,敢于竞争、勇于竞争。未来教师要参加教师培训,积极参加各种说课技能竞赛、演讲比赛、教师风采大赛等,不断 “充电”,更新知识,让自己成为一个卓越的竞赛能手。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来,一桶水已远远不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对未来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教师必须要有一潭水,这潭水还要既广且深。这不仅指教师已经储备的专业知识,即通过自己以往的学习和钻研,所积累的丰厚专业知识;而且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后,坚持不断学习,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的能力。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当今社会科技发展之迅猛、知识更新之快速、人才竞争之激烈,已经使教师自身所具备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要求。如何保障自己娴熟的业务能力和精湛的专业知识水平?快速适应社会发展,有效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
终身学习能力,是指一个人终其一生不断学习的能力。面对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科技知识极易获取的网络时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教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终身学习能力日趋重要。未来教师应该持续不断学习、经常更新知识、发展专业技能。
科研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密切相关,科研能力是未来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新理论、新技能,形成新的科研课题,并加以科学论述,不仅是未来教师自身科研能力的体现,而且能给其他教师带来教育教学启发。实践证明,具有重大发现的科研课题甚至能够引起教育教学方面的变革,影响深远。因此,未来教师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要注重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发展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未来教师既要有踏实勤奋、甘于寂寞的学习精神,又要有敢于质疑、富于创新的精神。未来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意积累素材,结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教师团队合作,完成科研工作。
不管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还是在科研工作中,未来教师都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新是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本质和灵魂,未来教师要善于从别人不注意的地方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发现新方法、探索新理论,这是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未来教师要在借鉴和创新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培养运用逆向思维、侧向思维、求异思维,解决类似问题和疑难问题的能力,即创造性能力。比如,创造性地应用教学技能,发明教学仪器,提出具有创造性理论的科研课题等。
目前,学校教育逐渐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倾向于注重学生自身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未来教师应该顺应教育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讲授知识,也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耐心倾听学生的提问与质疑;在课外时间,未来教师要注重与其他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合作,及时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成长进步等状况。只有善于沟通交流的教师,才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个性发展状况,于细微之中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解决问题。
社会越进步、经济越发达、信息越容易获得,学生就越容易有个性、越叛逆,这时就越需要教师灵活智慧、善于应变。传统教师,工作和生活轨迹较为单调,人际交往也相对古板、保守。未来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将涉足更广泛的区域,人际交往也更加灵活多变,应变能力是未来教师快速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重要条件。
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繁重,专业知识水平需要持续不断提高,科研工作创新压力重重,人际交往复杂烦琐。这时,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未来教师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保障,也是未来教师应对挫折、迎难而上的物质基础。同时,未来教师良好的身心素质能够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使学生的身心素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开朗幽默的性格,平和自信的心理,坚忍不拔的毅力等。
在信息、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未来社会,教育对未来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个人素质等都是未来教师需要全面提高的方面。教师只有精准定位,努力提高应当具备的各种能力,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才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1]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7-02-15].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n/2014/0910/c70731-25629093.html.
(责任编辑 孟俊红)
1006-2920(2017)02-0050-03
10.13892/j.cnki.cn41-1093/i.2017.02.009
徐玉斌,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龙子湖校区)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郑州 450046);郭艳艳,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龙子湖校区)高等教育研究所助教(郑州 45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