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现状及发展策略

2017-03-10 03:46武陈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20期
关键词:竞技赛事运动员

□ 武陈

(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5)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现状及发展策略

□ 武陈

(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5)

本文的写作主要是立足于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历史轨迹,对于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一个整体的梳理,进而对目前中国高校竞技体育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促使中国高校竞技体育能够实现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高校 竞技 体育

前言:高校竞技体育在中国已经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历史,每一个不同的阶段中高校竞技体育都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都具有较为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于当今的中国来说,高校竞技体育不仅是一项有关于中国荣誉的运动,而且还是关系到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否能够具有健全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竞赛意识的关键所在。基于以上这些高校竞技体育所具有的重要性,需要我们对高校竞技体育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1、高校竞技体育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自从1987年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发布了《关于开展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文件以来,中国的高校竞技体育已经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提高运动员专业水平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高校竞技体育的举办主要是围绕着专业运动员进行的,主旨在于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培养出一批能够具有国际运动员水准的运动员。第二个阶段进入到了体教结合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高校竞技体育主要是出于响应国家号召,将体育和教育进行更好的融合,让高校竞技体育能够在高校有更多的参与者。第三个阶段是高校竞技体育,这个阶段的展开主要是以2003年之后的教育部独立承担参加世界大运会为标识的。在高校竞技体育的阶段中,是对于以往高校竞技体育意识和观念的一次重要变化,实现了高校与社会资源对接、体育与教育融合的多重教育阶段,更加注重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校竞技体育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也可以说是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1987年,中国的经济还不是十分的强盛,需要在不同的领域里展现出更高的水准才能够获得别人的认同,因此在这个阶段中的高校竞技体育主要是以提升技术为主,更多的是希望能够通过在竞赛中拿的更多奖牌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实力。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人也越来越意识到未来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也更加注重对于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于是也就有了现在的高校竞技体育。

2、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人才储备面临困境

高校竞技体育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人才的储备,因此竞技体育是一项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运动,因此需要不断有新鲜的血液涌入进来才能够促进高校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但是在现在的高校竞技体育中,很多高水平的运动员的招生政策存在体育生录取比例过低的问题,这不仅是对于体育学生的打击,而且也会在全社会内产生一种对体育运动生不够重视的氛围。另外,在现在的很多高校中,有时候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会将原本正规的高校竞技体育学生呢过培养模式进行变动,滋生出了很多依靠关系和门路上位的现象,从而也就给高校竞技体育原本就困难的人才储备局面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2.2、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在现在很多的高校中,专业的教师队伍还是需要得到强化的。首先,在现在有些高校体育竞赛专业中,教师队伍可能同时肩负着担任体育竞赛专业教师的职责与其他普通专业学生体育公共课程的责任,如果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专业化的训练,但是同时也存在这些教师专业素质不是很强,对于高校竞技体育并没有过多的帮助的现象。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现在的高校竞技体育教师队伍中,高水平的教师仅仅只有三分之一。这体现出来的是目前高校竞技体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急需拓展的现象。

2.3、高校竞技体系不健全

在高校竞技体育中,竞技体系不够健全也是一个较为明显的不足之处。首先,从目前高校竞技体育的开展现状中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运动员每年可以参加的比赛是很有限的,因此也就使得高校竞技体育的教育处于一种长时间备战但是却缺乏实战经验锻炼的现象。其次,在高校竞技体育中,很多的赛事都很不稳定,没有办法给大学生运动员提供一个稳定的比赛机会。另外,在高校竞技体育中,很多省内的比赛、国内的比赛以及国际的比赛之间的关联程度较小,使得大学生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难以将自己的专业水平进行一个精准的定位。当运动员对于自身的水准并没有足够清晰的认知的时候,再加上国内高校竞技体育赛事并不是很多,一旦因为某些原因错过重要的赛事,就会很容易就会断送一个原本十分优秀的运动员的运动生涯。

2.4、会关注程度不够

目前社会对于高校竞技体育所投以的关注不是很足,这也是导致高校竞技体育存在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所在。首先,高校竞技体育并不是针对高校范围内的竞技赛事,更多的是能够通过竞赛的方式走出校门甚至是走出国美的竞技赛事,但是因为缺少人们的关注,导致高校竞技体育在比赛资金投入、设施建设、设备采购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以资金为例,政府每年给予高校一定的补贴,以促进高校更好的发展,但是专门针对高校竞技体育的补贴数额很少,另外这些补贴在进入到学校程序之后,有可能会面临被其他项目夺走的现象,最后导致了在高校中,每年在高校竞技体育中所投入的资金大约只有4000-5000元左右,限制了很多学生比赛的机会。另外,因为社会对于高校竞技体育的关注度较低,因此使得大学生即使是有很好的成绩,但是可能也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奖励,会影响到这些高水平素质的运动员的后期发展。

2.5、高校竞技体育科学化训练水平有限

如今的高校竞技体育更加追求的高效率的训练方式,希望能够以更加精准和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对大学生运动员进行赛事训练。但是在目前的高校竞技体育训练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具有科学指导的训练方式,但是也主要是局限在如何指导大学生运动员进行基本训练以及如何配给营养等,在如何针对每一个不同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更加合理的专项的科学化的训练,则是目前高校竞技体育的训练中需要得到改善和加强的。

3、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未来发展的改进对策分析

3.1、扩大招生比例,完善人才储备现状

针对前文所说到的目前体育生的录取比例较低的现象,只有突破1%的体育特招比例,形成正和博弈,才能形成积极的导向作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竞争氛围。使更多的学生、家长愿意从事竞技体育训练,使更多的体育特色中学投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之中,使更多的优秀运动员和中学体育特长生进入高校。

只有这样,教育系统“一条龙”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训体系才有建立的基础,高校竞技体育也才能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当然,突破1%的招生比例,也不能搞“一刀切”。应作为一项政策手段,激励对国家贡献大、“一条龙”培训体系建设效果好、工作扎实的龙头试点高校。构建教育系统“一条龙”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训体系首先,要求体系内的高校、中学、小学统一、协调培养目标,成立联合管理机构,建立多级培训合作平台,确保培训体系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其次,体系内各主体应确立对等关系,明确各自职责与定位,理顺责权利关系,实现参与主体的“多赢”。最后,政府应有明确的导向政策与扶持措施,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3.2、促进高校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引入具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浙这些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应该是具有丰富的比赛指导经验和赛事经验,并且具有丰富的国家级、省级等赛事参赛以及指导经验的人员,这些人能够通过自己的丰富的经验积累和对战经验,为大学生的高校竞技体育专业水平的加强起到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另外,还要加强高校竞技体育教学中高水平教师与其他体育教师之间的职责明确。对于那些既有专业运动员体育专业的学生又有普通专业的学生的学校来说,尤其要注意将不同水准的教师放在不同的岗位上,不能混淆两者之间的岗位职责。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高水准的教师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能够尽可能的避免出现教师资源浪费

3.3、完善竞赛体系,打造赛事品牌

首先,完善高校系统内部赛事体系的前提条件是中国大学生各单项运动协会必须拥有项目管理的自主权。并实行在划分生源类型基础上的项目水平分级管理模式。其次,高校系统内部赛事体系还应与外部赛事体系紧密衔接。第一,在全国大运会和高级别单项联盟的赛事中,引入选拔机制,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国际大学生单项赛事衔接。第二,通过独立分组(高校组)参加省级和全国综合运动会,鼓励、帮助高级别单项联盟的优胜队参加国家专业与职业联赛。第三,通过举办冬令营、夏令营、优秀中学生体育特长选秀赛、一条龙后备梯队赛,个别项目(体操、艺术体操)可以按照年龄、年级分组后一起进行比赛等形式,加强与中、小学校体育赛事的衔接。再次,中国大体协、各单项协会、省级及系统院校体协应主动积极协助各项目的竞赛联盟,与企业、赞助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精心设计赛事,进行赛事包装,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3.4、营造良好的社会关注氛围

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得到来自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只有这样,高校竞技体育的完善也有了更多的意义。为此,不论是学校方面还是媒体方面,都可以将自己的目光多放到高校竞技体育上,学校可以和社会媒体进行合作,来更多的报道一些优秀的大学生运动员和优质的赛事,用这些原本就很吸引人注意的赛事来扩大高校竞技体育在社会上的关注度,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对高校竞技体育的关注的氛围。一方面,能够使得大学生运动员有了更加明确的存在感,同时也能够通过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让大学生运动员的补贴、就业等多方面都有更好的解决途径,从而也就能够使得高校竞技体育进入到一个良性的循环里。

3.5、促进优秀科学训练方式的引进

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借鉴优秀的更加科学的训练方式,配合专业的、高水准的教师,加之以丰富器材、场所的使用,才能够使得高校竞技体育发挥出最灿烂的魅力,能够极大的激发出大学生运动的潜能。为此,需要不断的摸索中国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并且辅以国外先进的科学化的训练方式,不断的参考适用,最后总结出一套处于中国大学生运动员的专业化的科学高效的训练方式。

4、总结

高校竞技体育在中国走过多年的历史,在每一个阶段中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才使得高校竞技体育具有今天这样的发展现状。但是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脚步永远不能停歇,要一直正视高校竞技体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且不断的进行总计和梳理,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中国高校竞技体育不断的向前发展,同时也能够积极的促进中国人身体素质的不断加强,才能够使得未来的中国变得更加的积极、勇敢、健康、自信。

[1]贾书申,姚建军,徐文泉.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基本资源情况的分析研究——以北京地区高校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08).

[2]左雄伟.高校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评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13).

[3]苟明.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走向——基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成绩剖析[J].青少年体育,2017,(06).

[4]卢方群,黄伟.“教体结合”走向“教体融合”——浅谈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J].青少年体育,2017,(07).

G812

A

1006-8902-(2017)-10-ZQ

武陈(1986-),男,陕西西安人,汉族,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

猜你喜欢
竞技赛事运动员
本月赛事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竞技精神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