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中的《庄子》12条异文比较研究

2017-03-10 02:45马启俊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疾风异文淮南子

马启俊

(皖西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淮南子》中的《庄子》12条异文比较研究

马启俊

(皖西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庄子》是先秦时期诸子散文和道家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淮南子》为西汉时期的道家文献,在思想、语言等方面与《庄子》都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对《淮南子》中的《庄子》异文进行比较研究,既有助于认识《庄子》原文原义,正确解读《庄子》文本,也有助于认识《淮南子》在《庄子》研究方面的重要参考价值,及其在中国庄子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淮南子》;《庄子》;异文;比较

《庄子》是先秦时期的重要文献典籍,是诸子散文和道家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在其成书以后,影响在逐渐扩大,评价和地位也在不断提高。魏晋时期,《庄子》与《周易》、《老子》合称为“三玄”,后又与《道德经》、《淮南子》、《列子》一起被人推崇为四部重要的道家典籍。

《淮南子》去《庄子》未远,又是道家文献,对研究《庄子》意义重大。如今本《庄子》分为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关于这种分法最早出于何人之手,目前众说不一,有出自汉人刘向、晋人郭象、南朝周宏正等多种不同说法。近人张恒寿在《庄子新探》①张恒寿:《庄子新探》,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一书中认为,以上这三种说法都不可信,应是出自淮南王刘安,而刘安正是《淮南子》一书的主持编写者。

《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核心,兼及先秦诸子各家著作,征引宏富,博采众长。《淮南子》采撷引用前人书面资料最多的是《吕氏春秋》,其次是《庄子》和《老子》,再次是儒家众多经典和《韩非子》、《墨子》、《战国策》、《国语》、《管子》等著作。刘知几惊叹《淮南子》的内容广博,可谓“牢笼天地,博极古今”(《史通·自叙》),梁启超也盛赞道:“《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淮南子》)。

《淮南子》中多处引用了《庄子》中的文句,数量仅次于《吕氏春秋》。但是从《淮南子》引用先秦各家言论并受其影响的重要程度上看,当首推道家,而道家中又首推《庄子》。根据许匡一《淮南子全译》②许匡一:《淮南子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33年。中的注释统计,明确标明《淮南子》中“出自”“语见”“语出”“语本”“化用”“见”“又见”“用”《庄子》或用其他方式说明源自《庄子》的引文共有96条,将近一百条,实际上还有众多引文许著并未明确提及,因此《淮南子》中出自《庄子》的全部引文应该远远超过一百条。这些引文有的两书文字一致或基本一致,更多的则是不同程度的化引和化用,构成了各种类型的异文。这些异文表明,《淮南子》继承了《庄子》的道家思想,但又不是全盘照抄,一味因袭,而是有所选择和创新,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性的新的道家思想内容体系和语言表述形式,因此自身也具有了多种学术价值和重要的历史地位。当然,《淮南子》有时化引《庄子》原文过于简略,表达有些艰涩费解,令读者难以理解其全意和真意,必须事先熟悉或临时参照所引《庄子》原文,才能明白其真实意思。因此,比较研究《淮南子》中的《庄子》异文,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做不仅对人们深入研究《庄子》思想和语言在《淮南子》中的继承与发展、《庄子》在秦汉道家学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庄子》的版本变异和训诂正误大有帮助,而且对我们利用《庄子》原文原意,加强对《淮南子》文本的准确理解和思想的正确评价也大有帮助。

为此,笔者选择12条《淮南子》中的《庄子》异文,进行相关比较研究,以期从中感知两书的相互关系。

1.《淮南子·原道训》:“络马之口,穿牛之鼻者,人也。 ”

《庄子·秋水》:“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淮南子》此例本自《庄子》,为《庄子》异文。《庄子》中的“落”通“络”,表示“笼住”“罩住”的意思。《淮南子》中的“落”正作本字“络”。《庄子》的“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演变为《淮南子》的“络马之口,穿牛之鼻者,人也”,表达变得更加明白易懂,语气也更为舒缓。

2.《淮南子·俶真训》:“是故自其异者视之,肝胆胡越;自其同者视之,万物一圈也。”

《庄子·德充符》:“自其异者观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观之,万物皆一也。”

《庄子》两处“观之”,在《淮南子》中均作“视之”,“观”与“视”同义。《庄子》“楚越”在《淮南子》中作“胡越”,都是以不同的地域、国度名称,与表示人体不同内脏的名称“肝胆”一起,以显示所见之“异”。《庄子》的“万物皆一”在《淮南子》中形象地表达为“万物一圈”,意思都是万物同出于道,有共同的天性,以显示所见之“同”。

3.《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庄子》中的“随侯”在《淮南子》中作“隋侯”。高诱注:“隋侯,东汉之国,姬姓诸侯也。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盖明月珠也。”高注有助于理解《庄子》“随侯之珠”亦可作“隋侯之珠”。后世以“隋”为常,如与此典故相关的词语和成语除了“隋侯之珠”,还有“弹隋”,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弹隋空被笑,献楚自多伤。一朝殊默语,千里易炎凉。”“隋珠弹雀”,比喻得不偿失,或大材小用。《艺文类聚》卷三五引汉张安超《讥青衣赋》:“凤兮凤兮,何德之衰!……隋珠弹雀,堂溪刈葵。”“隋珠枉弹”,李白《送窦司马贬宜春》诗:“赵璧为谁点?隋珠枉被弹。”

4.《淮南子·览冥训》:“卧倨倨,兴盱盱。”

《庄子·应帝王》:“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

《庄子》中的“徐徐”,在《淮南子》中作“倨倨”,都可以表示安闲宽缓的样子。《庄子》中的“觉”,在《淮南子》中作“兴”,都可以表示睡醒的意思,与“卧”相对。《庄子》的“于于”在《淮南子》中又作“盱盱”(一本误为“眄眄”),高诱注:“盱盱,无智巧貌也。”此处“盱盱”出现的语境正与《应帝王》之“于于”同,“无智巧貌”也正与“无所知貌”(晋人司马彪注《庄子》语)之释义同,其“欢娱而自得”(唐成玄英《庄子疏》语)之状貌皆合道家旨趣。“盱盱”除了可以和其他重言词对举使用外,还可以联合使用,构成AABB式结构,如“睢睢盱盱”。《庄子·寓言》:“而睢睢盱盱,而谁与居!”《淮南子·俶真训》:“万民睢睢盱盱然。”

5.《淮南子·精神训》:“形若槁木,心若死灰。”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庄子》此例用的是反问句,而《淮南子》经过压缩、转化后,用的是简洁、整齐的陈述句,表达的都是肯定的意思,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庄子》晋人郭象注云:“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夫任自然而忘是非者,其体中独任天真而已,又何所有哉!故止若立枯木,动若运槁枝,坐若死灰,行若游尘。动止之容,吾所不能一也;其于无心而自得,吾所不能二也。”源自《庄子》此例的成语“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心如寒灰”“形槁心灰”“槁木死灰”“死灰槁木”“枯木死灰”等和源自《淮南子》的“心若死灰”“心若寒灰”等都是后世很常用的成语。

6.《淮南子·精神训》:“反复终始,不知其端绪。”

《庄子·大宗师》:“反复终始,不知端倪。”

“倪”本指边际,如《庄子·齐物论》:“何谓和之以天倪?”郭象注:“天倪者,自然之分也。”成玄英疏:“天,自然也。倪,分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曰:“李云:分也。崔云:或作霓,音同,际也。”故“天倪”即自然之分,即天际。“倪”由“分别”“边际”义又引申出“开端”之义,与“端”同。朱骏声认为“耑者草之微始,兒者人之微始”,故“端”“倪”指事物的开端、起始,事情的头绪,因此“端倪”连用,复语单义。《庄子·大宗师》此例为其最早用例。成玄英疏:“端,绪也。倪,畔也。”因此“端倪”又可说成“端绪”,如《淮南子·精神训》此例正是从《大宗师》稍作变化而来。又《淮南子·兵略训》:“一晦一明,孰知其端绪。”《汉书·淮阳宪王钦传》:“既开端绪,愿卒成之。”皆是“端绪”在汉代典籍中的用例。

7.《淮南子·精神训》:“吐故内新,熊经鸟伸,凫浴蝯躩,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不以滑心。”

《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庄子》的“吐故纳新,熊经鸟申”在《淮南子》中写作“吐故内新,熊经鸟伸”,其中“内”是“纳”的古字,“申”是“伸”的古字,两书异文互为古今字关系。东汉末崔寔《政论》:“夫熊经鸟伸虽延历之术,非伤寒之理。”亦写作“鸟伸”,与《淮南子》同。

8.《淮南子·精神训》:“病疵瘕者,捧心抑腹,膝上叩头,蜷局而谛,通夕不寐。”

《庄子·天运》:“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

王海棻《记时词典》释“通昔”云:“通宵,整夜。”①王海棻:《记时词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05页。其首见书证即《庄子》此例。“通”,整个;“昔”,通“夕”,因此“通昔”又可说成“通夕”,《淮南子》此例“通昔”正作“通夕”(“夕”《文选·长笛赋》注引作“旦”,当为误引)。《记时词典》释“通夕”云:“一整夜,通宵。”②同①,第304页。其首见书证即《淮南子》此例。“一整夜”今常言“通宵”,《记时词典》也收有“通宵”一词。③同①,第305页。

9.《淮南子·道应训》:“邱请从之后。”

《庄子·大宗师》:“丘也请从而后也。”

《庄子》此例的“从而”为两个单音词分开使用,并不等同于今天的双音连词“从而”。“从而后”之“而”当为代词,由《淮南子》此条异文中的代词“之”可证。“而”类似的代词用法在其他先秦文献中也能找到用例,如《韩非子·十过》:“师旷不得已而鼓之,一奏而,有玄云从西北方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前为“奏而”,后为“奏之”。《韩非子·二柄》:“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前为“陈而言”,后为“授之事”。

10.《淮南子·泛论训》:“直躬其父攮羊而子证之,尾生与妇人期而死之。直而证父,信而溺死,虽有直信,孰能贵之!……故事有所至,信反为过,诞反为功。”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尾生溺死,信之患也。”

《庄子》“尾生之死”故事的情节细致完整,与诚信守约相对应,为后文评论提供了线索和基础。而《淮南子》则情节简单模糊,缺少关键情节,因此与后文的评论联系不直接不紧密。《庄子》的评论仅用“尾生溺死,信之患也”八个字,一针见血,直截了当,但略显简单抽象,不易理解。而《淮南子》的评论则详细明晰得多,更能发人深省。因此两书在“尾生之死”故事的介绍与评论上各有短长,可以相互补充,进而帮助读者全面理解。

11.《淮南子·修务训》:“禹沐浴淫雨,栉扶风,……定千八百国。”

《庄子·天下》:“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

《庄子》中的“甚雨”“疾风”在《淮南子》中出现了“淫雨”“扶风”两处异文。关于《庄子》“甚雨”,陆德明《经典释文》云:“崔本甚作湛,音淫。”即“甚雨”在晋代崔譔本中作“湛雨”。《中华大字典》“甚”条释义时径谓:“通湛。《庄子·天下》:‘沐甚风。’《释文》:‘甚,本作湛。’”④徐元诰等:《中华大字典》(缩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1546页。清郭庆藩的《庄子集释》:“庆藩案崔本甚作湛,是也。湛与淫同。《论衡·明雩篇》久雨为湛,湛即淫也。(《论衡·明雩篇》原文为:‘变复之家,以久雨为湛,久暘为旱。旱应亢阳,湛应沈溺。……雨颇留,湛之兆也。暘颇久,旱之渐也。’)《太史公自序》帝辛湛湎,扬雄《光禄勋箴》桀、纣淫雨。淫湛义同,字亦相通。……《淮南·修务篇》正作禹沐淫雨。”⑤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1078页。这些材料表明,早在《淮南子》中,《庄子》“甚雨”即已有异文“淫雨”。

查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淮南子集释·修务训》,原文又为“禹沐浴霪雨,栉扶风”。何宁《淮南子集释》引高诱注:“禹劳力天下,不避风雨,以久雨为沐浴。”又引王念孙云:

“‘沐’下本无‘浴’字,此涉高注‘沐浴’而误衍也。沐霪雨,栉扶风,相对为文,多一‘浴’

字,则句法参差矣。……《庄子·天下篇》‘禹沐甚雨,栉疾风’,此即《淮南》所本。”⑥何宁:《淮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1313页。

这表明《淮南子》本身也有异文“淫雨”和“霪雨”,且二者皆本自《庄子》。因此,《庄子》“甚雨”亦可为“湛雨”“淫雨”“霪雨”,后三处异文义皆为“久雨”。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淮南子·说林训》‘甚雾之朝可以细书’,《庄子·天下篇》‘沐甚雨,栉疾风’,则甚雾甚雨谓大雾大雨。”①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042页。《汉语大字典》(简编本)释“甚”有“大;浓”义,②李格非:《汉语大字典》(简编本),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6年,第13页。书证为《左传·襄公十八年》“甚雨及之,楚师多冻”和《淮南子·说林训》本例。沈玉成《左传译文》对前者的翻译为:“遇到大雨,楚军大多冻坏,服役的徒人几乎死完。”③沈玉成:《左传译文》,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300-301页。因此“甚雨”又可释为“大雨”。

两相比较,《庄子》“甚雨”宜释为“大雨”而非“久雨”,因为“释‘甚雨’为‘淫雨’‘久雨’等,既不符合‘甚雨’出现的具体语境,也不符合其为大众所熟知和接受的常用语义,故而持此说者无法提供崔本、《淮南子》以外的更多书证以支持其说”。④马启俊:《〈庄子〉词汇研究》,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4年,第212页。

关于《庄子》“疾风”,今人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时,在校记中指出:“世德堂本风雨二字互易。”上文《中华大字典》引《庄子》正作“沐甚风”。清卢文弨校勘《庄子》时对此作了辩正:“今书作沐甚风栉疾雨。此以甚雨在栉字上,当本是沐甚雨栉疾风,文义较顺。《淮南·修务篇》云:禹沐浴霪雨,栉扶风,可以为证。《淮南》浴字乃衍文。李善注《文选·和王著作八公山诗》引《淮南》作沐淫雨,栉疾风。”⑤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1078页。卢氏是用《淮南子》“沐+雨”和“栉+风”的搭配关系证明异文“沐甚风栉疾雨”当为“沐甚雨栉疾风”,可惜未能说明“甚雨”与异文“霪雨”“淫雨”以及“疾风”与异文“扶风”的相互关系。“甚雨”与异文“霪雨”“淫雨”的关系见前文所述,“扶风”即“疾风”。《淮南子·览冥训》:“降扶风,杂冻雨。”高诱注:“扶风,疾风也。”众所周知、沿用不衰的源自《庄子》此例的成语“栉风沐雨”或“沐雨栉风”,正是卢氏分析的“沐+雨”和“栉+风”的搭配关系。“‘风雨’二字前后互易出现在明世德堂本中,相当晚近,在后来的《庄子》版本和注家中并未得到更多的响应,今通行本仍作‘沐甚雨,栉疾风’。”⑥马启俊:《〈庄子〉词汇研究》,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4年,第214页。

12.《淮南子·修务训》:“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往,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息。”

《庄子·天道》:“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趼而不敢息。”

《庄子》的“百舍重趼而不敢息”在《淮南子》中有异文“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息”(一本作“足重茧而不休息”)。《庄子》中的“百舍”,司马彪注云:“百日止宿也。”即旅途百日。一舍为一宿,百舍即为百宿,“百舍”极言旅途时日长久。古代行军三十里亦可表示为“一舍”,“百舍”则为三千里,极言旅途遥远漫长。《淮南子》取“十日十夜”代替“百舍”,二者皆可表示走了很长久和遥远的路。“重趼”在《淮南子》中作“重茧”,皆可指脚上一层层厚厚的硬皮。曹础基《庄子浅注》云:“趼(jiǎn简),通茧,脚掌因走路摩擦而生成的硬皮。重趼,一重重的茧,说明路途的艰辛。”⑦曹础基:《庄子浅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97页。源自《庄子》的成语“百舍重趼”在先秦时期即有异文“百舍重茧”,如《荀子·劝学篇》、《战国策·宋策》中皆有“百舍重茧”,而《战国策·宋策》正是《淮南子》此例所叙之事的出处之一(《淮南子》此例叙述文字与《墨子·公输》亦有部分相同,如“十日十夜”,因此《墨子·公输》为其另一出处)。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12 variations ofZhuangziinHuainanzi

MA Qijun

Zhuangziis a representative work of pre-Qin period prose and Taoism.Huainanziis a Taoist literature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and has profound relationship withZhuangziin thought and language. To compare the variations in these two books is helpful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Zhuangziand the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it,and also help us to understandHuainanziin the study of Zhuangzias well as its important status and influence in the history ofZhuangziin China.

Huainanzi;Zhuangzi;variant;comparison

G122

A

1009-9530(2017)02-0105-04

2016-12-07

安徽省教育厅2015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庄子》的民俗学新论”(SK2015A555);皖西学院校级寿县文化扶贫项目“出自寿县的《淮南子》在中国庄子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WXSK1533)

马启俊(1965-),男,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文学博士,阜阳师范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间文学和训诂学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疾风异文淮南子
原本《玉篇》引《淮南子》校勘学价值举例
韩国学界的《淮南子》研究
谈《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一处异文——读红零札
云山万重归故乡,疾风千里叹离愁
安大简《诗经·召南·小星》异文考辨
疾风猎手恐爪龙
赛马奇案
李白诗歌异文浅谈
从齐学研究角度看《〈淮南子〉道论研究》的创新
罗定《龙龛道场铭》碑异文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