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明,蒋丽云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 东莞 523960)
●师资队伍建设
四方联动共建高职教师下企业实践的良性机制
朱军明,蒋丽云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 东莞 523960)
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实践,是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路径,也是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目前高职院校虽普遍开展了教师下企业实践活动,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唯有政府、学校、企业和教师四方携手互动,紧密配合,方能构建高职教师下企业实践的良性机制,实现多赢局面。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需要的是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过硬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教师下企业实践,是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路径,也是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
(一)国家现行职教政策的要求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督促和鼓励高职教师下企业锻炼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文规定“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2006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2011年,教育部又出台《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要求“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在企业建立一批专业教师实践基地,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执教水平。”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信息时代,科技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层出不穷,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需要教师走进企业行业,熟悉生产流程,学习操作工艺,关注前沿动态,追踪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需要教师深入企业行业,收集典型工作案例,了解人才需求状况,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供依据,也为加强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创造条件。
(三)高职院校师资现状的要求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偏低,在数量上难以满足专业教育的需要,而且各校在“双师型”教师的评判标准上存在差异,部分“双师型”教师仅仅是拥有双证书,并未达到“上得了讲台,下得了车间”的要求,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可能更低。现有师资的主要来源仍是高校毕业生,他们大多接受的是传统的学科型教育,虽然理论功底扎实,但欠缺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因此,急需贴近企业行业,熟悉职业岗位,加强职场体验,提高动手能力,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一)实践机会不充分
高职院校的师资较为紧张,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加之办学经费的压力等,学校对教师下企业的时间有严格限制,绝大多数教师是利用寒暑假时间下企业实践,通过累计天数的方式完成学校的下企业实践要求。由于下企业实践的时间是间断的,而且下企业的方式也多半停留在观摩调研、带队实习等浅层次的实践方式上,缺少合作研发、挂职锻炼等深层次的实践方式,致使实践机会不充分,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二)监督管理不到位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尚未出台健全的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来保证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普遍存在监督不严、管理缺位的现象。虽然学校和部门在安排教师下企业时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但缺少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很多时候下企业就成为了教师个人行为,自主决定实习岗位、内容和方式。由于教师人数众多,实践地点分散,学校也缺乏足够的人力和精力对教师下企业实践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指导。再者教师下企业时间较短,企业管理者也基本视教师为“客人”或“朋友”,使得教师下企业实践处于一种“放羊式”状态。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系统、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师下企业实践效果的重要保障。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尚未成立相应的教师下企业考评小组,并未给出全面、细化的评价指标,对教师下企业实践考核的主要依据仍为工作总结和企业评价等,学校相关部门收集好材料后,缺少必要的反馈,更没有延伸到之后教学效果的考核上,同时未能建立教师、学校和企业的沟通反馈机制,欠缺过程性评价,而企业对实践教师的评价也较为随意,难以准确反映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真实情况,一些高职院校甚至不需要企业做出评价,只要给出实习证明即可。
(四)激励机制不健全
建立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也是提高教师下企业实践效果的有效办法。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下企业实践欠缺配套的激励机制,对下企业实践的教师给予的补贴很少,甚至没有补贴,对在企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教师,没有特别的奖励,在职称评聘、年度考核、“双师”认定上也没有对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成效提出明确严格的要求,因此,教师对于下企业实践可谓是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很多教师下到企业后也是走马观花、应付了事,甚至弄虚作假。
(五)实践效果不理想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因此,在完善的实践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还需要整体性的长远规划。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安排教师下企业都是由教师临时性地自主申报,难以从学校专业发展的角度实现按需施训,而多数企业对于接纳高职教师下企业实践一事并不热情,教师很难接触到企业的关键岗位和前沿技术,加之高职教师本身对下企业锻炼缺乏应有的积极性,致使教师下企业实践收效甚微。
(一)政府统筹规划,加强政策支持
1.统筹规划,提供政策法规支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从本质上说不单单是学校的问题,而是政府、地方、企业、行业共同的问题,因此,需要各级政府站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统筹规划,加强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逐步实现校企合作的制度化。首先要进一步健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政、企、校”三方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出台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激励政策,设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专项资金,对接收教师实践锻炼和学生实习实训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对在校企合作中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从政策上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其次要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准入和晋升制度。借鉴国外职业院校的经验,将企业实践经历视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准入的条件之一,同时修订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职称评审标准,适当降低学术要求,将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列为重要评价指标,从制度上激励教师主动参与企业实践。
2.加强沟通,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各级政府应在校企合作中承担起中间人的作用,成立专门机构,搭建校企合作的对话工作平台,加强“政、企、校”三方之间的沟通,促进校企深度交流与合作,进而推动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良性互动。如支持高职院校在企业成立工作室,引导企业在高职院校建立“校中厂”,牵头挑选部分代表性企业作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及时发布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信息,定期召开校企人才洽谈会、科技经贸洽谈会等,鼓励校企共同制定职业岗位能力体系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相对接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从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学校完善制度,规范过程管理
1.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实践锻炼。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依照学校的专业发展需求和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统筹制订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长远规划,设立专门管理人员机构,并列出专项经费,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学校要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鼓励各院系精心挑选一批愿意支持职业教育,在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为高职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实践岗位,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专业教师的实践时间、内容和形式,力求实现教师下企业的规范化、常态化及形式的多样化,全面提高高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如奖金激励、课时激励、发展激励等,全面调动教师下企业的积极性。
2.完善制度,实现全程监督管理。高职院校需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明确规定教师下企业的实施主体、目标任务、选派标准、管理办法、考核评价、奖惩措施、条件保障等,力求实现全程监督管理。下企业前,严格审核教师的实践申请,并根据教师的专业基础、发展方向和工作需要,下达具体明确的目标任务,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下企业中,实行分层管理制度,各级督查小组要与企业负责人保持联系,通过不定期的实地走访或电话、网络沟通等方式,了解教师的实践情况,同时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要求实践教师定期将工作安排、工作日志、现场工作的图片及视频等上传至信息平台,将过程监管落到实处。下企业时,依据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下企业教师的岗位任务、实践材料、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并明确奖惩办法,严防下企业实践流于形式。
(三)企业积极配合,健全合作机制
很多企业认为接收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于己而言并无实质性的好处,不仅要提供实践岗位和食宿安排,还要配备指导教师和设备耗材,甚至会有技术泄密的隐忧,因此,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教师下企业实践持不欢迎的态度。事实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对提高企业形象和核心竞争力是大有裨益的,高职院校既能为企业提供师资、技术方面的优势资源,又能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企业应树立长远的战略发展观念,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健全合作机制,全力支持教师下企业实践,可与教师、学校签订三方协议,将教师视为企业的准员工,按企业的规则制度严格管理,支持教师发挥自身所长,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协助管理、文化建设、员工培训、毕业生推荐等方面的服务,同时尽力帮助教师学习先进技术,了解前沿动态,提高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校企双赢。
(四)教师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实践
高职院校教师需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发展趋势,转变传统观念,意识到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紧迫感和下企业实践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参与下企业实践活动。下企业前,教师应明确实践的目标和任务,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计划,以求更好地达成预期效果。下企业中,教师需摆正心态、放下架子,虚心向企业技术人员求教,了解岗位需求、熟悉生产流程、掌握先进技术,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服从企业的管理安排,增强服务意识,尽可能利用学校和自身的优势,积极为企业服务。下企业后,教师还需及时总结归纳,争取做到学以致用,将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了解到的新情况、学习到的新技术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加快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发展和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大计,实行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势在必行,但要使教师下企业实践达到理想的效果,仍需政府、学校、企业和教师四方的携手互动,紧密配合,方能构建高职教师下企业实践的良性机制,实现多赢局面。
[1]郑柏松.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瓶颈及破解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5,(6):107-110.
[2]方亦飞.“双师素质”背景下高职教师下企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1):140-141.
[3]张学兵,陈玉兰.“政、企、校”共同破解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面临的问题[J].职业时空,2011,7(12):9-11.
[4]程联社,王燕.关于提高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效果的探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69-71.
[5]武俊梅.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职后培养研究——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0.
[6]庞世佳.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的内容分析[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2017-03-23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2014-2015学年度教研教研课题“高职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建设研究”(2015cxjky 0227)的成果之一
朱军明(1980-),男,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岭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