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7-03-10 00:31郭秀兰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理论课教学内容

郭秀兰

(湖北工业大学,武汉 43006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郭秀兰

(湖北工业大学,武汉 430068)

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推进,各高校在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改良、考核方式的变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其真实效果如何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通过网络自主式参与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取得的成绩是认可的,但也反映出改革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优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效性还不够显著,有必要立足于学生的视角观察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以便全面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状况,作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

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评价的调查结果

为了获得第一手真实的数据,笔者在“问卷星”网络平台上创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调查问卷”,共23道问题,涉及到学生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评价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评价。调查通过网络的方式向大学生发送链接,让学生自由、主动地参与,便于在同等的条件下真实反映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评价。

(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评价

被试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总体认知评价趋向于良好状态(平均值M在3.5-4.0之间)。其中,26.92%和32.69%的学生对大学开设思政课持认可和很认可的态度;28.13%和25.48%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对自己有帮助和很有帮助;41.35%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政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文素养,33.17%的学生认为是获取学分,21.63%的学生认为是了解时政理论,3.85%的学生认为是增强信仰;32.69%和18.99%的学生对当前思政课教学感到满意和很满意。对影响思政课实效性的主要问题(多选),大学生的看法依次为教学方法(57.21%)、教学内容(52.16%)、教学手段(43.27%)、考核方式(34.62%)、师资水平(12.26%)。

(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评价

被试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评价处于中等偏上的状况。其中,31.01%和15.63%的学生表示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感兴趣和很感兴趣,表示一般状态的占36.06%;43.75%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内容应该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主,40.87%的学生认为应该以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为主,14.42%的学生认为可以由教师自由发挥,只有0.96%的学生主张按教材内容讲。对当前思政课教材内容中存在的问题,44.47%的学生认为是枯燥无味,21.63%的学生认为是理论脱离实际,19.95%的学生认为是对专业发展没帮助,13.94%的学生认为是内容陈旧。对思政课老师理论难点和社会热点讲解的深刻度和信服度,41.35%的学生认为一般,30.53%的感觉良好,认为很深刻并令人信服的15.63%。

(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评价

被试大学生对思政课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的评价只是一般状态。其中,42.31%的学生对当前思政课采取的教学方法的评价是一般,26.92%和14.42%的学生分别感到满意和很满意;35.34%的学生认为当前思政课教学方式是理论为辅,其他多种形式的运用为主,33.17%的学生认为是理论为主,分析讨论等形式为辅,21.39%的学生认为是理论讲解及其他形式的采用“平分秋色”,只有10.1%的学生认为是纯理论讲解。对思政课堂上教师的角色,57.93%的学生认为是指导者,25.48%的学生认为是参与者,16.58%的学生认为是主讲者和监督者。对最喜欢的思政课理论教学方法(多选题),学生选择排序第一的是案例分析(78.61%),其次是视频观摩(62.98%),再次是问题讨论(47.6%)和理论讲解(21.88%)。

(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的评价

被试学生认为当前思政课教学最主要的形式是多媒体教学(92.79%),其次是.黑板+粉笔(56.49%),此后依次有QQ群(30.77%)、课程网站(23.8%)、微信微博(8.65%)以及其他的如学生试讲课、拍微电影等(1.44%);40.63%的学生对当前思政课采取的教学手段评价一般,30.77%和12.5%的学生感到满意和很满意。对思政课除课堂讲授外应增加的教学环节(多选),社会实践排在第一位(59.86%),其次是专家讲座(41.59%),再次是专题研讨(38.22%)和网络学习(35.58%)。在学生最喜欢的思政课实践活动调查中(多选),公益活动的选择人数最高(67.55%),其次是社会调查(50.24%),再次是参观考察(48.8%),此后依次为举办或参加相关学术会议(24.28%)、组织或参与相关学术研究协会(23.56%)。

(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的评价

被试学生对当前思政课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关系评价是比较好,其中,感到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学生分别为26.92%和18.03%,认为一般的占38.94%,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只占16.11%。对师生的沟通方式(多选),73.32%的学生认为主要是在课堂上,48.56%的学生认为还有QQ或QQ群,13.22%的学生有通过手机电话或短信,通过微信或微博的有4.57%,但仍有12.26%的学生与教师没有任何沟通。对思政课堂上师生互动不足的原因分析中(多选),64.66%的学生认为是对互动的内容不感兴趣,59.86%的学生认为是学生不擅于或害怕发言,29.81%的学生是没听课或没听懂,17.31%的学生认为是老师不主动或安排很少,还有0.48%的学生认为是忙其他事情了没有时间考虑。

(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方式的评价

被试大学生最喜欢的思政课考核方式是撰写单元学习报告书(即做大作业,占37.74%),其次是开卷试题考试(31.25%),再次是撰写课程论文(23.56%),赞成闭卷试题考试的只有5.53%,而主张以活动进行考核的占1.92%。对思政课考核中平时与期末成绩的比重,35.58%的学生主张各占50%,21.88%的学生主张分别为60%与40%,21.63%的学生主张40%与60%,19.71%的学生认为还是各占30%与70%的好,同时有1.2%的学生认为应该采取70%与30%或是80%与20%等更大的平时成绩比重。对现有思政课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多选),59.62%的学生认为是考核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53.61%的学生认为是不能全面反映学习状态,46.15%的学生认为是考试过于重书本,还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总体认知和评价比较好,近六成的学生作了肯定的评价(M≥4),反映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重视学科政治性、弱化课程学术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承担着意识形态的导向功能,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不仅党和国家一直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政治任务来抓,高校教师也认为思政课是执政党灌输其意识形态的工具与手段,以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思政课形成了先入为主的反感与偏见。调查中,13.94%和17.79%的学生对思政课不认可和认为对自己无帮助,还有过四成的大学生不能认识到思政课的价值,要么把它看成文化知识课,要么定义为政治宣讲课,所以33.17%的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取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注重意识形态的灌输和宣传无疑是应该的。但若忽视其学术性特点,教学必将陷入空洞和无效的说教。在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大学生反感的并不是思政课本身的政治色彩或意识形态特征,而是缺乏学术性的政治说教[1]。一些高校与思政课教师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课程体系的重构、教材内容的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良等具体环节上,而对一些基本理念层面的问题缺乏学术含量,教学内容浮于表象,无深邃的思想、严密的逻辑、深刻的说理及理性的思辨,必定不能吸引和说服当代的大学生。

(二)重视课堂教学、弱化课外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同时也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课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辩别是非的能力和科学“三观”的形成。但如果是单纯的理论说教式教学,只会强调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不能很好地产生学生“情”感的接受和“意”志上的实践[2]。目前思政课教学改革后,虽然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理论教学方法,如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时事讨论、主题演讲、辩论比赛等多种课堂教学形式,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但仍过多地停留在“以课堂为中心”, 学生被动地锁定在课堂上的现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如果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脱节,学生不能直接参与和体验社会实际生活,其主观世界就不能得到感性的再教育,主体能力也不能得以优化。自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以来,各高校因地适宜地进行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如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和深入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劳动锻炼、考察参观、志愿服务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但至今在实践教学的内涵、 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方面未能达成共识,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课程形态和建立起相适应的运作机制及制度,有的高校虽然设置了思想政治综合实践课,但形重实虚,缺乏指导,流于形式,措施不力,实效性不强。

(三)重视教师主导性、弱化学生主体性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活动过程,“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为了调动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3]。思政课改革后,各高校及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教师主导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对教学及其活动仍存在传统的思维惯性,有的教师注重传递知识的权威,单从个人的主观出发设计教学途径或照搬别人的教学方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知识的“填灌”,教学出现一边倒和“单打一”倾向,没有质疑,缺乏互动。以致许多大学生认为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与中学大同小异,内容上老生常谈,对思政课抱有消极被动态度甚至是厌烦及排斥心理。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一厢情愿地怀着良好的愿望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和道德准则,不管学生接不接受、喜不喜欢、满不满意,忽视了学生在接受过程中的感受。同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存在脱节的问题,缺乏对学生思想特点、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认识和了解,也较少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学生学习的潜力、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被唤醒和激发出来。

三、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一方面应贯彻中宣部关于课程设置的规定,着重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改革;另一方面应以生为本,把握学生的心理诉求,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

(一)教学目标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改革实施效果的基础。与其他课不同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思目前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根本在于教育目标的缺失,即在教学中过于强调思政课的理论性,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道德人格的内化,消解了思政课应有的人文价值和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理论性的教育来加强学生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重在引导、启发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达到认知、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思政课教学不应只是知识的教育,而是认知教育、信仰教育、行为教育的综合体现,必须以人为本,把人文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强调知识获得、观念转变、情感培育、价值观形成和行为变化等多元目标的实现,真正把意识形态内化为学生的人生信仰,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由中宣部、教育部统一设置的课程体系和组织编写的系列教材,虽然多次改进教材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但因不同课程对问题阐述的视角不同,内容上仍缺乏有效的融合,并未从学科建设角度形成完整的教材体系,而且,教材体系一般注重的是理论的阐释、知识的连贯,适用于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如果思政课教学仍以教材为中心、理论灌输为主线、知识考核为终结的话,必定不能有效发挥课程教学的作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不能仅限于教材,应该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根据时代的发展、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下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建立科学化、系统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为此,思政课教学必须树立问题意识,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因地制宜地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甚至专业特点提炼教学内容,把真理现实化,有的放矢地把学科的精髓导入学生的大脑,启发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在知识、思想、情感、行为的全面提升。

(三)教学方式由教师中心向学生本位转化

教学方式改革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实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尽管多数思政课教师使用了多媒体手段来改进教学方式,但却很难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究其因,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仍然是思政课的主导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而思政课的目的是培育人、启发人和完善人,其教学过程是双向度的活动,正如建构主义认为的“教师和学生是同样的主动、具有潜能和反思能力的行动者”,应该把学生置于主体位置,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主体性教学方式,如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专题报告会、研讨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既能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能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近年来实施的“慕课”教学模式,将网络教学与面对面教学的优势相结合,应用到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中,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提高独立思考、感悟、探索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新型教学方式。

(四)考核形式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化

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科学合理的考核形式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具有导向作用。目前思政课教学考核仍是在课程教学结束后以知识考试或撰写论文、学习报告书等为主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形式比较单一,较少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纳入其中,这种形式属于终结性评价,其目的是给学生下结论或分等次,以致是否及格过关和分数高低成了学生关注的重点,课程学习被当成完成学分获得学位的一项任务。与“自主学习+专题教学+翻转课堂”的“慕课”多元教学形式相适应的“网络作业+选题论文+课堂表现”综合考核评定方法,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式评价,能多维度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既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是当前教育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本实证调查研究结果有力地说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不容忽视和削弱。应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能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运用现代移动学习方式,特别是近年来实施的“慕课”教学模式,将网上学习和网下学习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实施思政课教学改革。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感悟、探索的能力,是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之一。

[1] 陈文泽.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的统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65-69.

[2] 张春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趣味性融合探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136-137.

[3] 李晋玲.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8):62-64.

严正声明

近期,有不少作者向本编辑部反映,有人假冒《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名义约稿并收取版面费用进行诈骗活动,此种行为严重干扰了本编辑部正常的编审工作,损害了我刊的声誉,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为此,我刊编辑部特严正声明:编辑部从未委托任何机构、组织或个人代为约稿,也从不收取任何费用。作者投稿请直接与我刊编辑部联系。我们将保留向有关人员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本刊编辑部)

Survey and Thoughts on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Guo Xiulan

(Hubei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430068,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reform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t is quite sure that colleges have done plenty exploration in order to optimize teaching content,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 and improve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models. By conducting independent Internet survey, it is easy to find that college students approve the reform direction and achievements involved in reform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clear that there are some existed problems which are needed to resolve urgently.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reform

G416

A

1673-3878(2017)04-0060-05

2017-05-11

郭秀兰(1964-),女,湖北红安人,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国家教育部2015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5JD710077).

猜你喜欢
思政课理论课教学内容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