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莉娜, 宁 娜, 武 芳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
田莉娜, 宁 娜, 武 芳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肝硬化; 糖尿病; 饮食指导
肝脏是糖代谢的重要脏器,在维持血糖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肝硬化时,肝细胞受损,肝脏对糖的代谢及合成功能出现障碍,可使血糖紊乱,进而发展为糖尿病[1]。多数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可致血糖升高明显,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并影响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从而加剧肝脏损害,诱发其他并发症,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2-3]。因此,维持患者血糖稳定在肝硬化并发糖尿病的治疗与护理中尤为重要。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63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病学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诊断标准[4],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的护理均持续6个月(包括院内饮食指导及出院后电话、微信饮食指导等)。观察组32例患者中,男23例,女9例,年龄35~64岁,平均50.4岁,肝硬化病程5~24年,糖尿病病程3~21年。对照组31例患者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33~68岁,平均53.2岁,肝硬化病程3~15年,糖尿病病程1~8年。63例患者病前均无糖尿病既往史及家族史,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肝源性糖尿病的诊断标准[5]: ① 有诊断明确的肝功能障碍及肝硬化; ② 肝病史发生在糖尿病之前或同时发生; ③ 既往无糖尿病史及糖尿病家族史; ④ 糖尿病诊断符合WHO标准; ⑤ 血糖升高与肝功能改变一致; ⑥ 排除肥胖、营养不良及甲状腺疾病等引起的糖代谢紊乱。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遵医嘱合理用药、血糖监测、胰岛素使用指导及生活指导。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饮食指导。① 科室制定肝硬化并发糖尿病的饮食方案。成立饮食指导小组,由本科室10名护理人员组成,包括主管护师4名、护师6名,均为本科学历。请内分泌科资深教授、副主任护师举办糖尿病饮食知识专题讲座,提高饮食指导员相关饮食知识水平。10名饮食指导员查阅文献、书籍,整合资料,制定出肝源性糖尿病的饮食指导方案。具体方案:因人而异,控制总热量摄入,宜选择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脂[6]、低生糖指数[7]、适量蛋白质的食物;总热量摄入为每日每公斤体质量30~40 kcal, 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0%, 250~350 g/d, 宜选富含多糖的米、面及杂粮,忌葡萄糖、蔗糖;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5%~20%, 70~85 g/d, 优选动物蛋白,但血氨升高时应选用植物蛋白,必要时限制或禁食蛋白质;脂肪占总能量的20%~30%, 50~65 g/d, 宜选用不饱和脂肪酸,如豆类、海鱼;补充多种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8], 同时注意钾、锌等营养物质的补充[9], 多食新鲜蔬菜、低糖水果;低盐饮食[10]、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睡前进餐[11]、午夜加餐[12-13], 达到控制血糖、保护肝脏的作用。伴食管静脉曲张者进食要细嚼慢咽,忌粗糙、辛辣、煎炸、刺激性食物,忌烟酒。伴腹水患者应严格限制钠水摄入量,总摄水量<1 000 mL, 氯化钠1.2~2 g/d, 限制高钠食品如腌制食品、饼干等。② 发放饮食指导手册进行书面教育。教育手册重点描述肝硬化并发糖尿病的饮食选择及烹饪方法相关知识,图文结合,调动患者的学习兴趣。③ 采用“一对一”“一对多”形式进行面对面宣教[14-15]。针对患者的不同文化背景,给予多种形式的指导,以便于理解、记忆,提高患者的饮食自我控制能力[16]。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观察组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值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血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肝脏是糖代谢的靶器官,肝功能障碍可引起糖类代谢紊乱,约80%的肝硬化患者会出现糖耐量异常, 20%~30%的患者最终发展为肝源性糖尿病[17-20]。血糖水平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21], 因此控制血糖显得尤为重要,而其中对血糖控制效果最为显著的便是饮食控制[22-25]。本研究针对肝硬化并发糖尿病的特殊性,制定了既能降低血糖又能保护肝脏的饮食方案,结果证明行之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李洪昌. 肝硬化与肝源性糖尿病临床关系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4): 23-25.
[2] 徐红霞.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 医药前沿, 2014(20): 17-18.
[3] 黄建美. 健康教育在55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9(10): 1426.
[4]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01, 11(1): 56-60.
[5] 张霞, 沈鼎明. 肝源性糖尿病研究进展[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2, 10(6): 476-478.
[6] 王静. 慢性肝病患者血糖变化的临床观察及预见性护理[J]. 当代护士, 2011(12): 108-109.
[7] 沈赘, 包玉倩. 低生糖指数饮食对健康的潜在影响[J].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15, 18(9): 485-486.
[8] 钱正荣. 8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饮食指导[J]. 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13): 127-128.
[9] 许娅. 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并发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22): 2863-2865.
[10] 张爱荣.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2): 162-164.
[11] 徐静. 饮食指导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36): 277-278.
[12] 肖凤, 赵海洋. 中药联合胸腺五肽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7): 168-169.
[13] 洪小兵, 李海娟, 李伟林.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1): 160-161.
[14] 陶四玉, 张静. 肝硬化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及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变化[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4, 20(6): 802-804.
[15] 胡春丽, 韩娟娟.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8C): 152-153.
[16] 王岩, 王玉锦, 等.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12): 205-207.
[17] 杨扬, 刘文凤. 循证护理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2): 63-65.
[18] 夏宗燕. 专科护理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措施探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2): 50-52.
[19] 王伶. 不同药物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10): 1586-1587.
[20] 徐建华. 心理护理结合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8): 56-58.
[21] 黄海滨, 陈建荣, 于智华, 等. 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3, 16(2): 163-164.
[22] 张莉莉. 饮食指导在糖尿病护理方面的应用探讨[J]. 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7): 132-133.
[23] 周敏, 李佳昕, 张铭光. 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状况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0): 48-50.
[24] 吕春香, 张燕, 马兰, 等. 肝硬化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20): 162-163.
[25] 陈洁, 周俊霞. 肝炎肝硬化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的效果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2): 83-84.
2016-10-18
武芳, E-mail: lzj7071617@sohu.com
R 473.5
A
1672-2353(2017)02-134-02
10.7619/jcmp.20170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