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腰椎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脊柱损伤,主要表现为腰椎局部肿胀、疼痛,骨折处两侧肌肉紧张、腰椎活动受限、运动障碍等[1]。多数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损伤缺乏心理应对能力,难以适应角色转变[2],容易引发焦虑、恐惧、抑郁等一系列复杂的不良心理反应。如不及早干预,患者会产生消极心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一种通过纯理性分析帮助患者建立合理信念来改善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的认知干预方法,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积极性。现选择50例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报告如下。
将2015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50例腰椎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27~45岁,平均(40.68±4.77)岁;高中以下文化水平24例,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26例。将2016年收治的50例腰椎骨折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31~44岁,平均(39.98±3.41)岁;高中以下文化水平21例,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2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a)经影像学检查确诊;b)接受择期手术治疗;c)无精神障碍,意识清醒,能有效配合治疗;d)无其他严重躯体性疾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实施前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告知患者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康复训练方法等;常规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进行体位护理,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加强饮食干预,保证营养的正常摄入;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双下肢静脉栓塞等常见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合理情绪疗法,包括:a)心理诊断阶段。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通过访谈全面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及消极行为。向患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ABC理论)。应用ABC理论帮助患者找出不良情绪和消极行为的诱发因素,并就其不合理性展开讨论。b)领悟阶段。深入交流,让患者逐渐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沮丧、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和消极行为并不是腰椎骨折造成的躯体功能障碍引起的,而是由自身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对患者进行疾病认知教育,告知患者腰椎骨折引起的躯体功能障碍可以通过手术治疗逐渐恢复。c)修通阶段。运用合理情绪想象技术、认知性家庭作业等形式引导患者改变思维方式,认识到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主动改变或修正,建立新的合理信念来替代[3]。实践中,护理人员可围绕其信念的不合理性主动发问,如:你产生这种想法的依据是什么?腰椎骨折预后存在多种可能,那为什么肯定会治不好呢?通过辩论,让患者识别自身观念中不合理的部分,并进行改变。每次干预后,布置患者完成认知性家庭作业,帮助患者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从认知层次彻底改变。d)再教育阶段。强化干预效果,帮助患者摒弃不合理信念,转变思维方式,建立起正确的认知体系、健康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应对方式,并不断强化。合理情绪疗法由经过专门心理培训的护理人员负责实施,每周干预2次(周二、五下午),每次30~60 min。
在干预前及干预14 d后分别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定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采用简易社会应对量表(SimpleCoping Strategy Questionnaire, SCSQ)评价患者对应激源的应对方式。HADS量表包括焦虑分量表(HAD-A)和抑郁分量表(HAD-D)[4]。SCSQ量表含有20个条目,分为积极应对(条目1~12组成)和消极应对(条目13~20组成)2个因子,每个条目均采用“0~3”四级计分,得分越高,表明采用这种应对方式的倾向性越高[5]。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患者HAD-A、HAD-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D-A、HAD-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HADS评分比较 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SCSQ 得分比较 分
突发的外力作用导致腰椎骨折,患者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角色的转变。对骨折预后、治疗费用的担忧以及暂时的躯体障碍都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绝望的心理反应。不良的心理反应会降低患者的认知水平,削弱自我效能,影响应对方式的正确选择。同时,消极的应对方式可以影响心理状态,两者呈螺旋样恶性循环[3]。本次研究中通过HADS量表评价,干预前两组患者HAD-A、HAD-D评分都在8分以上,表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SCSQ 评分发现,患者选择消极应对方式的倾向性更高。不良心理反应和消极的应对方式不利于手术的治疗和术后的康复。因此,选择一种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对腰椎骨折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本研究中选择了50例腰椎骨折患者实施合理情绪治疗,通过心理诊断、领悟、修通及再教育的干预程序,应用ABC理论帮助患者认识到自身存在着影响骨折预后的不合理情绪和消极行为,根源是自身不合理的信念。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患者主动转变思维方式,改变或修正不合理的信念,建立合理的信念,改善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干预14 d后发现, 观察组HAD-A、HAD-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CSQ 评分比较,观察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应用合理情绪疗法对腰椎骨折患者进行认知干预,能有效减轻其抑郁、焦虑情绪,改善应对方式,有利于疾病预后。
[1] 杨学玲.心理护理干预对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84-85.
[2] 吴志梅.角色理论在腰椎骨折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9(10):57-58.
[3] 邢育珍,黄晓菲,刘 蓉.合理情绪疗法对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术前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10):86-88.
[4] 叶瑞繁,耿庆山,陈 剑,等.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与 Beck 抑郁问卷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评定抑郁的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1):48-50.
[5] 陈 树,马 娟,朱金富.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4):29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