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同泽中学 王淑静
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师,美术教育要搞好,美术教师的素质必须提高。所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师,美术教育要搞好,美术教师的素质必须提高。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许多美术教师,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低于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受到社会和一般人的影响,对艺术和艺术教育存在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在艺术上缺乏触类旁通、左右逢源的灵气;反映在教学中,他们也只能按照“教参”的教育教学方法去教学,而并不是把“教参”作为参考,运用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地域的特点去备课或上课。上课的方式全是照搬来的,所以,课讲的枯燥无味,老师说的累,学生也并不对你的辛苦买帐。艺术是不存在走样的,只是因为有了摹本作标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情感才受到了局限。笔者认为,高中美术鉴赏课没有升学的任务,只是要求学生修够学分,那么教师就不应该让课堂太过死板,强制的让学生去完成他们不喜欢的东西,按照教师的思路去理解问题。学生不是按照教师的意愿用模板统一刻出来的,既然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那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书刊杂志日益丰富多样,广播电视的广泛普及,互联网的便捷迅速已经把我们和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终身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每个公民生存所必须,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美术课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美术课程本身又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必须紧随社会而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电脑技术等知识,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的发展及独特的审美意识。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审美意识的培养,这都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美术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以深厚的文化素养去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的素质真正得到提高。
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与欣赏的能力,美术教师就必须扮演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的双重身份。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了解探究学生的创作情感和欣赏心理,要在启发式的讨论中,让学生多层面认识作品的本质和内涵。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发展学生对审美形式的感受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反思和批评的能力,这是时代对美术教师的要求。此外美术教育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和促进因素,一个经常忧郁或暴躁的教师怎能培养有健康心理的学生。所以,美术教师应该具有稳定乐观的情绪,乐于合群的人际关系,正确面对挫折的意志品质,不断加强个人修养,以健全的人格教育学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美术教师是教育工作者,要提高教学能力,除了要有过硬的教学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掌握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它的课程实践性较强,美术教育是不能脱离生活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只有走出课堂才能完成教学。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手段上,美术教师要虚心学习他人的经验,但决不能生搬硬套,只有认真思考、探索,努力寻找一套适应自身特点,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地搞好美术教学工作。要记住,当我们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时,教师自己也获得了成功,实现了自我价值。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以往美术教学中存在一个误区,我们的美术教学在较长的时间内,都是以画法为中心,以作画步骤为重点,以技巧为难点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教师则以传授、示范、辅导为常规教学方法步骤,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形成院体式的教学下学生被动学习的格局,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抑制了人文性的渗透。
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而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运用现代资源和教学手段,渗透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英国从2000年开始实施新的国家课程,该课程以促进学生精神、道德、交际和文化方面的发展为首要价值。亚洲各国的美术教育都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发展学生丰富的感性,陶冶学生情操的目标趋势是一致的。 其实,优秀的美术作品,除了反映时代信息,涉及色彩、造型、形象、技法、风格、特点等外,还涉及历史、风俗、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美学、建筑、舞蹈等人文意识形态,涉及到美的感受、语言的表达,涉及到历史观、思想观、环保意识、情感体验等方面,极具人文性。因此,在新课标下,我们重视鉴赏,首先应该努力发掘人文内涵。我们应努力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挖掘其人文内涵,并通过学生写、说、表演、联想等多种形式进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