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蒙城县蒙城六中高中部 王婷婷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出彩的因子,然而它并非为诗歌所专属。如果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强调意象的作用,那么学生就能慢慢形成一种“意象意识”。笔者认为,这种意识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学生的作文写作也是大有裨益。
为什么语文教学应有“意象意识”?首先,对高中生而言,能在语文考卷上获得相对高分,是其所需要的,而高考语文试题以阅读和写为重要考察内容。无论是小说阅读、散文阅读,还是作文写作,意象都有其一定的地位。再者,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意象,营造意象,进而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带来一种审美体验,那么这样的课堂也显得更有趣味,更有温度。此外,一旦学生有了”意象意识”,他们可能由此生发创作的欲望,写作不是被动无味的,而是主动鲜活的。下面我将对一些问题进行阐释:
意象与小说看似关系不大,但只要稍微研究一些优秀的小说篇目,不管是长篇还是短篇甚至是小小说,就会发现“意象”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如果在小说中能营构出鲜活的意象,必然能够增强其诗性魅力,从而焕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意象应该成为小说内容和意旨的聚合体与浓缩体,它涵盖、表征、提炼小说文本的终极诉求。一个鲜活的意象能够产生恒久的诗意和震撼力,能够在读者的心中芳华常驻,让读者时时品味——正如“绣花鞋”之于张爱玲,“边城”之于沈从文,“晚饭花”之于汪曾祺,“野地”之于张炜……带给读者的审美冲击力是何其强烈而持久!凡是这样诗性十足的小说作品,似乎皆离不开一个鲜活而成功的意象。
其实小说中的“意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环境”,例如,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的小说阅读《峡谷》中对“鹰”的描写,它的作用更多是为骑手的出现提供独特的背景,丰富骑手的形象内涵。但有时“意象”又不能等同“环境”,此类小说还有《帽子》等。因“意象”的加入,这类小说文本意蕴更加丰富,也更具探究的价值。
至于散文则更多地运用意象,尤其是写景状物类散文,如《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囚绿记》。意象在散文中的运用可以说是俯拾皆是。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适合的文本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意象意识”,指导其以“意象”为突破口,探究文本意蕴,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有一定的帮助,进而在处理高考中的相关问题时也能得心应手。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在拿到作文时总有个疑惑:为什么我的作文总是平平无奇?在阅作文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基本能掌握一些常见的说理方法,讲明道理;但我们也总有一种感觉:大多数同学的作文不太令人满意,鲜有能让人眼前一亮,怦然心动的文章。反思之余,我想,这与文章的感染力不够关系密切。真挚的情感,逼人的文气可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但有些学生是很难达到这个水平,那么,我们不妨教学生通过使用“意象”来增加作文的亮点。
诗歌是前人“我手写我心”的载体,作文是学生表达情感的平台,两者无本质差别。意象与作文也能高度融合,增加作文的文学色彩和思想深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就意象如何融于作文这一问题给予指导。
首先,学生要善于挖掘意象之美,选择意象。在平时的阅读中要能感受意象所带来的意境之美,进而有所积累。此外选择意象的前提是要认清:意象在文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常见作用如线索、首尾点题、增添文学性等。例如,2015年广东卷的满分佳作《带你去看花海》中的“荷塘”就是文中的线索。
其次,学生要能灵活运用“诗化运用法”“象征隐喻法”巧妙融意象于作文。2015年全国卷Ⅱ的优秀作文《你的路是我们的风景》中“敬佩之余,我依然坚定的追寻小刘你的步履,和你一起去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激情,体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壮阔,甚至“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甚至“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孤寂。走遍高山与深谷,陆地与海洋,你是主角,是美的捕捉者”,诗化运用,扩大了文本的意境,深化作者的情感,增添了文本的文学性,让阅读者能够迅速抓到亮点。再如2014年江苏卷的满分佳作《逝去的永恒》,作者选取了“蜜蜂”“三文鱼”“小麦花”三种意象来谈自然之物虽生命短暂但留下了永恒的道理,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感染力。“草木得常理,每时每刻都在拼命生长,决不辜负一颗种子的期望。小小的三文鱼,在肉眼不可及的河流深处,它们奔涉万里,不休不止,正在以一种极其悲壮的形式主演着一种存在千年的对梦想的坚持。”“小麦花一生只开五分钟,它静静地绽放,尽心的开放,安心地等待生命的凋谢。它没有忘记使命,它要留下那饱满而灿烂的果实,供人享用。这,是小麦花的永恒。”
对于“象征隐喻法”,它可以将意象灵活融合在作文的任何一处。朱光潜先生说,说理文要写好,是要用一点形象思维的。如果把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使之形象化、生动化,就可以增强议论文的可读性和感染力,让读者感受到阅读甚至审美的愉悦,其表达效果也就非同一般了。例如,以下的学生习作:“安乐是致命伤,常令人国破家亡;而勤奋则是梦想的摇篮。”“扬起自立的风帆,吹响自强的号角。”“他们面对安逸的生活,毅然决然地将心中对成功的渴望化作锋利无比的齿锯,毫不留情地把这些令人堕落的椅背锯掉,同时也把心中的惰性之源彻彻底底地清除干净。因此,他们最终挺起了自身的腰板,书写出自己的传奇。”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意象的运用必须与作文的氛围相吻合,否则,会显得不伦不类。唐诗评家司马图曾言“言象既出,造化已奇。”余光中也认为意象是组成诗歌艺术的基本条件之一。诗文本质相同,合理地将意象融入作文可使其具有画面感,诗意美和音乐性等特点,在考场作文中这类文章也更容易出彩。
胡应麟表示“古诗之妙,妙在意象”。笔者以为意象又何止在诗中才妙呢,凡文都可将其融入其中。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意象意识”,既能帮助学生应对眼前的高考,也能让学生成为腹有诗书,气质芳华的一类人,我想这对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有所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