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德江县第一小学 陈朝波
就目前我国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导致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教学现状。两极分化现象指的是学生学习成绩和课堂表现的分化,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好,另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并且有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这种现象的发生对于实现学生尤其是差生在学习和心理上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必须要引起教育人士的关注。以下本文就小学高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高年级数学在教学内容难度上有所提高,这对学生本身而言就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从教师的教学角度来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基础,因此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进度会稍微较快,在涉及到数学基础知识时,教师很有可能会一带而过。这时数学教学就要求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学习基础。但是我国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实际现状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并不一致。部分学生在过去几年的数学学习中,学习基础较为扎实,学习理解能力也较强,因此对于新课知识的理解、消化更快。但是对于学习基础不够扎实甚至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其在学习上的难度必然要远远大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两种现象的反差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更加严重,基础好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会更好,而基础差的在新授课中的表现更差,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略高于小学中低年级数学,加上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的全面发展。大部分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开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固然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却没有认识到学生学习差异的情况,导致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下,学习优异的学生思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觉得学习更加简单、自由,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中难以跟上学习优异学生的脚步,导致学生的学习脚步停滞不前,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最终形成两极分化现象。
小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指导,而事实也证明,家庭教育在儿童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较为关注、时常督促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其子女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更加有益,相反,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情况漠不关心,或者只知道口头教育和批评,没有真正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进行指导的,其子女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就会更差,学习兴趣也会逐渐降低。这实际上也就是“学困生”形成的家庭教育因素,也是导致小学高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重要成因之一。
针对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进行应对。分层教学指的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进行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步伐,有助于提高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能够化解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具体来说,要采用分层教学法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分层三类。例如,A类学生均为学习优异、学习基础扎实的学生,B类学生为学习成绩中等、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而C类学生为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当然,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在教学中并不需要对学生进行详细地解说分层规则,只需要告诉学生进行了分类,并且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即可。
第二,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也是不同,例如,A类学生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教学知识,还要重视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B类学生的教学目标为掌握基础的教学知识,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而C类学生的学习目标则要求能够掌握和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即可,然后进行逐步提高。这样可以帮助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稳步提高,防止出现差生更差、优生更优的情况。
第三,练习和评价的分层。学生所学的基础内容和教学目标不同,在练习提高方面自然也需要教师进行分层训练。例如,教师在为学生准备课后练习或者课堂练习时,需要将所有的作业分为三类,其中C类的练习内容主要集中在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方面,B类学生的练习内容在C类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实践练习题和简单的创新题,A类学生则要在B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难度。而在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上,教师也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评价。如对C类学生的评价要适当放松,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对A类学生的评价标准要适当提高,防止A类学生过于骄傲。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与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关,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要求教师能够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出发,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当然,在学校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也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