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丁字桥幼儿园 赵建华
区域活动创设的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活动,区角活动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同时它具有灵活性,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不同的材料蕴涵不同的教育功能,不同的材料会萌发儿童不同的游戏行为和思维创造。在幼儿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合理布置有自己班的区域活动区,充分发挥这些区角的作用,在不同的区域发展孩子不同的技能,这与集体活动的单一技能目标相比丰富许多。我们该怎样利用和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我们该为幼儿提供怎样的区域活动材料?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
以“我们的幼儿园” 为主题的建构区域活动为例,我们提供了很多插塑,希望通过对插塑的操作,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搭建出各种各样的宝贝。刚开始,幼儿还很感兴趣,他们很快就搭建小人、桥、小型玩具等,但时间不长,幼儿不再围绕以“我们的幼儿园”为主题进行构建,而是在里面也开始搭建自己喜欢的东西。观察到这种情况,我进行了反思:大班幼儿创造欲望强烈,所提供的插塑不能够满足幼儿这种强烈的创造欲望,更好地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为此,我们投放了一些新的较大型的拼插积塑和纸箱、纸筒等废旧物品。很快,这些新材料吸引了幼儿,孩子们借助这些材料搭建出了不同的房子,还增加搭建出了许多其它的一些宝贝,如复杂的滑梯组合玩具、沙池、假山等,看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合作完成的作品,幼儿非常高兴,也非常珍惜,并不断的修改和丰富里面的内容,幼儿的思维和建构技能也在拼拼搭搭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由此可见,如果材料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不能够促进幼儿发展的。
以“金鸡冠的公鸡”为主题的区域活动为例,我们在“表演区”为孩子提供了故事中几个小动物的头饰和简单的山、水和树等道具。孩子们发现新的材料后,开始还尝试进行表演。她们先进行角色分配,然后合作表演。但由于此表演游戏幼儿接触的还不多,太兴奋,所以常常为了抢角色而表演不下去,再加上孩子们合作表演故事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很快,孩子们就放弃了。这个材料就被孩子们丢在一边,无人问津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投放了新的材料:根据动物的特点而设计的不同颜色和花纹的披风、镰刀、斧头、木柴等道具后,孩子们表演的热情一下子大了起来,她们对该区域的兴趣变得浓厚了,表演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俗话说“五指也有长短。”更何况是孩子呢。我们都知道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 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并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因此,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我给他们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按照由浅入深、 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层次化”。并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 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向目标 迈进。
我们在表演区提供了一些乐器,有鼓、幼儿制作的沙锤、木鱼、小喇叭等,孩子们对这些材料非常的感兴趣,很兴奋,因此一到此区域就自由的摆弄起来,没有一定的要求,各自管各自的 玩乐器,这样不仅会发出一定的噪音,幼儿久而久之也会怨卷的,对幼儿在这方面的提高也不利。为此,我通过改变游戏的玩法,通过复习已上过的节奏乐,来增加材料的难度,提高 孩子活动的兴趣。教师先录制好事先伴奏过的曲子,然后再出示相应的节奏谱,先给幼儿进 行复习,然后分发相应乐器,请幼儿按节奏谱来练习已上过的节奏乐。这样幼儿即会在合作、节奏乐方面有一定提高,幼儿也会为自己伴奏出好听的旋律而感到自豪,在此要注明要灵活 的变动乐器,调换乐器,这样幼儿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高了。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材料缺乏挑战性,幼儿会一点点丧失兴趣,这样就很难使幼儿在现有水平上有大的提高。
观察,是教师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主要的指导策略。教师主要观察以下内容:一是重点观察、分析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二是看活动环境能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学具的数量是否充足等。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要指责,不要轻易评判。如果遇到案例中的情况,教师千万不要操之过急。细心地观察、再观察,也许会发现幼儿“另类”的玩法;耐心地等待、再等待,也许幼儿会带给你别样的惊喜。
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教师以间接指导为主。这种间接指导的策略是:第一,以学具、材料为媒介。第二,以问题为媒介。第三,指导要适时、适度。适时,是指教师要灵活掌握介入指导的时机,这种时机一般出现在幼儿的探索难以深化时,幼儿缺少材料、学具时,幼儿发生纠纷时等。适度,是指教师的指导要留有余地,要尽量鼓励幼儿自己去学习、探索、发现,而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如果教师遇到案例中“孩子不会选择”的情况,我的建议是:若是小年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先去尝试。当能力弱的幼儿选了“三颗星”,被难倒、要放弃时,教师可建议他“试试一颗星、二颗星的”;当能力强的幼儿选了“一颗星”时,教师可以在交流分享时鼓励他“再试试难一点的,我相信你能行”。若是大年龄幼儿,教师可以直接告诉他们一颗星、二颗星、三颗星的难易区别,要求他们学会有计划地、从易到难地有序操作,以培养学习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需要强调的是,材料的难易、玩法往往是教师主观的预设,幼儿只有与材料真正发生作用,才能从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演绎出生命的灵性。而这,唯有教师用心去观察、体悟、引导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