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玥
(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急性肠炎是消化内科极为常见的的一种疾病,且为多发病,病情发展迅速。患者发病后常常表现出腹泻、腹痛及呕吐、恶心等症状,同时伴有发热、全身酸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危及身体健康[1]。对于急性肠炎的治疗,临床中往往会选择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本院对收治的急性肠炎患者采取合理应用阿奇霉素后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将本院消化内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肠炎患者分作A组与B组,各40例。A组包括女性与男性各20例;年龄范围均在23~77岁间,平均是(45.8±11.2)岁。B组包括女性19例、男性21例;年龄范围均在22~75岁间,平均是(45.5±11.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对比,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可实施下一步对比,P>0.05。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均展开对症处理,即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调节饮食以及解除胃肠痉挛等。A组40例患者在对症处理的同时常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将在25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0.5 g阿奇霉素,充分混合后以40滴/min的速度静滴,持续治疗3 d。
B组在对症处理的同时根据患者体征变化、病情好转情况合理应用阿奇霉素,即:患者临床症状较轻,采取口服药物治疗,于餐前1 h或者餐后2 h口服0.5 g,1次/d;若患者的病情与症状较严重,则选择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将0.5 g的阿奇霉素注与250 ml的生理盐水充分混合,滴速为以40滴/min,持续治疗3 d。在用药期间,每隔30 min对患者的反应情况观察,特别是首次用药者,务必观察其体征变化情况,若在给药期间患者出现头痛、心慌、肠胃反应以及嗜睡等,需要及时减慢静滴速度,降低用药剂量。若患者出现肝肾功能异常时则需要立刻采取其他抗菌药物治疗。
将临床效果分作三个级别,分别是治疗有效、好转以及无效。其中,若患者治疗3 d后各项症状消失,大便次数正常视为治疗有效;治疗3 d后患者的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大便次数、性状明显好转即为治疗好转;患者治疗3 d后体征、症状等均未好转或者加重,视为无效[2]。
运用数据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次研究所获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其中,运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运用“%”表示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P<0.05提示比较以后显著差异,则有意义。
两急性肠炎患者经过治疗后,A组40例中治疗有效15例,治疗好转17例,治疗无效8例,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0.0%;B组40例中治疗有效30例,治疗好转8例,治疗无效2例,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5.0%,B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意义,P<0.05。
通常情况下,急性肠炎发病较急促,病情发展快速,可在极短时间内突发,且病情严重,同时还伴随其他并发症。发病后需要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否则病情进展会导致患者出现机体水电解质紊乱,危及身体健康。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中会采取喹诺酮类药进行治疗,但其用药对象有一定局限性,对于急性肠炎患儿、肝肾功能不全者一般不推荐应用该类药物。
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之一,具备显著的广谱抗菌效果,抗菌活性极强,给药后能够被患者迅速吸收,与此同时,该药具备较高的生物利用性,半衰期较长,用药也比较安全。随着该药的广泛使用,临床上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用药行为,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频频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掌握阿奇霉素的临床合理用药特点显得十分必要。有临床资料提示,与口服给药相比较,静滴阿奇霉素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与此同时,在使用使药物时需对患者的过敏史、药物禁忌症等进行充分了解掌握[3]。我院对收治的急性肠炎患者使用阿奇霉素治疗之前,首次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然后针对其实际情况重视给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监测。若患者在治疗期间存在过敏反应需立刻停止用药,然后及时给予抗过敏处理;另外,在对患者展开静脉滴注给药的时候需对其时间、滴速以及浓度等进行合理控制,预防不良反应。通过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0.0%,显著低于B组患者的95.0%,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对急性肠炎患者合理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临床运用价值颇高。
[1]侯丽君,唐 艳.合理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17,36(02):127-129.
[2]康晓芳.急性肠炎治疗中阿奇霉素合理应用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6):174-175.
[3]李国英.急性肠炎治疗中阿奇霉素合理应用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0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