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路径探讨

2017-03-09 18:53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内化个体素质教育

王 晖

(巢湖学院 党委组织部,安徽 巢湖 238000)

素质教育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路径探讨

王 晖

(巢湖学院 党委组织部,安徽 巢湖 238000)

素质教育注重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当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灵魂,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引导,通过价值灌输和价值渗透,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大学生;素质教育;核心价值观;内化途径

1 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

1.1 素质教育的内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素质教育规定了明确的内涵:“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考文献: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1996-06-13)[2016-9-1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0407/2478.html.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性、发展性、未来性的人的各方面教育。

1.1.1 素质教育是全面系统的教育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2]]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124. 1846年,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科学诠释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马克思提出的个体的全面发展,就是每个社会成员在进行物质生产的过程中进行脑力与体力的劳动能力多方面地和谐统一地发展。同时,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素质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为基础,结合时代发展特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以人为本,人的主体性地位凸显。教育的对象是人,育人为本是教育的本质、灵魂和生命。坚持和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重视人的角色定位,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根本的条件和教育的最基本的价值诉求。当今教育的战略主题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第二,人的精神世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综合人的德、智、体、美等协调发展,更加强调和谐统一达到内化,达到精神世界的内在发展。第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是由每个个体组成的,素质教育在提高个体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也为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人的素质尤为重要,因此要进行素质教育,更好处理这些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综合来看,素质教育是全面系统的教育,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理念指向。我们应坚持其理论依据,领会其深刻内涵,掌握其精神实质,在教育内容上向多维度不断延伸,在教育对象上从全民出发,在教育深度上往终身教育发展。

1.1.2 素质教育是个性发展的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 主要是通过学生个性发展来实现。[3]] 张连飞.素质教育与个性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98(3):75-77. 素质教育尊重人的差异性,鼓励个性自由充分发展,并提倡针对每个个体的差异采用符合其特点和实际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即因材施教,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对脑部受创伤的病人进行了研究,发现每个病人在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他认为,教育的对象无差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需要教育者认识到智力的多样性,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挖掘,培养并发展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每个受教育者都有自己的优势,都可以在某个领域获得成功。

个体个性的核心组成包括个体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个体的个性特征的外在表现在于个体价值的实现和对社会的贡献。素质教育提倡的培养个性,就是提倡在个体先天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发扬良好的个性品质、兴趣与爱好,不断开发内在潜能,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稳定的个人能力个性特色。通过注重个体的特点,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开发潜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培养个体在不同领域的独特个性,使受教育者成为不同领域的专才,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个性教育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突破传统教育批量式生产、扼杀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的主体地位,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全面观察分析并发现和开发个体潜能素质的闪光点,使个体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加杰出的人才。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4]] 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4-9-10)[2016-12-3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10/c70731-25629093.html.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应该共同坚持的价值准则,更是当前教育大环境下素质教育的必然价值选择。

1.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5]]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2013-12-23)[2016-12-30].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3/c_118674689.htm.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三个方面明确了价值根据和价值标准,倡导了德育的时代新内涵。素质教育倡导“立德树人”,其中,“德”不仅仅指道德,同时还涵盖了个人的理想信念、人生追求、价值选择和法律素养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准则更加明确了“德”的科学内涵,它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集中反映,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教育效果。因此,必须要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1.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素质教育的内在价值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不仅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具体方向和基本内容,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中体现。

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路径思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接受价值理念这一长期的过程受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美国学者凯尔曼提出,稳定性的心理倾向的形成包括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首先通过灌输教育,使人对价值理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是最初级的阶段,称之为服从阶段。在对价值理念有了基本的认知之后,逐渐开始对价值理念认可和接纳,并能够自觉遵从,达到了认同阶段。通过前两个阶段的深化,价值理念被接收并成为个人的价值准则,自觉成为个人人格的一部分,最终达到内化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理念,要使其成为每个大学生的价值态度、行为准则,成为个体的稳定的心理倾向,也是一个服从、认同、内化的过程。

2.1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认知

对价值理念进行价值灌输的基本途径就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使大学生对其有一个基本的理性的认知,是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起点。

2.1.1 以思政课教学为依托,强化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抓手,引导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课内外实践教学,强化认知。同时,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时效性,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1.2 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渠道

制定具体的宣传方案,明确教育目标,采用贴近大学生生活、易于被大学生所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形式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多运用新媒体,利用QQ、微信和微博等社交工具,图文并茂,生动地向大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时动态和鲜活案例,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校园宣传教育的作用,通过讲座、报告会、校报、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活动,通过主流宣传方式,营造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浓郁氛围,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氛围。

2.2 深化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强化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需要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将教育内容渗透到情感、环境、文化、管理等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教育性因素中,从而引导大学生主动感知教育内容、自觉认同教育内涵。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2.2.1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价值观形成的最有效方式,也是价值观形成的本质特征。高校开展课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给家人写一封信或阅读一本好书等,都能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首先要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通过最基本的端正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培养高尚的道德品德、营造良好的学风、考风和校风等,使之贴心大学生的生活,自觉转换为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和行为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的活动,开展知识竞赛、演讲、征文、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比赛竞技活动,开展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志愿者活动等品德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中,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到自身的道德规范体系中,体现于日常行为中,成为大学生应该主动学习和践行的校园文化。从各种实践活动中,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2.2.2 强化管理育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一个学校的办学价值导向,具有强烈的时代性、鲜明的导向性和内在的凝聚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更应该旗帜鲜明地突出时代特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中。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接受的文化熏陶对于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校园文化也是一种价值理念,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激励、促进和约束的作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文明的言行举止、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投入,改善文化设施条件,拓宽文化宣传渠道,发挥先进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渗透力。利用校史馆、荣誉展等,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学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契机,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加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有社会主义时代特点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3 强调以生为本,实现潜移默化

列宁曾经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7]] 列宁.列宁全集(第20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55.

联系方式: 13866980980,123411803@qq.com 坚持“以德育促教育,寓德育于教育”的原则, 充分发挥网络、报纸、黑板报、橱窗、广播等多种宣传媒介的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化、大众化并转化为大学生的日常价值观和生活实践,潜移默化成为大学生共同遵循的价值追求,自觉完善个人人格和道德品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重要路径。

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时,要激发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越是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越能关注当代大学生所思所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越受大学生欢迎。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等困惑和难题会直接影响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因此,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切实感觉到学校的温暖,以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1996-06-13)[2016-9-1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0407/2478.html.

[2]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124.

[3] 张连飞.素质教育与个性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98(3):75-77.

[4] 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4-9-10)[2016-12-3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10/c70731-25629093.html.

[5]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2013-12-23)[2016-12-30].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3/c_118674689.htm.

[6]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 列宁.列宁全集(第20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55.

[责任编辑:李德才]

On the Sele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from Perspective of Quality Education

WANG Hui

(Department of Party Committee, Chaohu College, Chaohu 238000, Anhui, China)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pays atten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people’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t is the core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is the soul of the kernel, so the guidanc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concept is to be adhered to through indoctrination, so as to strengthen their cogni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ernalize and practice them.

college student; quality education; core value; way of internalization

2016-11-20

2016-12-22

安徽省2014年度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基于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2014jyxm330)、巢湖学院201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方本科高校党员发展工作模式化构建研究”(XWY-201513) 资助。

王 晖(1983— ),男,安徽巢湖人,巢湖学院党委组织部政工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2096-2371(2017)01-0129-04

猜你喜欢
内化个体素质教育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