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立第一民众教育馆图书部研究

2017-04-11 08:10绳会敏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育馆本馆民众

绳会敏

(蚌埠学院 图书馆,安徽 蚌埠 233030)

安徽省立第一民众教育馆图书部研究

绳会敏

(蚌埠学院 图书馆,安徽 蚌埠 233030)

安徽省立第一民众教育馆图书部存在于社会动荡时期,通过艰辛的探索和持久的努力,不断丰富创新服务方式, 拓宽服务领域,得到了社会民众的认可,馆内阅者人数众多,馆外服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教育作用,这些探索与实践对当前图书馆建设和工作开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民众教育馆;图书部;安徽;民国

近代安徽民众教育较为发达,全省共有省立、县立民众教育馆60余所,县县有馆,各民众教育馆普遍设立了图书部、阅览部或阅览组,办理书报杂志阅览工作。其中,安徽省立第一民众教育馆图书部是发展较好的民众教育馆图书部,经费相对充裕,事业形式多样,活动丰富多彩,在提高民众智识、唤起民族觉醒、培育公民观念、丰富业余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至今仍散发着时代的光芒,值得重新发掘、反思这段历史。目前除《安徽省志:教育志》《安庆地区志》《安徽文史资料全书:安庆卷》等少数史志资料简单提及外,尚未有文章专门介绍研究,鉴于此,笔者在挖掘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对该图书部进行了粗浅探讨,以期为后人研究民国安徽图书馆史提供更加充实的材料,进一步丰富安徽民众教育史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为当前图书馆建设和工作开展提供某些历史经验和借鉴。

1 基本概况

晚清以来,民族危亡加剧,进步人士纷纷呼吁造就现代国民,强调实施社会教育,以开民智、裕民德、正民俗。民国以来,各届政府尤其是南京国民政府极力推进社会教育,以教育变革社会,提升国民素质,“造成现代之新中国”[1]。教育部多次下文各省,颁布相关规程、法令等,指导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在此社会形势下,自1918年开始,迭经安庆通俗教育讲演所、省立通俗教育讲演所、省立安庆通俗教育馆、省立第一通俗教育馆等衍化,[2]1930年8月,安徽省立第一民众教育馆正式成立,直接隶属于省教育厅,为省会安庆和皖中地区实施民众教育的中心机关和综合机关,简称为一民教馆。抗战爆发前,政局相对稳定,经费、馆舍、人才、设备等比较有保障,一民教馆平稳快速发展,各项事业活动呈现出日益扩张、日益发达的景象。

图书部是一民教馆的重要固定事业,其性质类似于民众图书馆,实质上也发挥着图书馆的功能。随着馆内组织机构的变换调整,有时也名为图书室、阅览部,不尽相同,为叙述方便,本文统称为图书部。图书部设主任一人,统揽本部事业,在馆长监督领导下办理一切应办工作,另有管理员、助理员不等,协助主任开展工作以收分工合作之效,以上职员皆由馆长聘任,呈报教育厅备案。图书部主要职责有:调查、搜集、购买通俗图书杂志报章;开展图书杂志报章的登记、分类、编目及保管、交换等事项;编造各类书籍刊物的清册表格;推荐、组织、指导民众进行借阅;进行阅看人数统计;辅导皖中怀宁、桐城、庐江、舒城、合肥、霍邱等19县民教人员书报阅览工作等。主要事业活动包括:成人阅书室、儿童阅书室、阅报室、巡回文库、流动书车、阅报处、壁报处、读书会等。除完成本身职务外,图书部还需以其所有设备和力量,协助馆内其他部门的工作,如施教区工作本由生计部负责,为帮助区内民众提高智识,图书部协助施教区成立阅览室、阅报处、壁报处和巡回文库。

1938年6月,日军占领安庆,该馆遭到彻底破坏,被迫停办,损失不貲。[3]抗战胜利后,因为经费紧张,1946年,省教育厅将抗战中新组建的省立屯溪民教官迁至安庆,恢复设立省立安庆民教馆,但原有很多设施,年久残破,不堪应用,不得不进行拆卸改建。[4]重新开办了图书室,添置各种设备。全面内战很快爆发,安徽省社会教育日趋缩减,民教馆繁盛的黄金期已过,图书部事业活动的规模已大不如前,1949年4月,安庆解放,民教馆全部事业活动停废。

2 读者服务工作

2.1 馆内流通方面

馆内设有阅书室和阅报室,这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服务基地,向所有社会民众免费开放,其中,阅书室内放置图书和杂志,位于馆内幽静之处,“毫无嘈杂之声,是最适宜于阅览图书的一个清静好所在”[5]40。图书侧重文学、史地等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和抗日类,计有万余册。杂志有本馆订购者,也有的通过交换的途径获得,分为年刊、季刊、月刊、半月刊、旬刊、周刊、无定期刊等类别,150余种。根据读者年龄和需求的不同,又分为成人阅书室和儿童阅书室,由于性质根本不同,二者内部的设备布置差异很大,但力求科学化、美术化、娱乐化、经济化,把民众吸引进阅书室来,引起阅读的兴趣。阅报室位于馆舍最前面,同时可容纳多人,有新式双斜面阅报台,人性化的设计方便阅者翻看报纸,报纸100余份,既有申报、新闻报、时报、中央日报、大公报、皖报等省内外大报,也有其他小报。

阅书室和阅报室以阅者为本位,摒弃了手续繁杂的闭架式服务,按照新式图书馆的服务理念,采取开架式服务,图书陈列于书橱内,杂志陈列于杂志架,报纸置于报架上,摆在阅者面前,任由阅者目观、手触,自由鉴赏和选择,手续简便,时间经济,更好地发挥书报本身的效用。开放时间为每日上午八时至十一时半,下午一时至五时,后每晚七时至九时亦开放,方便民众晚间阅览。[5]40图书部的书报资源和服务方式受到民众的欢迎,民众阅览热情很高,阅者人数众多,尤以阅报室最为兴盛,见表1。

表1 图书部阅览人数统计表 人

注:根据安徽省立第一民众教育馆发行的馆刊《民教辅导》公布的数据制作而成,其中,1936年8、9月份的数据出自《最近本馆各种重要事业进行概况:二十五年八九两月份》(1936年2卷6期)一文,1936年8月1日—14日,成人阅书室和儿童阅书室因整理书籍,停止开放14天。1936年10月份的数据出自《最近本馆各种重要事业进行概况:二十五年十月份》(1936年2卷7期)一文,1936年11、12月份与1937年1月份的数据分别出自《最近本馆事业进展概况:二十五年十一月份》(1936年2卷8期)、《最近本馆事业进展概况:二十五年十二月份》(1936年2卷9期)和《最近本馆各种事业进展概况:二十六年一月份》(1936年2卷10期)。

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感受到民众对知识的渴求程度。面对民众对神怪小说、武侠小说的沉迷,管理员积极研究民众阅读心理和教育程度,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阅读社会书籍、应用书籍等有益书籍,引导知识的浅薄的民众走上光明大道,[6]从而普及知识,为民众日常工作生活提供帮助。图书也可外借,程序一般为:借书人先在书架上或卡片箱内寻找自己要看的书,找到后报告管理员,管理员认为可以借出者方得办理借书手续,每人每次借书以一本为限,因为图书数量相对有限,借期较短,多以三天或一周为限,新到书籍、大部书籍、参考书籍以及杂志只准在室内阅览。为启发民众阅书的兴趣,训练阅书的能力,养成阅书的习惯,增进阅书的心得,图书部依据阅者的年龄、性别及职业,分别指导成立了成人、妇女、儿童和工商阅书会等,要求每日至少阅书半小时,每周到馆开会一次,轮流报告阅书心得,每月终考核一次,成绩优良者酌给奖品以示鼓励。

为引起大众关注,图书部比较重视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张贴广告标语、展览会、利用新闻媒介等方式来宣传阅读的乐趣,推介馆内书报资源。如馆内外张贴“本馆图书部有书籍杂志供众阅览”“本馆阅报室有各种报纸可以随意来看”“一切小朋友快到这里来看书”等醒目广告标语,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与馆内部门合作举办各种展览,如禁毒宣传展览、国耻纪念展览、新生活运动宣传展览等,以兼具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方式,吸引民众走进民众教育馆,关注图书部,提高书报的利用率。由于管理得法,图书部的阅书室和阅报室老幼无欺,贫富可进,成为民众了解时事、获取知识和休闲的好去处,促进了城市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2.2 馆外服务活动

旧式藏书楼和早期图书馆是静止的、被动的,属于阵地型被动服务模式,民众只能到里面阅览图书,以为有钱有闲者服务为主,是特殊阶级享用的专利品。一民教馆图书部自成立伊始,就积极改变这种作风和做派,是活动的、主动的,以将图书推广出去,使图书能达到社会的全体为主旨。面对当时受生活条件所限,许多民众难有富余时间到图书部阅览书报、外借图书,且图书借期短,距离较远的民众借还极其不便,制约了书报功用发挥和利用效率的现状。不断丰富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打破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使一般大众,都能得到图书的恩惠,阅读的机会,知识的获取”[7],采取了巡回文库、流动书车、阅报处等方式,面向社会各阶层民众提供馆外服务。巡回文库,将家庭、商店、旅社、工厂、军队、教育机关等处作为寄存点,放置少量读书,方便读者就近借阅,每周或两周巡回一次,通常有文库所在机构负责管理,图书部定期派人指导。流动书车为特制专用的大木车,多装载一些内容浅显、能引起民众阅读兴趣的图书,由工作人员推行,轮流停置在一般劳苦大众所休息的场所,使他们能自由的很方便的取阅,起初在本馆附近活动,后携带干粮,出发至较远处所,并实行流动借阅,由殷实商家或值班岗警作保。[8]阅报处分设市内各人员密集处,或采取阅报室的形式,或设立阅报架一方,放置省内外重要报纸,为民众阅报提供便利。此外在有重要活动时,还设立临时书报流通处,招揽民众阅览。馆外服务改变了馆内阵地服务的被动模式,积极主动地为社会公众送书送报,犹如缓缓流动的小河,源源地流经身边,绵绵不绝地送来知识,大大增加了服务的覆盖面。

3 结 语

一民教馆图书部虽然一直存在于内忧外患、战争动荡的复杂恶劣社会环境中,但这些困难没有阻挡住其前进的步伐,工作人员忠于职守,坚守了服务读者、服务社会的可贵精神,积极主动地为民众服务,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教育作用。图书部的这些探索与实践是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宝贵财富,对当前图书馆建设和工作开展有深刻启示。

(1)尽管时代已然变化,当前图书馆仍应恪守自由、开放、平等、免费的精神理念,大胆吸收古今中外图书馆事业的经验与成果,开创新的发展道路和方式,尝试新的工作技术与方法,尽最大可能吸引读者,争取读者,真正做到尊重读者,热爱读者,实现为读者而设的目标。

(2)图书馆绝不能闭门办馆,应坚持阵地服务与馆外服务相结合,积极走出去,与各类机构合作,主动深入到社会中,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文献信息服务方式,开发潜在读者,扩展服务范围,构建便利的服务网络,满足公众知识增长的需要。

(3)巡回文库作为简易形态的微型图书馆,具有便捷性、节约性和灵活性,这种做法目前仍然有效,公共图书馆可以作为扩展服务范围的一种手段,高校图书馆可以作为开展社会服务的一种形式,分地点分对象选择相应主题的图书,在机关、中小学、城乡社区、企业、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等设立巡回点,扩展服务网络,消除服务盲点,扩大周边受益人群,促进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的构建。

(4)流动书车的做法当前依然可以为公共图书馆创新使用,如以“汽车图书馆”的形式,以中型客车为载体,配备图书、电脑、投影仪、监控器等设备,与中心图书馆互连实现通借通还,并可现场办证、查询、下载所需信息,定时定点到厂企、社区、村镇、学校及边远山区开展服务,延伸和扩展服务范围,将图书送到读者身边,让读者就近得到所需信息资源。

[1] 纽永建.建立民众教育系统之刍议[J].教育与民众,1931,1(3):1-15.

[2] 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教育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613.

[3] 方兆本.安徽文史资料全书:安庆卷[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584.

[4] 安徽省教育厅.安徽教育要览(第四回)[M].合肥:安徽省教育厅,1947:70.

[5] 陶宇珍.本馆图书室二十三年度下学期工作报告[J].民教辅导,1935,1(7):39-44.

[6] 洪邦权.民众阅览图书的普遍性及其补救方法[J].民教辅导,1935,1(2):6-10.

[7] 洪邦权.巡迴文库的意义[J].民教辅导,1935,1(3):9-10.

[8] 佚名.本馆二十三年度第二学期实施方案[J].民教辅导,1935,1(1):9-16.

[责任编辑:杨立平]

On the Library of Anhui No.1 Provincial People’s Education Pavilion

SHENG Hui-min

(Library, Bengbu University, Bengbu 233030, Anhui, China)

The library of Anhui No.1 Provincial People’s Education Pavilion existing in the social turmoil gradually got improved through hard exploration and permanent efforts, constantly enriched innovative services,and expanded service areas,which had been recognized by people.Many readers went to the library,while service activities outside the library were also welcome.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education,which also had certain enlightenment to the current library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people’s education pavilion; library; Anhui; The Republic of China

2016-12-13

2017-01-10

安徽省高校图书工作委员会研究基金一般项目“近代安徽民众教育馆图书部研究”(TGW16B32)、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民国时期皖北民众教育研究”(113052015sk13)资助。

绳会敏(1981— ),女,山东潍坊人,蚌埠学院图书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民国社会史。

G236(254)=6

A

2096-2371(2017)01-0062-03

猜你喜欢
教育馆本馆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
拓展教育外延,打造特色文化,培育行业精神的职业新人
浅析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对基层社会的影响
民营绘本馆:儿童阅读推广的“毛细血管”
绘本馆:童书营销新支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我们的都市有童话
八旬老人创建"农民子弟教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