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慧勇姜晓宁
(1.湖北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2.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湖北 襄阳 441021)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研究
——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
吴慧勇1,姜晓宁2
(1.湖北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2.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湖北 襄阳 441021)
本科毕业论文是总结和检验本科生在校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研究表明,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没有得到体现。根本原因在于教学体系已经落后。对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改革要以整个人才培养的方向的调整为基础,把对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本科学习阶段,拓展毕业手段,关注本地社会需求,从而使学生能力真正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质量
H315
A
2095-4476(2017)12-0072-06
2017-10-16;
2017-11-29
湖北文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Y2015023)
吴慧勇(1976—),男,湖北谷城人,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跨文化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作为总结和检验本科生在校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国际上广为流行,在我国尤其被作为衡量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规定:“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授予学士学位。”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三条,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实施。
但是人们普遍认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受到社会发展、大学扩招等方面的冲击,质量出现了下滑的趋势。高等教育界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问题一直非常关注。“2006年6月辽宁省教育厅曾专门组织专家对38所高校的464份毕业论文进行了抽查,发现在被评定为及格以上成绩的论文中,竟然有近10%为不及格论文,另有40%优秀、良好等成绩的论文被降了档次。论文质量下滑的现象绝不仅仅存在于个别高校,在高校集中的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地,也出现过类似情况。”[1]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与其他学科本科毕业论文面对了同样的质量不佳的问题,而英语本科专业因为其以外语为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又具有自己的特性,因此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对于提高英语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以湖北文理学院英语系本科毕业论文为样本,分析英语专业本科论文写作的现状和相关的问题,并试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本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作为样本采集对象。湖北文理学院位于襄阳市,该校的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99年5月,在整个鄂西北的外语教育界处于领先地位,为湖北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优质外语人才,在2016年湖北省本科专业专项评估中获得了“优秀”评价。但是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面临社会发展新情况的挑战,其教学模式面临改革,因此该专业的情况,对于地方院校的外语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并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所培养的都是本科毕业生。根据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和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以及一定的行业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充分了解中西国情和文化,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人才。能运用英语在教育、外事、经贸、旅游等部门从事教学与研究、跨境商务、翻译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英语人才。”①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该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也要体现出根据这一目标的培养成效。
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上,该专业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并且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运行和管理体制。在对学生的支持方面,英语专业每年论文选题的启动工作都是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个月。那么从这一年的十月开始到第二年五月提交论文,中间为学生提供了7个月的论文写作时间。在信息资源方面,湖北文理学院图书馆接近200万藏书和购买的超过14个数据库,全部对学生免费开放。在论文选题过程中,要求每位老师确定自己准备指导的学生数量之后,提供该数字两倍的论文选题供学生参考,随后师生进行双选。在论文质量保障方面,学校最近3年每年都进行至少2次的毕业论文质量抽查。英语专业教研室每年除严格检查论文档案之外,近3年也多次组织教师反复检查论文质量并进行针对性整改。
因此,该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从信息资源的支持,到制度和质量管理,应当说都中规中矩,没有明显的漏洞。
但是,近几年的毕业论文质量并不令人满意。多数相关人士都认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有下滑,笔者通过随机抽取20世纪末和21世纪最初几年的毕业论文进行比较阅读后认为,在最终成文的本科毕业论文行文和语言能力上,当前的英语专业本科生与往年相比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距,甚至还有一定的进步。但是显然问题并不在于简单的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本科专业作为人文学科,其论文写作的目标“是一个确定研究对象到运用可靠的研究手段进行解释和证实的过程;是一个吸收知识,消化知识,再加工创造和形成新知识的‘厚积薄发’的过程;是实现知识输入(input)和内化(internalization)再外现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尤其对于人文学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完成一篇论文的过程即是我们常说的‘做学问’或者说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和具体实践。”[2]笔者通过对样本的阅读,认为多数的论文并没有达到这一要求。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的差距比较大。
为探明该专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并寻找解决相关问题的方面,本研究走访了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1人,英语系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共3人,论文指导教师8人,学生18人。并采集了该专业2016届学生的毕业论文,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
根据调查、问卷和走访的结果,目前该专业师生反应出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本研究调阅了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与论文相关的管理制度,该院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的制度性文件共计18种(含附件)。内容涵盖工作导向、工作程序、工作要求、工作规范、质量标准、档案管理等方面,体系比较完整。根据对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论文指导教师的走访发现,近几年中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制度的实施比较到位,各项工作基本上都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执行。从程序上看,该专业论文的管理工作应当是比较完善的。
但是相对完善的工作程序却没有能够完全保证论文的质量,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和走访的形式,对管理程序中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反映,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的论文管理程序中存在某些不利于学生论文写作的工作方式。
学生的反馈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两个问题:(1)学生普遍认为准备时间不充足。大四阶段学生们需要参加的重要活动包括专业实习、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找工作。这样一来,本来计划中用于写作毕业论文的7个月时间,实际上很大程度上被挤占了,这也会直接导致论文质量不高。(2)学生认为对学术写作的训练不够充分,论文写作相关的训练仅仅在大四上学期有18个课时的教学时间。除此之外,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接受过其他的学术研究训练,除了部分学生的创新项目之外,大部分学生也没有进行比较完整的学术研究实践。因此在学位论文的实际操作中,学生接受过的实际训练水平与论文的质量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根据《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范(2016年修订)》中的规定:“对指导教师资格的审查,要求指导教师由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且具有相应科研能力的教师承担。”该校英语专业共有26名教师参加了2016届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其中包括教授1名,副教授12名,讲师12名,助教1名;从学历来看,有博士3名,硕士19名,本科3名,其他1名,所有论文指导教师全部符合工作规范的要求。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们对指导教师的论文指导工作满意或者非常满意的比例达到86.62%,从这个数据看,教师的论文指导工作应该是合格的。
在调查问卷中,教师和学生普遍提到选题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推荐选题缺乏新意和缺乏实践意义。在之后围绕这一问题进一步调查发现,参与论文指导工作的26名教师中,有14名在过去3年中没有发表任何科研成果,也没有参与任何科研或教研活动。走访的结果表明,这部分教师对学术研究不积极的原因在于自身研究能力有限,以及达到一定职称之后缺乏参与研究活动的动力。这些教师们指导学生写作论文的能力仍然是合格的,但是3年中没有参与任何的科研教研活动,至少会导致在指导论文中很难出现创新性或者具有实践意义的题目和研究角度。而这种缺乏学术研究作为支撑的弊端,必定会在选题中体现出来。
根据本研究统计的数据,在2015年9月下旬,英语专业26名论文指导教师一共提供了377个参考选题,同时该专业也允许学生与指导教师商议后自定题目。最终共有157名学生确定了各自的选题,参考选题达到了学生人数的240.1%。由此可以认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论文选题覆盖的多样性得到了保证。在搜集到的157个论文选题中,文学类选题共计44个,占比28%;教学法类选题共计28个,占比18%;翻译类选题共计26个,占比17%;语言学类选题共计25个,占比16%;文化类选题共计19个,占比12%;商务类选题共计5个,占比3%;新闻类选题共计2个,占比1%;其他选题共8个,占比5%。
以选题最多的文学类为例,44个选题中,有41个选题的研究对象是经典文学名著,占93.2%,对当代著名文学作品(作者仍然在世)的研究只有3个选题,占6.8%。经典名著的很多语言和内容已经和当代社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虽然能够带来人文素养的提高,但对于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作用却比不上当代作品。另外,古典名著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非母语的本科学生在研究中也很难有自己的创新,因此这类选题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作用不大。本研究进行了进一步的走访,走访结果体现出,师生之所以对当代作品的选择较少,一方面是因为古典名著相关论文资料充足更加容易写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自身思想的保守和消息的闭塞。
2016年该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与往年相比总体上变化不大,各类选题都与文学类选题有类似问题,即缺乏新意和实践意义。除了1篇襄阳本地广告词翻译研究,1篇襄阳电视台英文节目中襄阳文化词翻译研究比较新颖之外,其他的选题极少有什么新意。这也体现了大部分二类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普遍特征。而这种选题的主要缺点在于:论文选题没有体现出当代社会对外语专业的实际需求;论文选题为本地社会发展的服务导向没有能够体现出来。
经过对论文的抽样阅读,对论文指导教师和论文作者的访谈,发现该专业论文写作有以下问题。
首先是原创性不足。在选题上,多数学生直接在指导教师提供的参考选题中进行选择,自定题目的学生非常少。在具体内容的写作上,学生们主要的写作方式仍然是介绍某一个已经广泛传播的理论,然后举上几个例子进行证实,自己创新的内容极为罕见。当然也仍然还会存在一些最糟糕的情况,那就是部分学生论文中仍然存在抄袭。
其次是不符合学术规范。近几年来,该专业已经就论文写作规范出台了各种规定。在制度建设上已经比较完善,学生论文的规范性也得到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原因前面已经提及,除了论文写作的课程,学生很少接受过学术规范的训练。这体现出,毕业论文的写作从内容到形式,对学生们来说,基本是一个独立于日常教学和训练之外的陌生系统。
通过对该专业相关信息的梳理,本研究认为,该专业在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在管理、教师指导、选题、写作等层面出现了一些问题。经过认真分析,本研究认为这些问题都不是孤立的,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日常教学与学位论文之间的割裂、教学导向与社会需求的割裂。
在院系管理层面上,对于湖北文理学院英语专业这样的传统学科,日常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前3年的学习内容和论文写作没有直接的衔接,没有形成整体架构。“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一些高校习惯于把教学分割为彼此孤立的个体,缺失整体架构的思路,导致管理绩效明显低下。”[3]由于教学程序衔接不充分,学生写论文时一切基本上都是从头开始,自然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学生就论文工作程序和教学方面反馈的问题,表面上看是时间和课程安排的问题,但是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学生对论文写作的陌生,而其深层原因在于该专业整个教学体系中出现了教学和论文环节的割裂。
学术研究薄弱的问题同样如此,教师们普遍强调,外国语言文学体系对于该专业师生来说是一个相对封闭固化,只能被动接受的体系,难以进行创新和开拓。这一不利因素的确客观存在,但是理论空间有限并不意味着研究空间有限,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中涉及到语言、文学、文化、教育、商务、翻译等各种不同方向,研究的空间应当是充足的。而实际上一方面教师们进行科研工作并不积极,另一方面自己的研究内容也没有在学生论文指导工作中体现出来。对于科研教研工作态度不积极,科研教研与论文等教学环节割裂的弊端必定会导致教学方式的保守和发展停滞,并且必定会在学位论文上表现出来。
在论文的选题上,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关注古典名著是理所应当的研究选项,但是对于当代名著的研究选题比例过低,实际上体现了整体教学与当代英语世界的脱节。这一问题在其他类别论文的选题中也都以不同方式体现出来,大部分的选题来自课本范围,这表现出无论是指导教师还是学生,在论文选题方面都受到了课本的局限,没有能够关注目前社会的实际需求,没有在选题上体现出应用型、创新性和地方性的导向。
从前面的探讨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已经形成了对英语专业教学的极大的束缚。很多工作程序、课程设置、论文选题,在人文教育的旗帜下,有些过度倾向于学术性,并且缺乏创新改革的勇气。反应在毕业论文上,一方面对于一个非母语本科生来说缺乏能够形成原创内容的空间,另一方面与他们中大部分人日后的工作内容缺乏直接联系。也就是说,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根本原因应该在于论文工作与学生实际能力以及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割裂。
此类问题实际上在很多高校广泛存在,这一点需要通过改革来加以改变。这种改革应该是针对整个本科阶段的教学体系,将大学四年中所有的教学环节围绕明确的目标进行有机统一,互相联系,互为支撑,使任何一个环节都再不是被割裂的个体,这样最大程度提高毕业论文工作的效率和明确毕业论文写作整体导向的目标,既节省学生的时间投入,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以上的研究,本研究认为湖北文理学院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工作,总体来说在教学管理上与以往相比更加完善,论文选题和写作质量与往年相比还比较稳定,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进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整个社会对于外语人才质量的要求已经提高,方向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该专业的毕业论文工作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和学生个人的需求。
从管理制度、指导教师、论文选题和学生写作四个方面的分析,最后指向的问题是相同的,就是在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该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环节与毕业论文写作相割裂,而整体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又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需求相割裂。这种问题在原有的质量评估体系中体现并不明显,但是会导致论文质量不高、论文写作环节消耗时间成本过高等问题。而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学生的论文写作环节,包括最终写出来的成果,无论对于专业教学、学生个人还是社会需求来说,缺乏足够的实际意义。
毕业论文作为毕业资格认证的形式,经过国内外多年的实践,其有效性得到了反复的证明,该专业的论文写作工作方式也延续了很多年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并且整个体系在不断完善。毕业论文凸显的质量问题并不在于这种形式本身,而在于整个的教学体系设计,只能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进行改进。本研究认为,这种改革决不能仅限于毕业论文写作本身,而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根据国家的指导方针和地方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改革。
首先,要吃透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调整,认清人才培养的方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把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4]实际上,在近几年的教学中,该专业已经开始了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而新近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也的确体现出了这一点。但是根据2016年的毕业论文相关数据,至少在毕业论文工作中,这种转向还需要进一步体现出来。
其次,加强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阶段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毕业论文,其导向都在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应当贯穿于整个大学的学习阶段,因此在大一到大三的课内和课外学习过程中,要多给学生设置项目式、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提前接触学术规范;并且把社会经济发展中正在发生的实际案例引入到教学中来,甚至可以把不同阶段的学生都推出到社会上去体会社会对英语专业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在应用中提高专业水平,并且在最后的毕业论文中体现出来。这样把日常教学与毕业论文写作融合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使学生在最终面对毕业论文的时候不再感到陌生和仓促,使得学生论文质量得到提高,也使得毕业论文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第三,要改革学生毕业的途径,不再仅仅以毕业论文作为唯一手段。英语在本科学习阶段主要仍然是一种沟通工具而不是研究对象,其专业性质本身就确定了以应用为主的导向。而毕业论文的写作主要强调学术研究,要求所有学生,特别是翻译和商务方向的学生都以学术论文的形式来毕业,未必完全合理。因此建议在未来的改革中,英语专业应当增加学生的毕业途径,允许学生通过对英语进行实际应用的相关成果获得学位,这包括学生的翻译成果、高质量论文的发表、在实际涉外商务应用中的成交案例和成交额等等,这些形式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有益补充。
第四,重新规划学生在大四这一学年的教学时间安排,加强学生各类考试的辅导工作。其中包括实习、研究生考试和专业八级考试的备考辅导等等。把原来安排在大四这个学年的几项不同工作分散安排到其他学年较为充裕的时间中去。乃至于可以把学生选题的时间提前,让学生有更加充分的时间去准备毕业。
最后,要加强整个专业对本地社会需求的关注,根据2016年论文写作的相关情况,只有极少数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直接针对本地社会的需求,高等教育与本地社会需求的脱节是不应当的。教育和本地需求相结合,一方面可以使教学方向更加明确,获得更多更实际的案例和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服务社会,回馈社会,提高专业知名度,并动员社会力量合作办学,增强专业的实力。
湖北文理学院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工作并不是个例,它实际上体现了很多同级院校的外语类专业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语言文化类专业极其丰厚的学术研究传统导致了转向的困难,另一方面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急剧变化。往年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在过去是成功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已经逐渐形成了桎梏,需要向前发展。
对于本科专业而言,毕业论文遇到的问题实际上体现了整个人才培养的导向问题,论文写作作为被国际上广泛应用,并且经过时间检验的一种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作为本科学生的毕业检验方式,它应当体现出整个本科期间学习的效果,因此日常教学应该与最终的论文写作密切联系形成有机整体。在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已经体现出了创新性和应用性不足的弊端的时候,一方面应当改革教学和论文写作工作的模式,另一方面需要引入更多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补充。而这种补充,绝不仅仅是针对毕业手段,应当贯穿在整个大学教育中,面对社会、面对实际需求、面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训练,并且通过在最后一年的检测中最终体现出来。
[1]刘灵芝,陈志刚,肖亦龙.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4):363-366.
[2]王崇义.加强毕业论文指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J].外语教学,2004(11):73 -76.
[3]蒋亦华.我国本科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J].现代大学教育,2009(2):101 -106.
[4]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2015 -10 -23)[2017 -09 -05].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
Quality of BA Dissertation of English Majors:A Case Study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WU Huiyong1,JIANG Xiaoning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gyang 441053, China;2.No.4 High School of Xiangyang, Xiangyang 441021, China)
The BA dissert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conclude and testify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s in uni⁃versities.Taking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as an exampl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quality of BA disser⁃tation English majors of some local colleges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development.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problems is that students’innovative ability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are not testified properly.The reason is that the education system is too conservative and backward.The reform of English graduation dissert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djustment of the orientation of the entire English undergraduate education;th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training should be emphasized throughout the undergraduate stage;new graduation means should be developed; and the local social needs should be reflected in the education.Therefore students’ ability would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graduate; theses; quality of BA theses
刘应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