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重属性”下的学校趣味体育课程设计及案例分析

2017-03-09 05:43段爱明刘慧玲
关键词:双重趣味案例

段爱明,刘 伟,刘慧玲

(1.湖南工程学院 体育教学部,湖南 湘潭 411104; 2.湖南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基于“双重属性”下的学校趣味体育课程设计及案例分析

段爱明1,刘 伟2,刘慧玲2

(1.湖南工程学院 体育教学部,湖南 湘潭 411104; 2.湖南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解决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与学生体育课堂参与度之间的矛盾成为改革重点。引入“双重属性”理论,在阐述其概念和学校趣味体育设计的理论依据与原则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发展需求,利用“双重属性”理论进行体育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通过在体育课程中融入趣味体育游戏提高学生课堂练习兴趣,从而保障学生的体育参与,以为中小学体育课程趣味性与实效性的提高提供可参考的理论借鉴和操作范式。

双重属性;趣味体育;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面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佳的现状,党和政府均非常重视,并先后颁布了一些文件和条例欲提高学生体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2014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将中小学体育锻炼视为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一部分。2015年两会上委员们呼吁“推广专项体育课,完善学校体育教学”。

为落实以上文件,改观中小学体育课堂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重复度高、练习手段枯燥无味的现状,改善学生课堂学练状况,中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标准正逐步向自主化、素质化、人性化和趣味化转变。但在执行新课标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体育教师作为教学主体没有明确具体可操作的客体,致使“自主学习”错以“放羊”式执行,又如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具备较高的再学习及简单创新能力,而现实中体育教师的实际能力与此要求相差较大,并不能较好地实现新课标所要求的内容,从而影响了新课标的实施效果。由此可见,深化中小学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基于“双重属性”理论的学校趣味体育设计,是近年来对趣味体育模式进行的理论构建。其利用“体验式”方法,设计具体项目让学生展示自身的本能,体验社会的不同角色、不同情感、不同经历,增加体育课堂趣味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和课堂学练效果,双向解决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课程设置之间的矛盾,从而提高学校体育的效用性。但当前较缺乏与“双重属性”理论相关的优秀体育教学案例。基于此,本文将在阐述“双重属性”概念、学校趣味体育设计的理论依据与原则等基础上着手进行体育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以为中小学体育课程趣味性与实效性的提高提供可参考的理论借鉴和操作范式。

一 概念的界定

(一)双重属性的概念

个体的“双重属性”是指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指人的生物本性,即中小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心理特征、生理机能变化、自然成长过程以及天然本能。[1]社会属性范畴较广,指中小学生成长中被社会化的过程,及种种教育中的社会属性,[2]具体如对人、事的模仿,体验社会分工,通过趣味运动感受自信、毅力、决心、吃苦、耐劳等品格,及对遵守规章制度、遵守裁判,遵循公平、公正等社会品质的感悟体验。

(二)体育课趣味设计的概念

体育课趣味设计主要指依据人的“双重属性”理论,对趣味体育模式进行理论构建。利用 “体验式”方法,设计具体项目让学生展示自身的本能,体验社会的不同角色、不同情感、不同经历。

二 学校趣味体育设计的理论依据及原则

(一)体验式学习理论

人的知识来源主要有体验法、交流法、反思法和解读法,其中对于经验相对缺乏的中小学生,体验法是学习知识的主要通道之一。由此提出让学生们通过趣味体育来丰富自己的体验,贴近自然,感知社会。具体至体育课程,体验式学习的主要要点有:(1)适当变换运动的场地环境,新的环境给予的刺激会激发人的灵感,引发兴趣;(2)适当尝试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给人的感受绝不一样,调换角色容易激发人的新奇感,从而调动兴趣;(3)适当尝试成功和挫折,成功会给学生正面的自信引导,挫折会引起学生反思,通过反思激发潜力。

(二)自然属性理论

人的自然属性与生俱来,主要指人作为自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特征和本能等,如身体发育特征、身体形态特征等,在人的成长与教育中须顺从和遵循自然属性。中小学生通过体验自然属性可求得身心健康快乐成长,通过展示自然属性可唤起自我存在的认同。因此趣味体育的设计必须符合中小学生在每个年龄阶段特有的身体形态、心理特征、行为特征以及好动、好奇的本能。在优秀教学案例研发中只有掌握并利用好以上特征,才能设计出让学生觉得有趣味且乐此不疲的活动。

(三)社会属性理论

人的社会属性是后天习得和培养的,[3]中小学生会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进行仿效。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仿效主要是为了别人对自身存在的认同和肯定,中学阶段的学生进行仿效是为了体现自身价值甚至是社会价值。掌握和利用这些理论可以设计出许多模仿性趣味活动。

三 案例设计及分析

(一)案例设计

1.案例名称:你是我的“眼”。

2.器材:篮球(2个)、标志物(若干)、跨栏架(2个)、呼啦圈(2个)、眼罩(2个)。

3.游戏规则:将学生分为红、绿两队,将两队学生分为每2人一组,以接力的形式进行队伍之间的对抗。每队每次派2个学生参加比赛,其中一个学生用眼罩将眼睛蒙住,另外一个学生则牵着被蒙眼的学生协助该学生通过重重障碍,包括绕过标志物、跨过跨栏架和钻过呼啦圈,最后将篮球运送到指定位置。在运送过程中,蒙眼学生全程不能说话,将负责协助的学生视为自己的“眼睛”,只能听从协助学生的指挥。当蒙眼学生顺利通过障碍把篮球放在指定位置之后,其与协助学生的角色进行互换,二者以同样的方式将篮球运回指定位置,然后再换下一组同学,直到全队同学都完成该游戏为止,若中途所运送的篮球掉地上,则返回起点位置重新开始,最先完成的队伍或是用时最短的队伍获得胜利。

(二)案例分析

“玩”是学生的天性,可以说在年龄较小的小学生的意识中,他们单纯的认为体育就是玩游戏,他们也非常乐意去玩游戏,因为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将自己活泼好动的天性完全释放。此外,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发展智力和体力,同时也有利于自身情感的抒发。

人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俱来的,在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小的孩子在小时候会到处乱抓,在抓到某种物品之后会随手扔掉,这其实是出于孩子本能的反应,也是孩子为了满足自身的生长发育需求而下意识做出来的动作,这也是人的自然属性的体现。[4]在案例中我们设置障碍物,学生在通过障碍物时需要运用到走、跑、跨、钻等较为简单的动作,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学生好动好玩的天性,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生长发育需要。

此外,在游戏中将学生的眼睛蒙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吸引学生参与游戏。“眼睛”是人身体的一部分,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大约有80%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眼睛能辨别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光线,再将这些视觉、形象转变成神经信号,传送给大脑,由此可以看出眼睛对人的重要性。在案例中我们将一名学生的眼睛蒙住,让其体验“盲人”的感受,体验在“黑暗”环境中行动的感受。正常人在行动时,因为能够通过眼睛了解并预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提前做出预判,从而降低受伤风险。但当正常人失去“眼睛”之后,行动往往会非常小心翼翼,总会感觉自己的前面存在障碍物,会因为害怕摔倒而放慢自己的行动。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人在失去“视觉”这个重要感官而产生“害怕”“恐惧”“担心”等心理,但同时又充分利用“听觉”这个感官,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信心”,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由“害怕”转变为“相信”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而这一过程对人特别是对年龄比较小的学生有重要历练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意志品质及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可以说,在游戏过程中让学生的心理产生各种变化也是“自然属性”的重要体现。[5]

人的社会属性是通过后天习得和培养的,其主要习得途径是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进行仿效。在案例中,作为“引导人”的同学,在引导过程中会因担心同伴受伤时刻提醒蒙眼学生注意安全,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同伴不受伤害,在成功帮助自己的同伴顺利通过障碍物后,学生会得到一种内心的满足,会为自己正确的行为而感到骄傲,他们也会了解到帮助他人这个行为会获得其他人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从而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改变游戏者不同的身份,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迫使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改变自身原有的固定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模式,进而产生良好的同类反应。

此外,通过改变原有的活动环境,将原本习以为常的在光亮环境下活动转变为在黑暗环境下活动,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完全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完全融入游戏本身,体会游戏本身所带来的乐趣。这种环境的转变能够产生新的刺激点,新的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灵感,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

四 结 语

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的发展先于教学内容的跟进,在实际操作中二者难以较好地匹配,由此容易引发课程中学生的乏味情绪。而基于“双重属性”的学校趣味体育课程设计,在基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前提下,将趣味体育游戏融入体育课堂,可较好地解决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从而实现体育课程的价值。在当下学校体育课程深化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遵循学生的“双重属性”理论与体育兴趣发展变化规律,设计出吻合体育兴趣发展规律的创新性趣味体育课程,是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潮流趋势,是呼应中央相关政策、解决学校体育现存弊端、提高学校体育课堂实效性有效手段。

[1] 钟 秋.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自然属性 发挥其功能和作用[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174-175.

[2] 陈光华,吕利平,刘亚钰. 生态体育自然与社会属性的多维思考[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3):1-5

[3] 肖映胜. “和谐人”之特性探析——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特殊性[J]. 党政干部学刊,2010(10):16-18.

[4] 金正平.论体育的属性[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1):22-26.

[5] 王福艳. 对初中体育趣味教学开展的探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3):174.

AFunnyCurriculumDesignandCaseAnalysisoftheSchoolPhysicalEducationBasedonthe“DualAttribute”Theory

DUAN Aiming1,LIU Wei2,LIU Huiling2

(1. Dept. of P. E.,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Xiangtan 411104, China;2.Institute of P. E.,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 411201, China)

Phys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oursereform, how to resolve the dilemma between the curriculum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dvanc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has become the key to reform. Based on stusents’ natural and social nature the paper has introduced the “dual attribute” theory, and illustrated the concept of the “dual attribute” theory, its principle of designing funny sports, the design and case stud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t can improve the interest and ensure the sports participation of the students by integrating funny sports into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heory and operation paradigm for improving the interest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ports curricul.

dual attribute ; funny sports; curriculum design; case analysis

G807.04

A

1671-1181(2017)03-0121-03

2016-10-09

2015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双重属性’理念下的中小学体育课趣味化设计研究”(XJK015CJC002);2015年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湘教通〔2015〕291号)。

段爱明(1969-),男,湖南茶陵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与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双重趣味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行政法上的双重尊重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