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训练对高校公共体育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2017-03-09 15:45:12周亚克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6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6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武术体育课

□周亚克(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63)

散打训练对高校公共体育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周亚克(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63)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以来,公共体育课选修项目越来越丰富,散打运动以其体育型、竞技性、对抗性、民族性、观赏性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随着现代散打规则的完善和发展,国内高校公共体育课全面开展散打课程是大势所趋。该文对公共体育课散打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对系统化散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社会适应能力水平、社交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为散打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散打游泳高校公共体育学生心理素质

1、引言

散打又称散手,是武术运动的一部分,也是竞技运动的子项目。散打运动是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智慧的结晶。改革开放以来,散打运动经过几代体育工作者的努力,已在国际竞技体育舞台中大放异彩,所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瞩目。2002年8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实施,倡导学校和教师探索开放式教学,主张多元化多层次的的课程设置内容,《指导纲要》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改革方向和理论依据。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大浪潮下,散打项目选修课已在国内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开展较为广泛,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已有研究统计表明:全国有数百余所高校已将散打项目列为公共体育课选修项目。在这一研究背景下,本文对公共体育散打训练对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散打项目在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心理素质对公共体育散打训练的重要性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也是人生发展中最重要的时期。然而,当今社会风云变革、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竞争激烈、社会交往复杂,引起部分大学生的抑郁、焦虑、紧张、激动等心理障碍,甚至自残、自杀等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视,培养人格健全、心理素质过硬的大学生已成为全社会的重要责任。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教育发展理念下,心理素质近年来在体育课堂实践教学中被更多的重视起来,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代体育工作者科研和教学实践的重点。

古语有云“一胆、二力、三功夫”,这里的胆指的就是过硬的心理素质,将“胆”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也说明了历代武术匠人对心理素质的重视。散打运动对抗激烈、攻防转换迅速,具有观赏性高,竞技性强的运动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柳海龙、刘一龙等著名散打选手更是在热爱体育运动的大学生群体中耳熟能详。该项运动不仅对散打练习者的基本理论水平、动作功底、敏捷素质、反应判断、技击水平、体能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要求散打练习者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适应水平。尽管公共体育课程中的散打训练强度与专业散打运动员存在一定差距,但系统化的散打训练对公共体育学生心理素质产生的积极性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3、高校公共体育学生的心理特征

高校公共体育课学生一般为18-22岁,身体、心理素质日趋成熟但还并不完善。当今大学生正处在“独生子女时代”,也处在物质基础水平高速发展的国内社会,具有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群体特点。

3.1、人际交往方面

处于“独生子女时代”的大学生往往具有自我意识强烈、任性娇惯的心理特点,这样的心理特点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理解与合作、缺乏集体意识和很少为他人考虑等方面。

3.2、行动思维方面

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很强、渴望成熟,但又离不开家庭的依赖和保护;接收到社会、互联网的信息量巨大,善于表达,但不能完全独立的客观评判事物。这种矛盾性体现在大学生行为叛逆张扬,特立独行,但表现不够成熟。

3.3、情感认知方面

情感强烈、爱憎分明也是高校公共体育学生的一大特点。他们敢说敢做、个性张扬,但在物质生活高速发展的当今,又显得有些浮躁和肤浅。当自我调节能力不强时,容易出现虚荣心强、张扬傲慢、空虚迷茫等情感波动。

4、散打训练的心理素质要求

散打运动与传统的武术套路有明显的区别,其特点是双方队员在散打竞技时,根据对方和自身的场上形势,快速合理的作出准确及时的判断,完成相应技击动作的过程。这种攻防快速转换、分秒必争、紧张激烈的竞赛节奏中,要求散打训练者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4.1、勇敢无畏的胆识

散打运动是身体直接对抗的运动,是按照既定竞赛规则,运用武术踢、打、摔多项技艺制服对方、徒手对抗的武术项目。而高校公共体育课学生绝大对数都从未接触过这种直接对抗项目,在系统训练散打运动之前,一定要先客服自身的“心理关”,拥有勇气和胆量,散打训练时的技术动作更能够做到位、做准确,往往能在竞技比赛中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所谓“两强相遇,勇者胜”,即使面对比自身强大的对手,或处于比赛的劣势下风,也能从容应对,绝境重生。

4.2、坚韧顽强的意志

散打运动具有较强的观赏性,部分公共体育学生选择选修散打项目往往是因为跟风或仰慕心理,但散打训练是长期的积累,训练强度大且对个人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基础有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这是散打项目的运动特点所决定的,另一方面,这一特点也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没有坚韧顽强的意志,训练者往往半途而废,自我放弃。散打训练不是实战,但散打训练就是为了实战而做准备的。在比赛中,双方没有懈怠、没有恐惧,意志力的比拼也是双方对抗的一部分,坚韧顽强的意志能够在场上给予对手压迫感,使自身笼罩着强大的气场。

4.3、冷静准确的判断

散打竞技比赛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考验的是训练者平日练习的积累,也是对训练者发挥智慧才智应对场上多变的形势而适时改变战术技巧的考验,需要对训练者的注意力、思维能力、专注度、空间感、距离感、力度、精度等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日常的训练中,训练者需要提高注意力、全神贯注的反复练习技击技术,稍微的麻痹大意或三心二意,便会导致动作变形,不但起不到练习的效果,还会对之后的系统性训练产生负面影响。俗话说,“两勇相遇,智者胜”,散打比赛中对抗激烈、双方情绪亢奋,一次微小的误判都可能影响比赛的结果。冷静准确的判断能够使选手产生良好的距离感和位置感,便于发挥自身的技术水平,也便于躲避对手的攻击,抓住战机、稳扎稳打、占据有利形势、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

4.4、永不服输的精神

永不服输就是好胜心、要强心理,喜欢或追求胜过别人的情绪感觉。好胜心能够使散打训练者产生源源不断的信心和斗志,不但能够在日常的训练中促使学生积极练习、提高自我,也能使学生在比赛中全力以赴、展示自己的攻击性、必胜决心。但好胜心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好胜心过度,影响了自身对场上形势的判断,也会盲目出击、造成空档被对方得手。

5、散打训练对高校公共体育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5.1、有助于学生超越自我,卸下心理负担

散打是一项高强度、具有观赏性的一项体育项目,散打运动员看起来光彩夺目,但背后付出的艰辛鲜有人知。公共体育课学生选择散打项目不仅是对学生自身克服心理障碍的一大考验,也要求自身必须从心理上卸下负担,磨练意志。胆小、怕挨打的人是无法适应散打训练的,散打是勇敢者的项目,是对自身意志力和毅力的考验,散打训练在客观上促进学生超越自我,摒弃恐惧和懦弱的心理。

5.2、有助于学生调整心态,从容面对挫折

散打项目属于武术的范畴,实用性较强,与现代自由搏击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是一项阳刚的运动。散打训练的过程就是不断面对挫折的过程,散打竞技对抗更是对抗挫折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散打初学者在对抗之初,对散打动作的技巧方法无法熟练掌握,或者过于印象流,一旦遭受失败或挫折,难免会有质疑自己的想法,甚至因为同学的嘲笑而产生畏惧心理。这时,要求训练者具有灵活调整心态的能力,在散打教师的合理疏导和指引下,分析失败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在挫折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再加上散打教师给予适时的引导和鼓励也是学生增强自我调节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5.3、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提高自我效能

培养大学生自信心是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自信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无论是技术动作的精确出击、还是战术技术的灵活变化,除了与临场发挥有一定的关系之外,训练者的自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散打赛场上是瞬息万变的,来自外界、对手、甚至自身思想的干扰无处不在,在这样一种复杂的环境下,自信心强的选手对自我把控能力有着更高的优势。在公共体育课中,教师运用成功激励教学、分层次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增强自信,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和意志品质。

5.4、有助于学生释放情感,构建和谐关系

学习散打不仅是强身健体方面的需求,更是传承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精神哲理和底蕴。散打训练与任何武术项目一样,讲究“形神兼备、内外兼修”,在磨练技艺的同时,也要求训练者释放情感,做到心灵的感悟,以武会友、以德会友,完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校园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谐的武术文化促进了人际关系和谐,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基础。学生们通过公共体育散打课这个平台,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学生之间亲密合作、分享快乐,散打训练无形之中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对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身心和谐、师生关系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教师通过运用和谐宽松的的教学艺术,也能使学生自然的与课堂融为一体,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完成散打训练。

6、结语

随着散打项目在诸多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推广开展,进一步提高散打项目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在丰富公共体育课选修项目的改革过程中,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容忽视。在竞技体育完善发展的当今时代,高等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温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散打项目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已是一种常态,只有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散打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与训练者多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对散打项目的学习兴趣,提高散打训练中的意志力训练和情绪控制能力,将心理素质训练与身体技术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实践和实现高校体育的多元化功能,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特殊参考,促进建设和谐校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散打运动成为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这对于推广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而长远的意义。

[1]罗光利.散打教学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3(19).

[2]郑鑫.散打教学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4(23).

[3]马涛.论警察院校学生散打训练中的心理素质培养[J].运动, 2016(13).

[4]康永刚,程志刚.散打运动员专项心理素质的培养[J].福建体育科技,2001(2).

[5]但勇.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0).

[6]马永军.大学生选修散打课动因的调查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0(1).

[7]胡玉华,朱小毛.散打选修课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6).

[8]庞兵武.河南省普通高校公共散打选修课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

[9]汤浩.高校公共体育课散打教学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14).

[10]吕振宇.普通大学生学习散打的心理初探[J].搏击·武术科学,2007,4(3).

G804

A

1006-8902-(2017)-08-ZQ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武术体育课
中华武术
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2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06
体育课
武术
小主人报(2016年11期)2016-02-28 20:50:43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师友(2015年3期)2015-12-22 11:04:16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新教育(2015年20期)2015-12-20 09:28:45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2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中国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10:38:05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体育师友(2012年1期)2012-03-20 15: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