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丹丹(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00)
北京市高校普通院系健美操选项课教学研究
□贺丹丹(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00)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北京市高校普通院系健美操选项课的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力量、学生选课需求以及场地设施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北京市普通高校健美操选项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旨在进一步提高北京市高校普通院系健美操选项课的教学质量。结果表明:(1)北京市高校健美操公共课选课率较高;(2)北京市高校开设的健美操公共课总学时能够保证教学的要求,但理论课学时较少;(3)教学以健美操基本动作或成套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4)北京市高校健美操的教师比例不合理,男教师比例小,健美操的专业教师短缺。目前北京市普通高校健美操课存在的问题:领导的重视不够、高校间的比赛与交流较少、健美操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课程的合理设置不完善、场地(馆)设施短缺、教师的教学训练不完善等。
健美操健美操教学健美操选项课
健美操运动与其它体育运动项目相比,具有诸多显著特点,在推进大众健身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健美操运动热情奔放,节奏鲜明,动作舒展而有力,在优美而强劲的音乐伴奏下,使运动者和观赏者都能感受到健与美结合的美妙境界;二是通过长期的健美操运动练习有利于肌肉、骨骼、关节的匀称与和谐发展,有利于改善不良的身体姿态,形成优美的身体姿态,使人表现出一种良好的气质与修养;三是健美操集体育运动与艺术审美于一体,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健美操运动在高校成为了最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所以对普通院系健美操选项课的教学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以北京市高校普通院系健美操选项课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民族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四所普通高校部分健美操教师和部分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问卷调查法。
针对本文研究的内容制定问卷,对北京市四所高校普通院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民族大学和)健美操教师及学生发放问卷。给教师发放30份,回收26份,有效回收率88.56%;给学生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0份,有效回收率94.65%。
(2)数理统计法。
本文采取EXCEL软件对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处理。
(1)选课动机。
体育动机是指在运动需要的推动下促使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根据调查发现:学生选择健美操课的动机主要是兴趣爱好、能健身健美、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审美品位和情趣。其中健身健美的动机最为突出,70.89%的学生是为了健身健美选择健美操课的;另外还有13.57%学生是为活跃和丰富文化生活:17.87%的学生是因为提高审美品位和情趣动机。北京市高校的大学生对学习健美操有良好的动机和行为倾向,为推动大学健美操课程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的作用。
(2)兴趣程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只要学生对自己所参加的体育活动有兴趣,就会把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视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加,刻苦的锻炼。由调查结果可知,对健美操感兴趣(非常喜欢和喜欢)的人数占选择人数的88.34%。其中非常喜欢健美操的学生占53.67%,超过了一半以上的学生。说明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程度很高,健美操在北京市高校还有着很大的需求空间,有利于健美操公共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发和发展。
(1)北京市高校普通院系健美操课程的安排。
通过对北京市四所高校调查可知:所调查的学校全部都开设了健美操选项课,开课率达到100%,说明健美操课程的重要性在北京市各高校得到了普遍地认可。目前采用较多的形式是在一、二年级开设健美操选项课,但各高校对健美操课程的开设的学期数各不相同。通过对北京市几所高校的教学计划调查可知:有25%所高校在一、二年级开设2个学期的健美操选项课,75%的高校在一、二年级开设3个学期的健美操选项课。
(2)健美操教学时数的安排。
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绝大部分高校采用自由选修的形式,由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就存在着许多不可控因素,为教学计划的制定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85.67%教师认为每学期的教学时数28-30学时,主要考虑到师生比例悬殊太大,而且由于场地器材的限制,每个班的人数又不能太多,这样每学期健美操课程教学任务相当繁重。而且健美操专业教师的人数比较少,其他专业的老师兼代健美操课程也不能安排的太多。90.45%的学生认为每学期健美操教学应该保证在30-36学时比较合适。主要是因为强烈的锻炼欲使他们对较少的上课时间不能满足,另外上课也有一个强制的约束力来迫使他们能够坚持锻炼。
(1)实践教学内容。
健美操实践教学内容是实现健美操课程教育目标的保证之一,它是为实现健美操教学和任务而选用的各种健美操技术动作。随着我国健身市场的不断完善,健美操运动的内容也日趋丰富。由80年代以操化动作为主的韵律操,发展到现在的体现矫健阳刚的“搏击健美操”、乐舞交融的“拉丁健美操”等等。据调查:目前北京市高校选用的健美操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有:基本步伐组合学习、大众锻炼标准等级套路和自编类健美操,选用竞技类健美操的学校几乎没有。竞技健美操由于动作难度比较大、技术相当复杂,不适宜作为高校普通院系健美操选项课的实践教学内容。因此北京市高校健美操选项课的内容显得单调,缺乏多样性;
(2)理论教学内容。
健美操理论课的教学,是解决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方面。在所调查的几所高校中,全部都有健美操课程专项理论课,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健美操发展概况、健美操的分类和特点、健美操的概念和作用、健美操的音乐、健美操成套的动作的创编等。理论教学的学时以2个学时居多,占到了80%,有20%的学校是4个学时。在教学形式上,各个学校采用的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次课进行集中讲解;技术和理论同时进行。
北京市高校健美操理论课的教学学时比较少,教学的内容也比较浅。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健美操公共课课程总的教学学时就比较少,而教学的任务又相对繁重,在教学中不能把过多的时间放在理论教学上。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健美操的科学锻炼的原理、方法,才能是学生形成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从而才更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有利于健美操更好的发展。
(3)辅助教学内容。
高校的健美操课程的教学都是以徒手健美操为主,因此选择一些“持轻器械组合、垫上肌力、形体练习、素质训练”等辅助教学内容,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弥补徒手健美操对身体均衡发展的不足,对良好体型的塑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根据调查发现:在北京市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安排有健美操辅助教学内容。选用的内容多是以形体练习和素质练习为主。这说明:目前北京市健美操选项课的教学内容形式还比较单一,持轻器械组合、垫上肌力等辅助教学内容还未能成为健美操教学的组成部分。另外,选择健美操选项课的学生人数偏多,实际采用持轻器械组合、垫上肌力等辅助教学内容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由此可见,教学条件的好坏,对健美操辅助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实施有很大的影响。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培养体魄健壮的建设者和保卫者的园丁,学校能否贯彻执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体育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工作质量,因此有一个合格的师资队伍是组织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高校健美操教师中,女教师明显多于男教师,多数学校目前仍然将健美操看成是女同学的“运动项目”。目前北京市高校从事健美操课教学的教师专业分布很不合理。专业教师比例较小,对于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健美操教学来说,专业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健美操课的发展。高校的健美操教师应把丰富而有深度的专业知识传授于人,因此,北京市高校健美操的专业结构有待调整。
由调查结果可知,北京市高校健美操教师年龄结构相对合理,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91.2%;本科生教师占82.6%;女教师占91.2%。健美操教师队伍年轻力强,是高校健美操的主流。但高级职称队伍老龄化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年轻教师专项技术较好,精力旺盛,但知识面不够宽,科研能力不高,经验不丰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中年教师也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
调查结果显示:有25%的学校具有完善设施的室内场地,25%的学校只有简单室内场地,50%的学校仅有室外场地。在音响方面,100%的学校有录音机。北京市大部分高校无法提供设施齐全的健美操场地及音响设备。键美操项目没有齐全的教学设施,就很难使健美操运动顺利开展,如没有地毯就无法完成垫上教学。所以应该引起各高校领导的重视,改善健美操场地设施的现状,保证高校健美操课的教学质量。
(1)北京市高校开设的健美操公共课开课率较高;
(2)北京市高校开设的健美操公共课总的教学时数为28-32学时之间,能够保证教学的要求,但是理论课教学时数相对较少;
(3)教学以健美操基本动作或成套动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中偏重教师的教,教学的效果也偏重于学生学会某个技术动作或成套动作,教学内容单一、枯燥,很难让学生保持长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热情,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和表演欲望;
(4)北京市高校健美操的教师师资配置上,男、女教师、专、兼职教师比例均不合理,男教师比例小,健美操的专业教师短缺;
(5)目前北京市普通高校健美操课存在的问题:领导的重视不够、高校间的比赛与交流较少、健美操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课程的合理设置不完善、场地(馆)设施短缺、教师的教学训练不完善等;
(6)学生健美操课需求依然较大,选课动机明显,兴趣程度高。
(1)加大对健美操场地设施的投资力度;
(2)经常组织高校间健美操比赛促进彼此交流;
(3)鼓励和支持健美操教师职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4)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应重视健美操的课程建设和课程发展,加大健美操的投资力度,加强场地设施的建设,为健美操教学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教学和科研条件。
[1]刘玲.素质教育与健美操教学改革[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1,(4).
[2]严津.对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内容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4).
[3]黄敏普通高校健美操课中的形体练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04).
[4]张勃.健美操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02).
G831
A
1006-8902-(2017)-08-LXY
贺丹丹(1990-),女,汉族,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