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师培养的现实困境与改进策略

2017-03-09 14:28古伟霞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卓越师范生标准

古伟霞

(贺州学院 教育与音乐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卓越教师培养的现实困境与改进策略

古伟霞

(贺州学院 教育与音乐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卓越教师指具有高尚师德、牢固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能、敏锐的实践反思和批判能力、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娴熟的交流合作能力等特征的基础教育优秀教师。在当前条件下培养卓越教师存在一系列现实困境,如职前教育标准不明确、实践课时不足、学位制度单一、跨学段教学能力培养不足、批量培养的质量不高等。为化解卓越教师培养的困境,保证卓越教师培养质量,相应师范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标准,加强教育临床实践,实施双学位制,培养跨学段教学能力,实施小规模的精致化培养,加强培养教育研究能力。

卓越教师;涵义;价值;困境;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落实这一目标,我国部分高校先后开始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以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困境。本文主要讨论我国卓越教师培养的现实困境及其改进对策。

一、卓越教师的涵义

关于卓越教师的培养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最早关注卓越教师培养的是美国政府,它于1986年先后发表了《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和《明日之教师》两个关于卓越教师培养的报告,此后澳大利亚、英国和德国等国家纷纷跟进。在西方高等教育大国的引领下,培养卓越教师成了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追求。

不同国家、不同学者对“卓越教师”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界定。笔者将国内外对卓越教师的理解和界定分成两类:一类是从卓越教师的评价标准和认证体系的角度来界定,如美国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在发布《教师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的报告中提出卓越教师的五个认证标准:“卓越教师致力于学生和他们的学习;精通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法;管理和监测学生的学习;能够系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致力于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1]。又如,卓越教师是指具有“坚定的教育信仰、求实创新的精神、富有成效的教育研究、独具风格的教育教学、对教育本质的渗透性理解感悟和超凡的人格魅力的教师”[2]。

另一类是从卓越教师需具备的品质和个性特征的角度来界定。如“卓越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坚定的教育信念、深厚的文化底蕴、合理的知识结构、先进的教育理念、娴熟的教学技能、敏锐的实践反思和自主的专业发展等品性。”[3]再如“卓越教师要具有朴实高尚的专业精神、科学的知识结构、出色的专业能力。”[4]不论研究者是从评价标准的角度还是从品质特征的角度界定卓越教师,这些定义从本质上讲没有太大区别,它们都涉及师德信念、知识技能、实践反思、专业发展等四项素质;不足之处在于欠缺批判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结合已有研究和当前的时代要求,笔者认为卓越教师指具有高尚师德、牢固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能、敏锐的实践反思和批判能力、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娴熟的交流合作能力等特征的基础教育优秀教师。此定义是从卓越教师具备的品质和个性特征的角度来界定,不仅包括师德信念、知识技能、实践反思、专业发展四项素质,还包括评判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二、卓越教师培养的现实困境

在当前条件下,培养卓越教师存在一系列现实困境。如果这些困境得不到突破,必将影响卓越教师培养的质量。

(一)职前教育标准不明确

卓越教师职前教育标准不明确主要表现在职前“卓越教师”的涵义不清晰,职前“卓越教师”的评价标准不明了。一方面,职前“卓越教师”的涵义不清晰导致高校无法明确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职前“卓越教师”的评价标准不明了导致卓越师范生毕业时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和鉴定标准。其最终结果是高校自己制定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自己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虽然我国早就有特级教师的评价标准,但那是针对职后卓越教师评定的标准。教育部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印发了各个层次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专业标准,但那是针对合格教师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急需制定卓越教师职前教育的评价标准,以便与职后卓越教师评价相衔接。

(二)实践课时不足

根据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2011)(试行)》规定,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总共18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各高师院校中,教育实践有的与此一致,有的比此多2~4周。即便增多了几周的教育实践,与国外教育大国相比,仍明显不足。据研究,“英国的《教师教育标准》要求四年制的本科教师教育项目的教育实习时间为160天,相当于32周。”[5]澳大利亚采取的是“临床实习的方式”[6],整个大学四年学生每周在小学实习2天,也相当于32周。所以,跟国外相比,我国卓越教师实践课时远远不足,而实践课时不足,将会导致师范生的理论与实践脱离,教育临床实践能力低下。

(三)学位制度单一

卓越教师培养的学位制度单一表现在卓越教师的职前教育阶段除了保留原有4年本科学制外,其余采取学制延长的模式,也就是“本科+研究生”模式。具体而言,有“4+3”(4年本科+3年研究生)、“4+2”(本硕连读)、“4+4”(本硕博连读)等模式。也就是说,同一专业读4~8年。与国外主辅修结合的双学位制相比,我国卓越教师培养的学制延长而学位制度单一,相对弱化了卓越师范生的学科专业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以平衡其学术性与师范性。

(四)跨学段教学能力培养不足

卓越师范生学段教学能力培养不足,一方面表现在不注重教师跨学段任教能力的培养。比如,小学教育专业的实习生只去小学见实习,中文(或英语等)教育专业的实习生只去中学见实习,很少有小学教育专业的实习生到幼儿园和小学实习的,或者去小学和中学实习。另一方面表现在我国《教师资格条例》的不规范,即“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担任教师。”也就是说,如果取得了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的教师,就可以在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任教。实际上,小学阶段的小、中、高的学段教学特点就存在较大差距,更不用说中学、小学与幼儿园的跨学段教学的差距。没有受过学前教育专业训练的教师不能在幼儿园任教,因为幼儿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学前教育的跨年段教学特点。由此可见,跨学段教学能力培养不足是普通教师、更是卓越教师培养的短板。

(五)批量培养的质量不高

我国卓越教师培养经历了从一开始的小规模班级到现今的大规模班级,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带来了培养质量不高的后果。具体地说表现在选拔优秀师范生的标准降低。例如,有的小学教育专业计划选拔48人一个班的卓越师范生,在150人的师范生当中只有50人自愿报名,其结果只能淘汰2名最差的学生,其余入选。而且这48人当中各自怀着不同目的自愿报名,有的确实是想在卓越班历练自己,有的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有的认为有可能为将来就业带来好处。由于没有选拔到乐于从教、适于从教的优秀师范生,其生源质量大打折扣,难怪有上卓越班课程的教师惊呼:“卓越班也不卓越,与其他普通班一样,有的甚至不如普通班的学生。”所以,少量才能出精品,批量培养优秀师范生必然带来培养质量下降的后果。

三、卓越教师培养的改进对策

为化解卓越教师培养的困境,保证卓越教师培养质量,必须采取一系列可行的措施对现有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进行改进。

(一)制定明确的职前教育标准

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当务之急是制定具有引领作用的、规范的、系统化的卓越教师标准,特别是职前的教育标准。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教师专业标准的国家,借鉴美国的做法,制定我国的《卓越教师教育职前专业标准》《卓越教师入职标准》和《卓越教师评价标准》,这三种标准分别明确对应卓越教师教育的职前、入职和职后三个阶段,构成我国卓越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路线图。而且,这三种标准要从卓越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具体明白地为卓越教师专业发展的每个阶段制定相应的标准,以此推动卓越教师的成长。

(二)加强教育临床实践

加强教育临床实践是培养卓越师范生的重点,只有教育临床实践得到重视和加强,卓越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才能提高。国外的教师教育,非常重视提升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石,就教育实践模式而言,我国可以采取“全程浸入式的教育实习”和“临床实习的教育实践”。就教育实践时间而言,从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期间,适当减少理论课时,增多实践课时,要求卓越师范生每周到实习基地观摩、见习或实习2天,大学四年级要求至少完整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实践时间达到32周以上。就实践过程而言,采取校内外“双导师制”实行精心指导。校外指导老师的责任主要是为师范生提供示范教学,与师范生合作教学,观察师范生的教学实践并提出反馈意见,为师范生的进步提出具体要求等。校内指导老师的责任主要是为师范生提供理论支持,剖析师范生在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引导实习生自觉反思和整理实践教学经验等。只有大幅度提高教育实践时间,而且加强实践过程的精心指导,才能称得上是“全程浸入式的教育实习”和“临床实习的教育实践”;也只有这样做,才能改变当前师范生的实习指导走形式的现象,把加强实践能力真正落到实处。

(三)实施双学位制

卓越教师培养在延长学制的同时,也要创造条件实施主辅修结合的双学位制。也就是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修教育专业的卓越师范生,也要同时主修或辅修自己将来准备任教的科目的专业课程,在毕业时可以获得双学位。比如,主修初等教育专业或小学教育专业的卓越师范生,同时主修或辅修英语专业的课程;或者反过来,先主修英语专业,再辅修教育学专业,毕业生可以获得教育学士学位和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因此,学制延长和学位增加相结合,是有效解决学术性和师范性矛盾的手段。

(四)培养跨学段教学能力

采取跨学段实习的方法让卓越师范生全面了解教育体制的特点和问题,是培养跨学段教学能力的手段,能够培养教育的整体性教育观念。将来教小学的师范生,不能只关注小学,还要关注学生后续的发展。比如,小学教师应该了解小学和初中或幼儿园的学习目标、学科概况和定义以及每个学段的学习方法,所以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小学的小、中、高学段实习,还要求到幼儿园或初中实习。再如,学前教育的卓越师范生要求到幼儿园和小学实习,语文(或数学等)教育专业的卓越师范生要求到中学和小学实习。因此,以跨学段实习的方法不仅是促进不同学段教师的沟通,也是培养跨学段教学能力的保证。

(五)实施精致化的培养模式

坚持实施小规模的精致化培养是卓越教师职前成长的重要保证。第一,小规模培养卓越教师才能保证其培养质量。研究表明,培养规模是与培养效率和培养质量密切相关的一个量化指标。小规模培养的优势在于学生有更积极的态度与体验,具体表现为“学生有更强的归宿感,有时表现为较低的疏离感”[7]。而且,在任何行业领域中,优秀人才总是在金字塔的最顶端。如果把优秀人才放在金字塔的最基层培养,势必成了普及性培养,大量培养出不了精品。第二,精致化培养是追求卓越的具体表现,表明教师教育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那么如何实施精致化培养呢?首先精心设计卓越班人才培养方案,为卓越班师范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如增加音乐、舞蹈、书画等技能课程。其次精心指导学习与实践过程,根据师范生的个性和特长做周密细致的指导。最后精致管理卓越人才,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围绕师范生的发展精心组织管理工作和活动,使之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所以,我国卓越教师培养,坚持小规模的精致化培养是关键。

(六)加强培养教育研究能力

具有教育研究能力是教师成长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更是卓越教师终身必备的学习品质。加强卓越师范生的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营造浓厚的教育研究氛围,学校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学术报告会、学术讲座等活动,通过氛围熏陶,对师范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科研意识,“一方面将科研的宗旨、方法、手段及成果体现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过程科研化;另一方面又将教学目标、内容、环节等结合到科研过程中,实现科研过程教学化”[8]。比如英语教学论教师把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研究信息和研究成果引入课堂,结合小学英语教学向师范生介绍小学英语阶段应该培养的核心素养,同时又引导师范生思考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环节中渗透必备的核心素养。最后是在实践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通过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的途径,把科研意识转化成科研实践,在科研实践中培养教育研究能力。

[1]洪明.美国教师质量保障体系历史演进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77.

[2]王志光.谈卓越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2):28-29.

[3]毕景刚,韩颖.“卓越教师”计划的背景、内涵及实施策略[J].教育探索,2013(12):108-110.

[4]柳海民,谢桂新.质量工程框架下的卓越教师培养与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1(11):96-101.

[5]于书娟.小学全科型卓越教师培养的主要国际经验[J].教育科学研究,2015(12):14-17.

[6]Themaster of teaching(primary),[EB/OL].http:// education.unimelb.edu.au/study_w ith_us/become_a_ teacher,2015-3-13.

[7]朱秀艳.美国小规模学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31.

[8]许云凤.培养高师学生教育研究能力的途径[J].教育探索,2009(8):142-143.

On the Difficultiesand Countermeasuresof Excellent Teacher Training

GU W ei-xia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Music,Hezhou University,Hezhou,Guangxi542899)

Excellent teachers refer to the outstanding teachersw ith characteristicsof noblemorality,solid professional know ledge,super teaching skills,keen practical reflection and critical ability,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ability,skilled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bility.Excellent teachers’training has a series of practicaldifficultiesin the current conditions,such asunclear pre-service education standard,lack of classpractice,single degree system,lack of crossschool teaching ability,lack of high quality formass cultivation.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excellent teachers,we should set clear standards,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implement double degree system,cultivate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ability,implement small scale refined training and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education research.

excellent teacher;connotation;value;difficulty;countermeasure

G650

A

1674-831X(2017)01-0049-04

[责任编辑:罗 昂]

2016-12-11

2013年度广西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古伟霞(1972-),女,广西贺州人,贺州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卓越师范生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