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北平 钟 飞 赖清源 李文平
(江西省大余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大余县 341500)
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复发疝的应用体会▲
赖北平 钟 飞 赖清源 李文平
(江西省大余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大余县 341500)
目的总结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复发疝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传统开放性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复发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复发患儿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一年随访情况。结果本组49例患儿手术时间10~30(20.0±2.4)min,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阴囊水肿、血肿、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患儿术后观察1 d出院。术后随访一年无病例复发。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复发疝安全可靠、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复发率低、操作简便,效果确切。
腹股沟疝;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复发疝
复发疝是疝气经过治疗后再次出现的一种现象,斜疝手术术后复发率大约为4%~10%,直疝手术术后复发率比斜疝复发率高4~6倍,多在术后一年内复发[1-2]。临床上关于疝复发的原因较多,除患者因素如年纪偏大、体质较弱、局部缺损过大、腹壁肌肉软弱较为严重、术后过早参与体力劳动等之外,还和手术操作程序相关[3]。临床上对于复发疝的治疗方法多样,本文将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在小儿复发疝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对2009年3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49例传统开放性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复发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7例,女2例,年龄3.2~12(7.2±2.1)岁;单侧疝48例,双侧疝1例。所有复发患儿均择期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纳入标准:①同期行腹股沟彩超检查提示腹股沟疝术后复发;②无精神异常,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③家长配合小儿的相关治疗,治疗依从性高;④家长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非腹股沟复发疝;②曾有精神病史;③存在肝肾等严重功能异常者;④中途因故退出本次研究;⑤临床资料丢失者。
1.2 手术方法 行气管插管全麻成功后,经脐部穿刺插入气腹针,建立人工气腹,维持压力8~12 mmHg。在患侧内环口的体表处做1.5 mm切口,自切口穿入腹股沟管穿刺针,疝内环口腹膜外潜行分离腹膜半圈,从腹腔内出针。对折4号线从腹股沟管穿刺针推入腹腔,然后推出腹股沟管穿刺针,腹腔内留约5 cm的对折丝线。同样手法缝合另外半圈腹膜至对折线处腹腔内出针。从腹股沟管穿刺针处将抓钳置入腹腔,抓紧对折4号线并退出腹腔外,抽线退针将原4号线带出体外。收紧4号线,结扎关闭疝内环口。术毕放气,退镜,术口用生物胶粘合,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
本组49例患儿手术时间10~30(20.0±2.4)min,术中腹腔镜下显露疝囊内环口、精索、精索血管、膀胱清晰,不造成腹股沟区神经、血管、精索等损伤,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阴囊水肿、血肿、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术后皮肤切口无须缝线,安全美观,患儿术后观察1 d出院,术后随访一年无一例复发。
腹股沟区是位于人体下腹壁和大腿交界的三角区域。腹股沟疝则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域的缺损向体表方向突出所形成的一种现象,即“疝气”。依据疝环和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可以将腹股沟疝分成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尤以腹股沟斜疝最常见。其中小儿腹股沟斜疝是由于先天性腹膜鞘状突出没有关闭而造成,从位于腹壁下肢动脉外侧区域的腹股沟管深环突出,往内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然后穿出腹股沟浅环,可以进入阴囊内。腹股沟斜疝存在的一些风险如疝内容物绞窄和嵌顿而造成嵌顿内容物发生感染甚至坏死,处于危险状态时可能会危及患儿的生命[4]。
对于腹股沟疝主要采取手术方式治疗,然而因小儿腹股沟管小且短,并且尚处于发育阶段,会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腹股沟管及其周围肌肉的发育,导致腹股沟管前壁不断加厚、加强,因此手术治疗时往往无需给予任何修补,即通过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手术获得根治效果。传统手术治疗时,其手术安全、有效、暴露清晰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其存在创伤过大、出血量多、瘢痕较长而且明显、住院时间过长和恢复时间长等[5]缺点。为此近年来提出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疝囊高位结扎手术中,其对疝内环行高位结扎、不解剖腹股沟管、不分离睾肌、不游离精索等,能够有效地避免精索、神经、血管损伤而造成缺血性睾丸炎。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时,腹壁切口相对较小、切口隐蔽,无需术后行缝合处理,且不会留下瘢痕。对于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若出现手术操作不当,或者患者年纪偏大、体质较弱、局部缺损过大、腹壁肌肉软弱较为严重等原因时,术后容易出现复发疝,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治疗[6-7]。复发疝常因局部粘连、瘢痕形成等原因导致解剖层次不清,增加再次手术的难度,容易导致腹股沟区神经、血管、精索、膀胱等损伤,术后易出现伤口感染、阴囊水肿、血肿、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8]。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避免了经原手术切口进入腹腔,行内环口腹膜外荷包缝合对腹股沟管干扰少,不破坏腹股沟部结构并达到完全结扎内环口的目的[9-10]。因此对小儿复发疝,考虑局部粘连、瘢痕形成导致局部解剖层次不清,手术者可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副损伤小、安全美观、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操作简便等优点。本研究49例患儿术中均未出现医源性隐睾、切口感染、阴囊水肿、血肿等并发症, 而且术后随访一年无一例复发。
综上所述,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复发疝安全可靠、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复发率低、操作简便,效果确切。
[1] 王小艳,李权林,李 阳,等.腹腔镜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后疝复发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6,37(10):758-761.
[2] 刘忠诚,尹 鹏,王守光,等.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后再次手术原因探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6,21(7):501-503.
[3] 张小桥,吉 棚.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的原因与对策[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5,42(10):694-696.
[4] 梁海生,刘增亮,张金燕,等.腹股沟嵌顿疝肠坏死肠切除一期无张力修补术治疗体会[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7):853-855,封3.
[5] 孙雪峰.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6):703-705.
[6] 戚聿昌,叶 辉,李 龙,等.内置操作通道腹腔镜经脐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3):223-224,229.
[7] 邓 锐,褚 亮,杨功安.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16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1):1784-1786.
[8] 唐健雄.腹壁疝修补手术后复发和并发症的相关因素[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2,39(9):641-643.
[9] 胡敏超,邓新盛,杨 崧,等.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手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3,34(16):2491-2492.
[10] 郭 伟,邓 宁,王 佾,等.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2,11(5):360-361,363.
2017年江西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编号:GZ2017ZSF421)
R 656.2+1
B
1673-6575(2017)06-0829-02
10.11864/j.issn.1673.2017.06.36
2017-09-29
2017-11-26)